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2.11 木薯

2.11.1 基本概述

木薯是世界“三大薯类”之一,是一种传统的粮食作物、饲用作物和重要的生物质能源作物、经济作物,是国家重点发展的热带作物之一,其主要加工产品淀粉和酒精被广泛应用于食品、医疗、造纸、化工和清洁能源等领域。木薯别名木番薯、树薯,是大戟科木薯属植物,该属有 100 多个种,木薯为唯一用于经济栽培(其他均为野生种)的一个种,属多年生(热带、亚热带)或一年生(温带)灌木。全球木薯广泛栽培于南北纬 30°之间,海拔 2000 米以下,年均气温 18℃以上的热带和部分亚热带地区,主要分布在非洲、南美洲和东南亚等国家。木薯自 19 世纪 20 年代引入中国以来,已在华南地区广泛种植。近年来,全国木薯种植面积稳定在 500 万亩左右,其中云南省木薯种植面积约 40 万亩,种植总经济产值达 1.1 亿元以上。作为全国第四大木薯产区的云南,具有发展木薯产业得天独厚的优势。首先,从自然地理条件上看,云南具有较为广阔的适宜木薯生长的区域,日照充足,冬春气温适宜,雨量充沛,土壤条件较好。云南宜种木薯的荒山、荒坡约675 万亩,主要集中在红河、文山、普洱、西双版纳、德宏、保山、临沧等州(市)海拔1500 米以下的低热河谷少数民族聚集地区,区内全年平均气温 20℃以上,4 月平均温度28℃以上,10 月平均温度 17℃以上,无霜期 8 个月以上,年降雨量 600 毫米以上,光、热、水的条件十分有利于木薯生长。其次,从区位优势上看,云南地处中国西南边陲,与木薯加工生产大省广西毗邻,有利于加强地区间木薯开发合作。另外,云南省是中国通往东南亚和南亚的重要陆上通道,抓住“一带一路”建设的实施,充分发挥地缘优势,可加强与越南、泰国、老挝等主要木薯生产国的跨境合作与交流,开展木薯种植与加工的区域合作,实施“走出去”战略,实现互利共赢。

2.11.2 高效生产栽培关键技术

2.11.2.1 选地与整地

1.选地

木薯适应性强,对土壤要求不高,只要不过分贫瘠和石砾过多,不积水的土地均可栽培。但要获得较高的产量,宜选择阳光充足,土层深厚、疏松,富含有机质的砂壤土为宜。冬季在云南省热区也会出现一些低温天气,影响木薯的正常生长,出现植株变黄,叶片脱落甚至植株冻死的现象,严重影响木薯的产量和质量。因此,木薯种植地块应选择在开阔,冷空气不易沉积、难进易出的地块。

2.整地

整地应根据不同的地形进行。林区山地,垦地时必须注意水土保持,大于 15°的山地,开成梯田或等高垦耕种植,避免在坡度过大的山坡进行陡坡栽培。荒坡草地宜在植前2 ~ 3 个月进行全垦、带垦或免耕等,坡度在 10°以下的较平缓坡地可进行机耕。丘陵山地,地块不大,高低不平,采用畜耕、免耕或开环山种植木薯。在过于潮湿或有积水的洼地要起墒种植。值得注意的是,木薯虽深耕后更易获高产,然而,深耕需要采用机耕,这一点在云南许多山地的实际操作中不易做到,解决方法是通过多次浅培土来弥补。

2.11.2.2 种茎选择

木薯是以营养体繁殖的块根类作物,生产上采用种茎进行种植。种茎要求新鲜,色泽鲜明,斩断切口见乳汁,此类种茎养分较多,生命力强,发芽率高,利于植后壮苗,保证产量。因此必须选择充分成熟,茎粗节密,髓部充实并富含水分,切口有乳汁,芽点完整,无病虫害的主茎作种茎。

种茎长短涉及种茎养分、发芽率和经济用量等方面,种茎的长度应根据土壤、气候、种植方法、品种特性(如种植品种主茎间疏密)和发芽势等而定。在干热区种植木薯,种茎应适当放长一些,利用种茎储存的养分和水分度过雨季来临之前的短暂干旱,以 20 厘米左右为宜。砍种茎时要用利刀,尽量一刀或者两刀砍断,在两个茎节之间斜向斩下,使切口的周边比较长,以增加发根数和结薯数。在砍种茎时要防止损伤和裂茎,当天砍的种茎当天要种完,以免造成缺水过多影响发芽。

2.11.2.3 地膜覆盖

云南木薯植区冬春季节基本无降雨,春植如遇长期干旱,将会严重影响种茎的萌发和出苗率。云南木薯多种植在偏远山区,基本无灌溉条件,这部分地区主要选择在雨季来临之前种植,一般在 4 月底至 5 月初,定植后进入雨季,木薯正常生长,而收获期则推迟到次年的 1—2 月。

地膜覆盖栽培在云南可提早在 2 月底至 3 月初种植。地膜覆盖具有提高地温、降低土壤水分蒸发,保持土壤水分、保肥、防草害的作用,能够促进木薯种茎早发芽、植株早生长。地膜覆盖栽培改善了土地耕作层的生态条件,协调了水、热、气、肥和土壤微生物之间的关系,有利于木薯生长和块根膨大。

2.11.2.4 木薯种植方式

木薯的种植方式有直插、平放和斜插 3 种方式。

1.直插

起垄后,将种茎的下端直插于垄中,留出部分芽眼朝上露出表土或全部埋于土中。直插出苗早而整齐,结薯多方位,入土较深,抗风性较强,但薯块大小不均匀,收获较困难,大面积生产时较少使用,只适合疏松且土层深厚的土地采用,一般土壤板结的土地也不宜采用。

2.平放

挖穴或开浅沟之后,将种茎平放,浅埋于植穴或植沟中,一般盖土 5 ~ 8 厘米。平放种植,省工快速,结薯浅生,水平分布,容易收获,但全埋于土中,通透性差,发芽出土困难,易受地下害虫白蚁啃食,种茎的出苗率低,缺苗多,出苗不整齐,群体差异大,抗风性也较差。

3.斜插

起垄后,将种茎的下端呈 45° ~ 60°角斜插于垄中,部分芽眼向上露出表土,一般留2 ~ 3 个芽眼即可。斜插具有出苗快,出苗率高的特点,能保证全苗,薯块朝一方伸展,有利于机械化起垄、种植、施肥和收获,是比较适合干热区的种植方法。

2.11.2.5 合理密植

种植密度视土壤肥力和木薯品种的株型情况而定:土壤肥力高、分枝性强、分枝角度大的木薯品种,应疏植,反之密植,一般亩植以 800 ~ 1000 株为宜,最密不超过 1600株;种植株行距为 0.8 米×1.0 米和 0.8 米×0.8 米。

云南干热区气候环境和气候条件特殊,降雨量普遍偏低(600 ~ 800 毫米),蒸发量大(2500 ~ 3600 毫米),空气湿度低,雨季相对集中(5—9 月),木薯的生长量比广西、海南等主产区偏小。因此,在木薯种植时,可适当加大种植密度,以利于降低水分蒸发,增加湿度,有利于木薯在旱季和苗期的生长。

2.11.2.6 补苗间苗

1.补苗

木薯植后常常由于种茎贮藏较久,失水过多,种茎幼嫩纤细、或插条过短、或由于遇上低温干旱、雨水过多、湿度过大等原因造成缺株。为了保证全苗,必须及时补苗,通常在植后 20 天开始,30 天内完成。

2.间苗

木薯植后通常有 2 ~ 4 个芽或更多的幼芽出土,如任其自然生长,每穴将有多个主茎,会造成荫蔽和消耗养分。一般间苗在齐苗后,苗高 15 ~ 20 厘米时进行,每穴留1 ~ 2 苗为宜。

2.11.2.7 施肥

在各类养分中,木薯对氮和钾的要求最高,其次是磷、钙和镁。木薯的施肥时期和方法是根据其生长周期、气候特点、土壤肥力、肥料种类和经济因素等条件决定的,原则是施足基肥,合理追肥,氮、磷、钾配合施用。在正常的情况下,三要素的施用比例以N︰P 2 O 5 ︰K 2 O=5︰1︰5 为好。在生产上,由于木薯的生长与土壤和气候之间的交互作用,特别是在高温多雨,淋溶严重的地方,肥料的一次施用往往难以保证其全生育期的需要,试验表明,生长期内施用壮苗肥和结薯肥,可取得较好的增产效果。壮苗肥以氮肥为主,亩施尿素 8 ~ 10 千克,硫酸钾 6 ~ 8 千克,于植后 30 ~ 40 天,苗高 15 ~ 20 厘米时施用;结薯肥以钾肥为主并适施氮肥,亩施硫酸钾 15 ~ 20 千克、尿素 8 千克,于种植后60 ~ 90 天,株高 60 ~ 90 厘米时施用,可促进块根形成,保证单株薯数。

云南热区因水土流失严重,土地肥力下降,除施用壮苗肥和结薯肥外,在木薯种植前增施基肥能够保持产量稳定,方法是在整地时每亩撒施农家肥 1000 千克、复合肥 50 千克,均匀撒施后再起垄。

2.11.2.8 木薯病虫(草)害防治

木薯病虫害的防治,主要采用种植措施预防和必要时开展药剂防治两种方式。在云南省,主要病害有木薯细菌性枯萎病、木薯褐斑病、木薯炭疽病等,主要害虫有朱砂叶螨、木薯单爪螨、木薯烟粉虱、木瓜秀粉蚧等。

1.木薯病害防治

(1)木薯细菌性枯萎病。该病害主要为害叶片、茎部,属系统性病害。叶片染病后出现暗绿色水渍状角形斑,湿度大时,在病部背面出现菌脓,初为白色黏液,后变为黄色,严重时叶片萎蔫。茎部染病后,病部呈凹陷状,嫩枝和嫩茎常见菌脓溢出,常导致局部萎蔫或回枯。块根染病后,维管束变为黄褐色坏死,根系及维管束出现干腐,严重的全株死亡。

防治措施:①实行植物检疫,繁育、栽植无病苗;②实行轮作;③植株发芽时,发现病株后要及时清除;④选用耐病品种;⑤加强田间管理;⑥有效药剂推荐使用:3%中生菌素可湿性粉剂 100 ~ 120 克/亩对水 60 千克、10%苯醚甲环唑(华丹)水分散粒剂800 ~ 1200 倍液、80%乙蒜素乳油 6000 ~ 8000 倍液、80%水合霉素粉剂 800 ~ 1000 倍液、20%噻菌铜悬浮剂 300 ~ 700 倍液、72%农用硫酸链霉素可溶性粉剂 3000 ~ 5000 倍液、12%绿乳铜乳油 600 ~ 1000 倍液等喷施。

(2)木薯褐斑病。木薯生产中最常见的病害之一。木薯褐斑病的病原菌主要危害成长的木薯叶片。叶片受侵染后,叶片正反两面均出现褐色角斑,病斑边缘呈现明显黑色;叶片下表皮病斑上有灰橄榄色的粉状物,是病原菌子实体。木薯种质抗病力弱时,病斑周围往往出现不明显的黄色晕圈;发病后期,叶片出现黄化、干枯和脱落等症状。

防治措施:①农业措施,选用抗病种质,种植时注意选用健康种茎,适时施肥,除草,降低田间湿度,减缓病害发生与流行;②化学防治,注意加强田间监控,特别是在病害易发生季节,发现病害后要抓紧防治,常用的有效药剂主要有 50%异菌脲可湿性粉剂 50 ~ 100 克/亩对水 60 千克、25%咪鲜胺乳油 500 ~ 1000 倍液和 25%丙环唑乳油2500 ~ 4000 倍液等喷施。

(3)木薯炭疽病。木薯生产中最常见的病害之一,木薯炭疽病病原菌最先危害幼嫩叶片,使叶片扭曲、干枯,部分或全部坏死,严重时叶片脱落。病原菌也能危害幼嫩枝条,形成溃疡和干枯。病原菌所形成的病斑中心常出现粉红色小点,即病原菌的分生孢子堆。该病常造成木薯产量的严重损失,也影响木薯插条的质量。

防治措施:①农业防治,种植时选用无病种茎,尽量避免大雨季节,加强田间管理,合理施肥,提高木薯植株对病害的抵抗能力,冬季进行田间清理;②化学防治,注意加强田间监控,特别是在病害易发生季节,发现病害后要抓紧防治,常用的有效药剂主要有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 1000 倍液、25%咪鲜胺乳油 500 ~ 1000 倍液、25%丙环唑乳油2500 ~ 4000 倍液和 70%甲基托布津可湿性粉剂 1000 倍等喷施。

(4)木薯棒孢霉叶斑病。木薯棒孢霉叶斑病作为常见病害,病原菌主要侵染叶片,初期形成黄褐色圆形小点,其周围具有明显的黄色晕圈。病斑随后扩大呈圆形,深褐色,中央略呈白色纸质状,边缘黑褐色,周围有明显的黄色晕圈。有该病害的田间木薯叶片上常形成大小不等的病斑,病害发生严重时引起植株早落叶。田间湿度大时病斑中央会出现霉状物,即病原菌的分生孢子梗和分生孢子。

防治措施:①选择抗病木薯品种;②合理施肥,提高木薯对病害的抵抗能力;③做好田间卫生,清除杂草,以降低田间湿度;④收获后做好木薯园田间清理;⑤必要时可用25%丙环唑乳油 2500 ~ 4000 倍液、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 1000 倍液和 25%咪鲜胺乳油500 ~ 1000 倍液等喷施。

(5)木薯白点病。木薯白点病作为常见病害,病害最先侵染下部叶片,形成圆形或不规则形的病斑。病斑正面呈白色或黄褐色,边缘下陷,其厚度只有正常叶片的一半。病斑背面边缘通常为褐色,周围有黄色晕圈,潮湿时中心可见灰白色点状物,为病原菌的子实体。病斑在叶片上常呈密集、连片分布。

防治措施:①选择抗病、耐病木薯品种;②选择合适的种植密度,适当施肥和除草,降低田间湿度;③可以用 25%丙环唑乳油 2500 ~ 4000 倍液、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1000 倍液和 25%咪鲜胺乳油 500 ~ 1000 倍液等喷施。

(6)木薯根腐病。木薯根腐病的病原菌主要侵染木薯块根,出现腐烂、坏死,块根出现黄褐色、规则或不规则的变色现象,后期腐烂。

防治措施:①选种抗病品种;②加强田间管理,增施有机肥,提高植株抗病能力;③田间发现中心病株后,及时拔除并且撒施石灰消毒,用农药对周围植株进行灌根处理,常用有效药剂有 45%甲霜·霜霉威可湿性粉剂 800 ~ 1000 倍液、40%烯酰吗啉(50 安克)可湿性粉剂 1000 ~ 1500 倍液和 8%精甲霜·锰锌水分散粒剂 800 ~ 1000 倍液等。

2.木薯虫害防治

(1)木薯单爪螨。叶螨科,单爪螨属。绿色,体中型,后半体第 3 对背中毛之间的表皮纹纵向;背毛 13 对,爪间突裂为 3 对针状毛,足 1 跗节 2 对双毛相距近,肛侧毛2 对。

防治措施:目前尚未发现有效天敌种类,主要通过检疫和药剂防治。环保高效药剂有1.8%阿维菌素乳油 2000 ~ 3000 倍液、20%哒螨灵可湿性粉剂 3000 ~ 4000 倍液、5%噻螨酮(尼索朗)乳油 1500 倍液等。

(2)烟粉虱。中国烟粉虱记载于 1949 年,分布于广东、广西、海南、福建、云南、上海、浙江、台湾等 13 个省(市),近年在新疆、河北、天津、山东、山西等省(市)也已发现。其若虫与成虫不仅能直接刺吸寄主植物汁液,导致植株矮化、黄化、褪绿斑驳及卷叶,并且分泌大量蜜露,诱发煤污病。该虫还能传播 70 多种病毒,引起多种植物病毒病。

防治措施:①种苗处理,特别是对来自热带、非洲各岛屿及印度的木薯插条必须进行灭虫处理,以防该虫传播蔓延;②培育无虫苗;③可利用丽蚜小蜂进行生物防治烟粉虱,可持续控制其危害;④注意安排茬口,合理布局,以防粉虱传播蔓延;⑤早期在粉虱零星发生时用药防治;⑥棚室内施放烟剂,但要严格掌握用药量,以免产生药害。

(3)朱砂叶螨。朱砂叶螨的成螨呈锈红色或红色或绿色或黄色等,雌成螨梨形,体色橙黄,后半体背面表皮纹构成菱形图形;雄成螨腹部较瘦小,末端尖削,菱形。

防治措施:该害虫寄主种类多,对农药易产生抗性,控制难度较大,几乎不可能根除,目前主要通过药剂防治。环保高效药剂有 1.8%阿维菌素乳油 1000 倍液、20%哒螨灵可湿性粉剂 2500 倍液、1.8%齐螨素乳油 3000 倍液、5%噻螨酮(尼索朗)乳油 2000倍液等。

3.木薯草害防治

针对木薯地杂草种类多、杂草群落复杂的特点,在生产中应采用农业防治、物理机械防治及化学防治相结合的方式控制草害。在种植木薯前,采用机耕,使耕层达到 30 厘米以上,对破坏和根除顽固性杂草的深层根芽有较好的作用;在机耕的基础上,结合人工翻耕,将翻耕出来的杂草茎芽暴晒烧毁,这既能防除部分杂草,又可达到改良土壤的效果。木薯种植后出苗前,用 50%乙草胺+敌草隆粉剂 4000 倍液、38%莠去津悬浮剂 1000 倍液或 40%莠灭净可湿性粉剂 800 克/亩对水 60 千克喷于土表防除。木薯生长中后期,用草铵膦定向喷雾防除或人工除草。

2.11.2.9 收获

木薯块根属营养体,在生理特性上无明显的成熟期,生产上所说的成熟期,是指一年之中块根产量和淀粉含量均达到最高值的时期。云南省木薯多为春植,收获期多在当年11 月至次年 2 月,这期间薯干率和淀粉含量均能达到商品生产的经济指标。

木薯收获过早或过迟,都直接影响产量和块根淀粉含量,过早收获,块根肉质嫩,淀粉含量少;过迟收获,块根纤维增加,淀粉已转化,因此必须适时收获。一般早熟品种在植后 7 ~ 8 个月便可收获,中熟品种 9 个月即可收获,迟熟品种在植后 10 个月才能收获。生产上也可通过观察植株生长状况确定收获时期,即木薯叶色稍转黄,下部老叶脱落,茎呈暗褐色,茎梢干萎,块根表皮变厚易裂,用手磨擦块根表皮易脱落,即可开始采收。云南省木薯收获期多在当年 11 月至次年 2 月,有霜地区应在早霜来临之前收获。

收获是木薯栽培过程中占用劳力最多,劳动强度大的一项工作。一般小规模生产多用人工收获,起墒栽培的可用畜力犁松泥土进行收获。大面积栽培,可用机械收获,方法是先砍去茎秆,然后在拖拉机上装上没有翻土板的犁头,这样便可犁松表土而翻动块根,再用人工收拣,每人每天可收获 4 ~ 5 亩。

收获的鲜薯由于不耐储存,在收获后 3 ~ 7 天便会变质腐烂,所以在收获前要做好工具、运输车辆的准备,收获时增加人力,收获后及时送厂或加工制成干片,加工干片有农家自然晒干及机械烘干两种方法。由于云南种植木薯地形地貌的特殊性,因此木薯块根的运输有马驮、人工背、机械(货车)运输等方式。

2.11.2.10 种茎贮藏

1.留种

在霜冻前收获留种,注意去杂去劣,严防混收和混杂,要求品种纯度≥ 99%。茎杆充分成熟木质化,茎径 2 ~ 4 厘米,密节、茎皮和芽眼无损伤,无病虫害。种茎不应存在受过霜冻、暴晒、台风、病虫、除草剂等严重伤害的痕迹。把种茎基部叠放平齐,扎成捆,待贮藏。

2.堆藏法

堆藏法常用于冬季无霜冻或仅有轻霜的地区。在背风避阳的屋旁树阴下,挖松表土,淋湿,竖立摆放种茎,使种茎基部紧贴地面,围绕种茎四周培土厚 20 厘米;种茎顶部支起防晒网或盖上薄草,遇霜冻时,可加厚盖草;地表和空气过于干燥时,可喷洒少量水。

3.沟藏法

沟藏法常用于冬季有较短霜期的地区。选择背风向阳的斜坡,要求土壤砂质干燥,排水良好;在晴天挖沟,在沟底和四壁撒上生石灰或草木灰,也可在沟内燃烧干草,然后把晾晒过的种茎水平摆放在沟内,直至高出地面 20 厘米,呈拱背形,要预留通气口;可先用遮阳网、编织布或干茅草等覆盖种茎,然后在上部覆土厚 20 厘米,使土丘平滑隆起不积水;四周开挖排水沟,上方可搭盖防雨棚。寒冷时加厚培土,温热时减薄培土。较深、较宽的贮藏沟,在种茎之间应隔 2 米左右竖立一条透气筒,便于排出湿气以及通风透气。 hIEfShHVn56D25PLngCbQo4VcPky4bTfWvAck8XfHdQ1oe3brlsBxSsoI69LXmte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