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课程思政育人典型教学案例

王新红

案例一

1 案例主题

习近平:新形势下要坚持和运用好毛泽东思想活的灵魂。

2 结合章节

第一章第二节“毛泽东思想的主要内容和活的灵魂”。

3 案例意义

思想理论是社会变革的先导。毛泽东思想作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第一个重大理论成果,至今依然闪耀着真理的光芒。要读懂中华民族近代的苦难辉煌史,读懂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的伟大奋斗史,离不开毛泽东思想这把金钥匙。在学习毛泽东思想的过程中,有的同学认为毛泽东关于中国革命的论述已经过时,除了那些世界观、方法论以外,对今天已经没有多少指导意义,学了也没用。这种看法是片面的。当今时代,毛泽东思想不仅对党和国家的工作,而且对个人生道路的选择,都具有长远的指导作用。党的十八大报告指出,以毛泽东同志为核心的党的第一代中央领导集体“在探索过程中,虽然经历了严重曲折,但党在社会主义建设中取得的独创性理论成果和巨大成就,为新的历史时期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提供了宝贵经验、理论准备、物质基础”。这是符合历史实际的科学结论,精辟地说明了它们之间的科学关系。

习近平同志在纪念毛泽东同志 120周年诞辰的讲话中指出,毛泽东同志等老一辈革命家,都是从近代以来中国历史发展的时势中产生的伟大人物,都是从近代以来中国人民抵御外敌入侵、反抗民族压迫和阶级压迫的艰苦卓绝斗争中产生的伟大人物,都是走在中华民族和世界进步潮流前列的伟大人物。习近平同志强调,在革命和建设的长期实践中,以毛泽东同志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根据马克思列宁主义基本原理,形成了适合中国情况的科学指导思想,这就是毛泽东思想。毛泽东思想以独创性理论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列宁主义。我们将永远高举毛泽东思想的旗帜前进。

4 案例描述

4.1 教学简况

4.1.1 教学目的

本讲通过对毛泽东思想内容及毛泽东思想活的灵魂的学习,使学生明白,虽然我们已经进入新时代,但毛泽东思想仍然具有十分重要的历史意义和现实意义,我们要坚持和运用好毛泽东思想活的灵魂,把党建设好,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继续推向前进。

4.1.2 教学重点

毛泽东思想的主要内容;毛泽东思想的历史地位。

4.1.3 教学难点

毛泽东思想活的灵魂;中国革命和建设的科学指南。

4.1.4 方法手段

讲授法,多媒体教学和板书有机结合。

4.2 教学过程

4.2.1 组织教学

组织教学包括师生问候、考勤检查等上课前的准备。

4.2.2 板书设计

毛泽东思想的主要内容和活的灵魂。

4.2.2.1 毛泽东思想的主要内容

(1)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

(2)社会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理论。

(3)革命军队建设和军事战略的理论。

(4)政策和策略的理论。

(5)思想政治工作和文化工作的理论。

(6)党的建设理论。

4.2.2.2 毛泽东思想活的灵魂

(1)实事求是。

(2)群众路线。

(3)独立自主。

4.2.3 课堂问答

(1)毛泽东思想包含哪些内容?

(2)在今天,毛泽东思想是否还有现实意义?

4.2.4 课后作业

(1)毛泽东思想的主要内容是什么?

(2)如何把握毛泽东思想的主要内容和活的灵魂?

4.2.5 实践拓展

观看视频《迈进新时代,开启新征程: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开幕式》(片段)。

4.2.6 扩展阅读

(1)习近平:《在纪念毛泽东同志诞辰 120周年座谈会上的讲话》,人民出版社2013年版。

(2)《毛泽东选集(第二卷)》,人民出版社 1991年版。

(3)《毛泽东选集(第三卷)》,人民出版社 1991年版。

4.3 教学内容的设计

4.3.1 导 入

播放视频《迈进新时代,开启新征程: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开幕式》(片段)。

4.3.2 简介教学目标

向学生简介本次课教学要达到的目标。

4.3.3 呈现学习材料,引导学生学习

知识点 1:毛泽东思想的主要内容。围绕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社会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理论、革命军队建设和军事战略的理论、政策和策略的理论、思想政治工作和文化工作的理论、党的建设理论等几个方面,让学生明确毛泽东思想是一个完整的科学思想体系。

知识点 2:毛泽东思想活的灵魂。首先,阐述了实事求是,一切从实际出发,理论联系实际,坚持在实践中检验真理和发展真理。其次,阐述了群众路线是一切为了群众,一切依靠群众,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把党的正确主张变为群众的自觉行动。再次,指明了独立自主是坚持独立思考,走自己的路,是坚定不移地维护民族独立、捍卫国家主权,把立足点放在依靠自己力量的基础上,同时积极争取外援,开展国际经济文化交流,学习外国一切对我们有益的先进事物。教师引导学生进行讨论:在今天,毛泽东思想是否还有现实意义?为什么说毛泽东思想活的灵魂在于与时俱进?

4.3.4 教学小结

教师呈现本节教学小结的内容,使学生明白:毛泽东思想是博大精深、完整系统的科学体系。从革命战争,到和平建设;从政治、经济、军事、文化、社会,到党的建设、国际战略等,其对各方面各领域都有全面深刻论述。毛泽东思想关于实事求是的本质、特征和要求的论述,关于群众路线的理论依据、主要内容和重大意义的论述,关于独立自主的科学内涵和基本要求的论述,都达到了前所未有的水平,永远照耀着我们前行的路。

4.3.5 设计思路

习近平同志指出,新形势下要坚持和运用好毛泽东思想活的灵魂。教师引导学生讨论:毛泽东思想包含哪些内容?什么是毛泽东思想活的灵魂?讨论后,使学生对本次课教学目标有清醒认识;使学生了解毛泽东思想的主要内容,了解毛泽东思想以独创的理论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列宁主义;使学生了解毛泽东思想活的灵魂的具体表现,巩固所学知识。

5 案例反思

5.1 科学设计教学流程

教师巧妙地安排与设计教学过程,能使课堂教学产生意想不到的效果。教师根据学生的年龄、生理特点,确定每课的教学目标,然后设计教学方法,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使学生在生动活泼的课堂活动中自然而然地受到良好的思想品德的熏陶;集体备课,个人优化,发挥合作的力量,集思广益,博采众长,预设教学实践中可能生成的各种问题;应当综合运用故事、笑话、时事、歌曲、图画等多种形式,适时导入新课,贴近学生学习、生活实际,合乎学生心理需求,激发学生充分调动各种感官,全身心投入学习之中的学习积极性。

5.2 教学效果分析

整体教学效果不错,视频教学极大地调动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较好地掌握了毛泽东思想的内容和活的灵魂。课前,根据班级学生数以及学生学习情况,将学生分组,课堂上开展合作学习,让学生在自学的基础上进行小组合作学习、小组内讨论。制定一个小组学习目标,通过合作学习活动对小组总体表现进行评价,在合作学习的基础上进行全班交流。

5.3 在今后的课堂教学中要注意的几个问题

教师需要着力提高教课艺术与控制上课的节奏,进一步增强学生兴趣。在今后的日常课堂教学过程中还要注意,教学不能搞“一刀切”,不能千课一律,要因学生的整体素质而异,不同程度的学生要因材施教,因人而教,这样既能使学生的整体素质不断提高,又能使层次不一的学生得到不同程度的发展;不同地方的教学环境都不一样,要充分利用现有的教学条件和手段,因地制宜,选择合适的教学资源进行教学,努力提高教学成绩,以获得好的教学效果。

案例二

1 案例主题

邓小平理论是国家治理现代化强有力的推进器。

2 结合章节

第五章第三节“邓小平理论的历史地位”。

3 案例意义

通过本节内容的学习,学生能够把握邓小平理论的形成条件和形成过程,深刻理解邓小平理论回答的基本问题和主要内容,明确邓小平理论的历史地位。通过学习,学生能够明确,经过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实践的检验,邓小平理论已经被证明是指导中国人民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保证中国在改革开放中实现国家繁荣富强和人民共同富裕的系统的科学理论,是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科学指南,是党和国家必须长期坚持的指导思想。邓小平理论的产生、形成和发展绝不是偶然的,而是有其客观的必然性的。我们分析这种必然性,不仅要看到国内因素,还要看到国际因素、时代条件,更要看到国内因素与国际因素、时代条件之间的相互联系。总之,邓小平理论的创立,有其坚实的时代和历史的基础,反映了时代和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邓小平理论的科学性,不仅植根于当代中国的实践,而且深深地植根于时代和历史的客观必然性之中。

习近平同志在纪念邓小平同志诞辰 110周年座谈会上指出,纪念邓小平同志,就要学习他对共产主义远大理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信念无比坚定的崇高品格,学习他对人民无比热爱的伟大情怀,学习他始终坚持实事求是的理论品质,学习他不断开拓创新的政治勇气,学习他高瞻远瞩的战略思维,学习他坦荡无私的博大胸襟。这既是对党员干部自身品格的要求,也是当今时代对执政党的要求。今天,我们要不断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邓小平理论不仅是很好的营养剂,更是强有力的推进器。

4 案例描述

4.1 教学简况

4.1.1 教学目的

认识邓小平理论的历史地位及其历史意义和现实意义。

4.1.2 重点难点

正确认识邓小平理论的历史地位。

4.1.3 方法手段

讲授法,结合案例、讨论、录像的运用;多媒体教学和板书有机结合。

4.1.4 课程资源

PPT、板书、多媒体、相关视频、教材。

4.2 教学过程

4.2.1 组织教学

组织教学包括师生问候、考勤检查等上课前的准备。

4.2.2 板书设计

邓小平理论的历史地位:

(1)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的继承和发展。

(2)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开篇之作。

(3)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科学指南。

4.2.3 课堂问答

如何认识邓小平理论的历史地位?

4.2.4 课后作业

请学生就“邓小平理论的当代价值与现实指导意义”写一篇心得体会,字数不限。

4.2.5 实践拓展

观看《大国崛起》《大国外交》纪录片。

4.2.6 扩展阅读

中共中央宣传部:《邓小平同志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学习纲要》,学习出版社 1995年版。

4.3 教学内容的设计

4.3.1 导入新课

通过展示我国科技发展成就导入本节的学习。

4.3.2 教学目标

教师向学生简介本次课要达到的教学目标。

呈现学习材料,引导学生学习。

“文化大革命”结束后,中国向何处去?邓小平同志宣告:走自己的道路,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从此,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引领中华民族走向伟大复兴。这就以全新角度开启了国家治理现代化的伟大进程。

知识点 1:邓小平理论是对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的继承和发展。邓小平理论是马克思列宁主义基本原理与当代中国实际和时代特征相结合的产物。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开拓了马克思主义的新境界。

知识点 2:邓小平理论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开篇之作。邓小平同志紧紧抓住“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提出“走自己的道路,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的伟大号召,开创性地提出了社会主义本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党的基本路线、改革开放、“一国两制”等具有浓厚中国特色的新概念新范畴,建构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基本框架。

知识点 3:邓小平理论是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科学指南。邓小平理论指导了改革开放的伟大实践。邓小平理论使改革开放后的中国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迎来了思想的解放、经济的发展、政治的昌明、教育的勃兴、文艺的繁荣、科学的春天。我国社会生产力、综合国力和人民生活都上了一个大台阶,社会主义中国巍然屹立在世界东方。

《党和国家领导制度的改革》讲话,是邓小平同志以全新角度思考国家治理现代化的历史起点。1980年 8月,他在这篇讲话中指出:我们建立的社会主义制度是个好制度,必须坚持。但是,现行的一些具体制度存在不少弊端,比如权力过分集中、干部领导职务终身制和形形色色的特权现象等。改革并完善党和国家各方面的制度,最为关键的是党和国家的领导制度。他提出,为了改革并完善社会主义制度,“将吸收我们可以从世界各国吸收的进步因素,成为世界上最好的制度”。这已蕴含国家治理现代化思想的初始因子。

4.3.3 教学小结

教师呈现本节教学小结内容:邓小平理论是对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的继承和发展,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开篇之作,是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科学指南。邓小平理论经过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实践的检验,已经被证明是指导中国人民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保证中国在改革开放中实现国家繁荣富强和人民共同富裕的科学的系统理论,是党和国家必须长期坚持的指导思想。

4.3.4 设计思路

为本节教学做好铺垫,教师向学生简介本次课要达到的教学目标,使学生认识到邓小平理论用一系列独创性的思想、观点,继承、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使学生认识到邓小平理论为我们坚持走自己的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提供了根本遵循。

5 案例反思

5.1 教学效果分析

整体效果不错,案例教学极大地调动了学生学习邓小平理论的历史地位的积极性,使学生较好地明确了邓小平理论的历史地位。

5.2 教学经验

教学形成了一个完整的“说课—备课—授课—写教学反思”的程序。教师要有渊博的知识,开阔的视野,能敏锐地捕捉思想教育信息,创造性地生成活动主题。新课程提倡教师要有选择地运用教材,不但可以对教材进行筛选、调整和重组,而且给教材留有很大的空间,教师教学要有地区特色,可以有针对性地对教材进行补充。

5.3 改进措施

上完每节课后都要进行反思,反思一节课的成败得失,并及时做好记录。要让概论课成为学生关心的一门课。上课的内容要与学生的生活密切关联,使生活成为重要的教育素材。改变传统教学中存在的空洞说教,使课程和学生的生活实际相关联,缩小与学生的距离,为学生的知行搭起一座桥梁。课后的反思,虽然点点滴滴,但它来自我们的教学实践,出自我们深刻的思考,是我们的真切感受,因而是非常珍贵的。教师需要着力提高教课艺术,控制上课的节奏,进一步增强学生兴趣。

案例三

1 案例主题

社会主义现代化目标“两个阶段”战略安排的时代意义。

2 结合章节

第九章第二节“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战略安排”。

3 案例意义

通过本节内容的学习,学生可以掌握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总任务的内容。学生可以了解“中国梦”提出的背景,理解“中国梦”的科学内涵,掌握“中国梦”的实现路径。学生可以理解在“三步走”发展战略基础上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新征程的战略安排,掌握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两步走”战略的目标要求。“两个阶段”战略安排是实践的需要、历史的必然,成为新的历史条件下中国人民全面加速实现现代化的愿景和奋斗目标,既展现了中国共产党人对未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雄心壮志,又体现了中国共产党人实事求是、勇于进取的精神追求;既是工作安排,又是庄严承诺;既是宣言书,又是集结令。它为第二个百年目标和“中国梦”的实现厘清了思路,规划了步骤,明确了要求,为新时代新征程的开启吹响了号角。完成“两个阶段”目标之时,中国社会的面貌将焕然一新,不仅完全实现了小康,而且将全面进入了现代化社会,中国人民千百年来梦寐以求的理想将得以实现。一个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国家实现现代化,是世界上最伟大的事业和壮举,具有划时代的意义,可以说是开辟了历史的新纪元。

在新时代新征程上,只要我们不忘初心,牢记使命,按照“两个阶段”战略部署,紧密团结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周围,以永不懈怠的精神不断开拓进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必将取得一个又一个胜利,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一定能够实现。

本案例较为全面地梳理了从“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到“两个阶段”战略安排,解释了“两个阶段”战略安排是怎样开启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新征程的,指明“两个阶段”战略安排体现了中国共产党人对现代化规律的新探索,阐述了“两个阶段”战略安排的重要意义。

4 案例描述

4.1 教学简况

4.1.1 教学目的

(1)回顾并了解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战略安排的历史。

(2)知道并理解怎样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新征程。

4.1.2 教学重点

“三步走”发展战略与“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关系。

4.1.3 教学难点

“两步走”发展战略的目标要求。

4.1.4 方法手段

讲授法,结合案例、讨论、录像的运用;多媒体教学和板书有机结合。

4.1.5 课程资源

教材、多媒体、PPT。

4.2 教学过程

4.2.1 组织教学

组织教学包括师生问候、考勤检查等上课前的准备。

4.2.2 板书设计

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战略安排。

(1)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新征程。

(2)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两步走”战略的具体安排。

4.2.3 课堂问答

(1)怎样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新征程?

(2)如何理解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两步走”战略的具体安排?

4.2.4 课后作业

要求学生课外阅读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目标要求的五个方面,并进行课堂发言。

4.2.5 实践拓展

观看纪录片《厉害了,我的国》。

4.2.6 扩展阅读

(1)习近平:《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是中华民族近代以来最伟大的梦想》,载《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一卷)》,外文出版社 2018年版。

(2)习近平:《实现中国梦不仅造福于中国人民,而且造福世界人民》,载《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一卷)》,外文出版社 2018年版。

(3)习近平:《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在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人民出版社 2017年版。

4.3 教学内容的设计

4.3.1 导入新课

观看视频《初级阶段发展战略的形成》,导入新课。

4.3.2 简介教学目标

教师向学生简介本次课教学要达到的目标。

4.3.3 呈现学习材料,引导学生学习

知识点 1:“三步走”发展战略和“两步走”战略安排。简要结合新中国成立后我国发展战略的演变,了解“三步走”发展战略的形成过程;明确“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明确党的十九大报告中对“两步走”的战略安排。

知识点 2:“三步走”发展战略和“两步走”战略安排的关系。结合案例《未来的中国什么样》,讲清楚新的战略目标的突出变化以及新旧目标的关系。

知识点 3: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目标要求。从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民生和社会建设、生态文明建设几个方面讲清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目标要求,结合案例《“大气十条”目标全面实现》,注重突出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性。

知识点 4: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目标要求。从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社会文明和生态文明五大方面讲清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目标要求,注重突出强国的特点。

4.3.4 教学小结

教师呈现本节教学内容,使学生明白“两步走”新发展战略的内容和特点,以及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两步走”战略的具体安排。

4.3.5 设计思路

教师要引导学生的兴趣,使学生了解相关背景知识,让学生对本次课的教学目标有清醒的认识,使学生了解“三步走”发展战略形成的过程及内容,并掌握“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和“两步走”战略的安排,使学生能准确地把握我国发展战略的变化和新旧目标的关系,使学生能准确地掌握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目标要求,使学生准确地掌握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目标要求。本案例较为全面地梳理了从“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到“两个阶段”的战略安排,解释了“两个阶段”战略安排是怎样开启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新征程的,指明“两个阶段”战略安排体现了中国共产党人对现代化规律的新探索,阐述了“两个阶段”战略安排的重要意义。

5 案例反思

5.1 教学效果分析

整体教学效果不错,多媒体教学极大地调动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能较好地了解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战略安排过程,理解怎样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新征程。

5.2 教学经验

教师通过多媒体教学,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课堂教学气氛活跃。充分利用教材,尽可能地多采取课堂讲授和学生自学相结合、课内与课外相结合、讲授与讨论相结合的教学组织形式和方法;做到讲授理论与介绍历史相结合、理论与实际相结合、传统教学方法与现代教育技术相结合、体系教学与专题讲授相结合。

5.3 改进措施

教师需要着力提高教课艺术,控制上课的节奏,进一步增强学生的兴趣。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要依据教材文本,精心设计问题,创设情境,积极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激发他们主动提问,逐一解决他们所遇到的问题和疑难,达到教学相长的目的。依据文本设计问题,深刻把握教材,问题的提出、分析、解决,是教与学的全过程。我们必须密切联系实际,认真分析解决。教师必须联系学生的学习、生活实际,培养学生学会提问、学会分析、学会解决问题的能力。教师要注意从小处着手,从大处着眼,把学生学习、生活的“小环境”与社会的“大环境”结合起来,使学生能够客观地看待社会生活中的各种现象,分析原因,探求解决的途径和办法,拥有正确的情感态度、人生观、价值观。

案例四

1 案例主题

十八大以来反腐败斗争成就述评。

2 结合章节

第十一章第四节“全面从严治党”。

3 案例意义

习近平同志在纪念建党 95周年大会上强调:严肃党内政治生活是全面从严治党的基础。党要管党,首先要从党内政治生活管起;从严治党,首先要从党内政治生活严起。要加强和规范党内政治生活,严肃党的政治纪律和政治规矩,增强党内政治生活的政治性、时代性、原则性、战斗性,全面净化党内政治生态。深入学习领会习近平同志有关党建的重要论述,可以看出,重视从政治上加强党的建设已经成为新时期党建工作的鲜明特色。党的政治建设始终是党的建设的核心问题,在世情、国情、党情发生重大变化的今天,加强党的政治建设的任务更具紧迫性和重要性,应当在全面从严治党的科学布局中进一步明确定位。

“一个政党,如一个人一样,最宝贵的是历尽沧桑,还怀有一颗赤子之心。”全面从严治党,深入推进反腐败斗争,就是我们党不断自我净化、回归初心的过程。实践使我们越来越深刻地认识到,管党治党不仅关系党的前途命运,而且关系国家和民族的前途命运,必须以更大的决心、更大的勇气、更大的气力抓紧抓好。全面从严治党永远在路上,反腐败斗争未有穷期。我们要坚持问题导向,保持战略定力,推动全面从严治党向纵深发展,巩固扩大反腐败压倒性态势,在历史性赶考中不断向人民交出优异的答卷。

本案例适用于第四节第二目“把党的政治建设摆在首位”的教学。通过本案例的教学,让学生明白,把党的政治建设摆在首位,是对党的建设优良传统的继承,是不断增强党自我净化、自我完善、自我革新、自我提高能力的现实要求,是把党的十八大以来全面从严治党的成功实践上升为理论的具体体现。深入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党的政治建设是根本和统领。党的政治建设是关系到党的性质是不是马克思主义政党的问题,决定着党的建设的方向和效果。

4 案例描述

4.1 教学简况

4.1.1 教学目的

(1)理解新时代党的建设的总要求。

(2)理解并掌握党的政治建设摆在首位的依据和基本内容。

4.1.2 教学重点

(1)新时代党的建设的总要求。

(2)党的政治建设摆在首位的依据和基本内容。

4.1.3 教学难点

新时代党的建设的总要求。

4.1.4 方法手段

讲授法,结合案例、讨论、录像的运用;多媒体教学和板书有机结合。

4.1.5 课程资源

教材、多媒体、PPT。

4.2 教学过程

4.2.1 组织教学

组织教学包括师生问候、考勤检查等上课前的准备。

4.2.2 板书设计

全面从严治党:

(1)新时代党的建设总要求。

(2)把党的政治建设摆在首位。

(3)全面从严治党永远在路上。

4.2.3 课堂问答

(1)新时代党的建设的总要求?

(2)怎样理解把党的政治建设摆在首位的依据和基本内容?

4.2.4 课后作业

要求学生围绕课堂讨论问题及学习内容写出不少于 500字的学习体会。

4.2.5 实践拓展

研读十九大报告中的相关内容。

4.2.6 扩展阅读

(1)《习近平关于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论述摘编》,中央文献出版社2015年版。

(2)《习近平关于全面从严治党论述摘编》,中央文献出版社 2016年版。

4.3 教学内容的设计

4.3.1 导入新课

观看视频《坚定不移全面从严治党》,导入本节教学。

4.3.2 简介教学目标

教师向学生简介本次教学要达到的目标。

4.3.3 呈现学习材料,引导学生学习

知识点 1:新时代党的建设总要求。首先,从历史的角度讲清从严治党是党各项事业不断取得胜利的根本保证。其次,从现实的角度讲清全面从严治党是党应对国际国内风险,考验完成党的执政使命的客观需要。最后,总结新时代党的建设总要求的内容。

知识点 2:把党的政治建设放在首位。首先,中国共产党从诞生之日起,就高度重视党的政治建设。回顾党的奋斗和建设历程,我们党一直把政治建设放在极为重要的位置,并根据不同时期的中心任务,确定重点建设内容和具体任务。其次,根据党的十九大报告的内容,解读把党的建设摆在首位的原因。最后,总结新时代党的政治建设的基本内容。

知识点 3:全面从严治党永远在路上。首先,通过党的十八大以来反腐败取得的一系列成果,引出我们全面从严治党的决心,要从腐败危害的角度深刻阐述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是从严治党的重中之重。其次,要从途径和方法的角度讲清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全面从严治党的总体要求和主要任务,为将全面从严治党引向深入,开创全面从严治党新局面,做出科学战略部署。

4.3.4 教学小结

教师呈现本教学小节的内容,使学生充分认识全面从严治党的重要意义,国家推进全面依法治国的顶层设计及具体措施,准确把握深化依法治国实践的重点任务。

4.3.5 设计思路

教师引导学生思考讨论,让学生对本次课的教学目标有清醒的认识,使学生认识到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全面从严治党的必要性和紧迫性,对新时代党的建设总要求有所理解;使学生对党的建设的优良传统的继承发展有明确的认识,明确党的政治建设基本内容;使学生了解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反腐败取得的成就,了解全面从严治党的战略部署。

5 案例反思

5.1 教学效果分析

整体教学效果不错,通过多媒体教学,结合相关视频材料,极大地调动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能较好地掌握新时代党的建设的总要求,理解将党的政治建设摆在首位的依据和基本内容。

5.2 教学经验

教师巧妙地安排与设计教学过程,运用多媒体教学,结合学生的知识水平,能达到意想不到的效果。

5.3 改进措施

教师需要着力提高教课艺术,控制上课的节奏,合理安排课堂讨论,进一步提高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实施新课程,首先需要教学理念上的创新。教学中最突出的一点感受就是:新的品德与社会课程,一改过去“事例”加“道理”的陈旧、滞后、说教式的旧貌,不再仅仅把教材作为一个范例、一个话题,而是引导师生回归沸腾的现实生活,去感受、体验、提升,去实现包括情感、态度、价值观与知识、能力等在内的多维的、综合的课程目标。

案例五

1 案例主题

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路径。

2 结合章节

第十三章第二节“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

3 案例意义

通过本部分内容的学习,学生能够认识到世界正处于大发展大变革大调整时期,和平与发展仍是当今时代的主题,和平、发展、合作、共赢成为不可阻挡的时代潮流;掌握新中国成立以来中国的外交政策演变以及中国共产党外交工作的基本原则;明确中国坚持独立自主和平外交政策,同国际社会一道致力于推动建立相互尊重、公平正义、合作共赢的新型国际关系。了解“一带一路”建设顺应时代潮流,符合各国人民利益,具有广阔前景,中国致力于促进“一带一路”国际合作,得到了全球多个国家和国际组织的参与和支持,并取得积极成果;理解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思想的内涵,以及如何共商共建人类命运共同体。

习近平同志在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发表 60周年纪念大会上指出:“当今世界正在发生深刻复杂的变化,和平、发展、合作、共赢的时代潮流更加强劲,国际社会日益成为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命运共同体。”中国不仅是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倡导者,也是积极践行者。中国有责任和世界各国人民携手共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促进世界的和平发展。

了解当前世界形势和我国的独立自主和平外交政策,理解推动建立新型国际关系的途径;让学生掌握构建命运共同体思想的内涵,了解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突进;提高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提高学生与人交往和交流的能力;培养学生的国家荣誉感和民族自豪感,坚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信心。

通过本案例的教学,学生能够全面了解中国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具体实现路径。

4 案例描述

4.1 教学简况

4.1.1 教学目的

通过本节的学习,使学生了解“一带一路”建设顺应时代潮流,符合各国人民利益,具有广阔前景;了解中国致力于促进“一带一路”国际合作,得到了全球多个国家和国际组织的参与和支持,并取得积极成果;理解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思想的内涵,以及如何共商共建人类命运共同体。

4.1.2 教学重点

促进“一带一路”国际合作。

4.1.3 教学难点

共商共建人类命运共同体。

4.1.4 方法手段

探究式教学法;互动式教学法和案例教学相结合。

4.1.5 课程资源

教材、多媒体、PPT。

4.2 教学过程

4.2.1 组织教学

组织教学包括师生问候、考勤检查等上课前的准备。

4.2.2 板书设计

4.2.2.1 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思想的内涵

(1)提出背景。

①世界格局正处在加快演变进程之中。

②世界发展面临各种问题和挑战。

(2)主要内涵。

核心是建设持久和平、普遍安全、共同繁荣、开放包容、清洁美丽的世界。

(3)举措。

①政治上,要相互尊重、平等协商。

②安全上,要坚持以对话解决争端。

③经济上,要同舟共济。

④文化上,要尊重世界文明多样性。

⑤生态上,要坚持环境友好。

(4)意义。

①为人类文明发展和世界和平事业注入了中国元素。

②丰富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

③为人类社会发展指明了新方向,描绘了新蓝图。

4.2.2.2 促进“一带一路”国际合作

(1)“一带一路”提出的背景。

①什么是“一带一路”?

② “一带一路”提出的背景是什么?

历史背景:古代丝绸之路。

时代背景:经济全球化。

(2)“一带一路”的原则、理念与内容。

①宗旨和原则:共建“一带一路”,恪守《联合国宪章》。

②理念:开放合作,和谐包容,市场运作,互利共赢;秉持和平合作、开放包容、互学互鉴、互利共赢的理念,全方位推进务实合作。

③内容:政策沟通、设施联通、贸易畅通、资金融通、民心相通。

④共商共建人类命运共同体:

第一,坚持和平发展道路,推动建设新型国际关系。

第二,不断完善外交布局,打造全球伙伴关系网络。

第三,深度参与全球治理,积极引导国际秩序变革方向。

第四,推动国际社会从伙伴关系、安全格局、经济发展、文明交流、生态建设等方面为建立人类命运共同体做出努力。

(3)课堂问答。

如何理解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思想的科学内涵?

(4)课后作业。

围绕课堂所学内容,写一篇 500字的心得体会。

(5)实践拓展。

观看《共同命运》视频。

(6)扩展阅读。

①习近平:《携手推进“一带一路”建设》,载《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二卷)》,外文出版社 2017年版。

②习近平:《携手构建合作共赢新伙伴 同心打造人类命运共同体》,载《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二卷)》,外文出版社 2017年版。

4.3 教学内容的设计

4.3.1 导 入

观看视频《共同命运》,导入本节教学。

4.3.2 简介教学目标

教师向学生介绍本次课教学要达到的目标。

4.3.3 呈现学习材料,引导学生学习

知识点 1: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思想的内涵。首先,从国际和国内两个方面介绍人类命运共同体思想提出的鲜明背景。然后,详细阐述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思想的提出及其深刻内涵。

知识点 2:促进“一带一路”国际合作。本部分主要结合案例,重点说明“一带一路”建设的具体内容以及中国打造“一带一路”国际合作平台所取得的丰硕成果,进而阐述“一带一路”建设对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具有重要的意义。

知识点 3:共商共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本部分重点阐述中国呼吁世界各国携手合作共同努力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并详细讲解中国践行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的举措,以及这一理念对于塑造我国国际形象和提升话语权所起到的作用。

4.3.4 教学小结

教师呈现本节课教学小结的内容,使学生认识到,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大国自信,提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宏伟蓝图建设,确立以“一带一路”为重点的全方位对外开放新格局,创新全球治理理念和实践,呼吁世界各国携手合作,共商共建人类命运共同体。

4.3.5 课后作业

要求学生围绕课堂所学内容,写一篇 500字的心得体会。

4.3.6 设计思路

由视频《共同命运》导入本节教学,首先,重点讲解中国提出人类命运共同体思想具有鲜明的时代背景,进而阐述人类命运共同体思想的内涵。其次,由视频《领航一带一路》导入教学,阐释“一带一路”建设的主要内容,同时结合案例阐释中国“一带一路”建设取得的成果。最后,通过视频《习近平谈大国外交: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了解践行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的举措,进而具体阐述应该如何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

5 案例反思

5.1 教学效果分析

整体教学效果不错,极大地调动了学生学习本节课的兴趣,让学生认识到人类命运共同体的特点、含义。

5.2 教学经验

教师巧妙地安排与设计教学过程,能使课堂教学产生意想不到的效果。当前社会价值观和道德观多样性化,把思想政治教育和素质教育、成才教育结合起来,把社会对当代大学生在思想政治方面的期待和要求与学生加强自身素质、实现自我价值的愿望有机结合起来,有利于正确、积极地引导大学生加强自身修养,自觉接受正确的价值观。思想政治教育作为成才教育的核心,作为全面提高人才素质的首要任务,必不可少。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和谐全面发展的核心是高尚的道德,世界观的形成是智育的核心。”

5.3 改进措施

教师需要着力提高教课艺术,控制上课的节奏,进一步增强学生的兴趣。实施素质教育的关键是确立主体教育观。所谓主体性教育,就是以学生为本的教育。主体性教育主要是体现人文精神,亦即尊重人,以人为本。在德育过程中,要一切从学生实际出发,以学生为中心,把学生当作有思想、有情感、有内在需求的生命体,站在学生的立场和视角接纳学生;把规章制度建立在道德精神的基础上,使规章制度与高校学生所遵循的传统、作风、价值观念和行为规范相一致,让大学生自愿地遵守。 btApGTRTsyh7DGiVRVk56X2zfQ9o/nJzbQFdoEFpT5/WnKYU8xbjtO3eM8Q/j6Vx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