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一、税费关系理论及经济效应分析

(一)基本概念界定

1.税收的含义

税收是国家为实现其职能的需要,凭借其政治权力,强制、无偿、固定地参与社会产品分配和再分配的一种形式,是公共收入的主要形式,有如下几层含义:

(1)税收的主体是国家。税收的征收权力只属于国家,由各级政府负责组织征收,包括中央政府和地方政府。除此之外,其他任何组织和机构都无征税权。

(2)政府征税凭借的是政治权力。税收的征收,实质上是政府参与社会产品分配和再分配。而社会产品的分配和再分配总是依据一定的权力来进行的。作为公共管理机构的政府凭借国家的政治权力将私人部门占有的一部分社会产品转移到公共部门。

(3)税收是为了满足国家实现其职能需要而征收的。税收是国家机器正常运转的基本保证。国家机器要正常运转,各级政府要提供公共物品和服务并维持自身的存在,都需要一定的人力、物力,而所有这些经费开支的主要来源就是税收。

(4)税收具有强制性。国家征税表现为私人部门占有社会产品的减少。政府如不实行强制征税,就不可能在社会产品中实行分配和再分配,就不可能占有私人部门的一部分社会产品。政府是以法律形式颁发税收制度来实现强制征收的,无论纳税人是否愿意,只要发生法定的纳税义务,就必须依法照章纳税,否则就会受到法律的制裁。

(5)税收具有无偿性。政府征税后,税款就成为公共收入,为公共部门所有,政府无须任何偿还,也不需要向纳税人付出任何代价,不存在任何等价交换或等价报偿的关系。

(6)税收具有固定性。税收的固定性表现在政府征税的数额以法律的形式预先确定下来,纳税人的纳税义务一旦发生,其所应纳税额的多少就依据法律而固定下来。

2.公共收费的含义

根据公共财政理论,公共收费可界定为“公共部门在行使公共管理职能中,因提供准公共物品和服务或批准许可使用公共资源,依法向直接受益者收取的部分或全部耗费补偿”,也是公共收入的一种形式,有如下几层含义:

(1)公共收费的主体是公共部门。公共部门是公共收费的征收主体,既包括政府部门,又包括非政府的公共组织。

(2)公共收费凭借的是宪法和法律赋予的公共部门行使公共管理、提供公共物品或服务的职权。根据公共财政理论,完全竞争的市场机制只是一种理论上的理想状态,市场机制在实现资源配置的效率方面会出现“市场失灵”,这就需要政府的经济活动;而政府也不是万能的,在管理社会事务中也会出现失灵,这就需要“第三部门”即非政府的公共组织参与社会管理事务。宪法和法律规定并赋予了包括政府在内的公共部门的存在和其行使公共管理、提供公共物品或服务的职权。公共收费就是凭借公共部门提供准公共物品或服务和批准许可使用公共资源的职权,即公共部门取得公共收费是凭借其提供的准公共物品或服务和批准许可使用公共资源。

(3)公共收费是为了提高公共物品或服务和公共资源的适用效率以及补偿提供准公共物品和服务的部分或全部耗费的需要而征收的。根据公共财政理论,公共部门提供的纯公共物品和服务所需用的耗费一般是通过税收来弥补的,这样可以解决“免费搭车”问题;而公共部门提供的准公共物品和服务的部分耗费一般是通过公共收费收取的使用费来弥补的,其耗费的差额由政府以税收为资金来源对使用者形成补贴,这样可解决带有正的外部效应的物品和服务的供给不足问题,大大提高社会资源的使用效率。公共资源具有消费上的竞争性和收益上的非排他性,因此对公共资源的许可收费可避免公共资源使用的浪费,提高使用效率。公共收费正是基于这些需要而征收的。

(4)公共收费具有非强制性。公共收费是公共部门依法向直接受益者收取提供准公共物品和服务或批准许可使用公共资源的部分或全部耗费补偿。是否直接受益,是公共收费的一个限制条件,只有直接受益者才交费,没有直接受益者就不交费。而公民有权根据自己的偏好意愿决定是否直接使用该准公共物品和服务或被批准许可使用某种公共资源,也就是说,如果公民愿意直接使用该准公共物品和服务或被批准许可使用某种公共资源,就必须交费;如果不愿意就无须交费。

(5)公共收费具有有偿性。政府收费是因为提供准公共物品和服务而对特定对象提供服务,以满足其特定需要而收取的提供服务的耗费,因此具有明显的对等补偿性质。公共收费的有偿性表现为受益与支出直接对应,一方面说明交费者在缴纳公共收费的同时能够从公共部门的公共管理性服务中直接得到好处(如使用某种准公共物品或服务)或使自己获得某一生产经营资格并能够从中直接获益(如签证许可收费、商标注册费等);另一方面也要求公共部门在收取公共收费的同时,必须提供相应的公共管理服务。

(6)公共收费具有规范性。公共收费是公共部门在行使公共管理职能中征收的,虽以提供准公共物品和服务为前提,但公共管理行为具有垄断性,在公共收费征收标准上由公共部门控制,公民个人无能为力,这就要求公共收费也必须由国家以法律形式规范下来,减少公共部门的随意性,以保护公民的基本权利。同时,公共收费是为了提高公共物品或服务和公共资源的适用效率以及补偿提供准公共物品和服务的部分或全部耗费的需要而征收的,公民享有该公共管理服务,就必须按照一定的规范来缴纳公共收费,这也要求公共收费也必须由国家以法律形式规范下来,使公共管理服务的直接使用者按照法律规定缴纳公共收费,实现公共管理的法制化。

(二)税费的比较分析

1.公共收费与税收的相同点

(1)公共收费与税收都是公共收入的有效形式,都是参与社会产品分配和再分配的形式。

(2)公共收费与税收的存在方式都是由法律形式给予确定的,具有一定的规范性和强制性。

(3)公共收费与税收都是以国家行使管理职能为前提的。

(4)公共收费与税收的征收数量与范围都有一定的“规制”。

2.公共收费与税收的不同点

(1)征收主体不同。公共收费主体是公共部门,包括政府部门,又包括非政府的公共组织。而税收的主体是国家,由各级政府负责组织征收。

(2)凭借权力不同。公共收费凭借的是宪法和法律所赋予的公共部门行使公共管理、提供公共物品或服务的职权。公共部门取得公共收费是凭借其提供的准公共物品和服务或批准许可使用公共资源。政府征税凭借的是政治权力,无偿地将私人部门占有的一部分社会品转移到公共部门。

(3)征收目的不同。公共收费是为了提高公共物品、服务和公共资源的使用效率以及补偿提供准公共物品和服务的部分或全部耗费的需要而征收的。税收是为了满足国家实现其职能需要而征收的,是国家机器运转的基本保证。征收目的不同决定了国家大部分公共收入是由税收形式提供的,公共收费形式只能是税收形式的有益补充。

(4)形式特征不同。公共收费具有自愿性、有偿性和规范性特征。而税收具有强制性、无偿性和固定性的特征。

(5)使用方向不同。公共收费是公共部门在管理社会经济活动中,为满足社会准公共需求,提供特定公共产品和服务而设立的。税收是政府为满足社会纯公共需求,筹集一般公共产品和服务所需资金以及政府自身存在而设立的。

(6)适用范围不同。由于公共收费具有直接受益的特点,所以其范围具有较大的局限性,主要适用于消费与受益有一定程度的准公共产品和服务。而税收具有形式上的强制性、无偿性、固定性,而且按照法定标准和程序普遍征收,因此,在为政府提供公共产品和服务的筹资中,税收的适用范围大于收费。

(7)收费规模不同。税收是政府财政收入中规范性、稳定性程度最高的收入形式,是财政收入的主要来源。而收费具有资源有偿直接受益的特点,其适用范围受到很大限制,因而公共收费收入只是财政收入的补充。

(8)收费立项的灵活性和税收立法的相对稳定性的差别。由于公共收费是就部分公共管理项目、对特定的受益对象收取的,公共收费的立项权一般要下放给中央政府或地方政府,收费标准也要由中央政府或地方政府制定,因此,收费的立法层次较低,且在范围、标准、时间等方面表现出较大灵活性。而税收则因普遍课征、影响广泛,国家一般采用正式立法的形式,由中央立法部门立法,所立法律具有相对稳定性。

(三)税费的经济效应分析

1.税收的经济效应

(1)政府运用税收方式取得财政资金来提供纯粹公共物品或服务,符合公共收入支付能力原则,有利于社会公平。税收能够按照纳税人的收入水平等负担能力来筹集公共物品或服务所需资金,使那些低收入水平的人们同样可以享用其必需的公共物品或服务,从而维护了政府提供纯粹公共物品或服务的社会公平。

(2)政府运用税收方式取得财政资金来提供纯粹公共物品或服务,比通过公共收费方式取得资金更有效率。这主要是因为纯粹公共物品或服务同时具有三个特性,因而采取排斥性的公共收费所引发的交易费用要比税收征管所引发的交易费用高得多。

(3)政府运用强制性的税收方式取得财政资金提供纯粹公共物品或服务,可以有效排除“免费搭车”的可能性,提高公共资源的配置效率。

(4)政府运用税收方式取得财政资金对准公共物品或服务进行财政补贴,可实现正的外部效应内在化,实现社会资源配置最优化。由于正的外部效应的存在,准公共物品或服务在没有政府介入进行财政补贴时,其产量和消费量是不足的。由政府运用税收方式取得财政资金给具有正的外部效应的准公共物品或服务财政补贴,并辅以公共收费收取使用费,从而实现正的外部效益内在化,实现社会资源配置最优化。

2.公共收费的经济效应

(1)公共收费可以为政府筹集一部分公共收入,符合公共收入受益原则,有利于效率的发挥。公共收费适用于那些消费上具有可排他性或排他成本较低的准公共物品或服务,因此可根据消费者使用该物品的个人效用将部分成本费用分配给其消费者,按照“谁受益,谁付款的原则”,受益多者多交费,受益少者少交费,不受益者不交费,这样既可以筹集一部分公共收入,弥补准公共物品或服务的部分成本费用,又利于效率的发挥。

(2)公共收费有助于提高公共设施的使用效率。由于准公共物品具有外部边际效益,因此,准公共物品的社会边际效益由该准公共物品所带来的私人边际效益和其所带来的外部边际效益两部分构成。政府运用税收方式取得财政资金对具有正的外部效应的准公共物品或服务给予和外部边际效益相当的财政补贴,而私人边际效益采取公共收费方式由直接使用者付费,可实现社会边际效益与社会边际成本相等,准公共物品供求达到均衡,实现资源配置最优。因此,准公共物品的生产和消费,由直接消费者和全体纳税人共同付费,直接消费者支付与其消费该准公共物品所获得的私人边际效益相当的使用费,全体纳税人为准公共物品支付与其因该准公共物品的消费而获得的外部边际效益相当的税收(以政府财政补贴形式表现),是最具有效率的。

(3)公共收费有助于避免经常发生在政府等公共部门所提供的公共设施上的拥挤问题。根据经济效率原则,某项经济资源的边际消费成本不为零时,就有必要按消费边际成本向消费者收费。否则,用免费方式提供,使人们对该经济资源过度消费,将降低该资源的使用效益,损坏社会资源配置最优化。具有拥挤性的公共物品,由于存在拥挤点,在拥挤点之后进行消费,其边际消费成本就大于零,因此采取公共收费,可缓解拥挤性问题,促进人们对这些物品的最佳使用。

(4)公共收费有助于降低对经济制度的扭曲程度。由于大部分的税收都会造成对市场价格体系的扭曲,从而产生税收的超额负担。而公共收费是根据边际成本定价原则制定的收费标准,不会造成对市场的扭曲,因此对适合公共收费的准公共物品或服务进行公共收费来替代部分税收,可以降低税收的超额负担,降低对经济制度的扭曲程度。

(5)公共收费有助于提高公共资源的配置效率,使公共资源的配置结构与居民的公共需求相适应。公共部门提供的准公共物品或服务在通过公共收费的方式筹集资金时,有偿收费的多少在一定程度上类似于市场机制上的价格信号。例如,在自愿有偿的公共收费原则下,某个收费项目的公共收费的增加,意味着公民对该项公共物品或服务需求的增加。因此,公共收费的多寡在一定程度上是公民对公共物品或服务需求多少的信号,这有助于政府等公共部门据此及时了解公民的需求状况,提高公共资源的配置效率。

(6)公共收费有助于规范社会秩序,保障公众利益。政府作为社会的组织者和管理者,必须运用行政职权,许可一部分符合条件的被管理者可以作为某些行为,或限制另一部分不符合条件的被管理者不得作为某些行为,以此来达到规范和维护社会秩序、保障公众利益和公共安全的目的。政府行政许可职能的行使一般采取许可证、执照证书等形式,其间往往伴有公共收费行为(规费)。 aaCQo3Q1lGDrr/99AcFbvto2n4w63/vltyB8p//TkWmF1PNxcuK5HtwrwNxDdZpz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