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前言
Preface

1 时间的重量

十年公文写作生涯意味着什么?

我一直以为,将十年的公文写作经历整理成书,内心定是丰盈且欢喜的。没想到最后一个字写完,笔尖落下的那一刻,我竟然感到一丝伤痛,近似花瓣离开花托、蒲公英被风吹散的撕裂感。写书,既是归零,又是开始。

2 写公文材料的十年,给了我人生的底色

写书的过程,是回忆的过程。

每写一个章节,我都会忍不住想起很多人、很多事,数次感动泪目。我这才意识到,写书这件事,是给自己十年公文写作生涯的毕业厚礼,也是对这段青春岁月的真正告别。

如果不是系统梳理,我未曾察觉,这段经历,已经把做人和做事的逻辑深深地刻在了我的骨子里。写公文材料的日子里,我写到静脉曲张,疼痛难忍;朋友写到腰椎间盘突出,仍在坚持。如果你问,从黎明到深夜,从冷冬到盛夏,如此苦熬坚守是为了什么?因为收入所限,不可能是为了财富;同为柔弱女生,不可能是为了功名。

如此拼搏努力,只是因为一份责任感。

领导信任我,我要配得上他的信任。

就是这么简单。

写书的过程,是与自我和解的过程。

我曾经遗憾,为什么没有更早地确定赛道,否则,十年光景能做多少事情。

现在我发现,这十年才是我的人生底色,这个底色,撑起了我有底气的人生。

3 写作,是职场沉浮的救生圈

写公文材料是个苦差事,有的人干不了,有的人不想干,有的人不得不干。

都说职场总是起起落落,但如果你手无寸铁,又无一技傍身,那可能就是落落落落了。

工作前十年,是我写公文材料写得最疯狂的一段时间。那段时间,我的工作压力极大,越写越有名,也越写越累。印象最深刻的一次,我从前一天早上一直写到第二天中午,连续写了几十个小时。因为长年久坐,我腿部血液流通不畅,有时上班穿着的鞋子,到了下班时几乎要拉不上拉链。

这时候,你可能会说:“身体最重要,这么拼,有什么意义?”道理谁都懂,但是作为一个“小镇做题家”,独自在大城市奋斗,除了努力工作,我对其他一切都不甚了解。

我至今还记得多年前的一个场景,那天,有位大领导攥着我写的一篇简报冲进办公室,大声问:“这是谁写的!”我吓得瑟瑟发抖,站起来承认,没想到大领导兴奋地说:“好,你立功了!”原来,是大领导的上级领导在简报上写了一段长长的批示,高度肯定简报内容并批示全文转发、学习。

这些年,很多年轻学生问我:“为什么不管你到哪个行业、哪个岗位,都能很快地扎下根来?”我想了想,可能正是因为这十年规范的公文写作生涯给了我扎实严谨的逻辑、反复淬炼的耐力和无惧风雨的勇气。

一份工作,你如何对待它,它真的会如何回馈你。

时间足够长久,才会拥有重量。

4 公文写作书的宿命是垫电脑?

朋友听闻我要写一本指导公文写作的书,打趣道:“单位发了好多类似的书,都用来垫电脑了,刚好缺一本。”听了这类调侃,我不禁问自己,如何才能把指导公文写作这类相对枯燥的书写得掏心掏肺、真情实感,帮其摆脱用于垫高、坐等吃灰的命运?

2016年,我在公众号“陶然学姐”上发布了自己的第一篇文章:《左右时间|一位背奶妈妈的法考旅程》。在这篇文章中,我用详细的表格拆解了自己在哺乳期艰难备考的心路历程。没想到,这篇文章发布后,如一块巨石砸入平静的湖面,被很多网友称为“史上最走心的法考经验分享”,加速了很多学生的备考进程。

此次,我借鉴这个经验,利用大量表格,努力拆解公文写作中那些“只可意会,不可言传”的揣摩过程,试图用“实”的分析,展示“虚”的感觉。

在写作过程中,我时刻提醒自己,不要有任何“听君一席话,如听一席话”的表述,比如“你要主题清晰、要结构严谨、要层次分明、要简洁规范……”。我当然知道这些“要”的重要性,可是,如何实现这些“要”呢?这才是我要努力呈现给读者的。

坦白讲,拆解的过程对我而言非常痛苦。我知道应该如何把话写到领导心里,但这是悟性、情商和表达能力综合作用的过程,我如何才能教会读者把话写到领导心里呢?

我努力去做了。通过分析自己的思考过程,用尽量浅显的语言,将思路一一呈现。为了让基础薄弱的执笔人也能够掌握公文写作的“底层逻辑”,部分章节详细到“手把手”的程度。有的地方,我觉得实在是只能靠功力,不能靠步骤拆解实现,便会坦诚地说:“这一点,没办法取巧,就是功底,慢慢来。”

从这个意义上来说,写这本书,我真的是拿出了百分百的赤诚。

不提要求,只讲方法。没有方法,就给你信心、希望,陪你成长。

如此用心,只是因为我相信,对于一本书来说,让人愿意去读、能够读懂,才是它最好的归宿。

5 刚开始写公文材料的职场新人到底有多少问题待解决?

写这本书对我而言最耗费心神的是什么?是不断将“零”向下探的过程。

动笔之前,我以为的“零起点”,是刚刚通过公务员考试、成功“上岸”的大学生的文字水平——有一定的备考积累,了解主要的行文格式和句式结构,能区分常用的公文文种,只是在从校园文学写作向公文写作转变的过程中,会遇到一些棘手的问题。直到一位刚刚“上岸”的同事把他写的公文材料发给我寻求指导时,我才发现,我把“零起点”定高了。

那篇短小的公文材料,堪称“踩坑天花板”,其中,有字体字号误用、页面设置异常、错别字频出等让我意想不到的“低级错误”;有大句套小句、主句套从句,句句不通的“中级错误”;还有明明在单位里做了很多事,一写工作总结就变成流水账的“高级错误”;更有犯一次错,可能往后几年都无缘晋升的“刚性错误”,比如写领导出席会议时用“职务+姓名+同志”作称呼,让人误以为是悼词……

这些错误,就是本书目录中小标题的来源——

开始写作如炒股,一通操作猛如虎;格式设置一学就会,一用就废;匆忙下笔不审题,又快又错就是我;想靠材料博好感,结果打了领导脸。好不容易成了稿,领导说我写得“虚”……

这些细节,写下来,大家笑一笑就过去了,但是真的发生在实际工作中,就会成为你进步、晋升的绊脚石。

有些问题的试错成本太高了,高到你不能错,一次都不可以。

这正是我写这本书的初衷,我不希望大家经历不必要的社会毒打和没有意义的职场暴击。

随着年纪的增长,我发现,有一些苦是你不必吃的,有一些弯路是你不必走的,有一些所谓的“重生”“蜕变”,除了在当时感动一下自己,没有任何意义。

扎下根,接地气,是写书过程中,我不断给自己强调的原则。

6 到底写得多直观,大家才能看懂?

对于零基础的职场新人来说,写公文材料的简洁、严谨、规范等要求其实并不是他们面对的首要痛点。 首要痛点是,他们不知道这些要求的标准是什么,怎样才算是达到了标准,以及如何达到标准

因此,在写书的过程中,我最担心的一点是自己写的内容没有意义——道理都对,大家都懂,就是不会。

为了解决这一问题,每写一个章节,我都会请几位基础薄弱的学生试读,反复沟通、询问:“写到这种程度,你能不能理解?哪里还看不懂、不会实操?哪里还需要讲得更详细一些?”根据大家的反馈,我再对难懂的部分进行进一步讲解,写出步骤,试图用直观的步骤,拆解写作的过程。

在写第2章中“格式设置一学就会,一用就废”部分的初稿时,我明确写出了页面设置一般为“每行28个字符,每页22行”,也列示了关键的设置步骤。彼时,刚好收到一位年轻同事发来的待指导公文材料,我一看,格式不对,立刻把刚写完的页面设置相关步骤发给他,让他照着调整。没想到,他按照步骤设置出来后,我发现字间距特别大,问题依然存在,不禁疑惑,明明写清了所有关键设置步骤,为什么还会出错呢?我让他当面设置一遍给我看,才发现我只是少写了一个自以为尽人皆知的设置步骤,这位同事就“踩坑”了。

这让我意识到,所谓“从零开始”,要全方位地对所有细节加以指导,因为我以为的“零起点”还不够“零”。于是,在本书中,对于一些细碎但关键的问题,我都以“学姐唠叨”的形式进行了提示,这些“唠叨”,应该会覆盖绝大部分大家在公文写作中百思不得其解的问题。

7 以下问题,如果你有超50%的回答为“是”……

如何判断这本书适不适合你?我立足本书内容,设置了一些问题。如果以下问题,你有超50%的回答为“是”,那么,本书就是我送给你的一艘小船,在你告别父母、老师,走上职场后,帮你度过工作伊始的艰难,扬起乘风破浪的风帆。

(1)一想到明天要写公文材料,晚上就会紧张、焦虑到失眠吗?

(2)写了十篇通讯稿,上级领导采用的不过两三篇吗?

(3)对于字体、字号、页边距、页码的设置标准,总是记不住吗?

(4)写完公文材料后,自己检查了好几遍,依然会有错别字吗?

(5)平时收藏了不少金句,写公文材料时完全用不上吗?

(6)看不出别人作品的优劣,也不知道自己写作水平的高低吗?

(7)使用序号时,经常分不清序号后用点(“.”)还是用顿号(“、”)吗?

(8)想写领导讲话稿,写完后发现更像是工作总结吗?

(9)工作干了十分,写先进事迹时,只展示出了三分吗?

(10)绞尽脑汁想标题,一想就是一整天吗?

(11)领导随口讲了话,要求梳理成公文材料,会很为难吗?

(12)反反复复写了很久,却依然在原水平徘徊吗?

(13)如果找不到可参考的案例,就笔下无言吗?

(14)工作岗位很平凡,述职报告就只能写成“流水账”吗?

(15)按领导的要求改了七八稿,最后领导说不如用第一稿,这种情况发生过吗?

(16)没有时间去实地调研,就写不出调研材料吗?

(17)因为自己不是领导,所以站位总是拔不高吗?

(18)同一篇材料,前领导喜欢,新领导直接让重写的情况,发生过吗?

(19)为了让小标题对仗,每天绞尽脑汁、冥思苦想吗?

(20)辛辛苦苦写完讲话稿,结果领导没念的情况发生过吗?

8 致谢

在此,感谢一路以来始终在帮助我、支持我的老师、朋友;感谢女儿小笑村乖巧懂事,为我腾出写作时间;感谢“陶然学姐”公众号所有粉丝多年来的关心、关注;感谢知识星球—陶然学姐讲公文、陶然学姐成长学院每一位学生的真诚陪伴;感谢每一位读者的厚爱与包容。 o2/ipaSyxmcno1XaopeqFS7hEmSra2gUiSqYrS0D7d/MwtMFNE3jnp1NKA3YfgqF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