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我译发出兵朝鲜的两份电报

王贵田

1950年春,我由兰州一野二兵团司令部机要科调南京华东海军司令部机要处,做解放台湾的战前准备。美军发动侵朝战争并派其第7舰队入侵台湾海峡后,我军停止执行解放台湾作战计划。我上调中央机要处3科7股。朝鲜战争一开始,党中央即识破美军妄图通过侵略朝鲜将新中国扼杀在摇篮之中的阴谋。中央军委决定加强东北防务,将驻防河南的四野某兵团改为东北边防军,并北调辽宁的安东(今丹东)、凤城一线,沿鸭绿江布防,确保我东北安全。同时,三野某兵团由上海调至山东半岛,处于战略机动位置。

美军发动的侵朝战争,遭到朝鲜人民军的坚决抵抗并发起反攻。大田一战歼灭美主力第二十四师并俘虏师长迪安少将。为挽回败局,美国操纵联合国安理会通过决议,组成联合国军司令部,纠集美英等16个国家的军队,并由五星上将麦克阿瑟任总司令,扩大侵朝战争。8月,美机开始轰炸我东北地区,9月实施两栖作战,在西线依靠海空优势实行仁川登陆,南线越过“三八”线加速向北进犯,把战火引向鸭绿江边。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危在旦夕,我国安全受到严重威胁。在此情况下,中央军委英明决策出兵朝鲜,和朝鲜人民共同抗击侵略。

当时某兵团和军委的密码通报,由我和郭英、纪群几位同志主管,所以我们有机会亲自译发中央军委及毛泽东同志关于出兵朝鲜,发给某兵团最早的两份绝密电报。

军委复电某兵团以志愿军名义出国作战

1950年国庆节后第四天早上8时许,我们接班后即投入了紧张的工作。上午10时左右,电台送来一份某兵团的来电。我打开一看,字数很少,顺手交给纪群同志去译。纪群同志刚译出两个字,便对我说:“是份绝密报。”我对纪群说:“给我译,你帮沐奇同志译新疆台的。”我接过纪群译的那份,急忙开始翻译,电文短,很快就译完了。内容大意是,某兵团向军委请示,兵团出国作战时,以什么名义出现。我迅速将电文抄好送到办报科。当天我们尚未下班,军委的复电就来了。周克股长看后交给我说:“你自己译发。”该电是军委给某兵团的复电,内容只有一句话:出国作战时以中国人民志愿军的名义出现。我译完后立即交通讯股送往电台。白天因工作太紧张,对这一来一往的两份绝密电报的内容,没有顾上多想。晚上8时交班时我才突然意识到将要发生的重大事变,便对八股的孟宪鲁、杨立明同志说,某兵团今天开始联络通报了,该兵团将有重要行动,请你们注意。在西北三年解放战争中译电的实践经验使我深深懂得,时间在战争中的重要性,争取了时间就等于赢得了胜利,耽搁了时间则可能失掉战机,导致战争失败。

军委主席毛泽东命令将某兵团改编为中国人民志愿军迅即向朝鲜境内出动

10月8日我们上夜班。晚9时50分左右,我们三科科长程飞同志拿着一份电报稿,急冲冲地走进办公室,交给周股长说,发东北军区及某兵团的,一科已发完,现转给我们发某兵团,你看交给谁译发?周股长果断地说:“由王贵田同志译发。”程科长带着疑问的口气说:“时间很紧,只有两个多小时了,12点前必须译完,字数还不少,他能按时译完吗?”周股长说:“他的技术熟练,我相信他一定能按时译完。”程科长最后说:“好吧!就交给他译发,告诉他一定要准时译完,不能有半点差错而耽误时间,过一会儿我来检查。”当时我边工作边侧耳仔细听着两位领导的对话,忽然想到这份电报很可能与某兵团出国作战有关。

周股长将电稿交给我说:“把一野的报放下,先译某兵团的,一定要准时译完,我帮你校对。”我接过电稿边看边吩咐郭英、纪群同志准备。报文千余字,等级为绝密,发往东北军区某兵团。收报人是彭德怀、高岗、贺晋年、邓华、洪学智、解方。标题是:志愿军组成问题。为防敌空中侦听截破,报端特注明用“有线电”传发,并限令晚12时发到。电报稿是总参谋部作战部部长李涛同志起草,毛主席做了修改。电报内容大意是:①为了援助朝鲜人民解放战争,反对美帝国主义及其走狗们的进攻,借以保卫朝鲜人民、中国人民及东方各国人民的利益,着将东北边防军所属之某兵团及三个炮师、高射炮团、汽车团、战车团、战防炮团、工兵团、骑兵团等改为中国人民志愿军,即向朝鲜境内出动,协同朝鲜同志向侵略者作战,并争取光荣的胜利。②中国人民志愿军进入朝鲜境内,必须对朝鲜人民、朝鲜人民军、朝鲜民主政府、朝鲜劳动党、其他民主党派及朝鲜人民的领袖金日成同志表示友爱和尊重,严格遵守军事纪律和政治纪律,这是保证完成军事任务的一个极重要的政治基础。③必须深刻地估计到各种可能遇到和必然遇到的困难情况,并准备用高度的热情、勇气、细心和刻苦耐劳的精神去克服这些困难。目前总的国际形势和国内形势于我们有利,于侵略者不利,只要同志们坚决勇敢,善于团结当地人民,善于和侵略者作战,最后胜利就是我们的。志愿出国作战的后勤保障工作,责成当时的东北军区司令员兼政治委员全权负责。任命彭德怀同志为中国人民志愿军司令员兼政治委员。我现在还十分清楚地记得原稿落款是:主席毛泽东1950年10月8日于北京。毛泽东在“主席”二字之前又特别郑重地写上了“中国革命军事委员会”九个字。

我看完电稿,正是晚10时过5分,开始译发。我们全神贯注、聚精会神、动作敏捷,室内很静,只听到铅笔声沙沙作响。周股长亲自组织流水作业,由电传室传往电台。大约晚10时40分,程科长第二次走进办公室来问我译了多少字了,我回答:“已译完一半多了,晚12时以前保证发出,请科长放心。”程科长向我投来信任的目光,脸上露出满意的微笑,点了点头,走出了办公室。我译完最后一个字,抬头第二次看了看电表,时针指向晚11时20分。啊!我们比毛主席限定的时间早40分译完。周股长校完最后一页时,大家又不约而同地看了看电表,晚11时30分,我们提前半小时胜利完成任务。最后一页送往电传室,我们才如释重负,脸上呈现出兴奋的笑容。这天晚上,我们这几个年轻人,完成了一项十分重要、光荣、艰巨的历史性任务。我知道电报内容,心情更为激动。同志们都静坐着,等待新的任务。我就说:“收好密码,去吃夜餐。”同志们走了,我还在静思。我从1947年起做机要工作,译过许多重要电报,但只有译发这份电报留给我的印象最深,心潮久久难平。

在去食堂的路上我边走边想,不由得哼出几句诗,至今还记着:

战士电传主席令,

雄师横跨鸭绿江;

援助友邦驱强寇,

御敌疆外保国安。

为了保障志愿军出国部队与中央军委联系,使毛主席、周总理和军委能及时了解战况并指挥作战,由三科各股抽人组成志愿军台,并由周克股长带领进驻中南海。

10月19日晚我中国人民志愿军从安东(现丹东)、长甸河口、辑安三处越过鸭绿江,隐蔽开入朝鲜。10月25日,我四十军一一八师在开进中与敌李承晚第六师二团三营在温井西北两水洞地区遭遇,敌被我全歼,从而拉开了志愿军出国作战的序幕。后经志愿军政治部建议,党中央批准,将这一天作为中国人民志愿军抗美援朝纪念日,永远载入史册。11月8日我国通过广播、报纸发布新闻,宣告中国人民志愿军在彭德怀司令员率领下渡过鸭绿江,参加朝鲜人民抗美战争,在全国掀起轰轰烈烈的抗美援朝、保家卫国的伟大历史运动。

志愿军出国后不久,我又译发了关于十九兵团从陕西、宁夏向山东半岛集结的电报;驻青海、甘肃的一、三军合编准备开赴朝鲜作战的电报。

1953年夏初,我也告别了祖国的亲人,和战友一起踏上朝鲜的国土,走向抗美援朝的最前线,去完成党和祖国人民交给我的战斗任务。 C/Izl4i4uIqAvSRU6Djgh70bbwpwcQeXXHw1Z/nfpkPgP/Ykmfx04sYwpd1gFr0X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