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王平身负不同使命两赴朝鲜

王晓健

奉命入朝参战

1953年4月的一天,华北军区干部部长王平坐着吉普车,匆匆向北海旁边的一座楼房赶去。主持中央军委工作的彭德怀有要事要召见他。

彭德怀于1950年10月率志愿军入朝参加抗美援朝战争,后战事稍缓,即回国主持中央军委工作,并继续兼任志愿军司令员和政治委员。

王平到彭总办公室后,看到石家庄第二步兵学校校长杨勇也在那里。

经过简单的寒暄后,彭德怀开门见山地说:“召你们来,是这么回事:经研究,准备让你们到志愿军第二十兵团去工作,杨勇任司令员,王平任政治委员。”

接着,彭总简单地分析了朝鲜战争的形势,说:“我们已经打了两年多,把敌人赶回到三八线附近。现在,双方恢复了停战谈判,仗不会打很久了,你们再不去就轮不上了。作为一名高级指挥员,应该接受现代战争的洗礼,积累一点现代战争的经验。现在二十兵团司令员杨成武已奉调回国,郑维山在那里代理司令员,张南生政委也另有任用,你们俩去接替他们!”

听了彭老总的话,王平和杨勇都非常激动。作为一名战将,谁不愿意到前线去与敌人拼杀呢!王平当即表示:“坚决完成军委赋予自己的任务,尽快赶到朝鲜前线去。”

王平回军区交代完工作后,于5月上旬从北京坐火车出发北上。5月9日来到了鸭绿江边的安东(今丹东)。这里是中朝两国交界的咽喉要地,隔江与朝鲜的新义州相望。抗美援朝战争开始后,这里已成为志愿军各种战备物资的补给地,大街上人来人往,汽车穿梭,各种物资堆得像小山。这座边陲小城已成为人们关注的重镇。

过了鸭绿江大桥,一踏入朝鲜的土地,浓烈的战争气氛扑面而来,进入眼帘的是一片片废墟和一个个炸弹坑,连一座完整的房舍、一条平坦的道路都找不到。

他们坐着吉普车,躲着敌机的轰炸,在坑坑洼洼的道路上颠簸了一天,傍晚时来到了志愿军总部所在地桧仓。志愿军代司令员邓华、副司令员杨得志及政治部主任李志民,热情欢迎他们的到来。邓华告诉他们:

“最近,中断好长时间的停战谈判又恢复了。但敌人内部的好战分子却仍在公开反对停战谈判。为了促使停战谈判取得实质性进展,我们决定对敌人发起一次夏季反攻作战,你们来得正是时候啊!”

王平当即表示:“我们一定精心组织打好这一仗,作为对朝鲜人民、对全体志愿军指战员的献礼!”

在桧仓住了一天后,王平和杨勇即前往二十兵团所在地台日里。台日里在桧仓东南方向的淮阳,两地相距百余公里。为防敌机轰炸扫射,他们按志愿军的行军惯例:晚上出发上路。在黑夜中有时开灯,有时闭灯,颠颠簸簸地走了一夜,才找到二十兵团所在地。

纠正两个口号

王平到志愿军二十兵团上任后,首先学习了毛泽东对当前作战的指示,并下部队了解情况,以便尽早进入角色,带领部队打好夏季反击战。

他在部队调查情况时,看到不少部队在口头上、文件上都有这么两个口号:一个叫“打好最后一仗”,另一个叫“学习黄继光堵枪眼”。王平以一个部队政治工作者的敏锐眼光,感到这两个口号不够妥当,需要纠正。

先说“打好最后一仗”。这个口号与毛主席对这次作战“应作拖的打算”的指示精神不符,既然要拖,就绝不可能是“最后一仗”;再说现在我们还在谈判,结果如何尚难预料。若谈不好,还得继续打。

再说“学习黄继光堵枪眼”。黄继光作为志愿军中有名的英雄人物,当然是全军将士学习的榜样。但学习黄继光应重点学习他为夺取胜利不怕牺牲的精神。黄继光堵枪眼是在当时没有别的办法的情况下,为了掩护战友才做出的选择。我们宣传他、学习他,则应该强调把不怕牺牲的精神和钻研战术技术结合起来,把消灭敌人同保存自己结合起来,做一名大智大勇的革命战士。

王平就这两个口号问题,与有关领导和政治部的同志交换了意见,统一了认识,然后向部队发了纠正的通知。并经兵团党委研究,确定以“坚决打,争取停”的指导思想来统一全兵团部队的行动,从而把广大指战员关心谈判、渴望和平的心情,引导到积极投入战备行动上去,使大家认识到:只有战场上打好了,谈判桌上才能谈得好。

参加金城战役

夏季反击作战,按中央军委和志愿军总部的方针,共分三个步骤进行。

从5月中旬到6月下旬,二十兵团按照上级“稳扎狠打”,“由小到大”的精神,先后组织了前两个阶段的进攻作战,取得了很大的胜利,共毙伤俘敌2.86万人。

从7月开始,夏季反击战进入第三个阶段的作战——金城战役。

金城,位于二十兵团防地的南部,金城以南、西起金化、东至北汉江的25公里宽的正面,驻有南朝鲜李承晚军队四个师,他们的防地向北突进了我方的防线,不消灭这个突出部的敌人,将给我们留下隐患。

根据毛泽东“再歼灭伪军万余人极为必要”的指示,志愿军总部作出了金城战役的部署。杨勇和王平决心打好这极为重要的一仗。

6月22日,王平主持召开兵团党委会,统一作战指导思想,研究战役部署。接着,又主持召开了兵团师以上干部会。

这次二十兵团拟以5个军组成3个作战集团,从三个方面突破敌人的防线。

西集团以第六十八军(欠二〇二师)和第五十四军的一三〇师组成,加强炮兵16个营,高射炮兵1个团2个营,和坦克、工兵分队。由外也洞、灰古介地段突破敌人防御,向月峰山和梨实洞方向发展进攻。

中集团由第六十七军、第五十四军一三五师、第六十八军二〇二师组成,加强炮兵12个营,高射炮兵1个团4个营和坦克、工兵分队。从轿岩山和官岱里地段突破敌人防御,向梨船洞方向发展进攻。

东集团由第六十军、第二十一军组成,加强炮兵三个营,高射炮兵两个营和工兵分队。由第六十军在忪室里等地突破敌人防御,向广大洞、细岘里方向发展进攻;第二十一军以巩固北汉江以东阵地为主,有选择地对敌发起进攻,以牵制当面之敌,不使其西调增援。

以五十四军一个师作为兵团的总预备队。

7月13日21时,天空浓云密布,山雨欲来。在二十兵团指挥部里,杨勇司令员和王平政委对了一下手表,然后一声令下:“开始!”

霎时,在二十兵团25公里的正面上,千余门火炮一齐怒吼,犹如山崩地裂。一串串炮弹划破浓浓的夜空,冰雹似的砸在敌人阵地上;火箭炮的齐射,更如雷电排空,顿时使敌人阵地变成了一片火海。二十兵团三个集团第一梯队的勇士们呼喊着向敌军阵地冲去,犹如摧枯拉朽,仅仅一个小时,就将敌前沿阵地突破,然后一鼓作气地向纵深穿插而去。

敌人在我军的突然打击下惊慌失措,指挥瘫痪,部队失去控制,争先恐后向南逃窜。我突击部队乘胜追击,敌人开始了大溃退……

奇袭白虎团

二十兵团的三个集团按照各自的目标,在金城反击战发起仅仅几个小时后,便占领了敌人的主阵地。

王平特别关注突击任务较重的西集团,摆在它们面前的,有被敌人吹嘘得不可一世的首都师第一团——白虎团。

但是,这只“白虎”却被我志愿军的一个小分队轻巧地干掉了。

7月14日凌晨2时,我二〇三师六〇九团副团长赵仁虎率领一营部队突破敌前沿阵地后,沿公路直插二青洞附近。一营的先头分队是配属的六〇七团侦察排一个班,他们一共13人,在副排长杨育才的带领下,在前边担任“前锋”任务。

侦察班在行进过程中,抓到了敌人的一个俘虏,弄清了敌人的口令并得知前面不远便是白虎团的团部。随即,他们便化装成护送美军顾问的南朝鲜军,一连闯过敌人的三道警戒线,出其不意地来到了白虎团的团部。

杨育才一看,敌人的指挥官们正在里面开会。他高兴地一挥手,手榴弹、冲锋枪一齐“咆哮”,当场击毙白虎团团长以下54人,活捉了19人,捣毁了团部和通信联络,缴获了白虎团的团旗。

由于团部被歼,白虎团所属部队四下溃逃,均被我军消灭。

随后,杨育才又带领侦察班的健儿支援师主力消灭了乘车来援的敌首都师机甲团一个营,击毙了敌团长陆根洙。

战后,王平指示派人总结上报了杨育才等奇袭白虎团的英雄事迹,杨育才荣立特等功,并被授予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英雄称号。

文艺工作者根据杨育才等人的事迹创作的戏剧《奇袭白虎团》、电影《打击侵略者》上演后,轰动一时,受到广大群众的喜爱。

坚持到胜利

金城战役敌人遭我沉重打击后,上下一片慌乱。7月14日,美第八集团军司令泰勒和南朝鲜国防部长孙连一慌忙赶到前线督战。16日,“联合国军”司令克拉克也从日本飞到金城前线,召集各部军官研究对策,企图“发动两年来最大的反攻”,以夺回失地。当晚克拉克抵达汉城,与李承晚互相埋怨、互相指责,吵了一场。第二天,李承晚便亲自出马,来到金城前线为他的残兵败将们撑腰打气。

随即,敌人纠集了美军第三师和南朝鲜军第五师、第七师、第十一师,加上第三、第六、第八师的残部,共约六个师的兵力向我志愿军反扑而来。

二十兵团司令员杨勇、政委王平感到金城战役到了一个关键时刻,他们严令各军、师、团奋力反击,不给敌人可乘之机。战士们冒着600多架飞机的轰炸、顶着60多辆坦克的冲锋,打退了敌人从一个连到两个团的反扑达1000多次,使敌人未能前进一步。敌人摇头叹气,无可奈何,只好承认失败。7月27日,金城战役胜利结束。

金城反击战役,志愿军共毙伤敌7. 8万余人。其中杨勇、王平指挥的二十兵团歼敌5. 288万人。击毁击伤敌机250余架,缴获坦克45辆、汽车279辆、飞机1架,各种火炮423门,枪6600余支,收复土地178平方公里。

战后,王平去志愿军总部向从国内返回朝鲜的彭德怀司令员汇报,彭老总听了二十兵团参加金城反击战役的详细情况后,很高兴地说:

“这一仗打得好,取得了很大的胜利。要是能多抓点俘虏就更好了!”

金城战役的胜利,迫使敌人作出了实施停战协定的保证。美国总统艾森豪威尔、国务卿杜勒斯和南朝鲜的李承晚相继发表声明,表示愿意接受停战。

1955年3月下旬,王平从朝鲜回国参加中国共产党全国代表会议,这次会议非常重要。会议讨论通过了《关于我国发展国民经济的第一个五年计划》、《关于高岗、饶漱石反党联盟的决议》、《关于成立党的中央和地方监察委员会的决议》等。会后,总政罗荣桓主任找王平谈话,叫他不要回朝鲜去了,留下来到总参动员部当部长。

二次入朝

1957年春,根据中央军委的命令,王平第二次入朝,接替李志民担任志愿军的第四任、也是最后一任政委(第一任政委由彭德怀司令员兼任,第二任政委由邓华司令员兼任,第三任政委是李志民),与他搭班子的志愿军司令员是他的老战友杨勇。

朝鲜停战以后,不少志愿军部队在胜利完成自己的战斗任务后,已陆续归国。这时留在朝鲜的还有五个军、两个兵团的架子。第九兵团副司令员为曾思玉,后为张天云。辖第十六军、第二十三军。第二十兵团副司令员为孙继先,参谋长为欧阳家祥。辖第二十一军、第五十四军。另有第一军直属志愿军总部领导。

朝鲜停战以后,志愿军的任务还有两项。一是加强战备,提高警惕,坚决维护朝鲜停战协定,随时准备粉碎敌人可能发动的突然袭击和侵犯;二是协助朝鲜人民进行经济恢复和建设,为朝鲜人民重建家园贡献力量。

美帝国主义虽然在朝鲜停战协定上签了字,但仍不断制造紧张局势,违反停战协定的事屡屡发生。他们不断从地面和空中越过军事分界线对朝中方面进行挑衅活动。据统计,自1953年7月27日停战后的五年间,这种挑衅活动达792起之多。

作为政治委员,王平反复教育部队要时刻提高警惕,不能认为美国在停战协定上签了字,就高枕无忧、麻痹大意起来;同时他督促部队严加戒备,修筑好阵地前的堑壕、坑道和各种防御工事。战备的弦时刻不能松。

在撤军前,志愿军修筑的各种坑道长达1250公里,挖掘堑壕和交通沟6240公里。有人计算过,如果把这些土堆成高、宽各1米的长堤,可以绕地球转一圈半。人们把这宏伟的防御工事称为“当代地下长城”。

帮助朝鲜人民重建家园

三年的朝鲜战争,由于美帝国主义的狂轰滥炸,使朝鲜人民饱受战争创伤,家园遭受严重破坏。杨勇司令员和王平政委要求志愿军各部队把帮助朝鲜人民重建家园当作自己义不容辞的责任。停战不久他们就作出部署,抽出大量劳动力投入朝鲜的各项建设事业之中。

在接近前沿的地区,敌人曾埋下许多地雷和其他爆炸场,如定时炸弹等,时不时炸伤回乡的老百姓。志愿军总部安排工兵部队组成排雷队,一个个清除这些爆炸物。然后帮助朝鲜老百姓平整土地,修盖房舍,使他们尽快恢复生产、安居乐业。不少部队提出了“保证不荒一亩田”的口号,实行“包种、包收、包运、包藏”的一条龙服务。

战争期间,敌人十分惧怕志愿军那“打不断、炸不烂的钢铁运输线”,日夜派飞机对我们的铁路、公路交通运输线进行轰炸和扫射,使朝鲜的交通设施遭到严重破坏。现在朝鲜人民进行和平建设,作为“先行官”的交通运输就显得特别重要。为此,杨勇和王平安排志愿军的铁道部队、工兵部队全力帮助朝鲜人民修复铁路公路设施;前后重建和新建铁路桥梁300多座、公路桥梁3000多座。

应朝鲜政府的要求,杨勇和王平派部队投入到对平壤市、咸兴市、元山市等重要城市的重建工作,担负了修建办公大楼、医院、学校等重点工程。为这些城市描绿画红,增光添彩。

水利是农业的命脉,朝鲜又是以种植水稻为主的国家,离了水,农业将受到影响。志愿军与朝鲜人民同呼吸共命运,帮助朝鲜人民突击修复了被敌人破坏的见龙、泰川等8个水库;还修建了平南灌溉工程、胜湖里灌溉工程等大型水利设施;修建各种堤坝4096条,长达430公里;修建大小水渠2595条,长达1200多公里,这些水利设施的恢复,为农业生产打下了牢固的基础。

为了使朝鲜人民安居乐业,重建家园,志愿军还派部队伐木割草、打坯烧砖,帮助朝鲜老百姓建起房舍4. 5万多间,植树3600多万棵,帮助朝鲜群众治病188万人次。战士们说:这里就是我们的第二故乡,我们为这块土地流了血,洒下了汗,所以我们要把它建设得更美好。

停战后的政治思想工作

王平第二次入朝后,作为政治委员,他敏感地发现部队的政治思想工作出现了一些新情况和新问题。诸如:

不打仗了,在和平气氛的包围中有的人纪律松懈了,自由主义抬头了,出现了追求享受甚至污辱妇女的苗头和现象。

有的人以恩人自居,骄傲自满,对朝鲜领导同志不够尊重,有大国主义思想等。

这些情况引起了王平的深思:任其发展下去,必将造成严重的后果。为此,他专门召开党委扩大会,就如何加强部队的政治思想工作进行了认真研究,最后归纳出了十条:

一、尊重朝鲜劳动党、国家、政府和领导人;遵守朝鲜的政策法令(特别是货币政策);爱护兄弟国家的一山一水,一草一木;尊重朝鲜人民的风俗习惯,严禁调戏妇女。

二、不准干涉朝鲜内政,不准批评朝鲜领导人的缺点和议论是非,不得了解朝鲜党和国家的内部情况,禁止单独去做社会调查。

三、不准擅自划禁区,必要时应通过朝鲜当地政府,由政府作出决定。

四、对部队个别人员违法乱纪行为的处理,涉及当地人民的应征求朝鲜政府的意见,按朝鲜国家法律处理,必要时直接送朝鲜政府惩处。

五、对朝鲜群众中个别盗窃我军物资的人,一般应当面劝告了事,严重的应送朝鲜政府处理,禁止私自扣留、打骂或开枪伤人。

六、采取有效措施防止事故,特别要防止走火、车祸伤人。

七、除紧急情况外,对群众进行助耕生产、发放救济物品等,应事先与当地政府协商,并通过政府办理,不要直接自行办理。

八、要特别注意尊重朝鲜同志的民族自尊心,在一切接触中,要多讲人家对我们的援助,少讲我们对人家的援助,坚持反对以恩人自居的思想。

九、对部队要经常地、具体地进行国际主义和爱国主义教育,时时警惕大国主义思想。

十、在国内行之有效的群众纪律,在国外应更严格遵守,而且要做得更好。

王平要求大家把这十条作为志愿军政府思想工作的主要内容,经常对部队进行教育和检查,发现苗头及时解决。

接着,王平政委又与杨勇司令员商量,抽出各军、师、团主要领导人和英雄模范人物共100多人,组成了一个学习团,由杨勇司令员亲自带队,深入朝鲜各地和人民军中,学习朝鲜党政军民的好品质、好作风。

1958年2月中旬,周恩来总理率中国政府代表团访问朝鲜,王平政委和杨勇司令员接到通知,一同到机场去迎接。

代表团副团长有:副总理兼外交部长陈毅元帅,副外长张闻天和总参谋长粟裕大将。中国代表团访朝的目的,是就中国人民志愿军从朝鲜撤出问题同朝鲜政府进行磋商。

经过友好会谈,2月19日,两国政府发表了联合声明,宣布:中国政府本着一贯积极促进朝鲜和平统一的立场,同朝鲜政府协商后,又向中国人民志愿军提出了主动撤出朝鲜的建议。中国人民志愿军完全同意中国政府的这一建议,决定在1958年底以前全部撤出朝鲜,第一批将在1958年4月30日以前撤完。

为了做好撤军的准备工作,志愿军党委向全军发出了“不骄不懈,善始善终,军队撤出,友谊长存”的指示,要求部队做到“交好、走好、到好”。交好,就是除武器装备和个人随身携带的物品以外,其余东西一律交给朝鲜人民军;走好,就是圆满安全的撤出;到好,就是回到祖国后不居功骄傲,服从祖国的需要和安排。

各部队根据总部的部署,利用归国前的宝贵时间,更加努力地为朝鲜人民做好事,还把营房营具整修一新,把各种物资登记造册,完整地移交给朝鲜人民军。

1958年10月下旬,王平与最后一批撤离朝鲜的志愿军一道,踏上了回国的道路。 9Rdyhakb+yoaGVIKhNRUtTfk0WIZ4X5qx4fMQ1BDPxULP3NcZ+0i7oLgNWRpph2y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