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庄士敦:为何恋恋不忘中国学生溥仪

作为溥仪唯一的“洋帝师”,庄士敦在回忆录《紫禁城的黄昏》中写道:“皇帝陛下是世界上最孤独的孩子,紫禁城的墙是世界上最高的墙。”

1919 年2 月,由中华民国内务部出面,清室与“德才俱佳”的洋人庄士敦签订聘用合同,“聘任英国庄士敦先生为清皇帝教习,专任教授事宜”。同年3 月4 日,34 岁的庄士敦第一次进宫觐见溥仪,开始为其授课。当时,溥仪只有13岁。庄士敦穿着大清朝服,操一口非常流利的北京官话,行大清礼节,学着中国人的样子,摇头晃脑抑扬顿挫地诵读唐诗。

庄士敦任教的最初几个星期是不能单独和皇帝在一起的,总有太监在场目不转睛地盯着庄士敦——这个洋人天真的外表下可能包藏着祸心。内务府不想让天子听任一个可怕的洋人的摆布,并相信外国人喜欢吃小孩的心肝,用小孩的眼睛做药。

后来,溥仪与自己的洋老师有了感情,就不让太监在场了。他们师生之间的关系很是融洽。庄士敦向溥仪介绍西方的先进文化,鼓励这位小皇帝在紫禁城的范围内进行一些新的尝试。于是故宫里响起了电话铃声,溥仪也喜欢上了打网球、开汽车、穿西装。庄士敦还对溥仪生活中的一些细节给予了关照,当他发现溥仪的眼睛已经近视时,就力排众议,给溥仪配戴了眼镜。

在庄士敦眼里,他的学生溥仪具有很高的艺术天赋。1921 年至1922 年间,溥仪用笔名“邓麒麟”向北京几家杂志投寄诗稿,获得发表。编辑几次设法打听作者的身份,都没有成功,他们不知道“麒麟”其人就是大清的显帝。这个秘密,只有庄士敦知道。

溥仪对这位洋老师也非常信赖,不仅在自传《我的前半生》里专门辟出一章,写这位英国教师对他的深刻影响,还赏赐他一柄带剑的手杖,荒唐地授权他“杀死你愿意杀的任何人——随便杀人”。

庄士敦对溥仪的忠诚和怀念,甚至超过了对他的故乡本土。回国后,他买下苏格兰西部荒凉的克雷格尼希湖中间的三个小岛,宣称这是“小中国”。他在岛上办了一个陈列馆,展示溥仪赏赐给他的朝服、顶戴及各种古玩等。他给岛上的居室分别取名为“松竹厅”、“威海卫厅”和“皇帝厅”等,将自己经历过的古老帝都中的诸般历史,都置换成眼下就可以把玩、体验的想象式空间。庄士敦对他的新家非常喜爱,据说有一次,学期未了他却突然归去,伦敦大学久寻不着这位教师,最后在《泰晤士报》刊登寻人广告,才把热心拥抱异国文化的怪人找回来。

晚年,庄士敦更是整日躺在灯芯草编的椅子里,把玩溥仪所赐之物,无心世事。1938年,他在小岛上去世,时年64岁。

(文/ 刘东黎来源/《北京的红尘旧梦》) 3U1GvxYMgFSq6awar0BMFzOTvlj5hoWa5eGn9SK+9UDESdg2cJhhuZ6lMOGTfsYV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