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四、中国特色大国外交“特”在何处

研究和分析中国特色大国外交,首先是强调其文化底蕴。中国特色大国外交根植于中国传统文化土壤,在马克思列宁主义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指导下,基于自身外交实践和探索,不断创新,具有独特性和现实操作性,同时赢得国际社会的日益理解、认可和响应。

其次是大国特色突出。中国坚持发展中国家定位,积极承担大国责任。这个大国特色强调大国视野、整体布局、创新驱动,做好具有全球影响的战略规划与布局,其核心是开辟一条新型大国的创新发展道路。

再次是突出理念创新。突出和平性,强调发展性,由此探索中国特色和平理论的构建问题。注重弘扬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公平正义、和合、多元文化共存的传统理念。谋划整体性、认清复杂性,解决好当今世界在观念差异、制度差异、文明差异条件下的合作问题,力求创建以共赢为核心的中国特色合作理论。

(一)中国特色大国外交要更具主动性

随着中华民族迎来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中国外交也从追求独立性、自主性向着主动性方向转变。

新中国大国外交经历了具有明显阶段性的转变。首先是摆脱依附性,其次是保持独立性,再次是具有主动性。改革开放之前,中国完成了真正独立的进程,捍卫了国家尊严和主权,部分地发挥了主动性的作用。改革开放之后,中国开始积极发挥主动性和创造性,未来还将在一些领域发挥引领作用,并在更多领域影响全球。中国不仅成为具有地区影响力的大国,还能够对国际格局和国际秩序产生重要影响,实现中国之中国、亚洲之中国、世界之中国的转变。

一个大国一定是能够主动改变和提升自己实力的国家。对大国而言,必须牢牢将命运掌握在自己手中。在大国发展史上,没有一个国家是一路坦途、顺顺当当成长起来的。大国的发展不可能依赖他国的施舍或毫无条件的帮助,只能依赖自身的努力。显然,一个大国的成长从来都不是轻而易举的,而是处处面临困境。尤其是一个大国从贫穷的国家发展为具有举足轻重影响的世界级国家,更需要百折不挠、不畏艰险、一往无前。

当然,主动性是强调自力更生,绝不是任意妄为。中国的大国外交与历史上其他大国的最大不同之处在于,我们强调独立性、主动性,但坚决反对以大欺小、恃强凌弱、自行其是、为所欲为。我们的自主性和独立性是相对于封闭性和盲从性而言,我们的主动性是相对于被动性而言。中国的大国外交坚决反对优越论和例外论,反对双重标准,反对霸权行径。

中国的发展要想实现由独立性、自主性阶段朝着引领性和全球性阶段的超越,必须发挥自身能动性,积极奋发作为。中国实现由自主性向主动性的转变是中国特色大国外交能否成功的关键,也是中国是否能够区别于历史上其他大国的关键。

(二)中国特色大国外交要更具影响力

随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中国由发展中大国变成发展中强国的时期已经到来。最为重要的意义在于,中国要利用战略机遇期实现自身的更大发展,同时也要推动人类社会的整体发展。其中的外交含义在于,中国已经具有较大的国际影响力,中国将不仅对自身作出贡献,也将对人类发展作出更大贡献。新中国成立初期,毛泽东就曾指出,因为中国是一个具有 960 万平方公里土地和 6 亿人口的国家,中国应当对人类有较大的贡献。邓小平指出,中国再强大一些,世界和平更有保障一些,强调中国是和平的力量。在新的时期,中国是人类和平和世界经济的建设性力量,也是发展的力量。中国更强大一些,人类的公平公正、安全稳定、世界繁荣必将更有保障。

发挥影响力必须实现自身更大发展,提升自身能力。发展是首要问题。这个发展不再是粗放式发展,而是以质量为先的发展。在新时期,我们不仅要继续维护好和平,更要努力实现更高阶段的发展目标。

要想作出更大贡献,提升国际影响力是新时代外交的重要任务。中国将不断强化针对人类社会发展的议题设置能力,提出国际热点的解决方案,让全球治理的中国智慧和中国方案不断丰富完善并更具针对性。

发挥影响力必须要直面国际社会的担心与质疑,直面影响国际关系的根本性问题。这意味着需要努力实现党的十九大报告确定的中国外交总目标——“两个构建”,即构建新型国际关系、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构建新型国际关系是一项艰巨的任务,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是一项伟大的工程,更是一项需要久久为功的历史使命。

当前国际社会面临的主要问题,从根本上说,是国家发展的不平衡和资源分配的不均衡。国际地位的不合理布局、国际秩序的不公正是导致全球治理成效不断递减的根本原因。说到底,如何更加公正合理地解决自我与他者之间的关系,是人类社会面临的一个根本性问题。如果一个国家总是过分强调自身利益,以不适当的方式获取自身利益,甚至以牺牲他国利益来获取自身更大利益,那么这个国家与其他国家的关系就很难融洽。

构建新型国际关系,就是要改变不合理、不恰当的国家关系,改变部分国家富裕其他国家贫穷、部分国家安全其他国家不安全的局面,实现共同富裕、普遍安全,让国家间关系变得健康友好、互助共赢。

(三)中国特色大国外交要更具开创性

中国的大国外交具有鲜明的开创性观念、路径和成效。中国的大国外交将在理念创新和方式创新上进行前所未有的探索。

中国的发展依赖创新驱动,勇于探索,引领时代发展前沿领域,具有强大的生命力。“一带一路”倡议、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等都是创新的体现。

未来中国特色大国外交除了具有和平性、合作性之外,还要具有先进性。先进性的关键在于是否引领时代潮流和顺应时代潮流,是否处于国际前沿领域。而是否具有引领性的关键在于方案是否切实可行,观念是否能够有效指导实践,是否能够赢得人心和国际社会的理解、支持、响应。“一带一路”倡导互联互通。这个“联”不仅是联结国内与国外,也是帮助共建“一带一路”国家之间实现联合协作,强调以联塑势,塑造发展联合之势。联结两条线,带动一大片。既讲联与通,又讲共与享,从而实现共商、共建、共享、共赢。这就与历史上一些国家的阻遏与分割形成了根本区别。

中国特色外交理论和中国的外交实践也在努力探索破解权力政治、安全困境和大国关系陷阱的新方式、新路径。在观念上,我们反对权力政治的利己性,倡导互利共赢。在制度创新层面,我们强调人类命运共同体,试图超越国家利益至上、局部利益至上、集团利益至上、区域利益至上等传统政治观。传统的权力政治观把国家利益和他国利益、人类利益割裂开来,导致有些国家越强,其他国家越弱;有些国家越发展,其他国家越落后;有些国家越安全,其他国家越不安全。只有打造国家利益和人类利益的一致性和共同性才能破解这些问题。这就是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核心要义。未来的全球化既不是美国化,也不是中国化,而是更有利于全人类的全球化。

在新型大国道路的探索过程中,中国没有现成的经验可以借鉴,必须探索新路。过去几百年来,英国靠势力范围、殖民地成就大国,美国靠联盟体系成为霸主,苏联的发展模式也陷入失败。中国只能走自己的道路。应该说,从 20 世纪 50 年代起,中国就已经开始自我道路的探索,1978 年中国更是在经济改革方面迈出崭新的步伐。这是科学社会主义实践中从未有过的新的征途。改革开放为中国人民交出了一份满意的答案。中国还将在未来积极参与全球治理,也希望为世界人民交出一份满意的答案。所有这一切只能通过寻求创新变革之路来实现。而这一切都是具有开创性的、前所未有的尝试,是历史上任何一个大国都未曾经历的新路。我们将坚定不移地沿着这条新路走下去。人类的发展是一个相互学习、群策群力的过程。我们绝不强制他国照搬中国模式,也愿意无保留地分享中国的改革经验。当然在未来,中国仍然需要探讨和借鉴他国的成功实践。

(四)中国特色大国外交要更具责任感

自 2008 年金融危机以来,由于西方传统发达国家普遍陷入经济困境,多边贸易体制发展面临瓶颈,区域贸易安排困难丛生,导致规则碎片化,传统的七国集团“富人俱乐部”已经难以应对全球性的经济困境。全球治理的重要机制越来越依赖二十国集团。随着国际社会的转型,全球化出现困境,一些国家出现了经济增长乏力、合作动力不足的双重困境,民粹主义、保护主义抬头,经济全球化遭遇逆势回流。世界经济低迷不振,欧盟等区域合作出现变数,“黑天鹅”和“灰犀牛”现象频发,给世界带来了很大的不确定性和不稳定性,引起国际社会普遍担忧。西方根植于大国优先、权力优势、恃强凌弱的丛林法则而衍生的殖民主义、帝国主义、势力范围、集团政治的做法越来越暴露出其不公正性、不合理性和不合法性。这些做法是贫富分化、国际社会发展不均衡的根本原因,也是最终导致西方传统国家集体陷入困境的深层原因。

针对国际社会的治理赤字、信任赤字、和平赤字、发展赤字的顽疾,针对世界经济低迷不振、复苏艰难,针对国际局势动荡不安、纷争不断,中国发出了引领全球化方向的时代强音。习近平主席提出了推动世界经济增长和全球化再平衡的中国方案,呼吁联手打造富有活力的增长模式、开放共赢的合作模式、公正合理的治理模式、平衡普惠的发展模式。

在瑞士达沃斯世界经济论坛上、在亚太经合组织利马会议上,习近平主席直面逆全球化、保护主义、区域合作碎片化等重大问题,用“平等、开放、合作、共享”八个字,为完善世界经济治理指明方向,发出经济全球化进程向更加包容普惠的方向发展的时代强音。通过二十国集团杭州峰会,中国开出一剂标本兼治、综合施策的药方,以推动世界经济走上强劲、可持续、平衡、包容增长之路。

中国倡导的全球治理方案力图打破阻碍国际社会发展的不利因素,以不同的思路和东方智慧试图开辟一条解决国际问题的新道路。“一带一路”倡议就是这一探索的体现,在“一带一路”框架下深化互利共赢格局,为全球经济治理提供新思路、新方案。

通过“一带一路”倡议推进经济全球化和全球治理,积极参与一系列多边合作,中国将努力倡导公平正义的发展理念和国际秩序观,推动国际秩序健康公正地发展,促进国与国之间、地区与地区之间的互利共赢,推动一大批发展中国家实现公平均衡发展,实现联合自强。中国将致力于维护国际安全,在国际热点问题、反核扩散、气候变化、反恐、国际流行疾病防治、减贫脱贫等国际领域勇于承担责任,共同提供公共产品,促进人类社会的均衡发展、普遍受益。

总之,作为一个发展中大国,中国将努力承担全球治理的责任,推动全球化的公平健康发展,努力构建新型国际关系,发挥好大国协调的作用,促进国际秩序的合理有效运行,发挥中国独特的建设性作用。中国将努力推动发展中国家共同致富、共同繁荣,联合所有爱好和平的国家和民族共同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诚然,中国既要承担责任,发挥好一个大国的作用,不断释放正能量,同时也要避免落入责任陷阱,落入力有不逮的困境。

(五)中国特色大国外交要更具全局观

中国外交的视野将更为广阔,立意将更为深远。未来的中国外交将更注重系统整体的设计,不囿于个别局部问题制定国家政策,而是将热点问题、国与国之间的纠纷置于一个更大的和平发展的布局和框架之下。换句话说,我们不是针对局部热点问题来驱动国家外交政策的发展,而是通过更加面向全球、面向人类发展重大问题,通过全方位、多层次、立体化的整体外交布局,以长远和机制化的方式来推动世界和平,以标本兼治的方式来缓解和解决局部争端。不仅从与自身相关的利益看待国际关系,也从与国际社会多数国家相关的利益来看待和处理国际关系。

“世界好,中国才能好;中国好,世界才更好。”中国与国际社会共存共荣的紧密关系将会进一步拓展。中国将在推动人类社会更加公正均衡发展、国与国互利共赢的进程中实现新时代的飞跃。中国将在全球治理等世界性难题中发挥更大作用,向世界提供更多中国智慧和中国方案。

(六)中国特色大国外交要更具斗争精神

党的二十大报告中提出“务必敢于斗争、善于斗争”,强调斗争的重要性。面对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中国特色大国外交也要继续加强斗争精神,增强斗争本领、注重斗争艺术,继续顺大势、担大义、行正道。加强斗争精神意味着维护国家利益和民族尊严的底线思维,坚决同一切危害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的意图、行动作斗争,通过多种方式阐明中国立场,有力维护国家利益和促进国际公平正义。加强斗争精神也意味着不畏强权的坚定意志,对于个别国家的挑衅、遏制、封锁、极限施压,中国要“旗帜鲜明反对一切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毫不动摇反对任何单边主义、保护主义、霸凌行径” 。加强斗争精神还意味着除旧立新、正本清源的非凡勇气,摒除过时的思维路径和叙事方式,积极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对全世界大多数国家构建更加公平合理国际秩序的期待作出回应,体现大国担当和作为。

需要注意的是,强调“斗争精神”并不是寻求冲突与对抗,而是反对霸权、霸凌和制造冲突与对抗,反对过时的冷战思维、单边主义行径。强调“斗争精神”是维护自身利益、促进国际公平正义和实现全人类共同价值的必要形式,是基于底线思维和战略思维不断完善外交总体布局、完善全球治理、践行真正的多边主义、为世界和平和全球发展作出积极贡献的正当选择。 Ix6VyxF0rUtiTJp0vXDx3VQng2sKLYfVPbkh9/CsXCdBwIRH9N28+QiqgplrGUpq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