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第二章
温州城闲庭信步

朱仙镇告老还乡后,住在朱家大院老宅的东厢房里。朱珠的闺房设在二楼的阁楼,打开花窗就可看见美丽的塘河,以及塘河上的浮萍与水鸭、白鹅。朱家大院坐北朝南,占地约 600 平方米,两层的木质房屋结构,采光很好,冬暖夏凉,前有温瑞塘河,后有玉屏山,是个风水宝地。院子周边的几条小径里的牵牛花在年年生生不息地开放,生命力很是顽强。

院子里的两棵桂花树是朱仙镇少年时亲手栽种的,一棵是金桂,另一棵是银桂,如今比两层的木质房屋还要高出两尺。金秋时节,一进院子,扑鼻而来的是沁人心脾的桂花清香,映入眼帘的是一树的黄澄澄与一树的银灿灿,让人心旷神怡,把酒临风,其喜洋洋者矣。还有一株硕大的柿子树,每年秋天柿子红了,满树的“红灯笼”引来喜鹊在树枝头叽叽喳喳叫个不停,从晨曦欢闹到晚霞涂满了天边。居住在如此宽敞明亮的院子里,简直是神仙的生活。但是,朱仙镇总是每晚很迟入睡,不是不想睡而是难以入眠,他的心里满是苗艳秋的身影。但他喜欢做梦,期待梦见自己打开院子的大门,就看见苗艳秋笑盈盈地站在他的面前。

朱仙镇每天晨起快走,白天在整座温州城闲逛,晚上偶尔与几位老友、年少时候的伙伴聊聊天,喝喝老酒,吃吃海鲜。刚回老家的两个半月里,与朱仙镇频繁接触的是名震浙东的老刀客、资深镖师汪一下。汪一下原名汪东方,改名汪一下的寓意是“谁也不要抢我的镖,否则就给你来一下,一刀封喉”。汪一下在常年的护镖实战生涯中磨砺出了一身硬功夫,走南闯北,见多识广,曾教给朱篇一路拿手刀法“八风刀”,算是朱篇的师傅。

深秋季节的一个晚上,两位老友又聚在朱家大院的茶室里念叨起家长里短,以及温州城的逸事。汪一下说:“朱老哥,你那身瓷器绝活儿这么早就歇着了,太可惜了。”朱仙镇喝了口农家烧,叹了口气,说道:“汪老弟,不瞒你说,我提前告老隐退的目的就是要在这座院子里静候苗艳秋归来,唉,有生之年不知道能不能再相见啊。我目前真的没有心思去搞瓷器了。”汪一下静默了一会儿,说:“我理解老哥的苦衷,假如你什么时候玩儿瓷器绝活儿的兴致又起来了,就招呼我为你护窑护镖啊。”瓯江上空的月华徐徐地绽放着美丽的光晕,他们俩一直喝酒喝到了鸡鸣三更才歇息。

温州府的知府听闻朱仙镇从京城回到了老家,便登门拜访,盛情邀请朱仙镇出任温州府白鹿官窑的首席顾问,被朱仙镇婉拒了。浙江的几家实力派瓷窑也纷纷抬着聘礼到朱家大院,聘请朱仙镇担任首席顾问或瓷器总监,都被朱仙镇一口拒绝了。

朱仙镇的斗彩鸡缸杯绝活儿闻名遐迩,朱珠的美貌也吊起了温州海域几伙海盗的胃口。不过,海盗们深入打听到朱仙镇的公子朱篇在京城谋事,更何况是宫廷六品带刀侍卫,就暂时打消了邪念,只能默默把口水往肚子里吞。

这一年里,朱仙镇除了酒后偶尔向老友汪一下讲述自己的京城经历外,对于其他人是只字不提,特别是与瓷器相关的点点滴滴,更是绝口不提。他熟悉江湖与官场的规矩,其实江湖与官场从来就不会是井水不犯河水的,可以这么说,有时候官场也是江湖,水深水浅都是江湖,有江湖便有风浪,有江湖便有恩仇,有江湖便有是非曲直,他深信沉默是金,沉默能给人带来一生的平安。

每当想念起苗艳秋,他就发疯般绕着温州城的护城河慢走或者快跑,以此淡化一下相思愁的浓度,而不至于在无尽的思念中窒息。每当江风在他耳畔掠过,或是一大群海鸥从远天飞翔而来,朱仙镇便抚摸着古老的城砖回首往事。可是,有的往事原本就是不堪回首的。 q+tdY8SXqRzOwxFLnslWJsB78U0ySDPgklK0o6+pm+pPpandumWZ1lssDl4uVM/9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