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绽放瓯窑中的武侠文化、精神内核和家国情怀
——评长篇小说《永盛窑抗倭记》

润舟(知名评论家、作家)

我认识叶培峰先生,是在一次全国评论家的座谈交流会上,只知道他公开出版了几部评论集、随笔集和诗歌集,殊不知,他已然主攻起小说这个领域了。

《永盛窑抗倭记》是一部让我颇有感触的长篇小说,著作者叶培峰先生是近几年国内小说家群体中脱颖而出的一名中青年骨干,他的创作有一定的独特风格和思考力量,往往能在小说的故事情节和悬念设置中给人以突如其来、豁然开朗的体验。因此,他的小说是值得一看的。

可以说,《永盛窑抗倭记》是一部具有创新精神的长篇小说。纵观国内外出版发行的系列抗倭题材小说以及上映的影视剧、动漫等,主流就是戚继光抗倭、官军抗倭等作品,基本上是以官方军事力量为主力抗击倭寇、打打杀杀的故事,而《永盛窑抗倭记》打破了老套路,大胆抛弃老生常谈的创作思路,使小说中的抗倭主力变成了民间力量,也就是永盛窑中普普通通的窑匠们、闪电霹雳刀队,他们拧成一股绳,勇敢地抗击倭寇的侵袭,其精神可歌可泣,其行动力敌千军。他们在永盛窑中的工作是制作、烧制出一件件精美的瓷器,并远销海内外,声名远扬;他们在日常生活中的喜怒哀乐,尤其是对美好稳定日子的向往以及对爱情的多彩憧憬,都散发着泥土般纯朴无华的气息;他们在抗击倭寇的场景中,转身就变成一个个顶天立地的浙东好汉和巾帼英雄,他们不畏霸权势力、不怕艰难险阻,机智灵活、抱团出击,把温州永嘉人“义利并举,敢为人先”的精神挥洒得酣畅淋漓。其中,窑匠群体中的戚飞侠这一主人公,文武双全、敢爱敢恨、古道热肠、英俊潇洒,他是永盛窑,也是各方窑厂的杰出代表人物,其身上生动地洋溢着儿女情长、侠肝义胆、家国情怀,被塑造得栩栩如生,让读者印象深刻。从以上各方面来综合分析、深度审视这部小说,可以说,这部小说在一定程度上填补了抗倭题材类小说民间力量唱主角的空白。

《永盛窑抗倭记》涉及武侠、爱情、军事、历史等题材元素,做到了武侠与爱情、历史与现实、瓯越文化与民族气节的有机融合,既尊重历史又大胆虚构,其中的故事情节或是窑匠们激烈抗击倭寇的场景,或是戚飞侠与几位女角的儿女情长,或是船队运送瓷器远销海内外、促进商贸交流的风景,或是人物在特定环境中精神内核的展现,这些是使小说既好看又有多层次的探索实践。比如,“这天午后,蔚蓝的天宇和蔚蓝的东海交相辉映,美丽的楠溪江上一派繁忙,舴艋舟、渔船、货船、护航快船来来往往,非常热闹。更加热闹的是温州港码头,大、中、小型船只云集,晶莹剔透的新款瓷器琳琅满目,被搬运工们小心翼翼地打包装运,抵达码头的载满香料、白银、珠宝原石的商船让人眼花缭乱,巴不得能拥有其中的几样。”再如,“晒坯区域。只见十多名姑娘家将加工成型后的湿坯摆放在木架上晾晒,这些姑娘家身材窈窕,看似文静,实则个个身手不凡,都是潘朵朵手下的女子霹雳刀队队员,她们干起活儿来是瓷器工人,一练刀法、一上战阵,就是巾帼不让须眉的铮铮铁骨。”

小说家像魔术师,变的是人间戏法。小说家有能力洞察人生百态,描述一切世事风云,他们把小说当成人类重要的事业来做,心无旁骛,孜孜以求。正因为如此追求,叶培峰先生这部小说的语言清新、生动、简洁,创作手法新颖,绝不拖泥带水,绝不为了长篇而凑足字数,这是他对读者的尊重和对小说创作的重视。比如,“永盛窑的一座龙窑被一发中型炮弹炸中,导致永盛窑内一片狼藉不堪,地上、屋顶满是碎瓷片和陶泥块,散落的瓷片似在风中哭泣,宛如受伤的蝴蝶。但是,永盛窑内的人马没有一个人惊慌失措,反而都拿起武器,准备给来袭的倭寇以致命一击。潘朵朵潜伏在戚飞侠身边,透过火铳射击孔观察着倭寇火铳队和倭刀队的行踪,身上大汗淋漓,早已湿透了单薄的衣装。”再如,“只见戚飞侠一声大喝,拔出的闪电霹雳刀砸飞了山本三郎的长刀。此外,戚飞侠闪电般一个南少林擒拿手,擒住了山本三郎。”此外,小说中人物的心理刻画或细腻如丝,或粗犷雄浑,比如,“永盛窑后山的银杏林一片金黄,是个谈情说爱的好地方。朱珠、潘朵朵和女子霹雳刀队一边在林中开展实战演练,一边在闲暇休息时间欣赏美景。潘朵朵看着朱珠拿着两片漂亮雅致的银杏叶在摆弄、发呆,心里涌起了千般滋味。潘朵朵想,朱珠手中的两片银杏叶,一片是朱珠,另一片是戚飞侠,而她潘朵朵则像一片游云,不知道此生在何处安身。”另外,各个故事片段之间的衔接水到渠成而不留刻意雕琢的痕迹,比如,“‘青熊’的一对三角眼往猛虎厅里的几名亲信瞄了瞄,同时他来到了气喘吁吁的‘黑佬’身边。众人还没有反应过来,只见‘黑佬’瘫软在地,像一团烂泥巴。猛虎厅内乱成一团,像是一只大染缸。‘青熊’手持倭刀,叫嚣道:‘戚飞侠暗箭射杀了大头领,我们要血债血还!’不明真相的海盗们有的拿起火铳,有的拉满弓弩,有的拔出倭刀,像一群跳蚤围了上来。”再如,“剩余的三名翼装倭寇在桃花观三楼围攻戚飞侠,挥舞着一长一短两把锋利的倭刀,风火轮般袭击戚飞侠,可叹他们哪里是锦衣卫高手戚飞侠的对手,很快就在绣春刀的锋芒中一一倒下,宛如秋天里被弯月样美丽的镰刀割倒的麦子。整个弓弩阵地弥漫着一片血腥味。”

乡愁是最让人,尤其是让游子们牵肠挂肚的。值得肯定的是,整部小说的字里行间蕴含着温州元素和文化标识,例如楠溪江、瓯江、江心屿、舴艋舟、瓯窑、永嘉学派精神、温州名小吃等等,能起到对外扩大温州区域知名度、文化影响力的作用。其中的抒情笔调让人心旷神怡,比如,“楠溪江,楠溪江,过往的竹筏和水花,一半拨开光阴,另一半徜徉在永昆唱腔深处,笼罩烟雨撒落的晨昏和四季。晚钟声悠悠,玲珑河山秀。传统和现代,总能和春天一起明亮,和秋天一起摇曳,和夏天一起热恋,和冬天一起缠绵。在江面开阔处呈现繁花似锦,在流水悠然处倒影佳人笑靥。”再如,“桂花糕是温州特产,正所谓飘香十里桂花糕,一口咬下去软糯香甜,让人唇齿留香,总能勾起满满的乡愁。朱珠一边熟练地制作桂花糕,一边不由地想念起了北京路旁的温州街。”

当然,整部长篇小说的某些章节一定程度上还存在瑕疵,写得比较勉强,火候有些操之过急,亟待向气定神闲、从容讲故事靠近。

最后,期待叶培峰先生能在公务繁忙之余,坚持举高小说创作的星光,进一步远离酒局饭局,挤出一点点金贵的时间,创作出更多接地气的小说佳作。 9stUxo+MAU6LOwnHX13H3NwRZsynDO6ANGFVIzicxP0HV9CzYeTGFylTjeHNTnL4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