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21年7月23日,中国共产党在上海成立。毛泽东同志后来指出,这是“开天辟地的大事变”。然而,放在当时的历史环境,这不过是一件静悄悄的小事,以至于参会的一大代表都没有准确记住开会的具体时间。曾担任过中共第十二届中央政治局委员的著名中共党史专家胡乔木后来说过这样一段话:“一大开过了,似乎什么也没有发生,连报纸上也没有一点报道。但是,中国的伟大事变在实质上却开始了。” 的确,这件小事对当代中国产生了“开天辟地”的影响。那么,作为新生政治组织,中国共产党是如何在波澜壮阔的时代大变局中成立的?
中国共产党是马克思列宁主义与中国工人运动相结合的产物,是为适应中国近代革命发展的需要而产生的。20世纪20年代初已经具备了成立中国共产党的基本条件:一是阶级基础预备。随着国际资本主义、帝国主义势力的侵入和现代工业的发展,中国产生了无产阶级,而且在不断发展壮大,到1919年五四运动前夕,产业工人已经发展到200万人左右。在五四运动中,中国工人阶级作为一支独立的政治力量登上历史舞台,使中国共产党的诞生具备了阶级基础。二是思想准备。五四运动以来,马列主义在中国的广泛传播,为中国共产党的建立奠定了思想基础。作为党的重要创始人之一的李达,后来回忆道:“思想斗争给党的成立作了准备,这就是通过斗争,在小资产阶级思想当中,使马克思主义取得了统治地位,加强了走俄国人的路的信心。” 三是干部储备。五四运动促进了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各地的马克思主义研究会为革命培养了大批干部,输送了大批人才” ,为中国共产党的成立作了干部上的准备。
“南陈北李、相约建党”传为佳话。最早提出在中国建立共产党的是陈独秀和李大钊。通过对马克思主义的学习和传播,通过对俄国十月革命经验的学习,通过中国工人运动的实践,陈独秀和李大钊达成了一个共识:要用马克思主义改造中国,必须“以俄为师”,建立一个无产阶级政党,使其充当革命的组织者和领导者。1920年4月,俄共(布)西伯利亚局派维经斯基等一行来华,了解中国情况,考察能否在上海建立共产国际东亚书记处。他们先在北京会见了李大钊,后由李大钊介绍到上海会见陈独秀,共同商讨了建党问题,促进了中国共产党的创立。8月,陈独秀等依托于上海《新青年》编辑部在上海成立了党的早期组织。10月,李大钊在北京成立了“共产党小组”。在陈独秀、李大钊的指导和带动下,武汉、广州、长沙、济南等地的先进知识分子建立了党的早期组织。在法国和日本留学的青年学生中,也成立了党的早期组织。新的政党到底叫“社会党”,还是叫“共产党”?在共产国际的帮助下,经陈独秀与李大钊反复商量,决定将即将成立的无产阶级政党取名为“中国共产党”。
南湖红船见证了中国共产党的诞生,中国共产党从这里出发,走向百年辉煌。图为浙江嘉兴南湖红船。(图片来源:新华社)
一条小船,诞生了一个大党。1921年7月23日晚,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在上海法租界望志路106号(今兴业路76号)李汉俊之兄李书城的寓所内秘密举行。国内各地的党组织和旅日的党组织共派出13名代表出席大会。他们代表着全国的五十多名党员。这些代表是:上海的李达、李汉俊,北京的张国焘、刘仁静,长沙的毛泽东、何叔衡,武汉的董必武、陈潭秋,济南的王尽美、邓恩铭,广州的陈公博,旅日的周佛海,以及受陈独秀派遣的包惠僧。在广州的陈独秀和在北京的李大钊因有其他事务未出席会议。出席党的一大的上述人员,平均年龄为28岁。共产国际代表马林和共产国际远东书记处代表尼克尔斯基出席了这次大会。会议前期按照议程如期进行,7月30日,法租界巡捕房密探突然闯入会场,会议被迫中断。具有长期秘密工作经验的马林断定此人是敌探,建议马上中止会议。大部分代表迅速转移。李达夫人王会悟建议去她的家乡浙江嘉兴,在南湖租游船开会。因为上海去嘉兴通火车,当天可来回,且在南湖开会,既安全又方便,所以此建议得到代表们的一致赞同。于是决定到嘉兴南湖的一条游船上举行最后一天的会议。
就在这条船上,通过了党的第一个纲领,纲领规定:党的名称是“中国共产党”;党的性质是无产阶级政党;党的奋斗目标是推翻资产阶级,废除资本所有制,建立无产阶级专政,实现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党的基本任务是把工人、农民和士兵组织起来,并确定党的根本政治目的是实行社会革命。大会选举产生党的领导机构——中央局,陈独秀为书记,张国焘负责组织,李达负责宣传。这条船见证了党的诞生,因而也获得了一个永载中国革命史册的名字——“红船”。
从此,中国诞生了完全新式的、以共产主义为目的、以马列主义为行动指南的、统一的工人阶级政党。中国共产党的成立,给灾难深重的中国人民带来了光明和希望,给中国革命指明了方向。正如毛泽东指出:“自从有了中国共产党,中国革命的面目就焕然一新了。” 习近平总书记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中也指出:“中国产生了中国共产党,这是开天辟地的大事变,深刻改变了近代以来中华民族发展的方向和进程,深刻改变了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前途和命运,深刻改变了世界发展的趋势和格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