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不是梁山伯,我也不是祝英台,你未许我沧海桑田之诺,我也不必还你前世今生之情。
感情的事,爱过便是过,只是人生的一个成长经历而已,犯不上用生命去苦苦相殉。入了情关,看破情关,剩下的,不过是随意自然,云卷云舒。
“竹杖芒鞋轻胜马,一蓑烟雨任平生。 ”对于苏小小,爱便是爱了,纵使是那曾经沧海的阮郁一去不复返,也不必死缠烂打,不想做秦香莲,也不愿成杜十娘,彼此云淡风轻,继续前行罢了。
此番豁达之情,有几多人能为之?
有人说苏小小深爱阮郁,两人分别之后,小小郁郁而不能自得,最终含恨而逝。我想,这样的人未免也太不了解苏小小了。
十九岁咯血而死的小小,真正爱的,恐怕只有那浓妆淡抹总相宜的西湖山水。那是她所有灵性的来源,也是她最后的依恋。感情之于小小,不过是生命中一个体验过程罢了。
她选择的是男女之情中的那份感觉,倘若没有这层感觉,那么两个人还是分开来得好。
既然当初小小选择乘油壁车畅游西湖山水,那么她所追寻的便应该是这山水美景。而真挚永恒的感情,不过是对这山水的点缀而已。她要的是在这诗画山水间疾驰激荡的爱情,她爱过他,他曾爱过她,便已足够。
不难想象,如若当初阮郁提议娶小小会是怎样一个情景。小小如此热爱山水,更多的是对自由的崇尚,如若嫁给阮郁,也许诚如小小当初所说,一入相府深似海,郁郁而终。
不过从此以后,小小性情变得更为冷峻孤傲,待人接客,言语间更多的看破世情后的调侃和沧冷。然而这份品格,倒使得苏小小之名传得更响。
生生世世爱着西湖山水,小小依然是痴心未改。只是不再像当初那般乘着油壁车呼啸而过。此时的小小,从当初的人烟喧哗之处转而喜游人迹稀少之地。想必更多的是散心遣怀。
这日,正是秋高气爽,红叶漫山,小小乘着油壁车饶有兴味地看这满山红叶似彩霞,忽在湖滨见到一位书生模样的人,眉清目秀,气宇不凡,但却衣着寒酸,神情沮丧。
小小不禁动了救助之心,便停车探问。
书生见小小神情关切,也不避讳,只是有些拘谨地直言相告:“小生姓鲍名仁,家境贫寒,读书荒山古寺之中,准备入京应试,怎奈盘缠短缺,无法成行。今考期临近,我只能望湖兴叹!”
苏小小听闻此言,见这书生文质彬彬,觉得应是大有前途之辈,当下决心资助他。于是毫不迟疑地对鲍仁:“妾见相公丰仪,必非久居人下的人,愿倾囊相助,也能验证一下妾的眼光。”
鲍仁自然是感动不已,对小小是再三表示感谢。于是小小变卖了一些贵重首饰,帮鲍仁打点好行装,送他上路。
鲍仁自然是频频叩谢,万分感激:“千秋高义,反在闺帏,芳卿之情,铭记在心!待我有成之日,必来叩谢恩人。”
燕赵悲歌慷慨士,像小小这样慷慨解囊的女子更是少之又少。
歌妓捐助他人的事例虽多,但恐怕多怀私心。而比之于小小,义助鲍仁,只是一次行善之举,并未做什么他朝功名富贵之后的报答之想,这才是最让人佩服的。
很多故事中都说小小因为鲍仁相貌酷似阮郁,因而动了助他之心,鲍仁也因小小的多情与侠义,有了功成名就之后迎娶之意。
其实,小小帮助鲍仁,不过凭的是一颗侠义之心,而后鲍仁为小小修慕才亭也仅仅是回报小小这番知己之情。
小小最初之举,并不是出于什么男女情爱,更不是指望什么施恩图报。她不是杜十娘,将一腔热情都寄托在李甲身上,指望他跳出火坑;也不是李娃 ,出于愧疚之心帮助荥阳公子回归富贵生活。
她只是苏小小,钱塘江上住着的苏家小小。借着这风景如画的山水,养着一身灵气,为失意之人排忧解难,为青山绿水吟诗作赋,为钱塘江留下一个美丽的传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