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致君尧舜,君臣有序

关键词:君臣思想

《鸲鹆》的后半段,主要讲的是八哥如何逃跑的故事。里面的生意成交后八哥和王爷的对话中,自称便全是“臣”。

就连最后逃跑,都是操晋音,称臣去也!既然都已经是自由之身了,又何必自称什么臣?

可以说是为了和前文照应,达成语气一致;也可以说这样更包含了一层戏谑的意味。

但会不会有一种君臣思想在作祟?明清两代,八股取士,思想专制统治。就考科举这一问题上,蒲松龄和《儒林外史》里的范进是没有多大区别的。

众所周知,八股文的目的就是要培养出“君要臣死,臣不得不死”的“顺臣”。在这场仕途鸦片中,我就不相信蒲松龄未受其毒害。

更何况,蒲公是属于儒家学派的,儒家积极入世的思想,不能不说会直接影响到《聊斋志异》的创作。

换言之,八哥其实可以说 “民去也!” ,抑或和他主人一样 “小人去也!”

君君臣臣,自古士子们大多逃不出这一牢笼。即使是那仙乎飘渺的诗仙李白,喝得高兴了也是一句“ 自称臣是酒中仙 ”。有人,好像是刘大杰先生吧,说杜甫此句欠佳,应改为“自称爷是酒中仙”,方显其放荡不羁。我倒不觉得。李太白一腔悲苦,其实全是仕途不顺而自己又热衷仕途引起的。“ 天子呼来不上船 ”,顶多是耍耍脾气,发句牢骚“ 自称臣是酒中仙 ”。较上真来,君要臣东臣不敢往西。李白的满腹憋屈有谁能知?毕竟杜甫也是个欲“致君尧舜”的人,还是懂得李白此句后面的心酸。因此才做此句。

这种思想,就当时的社会环境来看,在一定程度上对稳定社会秩序还是好的。可是,若一旦泛滥起来,便会形成鲁迅先生所说的奴性。

从古代君臣相见的姿势变化就可以看出:从最早的彼此席地而坐,到后来的君坐臣站,再到后来的君坐臣跪。

君臣关系不断变化,在文人写作中也得到不同的体现。

就像我们说大臣上朝你一句我一句搞得像是菜市场一样,于是皇帝便想出了官帽两边加“小耳朵”的办法,令大臣不敢轻易挪动。

再到后来我们说的什么封建君权到达顶峰的明清两朝,大臣上个朝都搞得汗流浃背,出门前还搞个告别仪式,怕自己说不准什么时候就“咔——”地见不到第二天的太阳了。甚至像当年明月写的有的时候皇帝一生气把官员都给降职或者派往阎罗殿了,导致没人当班。

有的人就说了,大不了我不做官,不然就回家卖红薯,可惜八股文的魅力岂是这红薯可以阻挡的?我们看范进中举中的范进不就是一个活生生的例子吗?

还有的人就直接看破红尘,出家或者隐居了。不过这种人只是少数而已,甚至更不用提有的隐居还是为了钟南山之径。

因此,在这一问题上,曹公就给出了与蒲松龄不同的答案。这点从贾宝玉的冷眼看官场可以看出。

然而时至今天,这种敢为人臣的思想并未消失。很不幸,有的人,他们把所谓的什么上级当成“君”,在他的庇护下,贪污腐化,违法乱纪。

可见这一思想的根深蒂固,也许,还需要公众和媒体的多加参与吧? S+KUDXLaCOQNVsPscHRimRPAD1U9f6IbuX5gpgBC+jP41u5+6YjJNxpEgW6PNZw5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

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