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娇娜篇:秋波婉转,疑是惊鸿照影来

娇娜是个春日里阳光灿烂的女孩儿,她最让人注目的便是她的眼睛。书中对娇娜的外貌描写仅此一句:“娇波流慧,细柳生姿”。

单单八个字,却将娇娜的绝美风姿描述得淋漓尽致。我们仔细来看这句话。“娇波流慧”,也就是写眼波了。有人说,看一个人的灵魂,只要看她的眼睛便可以。眼睛是心灵的窗户。

而娇娜的眼波呢?仅仅娇波二字,便将其娇媚动人,眼波流转之情态一一描绘出。有人对此的形容是“让我联想到流星划过天际,放射出耀眼的光芒”,而孔生第一眼看见娇娜的时候是忘记了疼痛,仿佛时间在这一刻凝结。正如徐志摩在《哀曼殊菲尔》中所说的“二十分不死的时间”,娇娜的眼波,便宛若是“一颗光明泪自天坠落”。

秋波流媚,顾盼生辉,诗中常有“水是眼波横”,“昔时横波目,今作流泪泉”这样的佳句,将水的灵动和女子的眼波相比较,足见其令人动心之处。

更为难得的是这双眸子中还透露出娇娜的聪慧。套用亦舒的名句“美则美矣,可惜全无灵魂”。这话放在娇娜身上来看,更显其灵动之处。

娇娜并不是一个简单的漂亮花瓶、傀儡娃娃,水灵灵的眼睛中透露出聪慧更是让人遐想不已。

而到这里,关于娇娜的眉,是否是柳叶眉,她的唇齿,是否是红唇皓齿,她的脸,是否吹弹可破,她的秀发,是否是绿云层层,我们都无从知晓。但仅仅是根据这个“娇波流慧”,便足以和孔生一样失神了。

与此有异曲同工之妙的描写我们可以在《红楼梦》中看见,书中描写探春第一次出场时,是“神采飞扬,见之忘俗”,可见是个不同凡响的女子。

这对于现在的女孩们多多少少也是种启示吧:真正的美,并不是身上的那种脂粉香水气,而是娇娜、探春们身上那种健康张扬、青春活泼之感,这才是令人真心折服的法宝。

看了前半句,我们再来说后半句“细柳生姿”。中国经典小说中对女子的腿什么的描写较少,而这里,蒲松龄也只挑了娇娜的腰来描画。

记得《红楼梦》中说黛玉出场是“闲静似娇花照水,行动如弱柳扶风”。同样是用柳来做比,林妹妹是“弱柳扶风”,刻画出其娇弱情态;而娇娜是“细柳生姿”,一副扭着小蛮腰四处活跃的样子。

《再别康桥》中,徐志摩这样写柳树:“那河畔的金柳,是夕阳中的新娘,波光里的艳影,在我心头荡漾”。电影《青蛇》中,白素贞和小青刚变成人形便用那细柳腰迷晕了两岸的行人。

而这里,娇娜的细腰如细柳迎风摇曳,何尝不是漾动了孔生心中的层层涟漪?

我们再从另一角度来看,古人刻画人物最为讲究神韵。如人物画中就常常强调“气韵生动”。而这一原则应用到娇娜身上,会发现,短短八个字,便写出了娇娜眼睛的神采和身姿的轻盈婀娜。

画家顾恺之认为眼睛起“传神写照”的作用。他给人画扇面,上面的竹林七贤嵇康和阮籍都没用点上眼珠,问他,答,点上眼睛就变成活人了。

可见,在古人心中,眼睛充当的人的精魂所在。而娇娜的灵动之气,便体现在她这双眸子中。

此外,我们再来看娇娜的美貌。书中对娇娜的外貌描写仅上面八个字,而我们从娇娜的名字来看,似乎可以觉察出这是个娇媚婀娜的女子。

正如潘之常教授分析的,娇娜的名字如果我们读做“jiaonuo(音同娇挪)”,当成形容词使用,便会发现娇娜这个名字所蕴含的人文思想:

金瓶梅第三十五回中:“俨然就是个女子,打扮得甚是娇娜。”

红楼梦第九十二回:“五儿跟着她妈给晴雯送东西去了。见了一面,更觉得娇娜妩媚。”

可见,对于娇娜,蒲松龄是倾注了大量心血,力求将其刻画成一个完美无缺的女子。

并刀如水,纤手治顽疾

书中对娇娜高超的医疗手法进行了淋漓尽致的描写,让我们仿佛看到了一位神医再世。

我们来原景重现一下:首先是孔生见到娇娜立马连疼都忘了,充分说明了娇娜的麻醉剂作用。

《红楼梦》中,女性研究家贾宝玉曾专门发表评论说,挨打的时候喊几声姐姐妹妹,便周身都不疼了。这里的孔生更为先进,见到小美女,连顽疾都不怕了。

曾有人调侃说,莫非这就是“痛快”二字的来源?皮肉虽痛,但心中快乐,近美女而觉秀色可餐。

按照中医的诊断方法,首先是应该进行“望、闻、问、切”四步骤。

虽说是女大夫,不过作为一个十三四岁的女孩子,遇见陌生男子怎么还是会有些害羞的。不过皇甫公子一番话,说是自己的好朋友生病了,出于一个医生的职业道德,娇娜便收敛起羞容,挽起袖子,开始对孔生进行诊断。

一番诊断之后,娇娜笑道:“真该得这种病,这是心脉动啦”(宜有是疾,心脉动矣。)这些观点不是胡扯,我们从文中可以看到,孔生见香奴而思佳偶的心脉动,又在见到见娇娜而心脉动,再加上盛夏天气湿热,因而得病。

接下来是对娇娜医疗手段的渲染。首先娇娜的出场便不凡:皇甫公子和父亲已经焦急忧愁得吃不下饭,仿佛孔生的病已经是无药可医,生命危在旦夕。而此时娇娜的出场,宛如是一抹春日阳光,漾动人心。

接下来的诊断中,虽然道出了孔生得病的原因,但同时也说明有治,让病人宽心。仿佛是现代医生为得了蛀牙的小孩儿拔牙:“呵呵,真该吃点苦头,肯定是芝麻糖吃多了。还好,拔掉蛀牙就行了。”

既有专业的诊断,也不乏风趣幽默。但明伦对这几句话是大为赞赏,说到:“解颐妙语,笑可倾城。闻其言,洗却无数郁闷,况近娇姿而蒙把握者耶?”并加上:“慧心妙舌,如闻其声,如见其人。……”

可以说,这几句话是把蒲松龄对娇娜治病的塑造理解透彻了。

此后,娇娜为孔生动手术,而孔生是一路心猿意马,竟“且恐速竣割事,偎傍不久”。手术之后,娇娜是“我轻轻地离开,正如我轻轻地出场”,连一丝微笑也未曾留下。

我们再来看娇娜当大夫这件事。古时候讲究男女大防,待字闺中的女子和男子进行交谈都是万劫不复。

而娇娜不仅和孔生进行了面对面的交流,而且在诊断过程中巧妙地打趣了孔生一把,可见娇娜是个与众不同的奇女子。

而娇娜的另一重身份,则是医生。众所周知,在古代接生婆都是女性,甚至到后来,一个寡妇拒绝被一个男医生诊断自尽而死。因此,娇娜从事大夫这一职业,可以看出蒲松龄的惊世骇俗。

从医学的发展角度来看,书中并不是说娇娜给孔生开了一副方子然后就药到病除了,而是说娇娜为孔生进行了一场小小的外科手术。

关于外科手术,只有在华佗传里可以看见,但多认为是后市附会的传说,包括为曹操开刀治头风等。

在这里,蒲松龄就直接让一个才十三岁的小丫头执起了手术刀,而此时在中国外科医学史上留下重重一笔的《医林改错》,它的作者此时还没有出生。

因此,从医学的角度来看,蒲松龄无疑是具有先进性的。

妙语佳音绕梁飞

前面我们分析了娇娜的美貌和医术,这里我们再来看娇娜的语言。

一般很多书里写,男主人公听到女主角一开口,便觉得浑身酥软。而这里,孔生见到娇娜便立马忘了疼痛,充分体现了美女治疗法。

而娇娜的话呢,书中共有四处描写,都体现出娇娜敏感细微的感情,接下来我们一一来看。

第一次,是娇娜为孔生治疗时所说:“真该得这种病,这是心脉动啦。病情虽然严重,所幸还有得医。只是这皮肤上的肿块,只好动手术剥皮削肉了。”(宜有是疾,心脉动矣。然症虽危,可治;但肤块已凝,非伐皮削肉不可)

短短几句话,俏皮幽默,不但点出了孔生的病因,还清楚地说明了治病方法,并且还及时地给病人打放心药,告诉病人这病还有得医,放宽心。

这番话说得巧妙,不仅让孔生一洗前段时间的苦恼郁闷,更是委婉地表达出自己心中对孔生的爱慕之意。

可能有人对这个表达爱意不以为然,那我们接着往后面看。

第二次,孔生与皇甫公子重逢,娇娜再次见到了孔生。只是此时两人,一个已经娶有贤妻,一个已经配有良婿,彼此早已错过。

而面对此情此景,二人作何感想呢?

孔生我们不用说了,当时皇甫公子说为他做媒,他认准了香奴不变,可是一见到娇娜立马成了“曾经沧海难为水,除却巫山不是云”,然后呢?看到松娘的美貌,立即改变了主意。娇娜之于他,此刻也不过是人生中一段美妙的经历吧。

也许,娇娜就像是一场初恋,朦胧而美好,娇娜定格在孔生心中的,永远是那个翩翩然出场,又幡然而去的小仙子,她的出场就如一米阳光,一抹春风,令自己如痴如醉。

而对于娇娜呢,看她逗弄小宦时对松娘说的话,“姐姐弄乱我们的种族了。”这句话中何尝不能读出娇娜心中那份复杂的情感:这句戏谑之话,既是表达对姐姐幸福婚姻的羡慕,又何尝不是一番自嘲?

如果当初是自己嫁给了孔生,那么今日这份夫唱妇随,家和子孝的画面是不是自己也可以见到?

可见对于娇娜,也不是无动于衷。十三四岁遇到的意中人,时至小女生情窦初开,正是“和羞走,倚门回首,却把青梅嗅”的朦胧期,而这样一份感情还没来得及表白便被哥哥不经意之间抹杀了。

娇娜心中何尝没有一丝遗憾,此中落寞伤感之意有谁能知?

而后娇娜又补上一句,“姐夫现在富贵了。昔日的创口也愈合,没忘记痛吗?”(姊夫贵矣。创口已合,未忘痛耶?)

潘知常说,这是在暗地里提醒孔生,难道忘记当初怎么得病的了吗?不要好了伤疤忘了疼,我们不像从前,彼此都是有家庭的人了。

我觉得这是从现在一些女子身上出发得出的,某些聪明的女子一旦发现和某位有妇之夫有暧昧关系,便旁敲侧击,以免双方充当了彼此家庭的破坏者。

而这里,我们看娇娜,则不完全如此。娇娜此语,我总觉得是曲折地问“还记得我吗?”就像过了很多年,一对初恋男女重逢,总有一方会问:“还记得当初我们认识的时光吗?”

娇娜情感中的含蓄内敛都体现在这里,一方面,皇甫公子家不以世俗为意,肯让娇娜担任大夫;而另一方面,充分保护她,不让她受到任何伤害。

皇甫公子虽然和孔生至交,可说到娶娇娜为妻,依旧是被拒绝。第一次看这篇文章的时候不明白,皇甫公子以娇娜年龄太小为推辞,为何不等娇娜长几岁后再将她许给孔生?

后来才明白,也许皇甫公子和老父亲想的是,两人也许有着一定的年龄差距,婚后不一定两人都能幸福,或许会出现我们说是“代沟”问题。

而正是如此,孔生与娇娜便这样彼此错过。不知皇甫公子此举算不算是保护过度呢?

第四次,孔生被雷神击晕之后,娇娜苏醒过来,明白情况之后,悲痛欲绝,更是真情流露,大哭,呼出:“孔郎为我而死,我还活着干什么呢!”(孔郎为我而死,我何生矣!)

此时此刻的娇娜,早已抛开了什么姐夫、小姨子的种种身份,一声亲昵的“孔郎”足以见证其深情。

我们看之前的娇娜对孔生,仿佛是《红楼梦》宝姐姐打趣贾宝玉,即使是有情,也是深深掩藏。

宝姐姐稳重内敛,仅仅是在宝玉挨打之后的探望时情不自禁地唤出了一句,被打成这样惨,叫我……之后立马改口,叫我们看着也心疼。

而后此时的娇娜,感情如洪水宣泄而下,让我们看到了一个至情至性的女子形象。

这也许就是我们常说的情到深处已忘情吧。

蒲公用短短四次语言描写,将娇娜的形象刻画得活灵活现。

我爱你,但与爱情无关

看到这个题目,很多朋友也许会想到一句类似的话吧:我爱你,但与你无关。当徐静蕾的《一个陌生女人的来信》改编热播之后,出自歌德之口的这句话便红遍全国,有人说:“不朽的爱情,便这样浅唱低吟,如泣似诉,如一双穿越死亡与岁月、触摸心灵的手,带着颤抖的温柔与圣洁的光芒。”

也许有人会说,这便是所谓的爱上爱情吧。那痴情的女子爱上的不是那么一个人,只是自己心中对爱情的那份憧憬,那份对爱情抱着美好希望而勾勒出的优美线条。

而这里我们说娇娜对于孔生呢,则是“我爱你,但与爱情无关”。

娇娜的红丸,便是狐狸修炼所成的内丹,也是我们在其他关于狐狸的小说中常常见到修炼之人争抢之物。而在孔生昏死过去之后,娇娜便将红丸喂给了孔生,无疑不是说将自己的性命交给了孔生。

对于娇娜,孔生是自己情窦初开时一段朦胧的爱恋,年幼时彼此的错过,也许便注定了这份感情已成为过去时。

娇娜和孔生,也许就是我们常说的第四种感情吧。男女之间有纯粹的友情,如爱因斯坦和居里夫人;也有甜蜜的情侣,如肖邦和乔治桑。那么究竟有没有一种介乎这两者之间的感情——男女之间非婚姻,非情人但是却纯洁执着,生死与共的亚感情?

娇娜和孔生便为我们提供了这样一个有效的例证。从这一点来看,《娇娜》无疑是整本《聊斋志异》乃至整个中国文学史的奇葩。

在这里,蒲松龄为我们提出了一个新鲜的词语“腻友”,后来在许多文学作品中也频频引用这一词语:

“倘移居来此,不特得一芳邻,且得一腻友也。”

——《夜谭随录·玉公子》

“要在平日,平牧乾是颇可以与洗小姐心气相通,结成腻友,在一处讲讲服装,谈谈恋爱的。”

——老舍《蜕》第五

而究竟什么是所谓的腻友呢?

有人说,不爱那么多,只爱一点点。

如何把握腻友这个度呢?有人是这么形容的:“比友情多一点,比爱情少一点;比亲情轻松一些,比暧昧纯洁一些。”

有人说,男女之间不存在这样的感情,有,也不过是因为两人不够勇敢,彼此的感情已经是过去完成时或者将来进行时罢了。

而反观娇娜和孔生,足以推翻这一理论。

见到孔生昏死过去,娇娜为救孔生,是“撮颐度丸,接吻呵气”,没有丝毫的犹豫,而且是当着哥哥和松娘的面,这在那样的社会对于一个已婚女子来说是何等大胆的举动。

有人据此认为娇娜和孔生之间是至死不渝的爱情,那么就错了。在皇甫公子一家平安后,娇娜却闷闷不乐,惦记着自家相公吴郎一家。

等知道自己相公一家惨遭灭门之后,娇娜是推胸顿足,悲痛欲绝,可见她对于吴郎也不是一般的爱。

这一处描写更加完善了娇娜的形象,娇娜对于孔生,也许有些像湘云对宝玉吧,有那么一丝小女儿的感情,但真正的爱情却是给了卫若兰。

聊斋评论家但明伦说娇娜是说:“娇娜能用情,能守礼,天真烂漫,举止大方,可爱可敬。”

难得的便是这个“可敬”之上。根据后文的发展,吴郎死了,皇甫公子一家都搬去和孔生住在一起,那么娇娜和松娘效法娥皇女英双双嫁给孔生,孔生得享齐人之福,在聊斋的其他篇目不是没有的。

娇娜最后和孔生一起,下棋饮酒,言笑晏晏,亲如一家人,只谈风月不问情。

孔生和娇娜,正如蒲松龄所说,曰“腻友”。超越了其他普通情感,在爱情、亲情、友情之间徘徊,不可名状,不可归类。

而贾宝玉和晴雯,因着一层主仆关系变得多了一层追求平等自由的意味。

然普鲁斯特与塞莱斯特也因一层主仆关系而多了一丝向日葵般默默奉献的意味。

孔生与娇娜,哥哥的先生与姐姐的丈夫,两重身份,放在其他许多小说里,多半都会有暧昧的故事发生,而这里蒲松龄却棋高一着,引出了“腻友”一词。

其实这又何尝不是蒲公自己的追求呢:外有知己如皇甫公子可以谈天说地,推心置腹;内有贤妻松娘持家有道,光艳动人;此外,更有一位“腻友”,可以“观其容,可以疗饥;听其声,可以解颐”。

不过笔者认为,这样的感情说说可以,理想性比较大,实践起来困难多多。像本篇最后,如何让孔生和娇娜在一起,娇娜的夫家便是一个最大的障碍。因此,蒲公不惜让吴郎一家为这“腻友”二字付出了最惨烈的代价。

张爱玲曾在《倾城之恋》中用一场地震给了白流苏和范柳原一个完满的结局:“也许就为了成全他们,整个城陷落了……”

这里,蒲公也用类似的手法给了一个娇娜可以和孔生在一起的理由了。

对于现代社会的我们,这样的“腻友”可遇不可求吧。稍稍把握不好变成了一失足成千古恨的例子,无异于是玩火自焚。

如果有女子听见有人对你说,“你是我的腻友”之类的话,那么往往意味着彼此的关系危险了。

蒲公自己也明白这一道理,因此尽管他本人极力赞扬“腻友”这一词,但在文章末尾突然将孔生和娇娜的关系转变为一般的男女朋友关系,双方只谈风月不谈情,同时还有着皇甫公子在一旁,三人情同亲兄妹。

也许,腻友往往是一种理想中的状态吧。

因此,我们说,不爱那么多,只爱一点点,彼此遵守界限,像孔生和娇娜一样,观容疗饥,听声解颐。

生死之交,无关男女之别

有人说,孔生和娇娜之间,娇娜有情,而孔生只不过是贪恋娇娜的美貌,根本配不上娇娜。

而事实果真如此吗?非也,我们一一来分析。

首先是孔生这个名字,“孔雪笠”,前面我们也说过,这个名字意境不素,蒲松龄也不会平白让一个不怎么样的人“白白玷污了好名好姓”。

书中说这个孔生是“为人蕴藉”。“蕴藉”二字就很关键了,可以说是对全文孔生性格的一个总写。

词典解释的“蕴藉”是说“宽和有涵容;含蓄有余,含而不露”。这两点我们可以从后文看出。

说孔生宽和是有道理的,孔生对香奴、娇娜都动心过,却都没有结成良缘。而孔生对皇甫公子,却不是像《宦娘》中温如春那种典型的黑白派,联姻不成便连朋友都没得做。

当听说皇甫公子一家有难,连灾难究竟是什么都还不知就一口答应下来,可见在孔生心中,对皇甫公子的友谊并没有因为这样而受到损害。

而“有涵容,含蓄有余,含而不露”呢,则可以从孔生的表白看出。

孔生第一次看上了香奴,并未表露出,只是等到一次酒酣耳热,才痴痴地注视着香奴。

而对娇娜动情之时,面对皇甫公子的说媒,孔生没有直接拒绝,只是含蓄地吟出了“曾经沧海难为水,除却巫山不是云”委婉作为推辞,含蓄地表达出自己对娇娜的喜爱。

若是其他篇目,如我们后面会说到的《青凤》里的耿生,见青凤是当即拍案,说是得此佳妇,南面王也不换;《花姑子》中的安幼舆,直接就心动变行动。而这里孔生,虽对娇娜动心,但表露委婉。

以前我说聊斋中最喜欢的两个女子,一个是婴宁,一个便是娇娜,主要是因为娇娜和孔生之间的这份情感太过特殊了吧。

孔生与娇娜之间,可以互相为对方舍弃自己的生命,可以说是生死之交,放在男子之间,可以说是肝胆相照的兄弟之情吧。

当交情和生死搭上关系之后,便让人觉得不寻常。似乎我们通常见到的都是同性之间的生死之交,异性之间的生死之恋,而蒲公却开了先河,将其放在一男一女之间,其中又更加重了一丝平等意味。

生死之交的出处源自元杂剧郑德辉的《绉梅香瀚林风月》:“晋公在枪刀险难之中,我父亲挺身赴战,救他一命,身中六枪,因此上与俺父亲结为生死之交。”

可见对生死之交的定义往往容易局限在同性之间。两个男人之间的生死相救、义气之事,自春秋战国以来,自古就为人津津乐道;任侠之气,快意江湖,怕早就传遍了吧?

而本篇中的娇娜和孔生,却是实实在在的生死之交。娇娜最初替孔生治病,按照“身体发肤受之父母”,岂敢随意损坏的理论,娇娜还可以在孔生身上随意动刀子,可以说孔生对娇娜的充分信任。

而后孔生昏死,娇娜吐出红丸相救。这个红丸可以说是狐狸修炼的内丹,是狐精的精元之所在,而娇娜则把它给了孔生。

娇娜明知自己有红丸可以救活孔生,但还是禁不住流泪大哭,真情流露,这一幕不亚于《海的女儿》中的小美人鱼救王子。

因此,我们来看孔生和娇娜,则是可以彼此为之生死的深厚交情,不得不让人感叹。 zUJkyKoJbkm2jGP40LW1EjjIamZVwWJ7LdJSYF7sA2BzX5FisWKXPoFUe2d1CaSq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

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