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第四章
海伦的幸福时光

人生之路的选择

怀着对未来美好生活的向往,海伦又产生很多想法。

单就个体而言,海伦突破了常人的极限,突破了自身的局限并学会了读书、写字,甚至是写作,她是理所应当备受瞩目的。但是,有时候报道的不真实又让她很不安:其实她远没有报道中的那样优秀。她不停地纠错,只是想告诉人们她是如此的真切和诚恳:她没有报纸上所陈述的那样光彩夺目,她更没有拿到所谓的政府机构的奖励,她渴望过平凡人的生活,安静地思考,以及得到自我的不断提升。可就整体而言,海伦的每一步成长都是在很多善良人的帮助下完成的,身边亲人的关怀、陌生人温暖的握手,都使海伦有了一个个崭新的飞跃。

或者可以做点回馈社会的事情吧,海伦的这个想法早在大学的时候、或者说是在安妮老师的耳濡目染之下,就已经产生了。是的,她要把所学的东西回报给更多的人。

海伦懂得自己要感恩这个世界,她开始思考如何才能回馈社会。自己的成长经历本身就是一件让人振奋的事情,或者她可以帮助那些身处困顿的人!她的想法单纯而又简单。

在这期间,安妮老师终于在祝福声中完成了婚礼,海伦的独立生活也随之开始。

海伦开始为盲人事业忙碌,开始频繁地接触这个社会上各种各样的人。

马克·吐温,一个幽默又极富正义感的人,他崇尚自由、平等,个性豪迈爽朗,不拘小节,海伦被深深地感染着。他的冒险精深和乐观以及他的桀骜不驯都给海伦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在海伦心里,除了贝尔博士与安妮老师以外,她最敬爱的就是马克·吐温先生。

尤其是在他家里居住的那段日子,马克·吐温先生总是会带给海伦无限的欢乐和动力,在林间冒险散步、餐桌前的幽默……海伦感受到了一种前所未有的欢乐和愉悦。

在马克·吐温家的小住也扫去了因为安妮老师的结婚而带来的一种精神上的空虚。

海伦开始真正关注盲人问题是从一个提案的申请开始的。

有一天,一位自称是查尔斯·康培尔的青年来看海伦,告诉她他的父亲毕业于柏金斯盲校之后,在伦敦设立了一所高等音乐师范学院,致力于英国的盲人教育,而他本人此行的目的是劝海伦加入以促进盲人福利为宗旨的“波士顿妇女工商联盟”。海伦很快就加入了这一组织,他们曾一起到议会去请愿,要求为保护盲人而成立特别委员会。

这个请愿顺利获得了通过,因此特别委员会也很快成立了。而海伦的工作也以特别委员会为起点,有了一个很好的开端。

从此,她开始了一个系统地的帮助盲童的计划,并把它作为自己的毕生事业。

知识点:马克·吐温

美国的幽默大师、小说家、作家,也是著名演说家,曾被誉为“文学史上的林肯”。海伦·凯勒曾言:“我喜欢马克·吐温——谁会不喜欢他呢?即使是上帝,亦会钟爱他,赋予其智慧,并于其心灵里绘画出一道爱与信仰的彩虹。”

其代表作有:《竞选州长》《汤姆·索亚历险记》《百万英镑》《败坏了哈德莱堡的人》《哈克贝利费恩历险记》等。

人生的演讲台

事实上,海伦真正开始的关于扶助盲童的工作,是调查盲人所能从事的一切工作。为此,还成立了一个专门的实验室,教导盲人们从事一些手工艺一类的副业。海伦一直很反对为了给予盲人帮助,而进行所谓的拉赞助,尤其是在经历了自己的事情之后,她特别强调教会他们用自食其力的方式在这个社会中谋得一席之地。随着调研工作的不断深入,海伦对盲人问题有了更加细致的思考:提高盲人的教育水准,使他们在这个社会中赢得一项生存的技能,拥有自食其力的力量,这是最为关键的。

这样的工作海伦进行了两年,但是并没有达到理想的效果。这时,她的一位朋友告诉她,寻求媒体的帮助将赢得更大的帮助,这无疑给工作困顿的海伦指点了一条路径。

为此,海伦拜会了《明星报》总编辑尼尔逊先生,但是,一开始他并没有应允下来。或许是海伦失望的神情打动了这个总编辑,在海伦沮丧地离开的时候,他忽然又改变了口气,决定给海伦他们一个机会。终于,在《明星报》的第一版上面刊登了海伦写的关于盲童问题的文章。同年,她又马不停蹄地在《仕女杂志》、《教育百科全书》上刊载了关于同一问题的文章。从此,海伦的工作进入了一个写作的过程,用手中的笔来呼唤着,寻求着帮助。

应接不暇地在各种会议和约稿中穿梭,生活的步调也变得匆忙起来了。此时,海伦的生活也陷入了窘困中,丝毫没有起色,但是,这对于她来说又算得了什么呢?为了自己心爱的事业,这一切都是值得的。虽然海伦并不喜欢这样的应酬,但是为盲人谋福利的工作又非得通过团体力量不可,唯有这样的方式才能引起公众的注意,发动更大的社会力量。为此,海伦开始了演说,推进盲人事业再上一个台阶。

她是害怕演讲的,因为不擅长,更是怕。

不知道自己演讲的干涩声音会不会惊吓到在座的听众,担心时不时的中断会不会让演讲的效果大打折扣。对她来说,说话本身就很困难,加之自己身体上的缺陷更会让演说难度加大。但是终究是要上讲台的。

在不能改变现状的情况下,海伦努力地训练自己的演讲能力,希望可以改变些什么。

海伦永远记得自己的第一次演讲,那是一次相当吃力的实验,也是海伦的第一次倾情表演。谁都看得出她在台上抖得厉害,一句话也说不出来,熟悉的稿件文字就摆在眼前,可却就在喉咙口打转,怎么也发不出声音来。在等待了许久之后,她终于有了足够的勇气,用尽全身的力气喊了出来。这真是件不容易的事情,尽管事后别人告诉她,当时她的声音是多么的小,但最终她还是完成了预计的演说。

从讲台上走下来的时候,海伦不禁泪流满面。开口了,有了第一次就会有第二次,下一次肯定会比这次做得更好,而且,能够开口对海伦的工作更是有一个很大的促进作用。

内心的冲动对于海伦来说,才是更大的一个工作动力。

能够给和自己一样不幸的人带去生活的信心,海伦再辛苦也是快乐的。刚学会说话的时候,她不敢在外面演讲,怕给别人带来麻烦。而事实上,她的演讲是很受大家欢迎的,包括老人、小孩、穷人、富人,乃至于盲、聋、哑等种种身体上有残障的人。只要一想到自己的演讲可以给很多身处不幸的人带去慰藉和鼓励,海伦就充满了动力。

海伦的演讲技巧并没有想象中那么好,停顿、词不达意,甚至有时候会紧张得发不出声音来。她也常常因此焦躁而又苦闷。

与此同时,台下的听众是很关注海伦的,他们很耐心地听完全程,每当海伦讲完,都报以最热烈的掌声,甚至有些人还跑到台上鼓励她。这是一种巨大的力量,观众的认可让海伦笨拙的演讲慢慢变得越来越好。信赖往往能够创造出美好的境界。

但是,不久就爆发了第一次世界大战,世界被卷入一场浩劫。海伦对战争充满着强烈的厌恶感,离开了原先居住的地方。这一时期,她的老师安妮也经历了痛苦的婚变,身体渐渐衰弱下去。于是,她和安妮老师前往纽约市郊居住,想就此过段安静的生活。

新的起点

本来是打算过一段平静的生活,一封信却打破了这个完美的计划。

信是法兰西斯·米拉博士所写,他表示有意将她的《少女时代》拍成电影,而且希望海伦参演。在这样的一个意外之下,海伦兴奋地前往,心想,或者这样可以用更好的方式去感化更多的人,给予他们鼓励和安慰。就是抱着这样单纯的想法,海伦参加了演出,虽然并没有给影片带来多少上座率,但是海伦对此却是很兴奋,这是一段奇妙的经历。

绚烂重归平静,海伦回到自己纽约郊区的住所,过了两年宁静的日子。

海伦是真实的一个人,她的生活仍是一片困顿,她开始为生计奔波了。她不敢设想要是她比安妮老师早些去世的话,安妮的晚年将如何渡过,她要努力地工作,赚取生活所需要的费用。

她开始了在杂耍剧院的生涯。从 1920 年开始,这一演就是 4 年。

海伦很喜欢那段日子,她感到身心是愉快的。通常,由安妮老师说明教育的方式,然后由海伦做简单的自我介绍,最后是由海伦来回答观众们提出的问题。海伦一向很关心听众们对她的反应,难得的是,到这儿来的观众都坦诚而热情,当他们觉得她的话有道理,或者令他们开心时,他们就毫不忸怩地拍手大笑,一点都不掩饰自己的感情。因此,海伦总是很轻松、愉快地给予他们最真诚的答案。

在这里工作的酬金是丰厚的,远比写书来得轻松。也有人就此对海伦提出了异议,但是,海伦有自己的坚持,为了生计,她必须这样做。至少在杂耍剧院中与观众们打成一片,不会让自己感到太拘束或太寂寞。

1921 年,经过长期的组织策划,在许多人都认为有此必要的情形下,一个全国性盲人机构终于成立了。海伦的崭新人生也就此拉开了序幕。

纽约的麦格尔先生是该会的首任会长。麦格尔先生在开始时完全靠朋友们的资助经营此协会,1924 年起,协会改变方针,决定向社会大众筹募基金,因此希望海伦和安妮老师共襄义举。海伦再次投身到了为盲人谋福利的事业中去了。

海伦用心良苦地奔波在形形色色的高楼大厦,坐着电梯上上下下地去演讲,只为了募得一些钱。虽然很辛苦,但为了给盲人社团工作带来真正的福利,在当时的情形下也只有采取这样的方式。

这笔基金的目的,在于协助盲人们学到能够自立的一技之长,而且提供他们一展所长的场所;另外,也要帮助那些有天赋而家境贫寒的盲人,让他们的才能得以发挥,譬如那些有音乐天赋,却因家贫买不起钢琴、小提琴等昂贵乐器的人。这类被埋没的天才委实不少。

3 年左右,访问过 123 个大小城市,参加过 249 场集会,对 20 多万听众发表过演讲。这些数字可能是对海伦和安妮老师工作的最好诠释了。这期间,海伦抓紧时间又写了两本书:一本是《我的宗教》,一本是自传第二部《中流》。

1924 年,海伦再次来到华盛顿进行演说,时逢国会通过了有关拨款筹建国立盲人图书馆以及出版盲文书籍的提案。另外,住在华盛顿的好友——贝尔博士的女儿艾露滋夫人也为她们向大众呼吁,募捐工作进行得异常顺利。在海伦的呼吁下,每个人的潜在爱心被唤起了,钱不再乎多少,只要是点滴爱心的积累。协会的工作开始步入了正轨。

欣喜的,感动的,全在海伦的奔波劳累中有了质的体现。

从讲台上站立起来的海伦是更加坚强和勇敢的,她的无声、无色、无语的生活已经被打破,即使还是一样的宁静和黑暗,但是她已经找到了开启黑暗的钥匙。海伦的世界已经不是一个小小的自家院落,旅行、阅读、演讲,即使生活在黑暗和沉寂中,她仍然可以像正常人一样过着属于自己的幸福生活。

她常常和异国的朋友一起交流;她去拜访实业界的大亨……与社会广泛的接触,更是扩大了她的生活层面和空间。

其间,海伦经历了一场自己生命中唯一的爱情。恋爱的对象是 29 岁的法岗——她的雇员(秘书),当时海伦 36 岁,他们相爱了!但家里人极力地阻止着这场爱情,母亲把海伦监护了起来。法岗虽然想尽办法和海伦联系,但是都没有成功。之后,他们放弃了,一场可能的爱情就这样夭折了。当时的海伦是多么渴望一份感情啊。

但是一切都只是奢望而已,她开始相信婚姻与她无缘,恰如音乐和阳光。

即使若干年之后,海伦始终没有忘记彼得·法岗。

重著书稿

1936 年 10 月 20 日,安妮老师不幸辞世。

老师去世了,海伦悲痛万分。她在日记中写道:“极度的悲伤就像是无边无际的——永恒的黑夜。”

此后,海伦到了很多国家进行访问。第二次世界大战时的一个圣诞节早上,她回到故土。看到被烧的房子,她目瞪口呆,一句话也说不出来。好心的邻居请她住下来。就在这时,战火又把她的房子烧得精光,她的许多信件也全都烧掉了。最令她伤心的是她孜孜不倦、呕心沥血断断续续写了 20 年的《老师》一书手稿也被烧毁了。

她悲痛地呻吟着!她痛哭失声!

要重建一幢房子也许不难,但要重写《老师》,对于海伦来说真不是一件易事。一切都只有靠记忆了。海伦没有灰心,她在邻居家中,在打字机上,又开始了顽强的写作。

她单枪匹马,独自一人干,不声不响地干。虽然她的工作常因为盲人事业而中断,但她硬是把全书重新写完了。

到《老师》最后出版,她共花了 10 年时间!她认为:这是她最好的一本书,也是她最后的一本书。老师若在天有灵,也会感动得流泪的。

知识点:第二次世界大战

1939-1945 年的第二次世界大战,是迄今为止,人类社会所进行的规模最大、伤亡最惨重、破坏性最大的全球性战争。战争进展到最高潮时,全球有61 个国家和地区参战,有 19 亿以上的人口被卷入战争。

交战双方是以美国、苏联、中华民国、英国、法国等国组成的反法西斯同盟与德国、日本、意大利等法西斯国家组成的轴心国集团。战火遍及世界五大洲,中国的抗日战争也属于第二次世界大战的一部分。

荣誉来临

安妮老师离去后,海伦·凯勒深深跌入哀恸的深渊中,一直到次年,她才猛然醒悟:“老师期望于我的,是希望我能继承她的遗志,继续为所有不幸的人尽我的心力。”

至此,海伦下了更大的决心,全心全意为世界上 1200 万的盲人们贡献自己。世界大战宣告结束,海伦·凯勒立刻赶赴欧洲各国访问,旨在调查战后盲人们的生活状况。可以想象的是,当时各国的盲人都生活在痛苦中。其实不仅是盲人,由于经济的普遍不景气,一般人的生活都很苦,更不会有人去注意社会工作了。海伦穿梭于许多百废待兴的劫后城市间,发现有许多因战争受伤而失明的军人急待援助。

海伦当然不会袖手不管,她马上进行游说,呼吁对这些人展开救济工作。

1947 年,为了替这些战争中的受害者募集基金,海伦再度赴欧。再过一年,又为了同样的目的前往亚洲,在日本,就曾发起对失明军人的救济运动。

1951 年,她前往叙利亚、黎巴嫩、土耳其、南非共和国及非洲其他国家,所到之处都极力宣传盲人的福利事业。

1955 年,她又到巴基斯坦、印度、缅甸,回程中顺道再访日本。此时,海伦已经是 75 岁的高龄了。站在讲台上的她,依然充满了热情与活力,用不灵活的言语,卖力地为盲人们争取福利,闻者莫不为之感动。

1959 年,联合国大厦举办了一个表彰海伦的隆重仪式,各国都派了代表参加,并且一一起立发言,盛赞海伦·凯勒对人类的贡献,推崇她无私的爱心,向她深致谢意。这可以说是一项至高无上的殊荣。更令海伦高兴的,是为了纪念她次年的 80 岁生日而组成的“海伦·凯勒 80 岁纪念财团”募集了 125万美元,创立了“海伦·凯勒国际奖”,用于奖励给全球各地对盲哑教育有卓越功绩的个人或团体。

为了庆祝海伦·凯勒 80 岁生日,美国海外盲人联盟主办了一项盛大的仪式。当天,纽约市长公开宣称:以后将以每年的这一天作为“海伦·凯勒纪念日”,让后人永远都记得她。

巨大荣誉的来临,并没有让海伦停止工作的脚步。每天早晨起床后,她先到庭院中散一会儿步,然后收拾自己的房间,接着就到书房,从早上工作到晚上,并且每个月至少到纽约的盲人协会去一次。曾经有许多亲友都劝告她:“你该退休享享清福了!”可是海伦每次都摇摇头说:“不!一直到死为止,我都必须不断地工作。在未完成上帝赋予我的任务之前,我是不会休息的。何况这也是安妮老师对我的期望。”

就这样,海伦·凯勒一直不肯放下她的工作。可是岁月不饶人,到了 1967年,也就是她 87 岁那年,她已经无法下床,只能躺在乡间的屋里静养了。

1967 年,这位终身在黑暗中为人类奋斗的伟大女性,平静地离去了,但她留给世人的光和热却是永不消逝的。

海伦·凯勒名言

※有时我想,要是人们把活着的每一天都看作是生命的最后一天该有多好啊!这就可能显出生命的价值。

※世界上最好和最美的东西是看不到也摸不到的……它们只能被心灵感受到。 rs0/k/gcW1NGJS4Kb7Rwh1Gobfq0t8jrmdHQ7LXGNtN33drkX2QxR4GAYqE3pEbE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

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