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第四阶段:3~4个月(90~119天)
——“微笑机器”宝宝

概述

这一阶段的宝宝准备过“百日”了,一百天左右的宝宝是最招人喜欢的,他们常常会把脖子挺得直直的,并用眼睛不停地扫射周围的环境。如果有陌生人出现,他们会用惊异的神情面对陌生人,但当陌生人对他微笑时,他也将回报这些人一个欢快的笑。

在这个月里,当你竖立抱宝宝时,宝宝的腰已经能够挺起来了,当宝宝到一百天左右时,在有支撑物的情况下,他可以坐起来了,这又为宝宝探索外部世界提供了方便。在这一阶段,妈妈们还会发现宝宝这样有趣的一个变化:当你把两手放在宝宝的腋下,让宝宝两脚站在你的腿上时,宝宝就会一蹬一蹬地在你腿上跳跃呢!

第四阶段:宝宝的一般行为特点

在这一阶段,宝宝给人们留下的最深刻的印象就是爱笑,不管是家长还是陌生人,只要一逗宝宝,宝宝就会发出悦耳的笑声。

当然,如果此时妈妈能想出一些有创意的游戏来逗宝宝开心,那宝宝的笑脸和笑声就更加迷人了。例如,当宝宝在看妈妈时,只要妈妈用手蒙着脸,然后突然把手拿开并冲着宝宝微笑,宝宝就会发出一串串咯咯的笑声。

因此,很多教育学家常常把这一阶段的宝宝称为“微笑的机器”。

●宝宝变成“微笑的机器”了

一位妈妈这样描述自己的宝宝:

现在,宝宝认识的人越来越多了,除了我之外,他与奶奶接触得最多,因此,只要一听到奶奶的声音,即使没看到人,他也会咧开小嘴笑,而且有时还会不停地转头四处张望寻找。如果奶奶正好去拿东西在他旁边经过,被他看到了,他也会挥动着小手朝奶奶露出笑脸。但当陌生人在他旁边经过时,他却没有反应。

是的,在这一阶段,宝宝变得明显爱笑了。但在第四阶段里,宝宝的微笑有了更深层次的涵义。他之所以会频繁地对家人露出笑容,是因为宝宝认识这些人,他在用微笑或笑声向家人表达自己的好感,以赢得家人更多的疼爱。所以,在这一阶段中,宝宝的笑包含了很大程度的社会性因素。也就是说,在宝宝生命的第 4个月里,他们的社会意识越来越明显了。

作为成人我们知道,当一个人露出笑容时,这说明这个人的情绪处于良好的状态,对于婴儿来说也是如此。儿童心理学家表示,在婴儿时期,宝宝的微笑或笑声能够使他们的大脑处于兴奋的状态,这在很大程度上有利于宝宝潜能的开发。因此,在这一阶段,如果妈妈常常能够把宝宝逗笑,这对宝宝的智力开发是大有帮助的。

那么,妈妈如何才能让这一阶段的宝宝更多地发出笑声呢?

婴幼儿教育学家们表示,家长的笑脸是宝宝笑声的催化剂。也就是说,如果妈妈也像这一阶段的宝宝一样,让自己成为一个“微笑的机器”,那宝宝的笑声就会越来越多。

一位妈妈这样总结经验:

第 4个月的宝宝是非常好“骗”的,只要你微笑着与他说话,他也会对你微笑;不管你所说的内容是什么,只要你始终在笑,并且偶尔表现出一些夸张的表情,宝宝就会被你逗得咯咯笑。

是的,在这一阶段里,宝宝对他人的笑脸情有独钟,不管是熟悉的人还是陌生的人对着他微笑,他都会用笑脸回报。上述案例中妈妈的做法也算是逗宝宝开心的一种方法,但我们所提倡的妈妈要像宝宝那样做“微笑机器”,并不是一种假笑,而是要求妈妈对宝宝露出真诚的笑容。虽然这一阶段的宝宝非常喜欢他人的笑容,但宝宝对他人,尤其是妈妈语言或行为背后的情绪还是有所觉察的。如果宝宝感知到妈妈的情绪是不高兴的,但妈妈却要冲自己微笑,这常常会使宝宝迷茫、困惑,更不利于宝宝情绪及心理的健康发展。

当然,妈妈们也难免会受到不良情绪的困扰,这时候该怎么办呢?我建议您:感觉自己的不良情绪来临时,去洗把脸,把这些不良情绪都洗掉,然后再对宝宝露出真诚的笑容。

●宝宝会看电视了

相信养育过宝宝的妈妈对这样的画面并不陌生:

4个月大的宝宝就已经是个小小“电视迷”了,他们常常会目不转睛地盯着电视画面,尤其是当电视里播放广告时,他们就会在家长的怀中向电视的方向挣扎。

这样小的宝宝为什么就如此喜欢看电视呢?

其实,宝宝的这一行为向家长们传达了两个重要信息:

一是宝宝的视力有了十足的发展。的确,这一阶段宝宝的视力已经相当不错了,他们不仅能够较清楚地看到近距离的物体,而且还具备了较强的远近焦距的调节能力,连远处的物体也能看到了。

二是他们喜欢看变化较快的画面。我们都知道,一般电视广告的特点是色彩鲜艳,而且画面变化较快,这正符合宝宝视觉的要求。所以,婴儿是电视广告很大的一个拥护群体。

在照顾宝宝的过程中,很多妈妈常常持有这样的观点:“宝宝的视力发展还不完善,过早地让他接触对视觉有较强刺激的电视画面,会对他的视觉发展不利。”

是的,这些观点有一定的道理,电视画面变化较快,很容易就会使宝宝产生视觉疲劳,所以妈妈不应该让宝宝长时间地盯着电视画面看。但如果短时间内让宝宝注视电视屏幕,例如,看电视 2~3分钟后就引导宝宝做点别的事情,这对宝宝视觉能力开发还是非常有帮助的。

一般来讲,当宝宝到了第 4个月大时,他们的颜色视觉功能就已经接近成人了。在这一时期,宝宝会不停地盯着不同的颜色看,也正是在这个过程中,宝宝对颜色辨别的准确性得到了快速发展。

一般来讲,婴儿最喜欢红色,其次是黄色、绿色、橙色等。因为宝宝喜欢的这些颜色在电视画面中经常可以看到,这也是他们喜欢看电视的另一个原因。

值得注意的是,虽然这一时期宝宝的视力已经相当不错了,但他的视力还没有完全发展成熟,例如,他只能看到远处比较鲜艳或正在移动的物体,而对那些静止的或颜色不太鲜艳的物体却常常视而不见。所以,要通过妈妈有意识的训练,宝宝的视力才会逐渐向成熟发展。

那么,妈妈应该如何对这一阶段宝宝的视力进行开发呢?

一位妈妈是这样做的:

风和日丽时,我常常会带宝宝去大自然中玩耍。偶尔,我们会在树荫下铺一个毯子,让宝宝依附着我的肚子坐在我怀里,然后指着远处或近处对他说:“那是树,树是绿色的;那是山,山是灰色的;那是花,花是红色的……”

偶尔,我还会抱着宝宝走到近处去观察花朵。例如,我指着面前的一朵红色的玫瑰花对他说:“宝宝,你看,这朵花的花瓣是红色的,它的叶子是绿色的……”讲述完这些之后,我还会有意拿着宝宝的小手去让他感受花瓣与树叶的不同。

让宝宝远近景交替观察,是锻炼宝宝视力并保护宝宝视力的最好方法。这位妈妈的做法有两点可取之处:

一是带宝宝去大自然中活动,这是锻炼宝宝视力的最好办法。大自然的空间是最广阔的,可以看到的物体种类也是非常多的,而且在这种环境中,宝宝的眼睛可以自由地变换调节远近的焦距,因此对于宝宝来说,大自然的环境就是他们不可多得的视觉大餐。

二是这位家长懂得让宝宝的眼、手、脑进行配合的意义。我们都知道,在宝宝 3个月大时,他们看到感兴趣的物品就会用手去抓或击打,这是宝宝手与眼的一种配合。眼睛看到一个物品,再用手对它进行探索,这其中运用到了大脑的因素,但在这个过程中,宝宝仅仅是遵从了大脑对手发出的命令,它对所探索的物品并没有真正的认识。在这种情况下,妈妈引导宝宝用手去感受这个物品,不仅能够锻炼宝宝的视觉能力,而且还可训练宝宝认知事物的能力。

所以,当你的宝宝过了百天之后,在天气好的情况下,妈妈不妨时常带宝宝去接触大自然,大自然给宝宝的成长带来的好处,要远远比你所想象的多得多。

●宝宝看的记忆已经初露头角了

到 4个月大时候,宝宝看的记忆力已经初露头角了。在这个时候,细心的妈妈会发现,宝宝不仅认识家人了,而且他还能记住玩具,尤其是看到自己特别喜欢的玩具时,宝宝会非常高兴。不仅如此,宝宝还能辨别出爸爸妈妈情绪的好坏,当爸爸妈妈情绪高涨时,他也会跟着高兴;但当爸爸妈妈情绪低落时,他也会提不起精神。

读到这里,也许有妈妈会说:“既然记忆力在人类生命的初期就出现了,为什么人们对自己婴幼儿时期的记忆却一片空白呢?”

是的,任何人对自己婴幼儿时期的经历都没有记忆,而宝宝在 4个月之后对家人以及玩具表现出来记忆又如何解释呢?

实际上,在婴儿期,宝宝所表现出来的那些记忆都是有很大局限性的。有时,宝宝的记忆是零碎的,例如,他可以记住家人的样子,可以记住自己喜欢的玩具,但他对自己不喜欢、不关注的事物却没有记忆。例如,颜色不鲜艳而又不能发出声音的小玩具、一个不善言笑见过几面的亲戚等,宝宝既不会对这些感兴趣,也不会对他们产生记忆。

同时,这一时期宝宝的记忆又是很短暂的。例如,奶奶正在与宝宝做游戏,奶奶忽然在宝宝面前消失,把自己藏起来,宝宝就会不停地转动他的脑袋和眼睛去寻找。但如果这时奶奶又去忙别的事情,很长时间没有在宝宝面前出现,那宝宝很快就会忘记与奶奶玩游戏这件事情。

那么,既然这一阶段宝宝的记忆如此零碎、如此短暂,那我们是不是就不用在意宝宝的这种记忆能力了呢?”

答案当然是否定的。虽然这一阶段宝宝的记忆还不成熟,也可以说这与他们将来真正意义上的记忆没有必然的联系,但它却是宝宝成长的基础:

假如宝宝不能记住家人的样子,那他又如何与家人建立亲密依恋关系呢?如果宝宝不能与任何一个成人建立亲密依恋关系,那他的心理和身体往往就不能得到健康成长。

假如宝宝不能记住自己喜欢的玩具或事物,那他的认知能力又如何发展呢?如果宝宝不能顺利地对自身的器官(如手、脚等)或外部世界的事物产生认知,那他对外部世界的探索又如何进行呢?

……

所以,在这种意义上我们说,家长对这一阶段宝宝这种不成熟的记忆进行关注、引导是非常有必要的。

那妈妈应该如何对这一阶段宝宝的记忆进行引导呢?

一位妈妈这样分享经验:

当我与宝宝躺在一起时,我常拿着他的小手摸我的脸,并且边摸边对宝宝说:“这是妈妈的眼睛,它可以看到东西;这时妈妈的鼻子,鼻子是用来闻气味的;这是妈妈的嘴巴,嘴巴可以吃东西,还能亲宝宝的小脸蛋……”说着便在宝宝的小脸蛋上亲了一口,逗得宝宝咯咯地笑起来。

我一直都把这种方法当做是逗宝宝开心的一种方式,并不指望宝宝能记住什么。但有一次,宝宝在一本看图识物的小书里看到一张画着嘴巴的图片时,他停止了乱翻,抬起头来看着我笑。只可惜我的宝宝不会说话,否则他一定会这样对我说:“我认识这张图片,这是嘴巴,妈妈经常用她的嘴巴亲我的小脸蛋!”

在妈妈教宝宝认识嘴巴这个事物的时候,也许宝宝并没有记住它的名字叫嘴巴,但他能从妈妈的动作中记住嘴巴的功能,嘴巴可以吃东西。当然,如果这时妈妈再把宝宝的小手放在自己嘴里吮吸几下,那通过触觉,宝宝对嘴巴的认识又加深了一步,因为他们对吮吸这个动作非常熟悉和敏感。

也就是说,妈妈这种反复的多感官的教育方法,使得宝宝对嘴巴这个事物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所以,当他再看到嘴巴的图片时,他就会露出欣喜的笑容,并以此来告诉家长,他认识这个事物。

其实,在这一过程中,不仅宝宝认知事物的能力得到了提升,他与家长之间的亲密依恋关系在一定程度上也得到了提升。我们知道,在这一阶段,宝宝有两种心理需求,一是对家长爱与关注的需求;一是对外界事物探索的需求。而上述案例中妈妈的做法使宝宝的这两种心理需求都得到了满足。首先,妈妈与宝宝躺地一起,并与他亲密接触,这能够使宝宝在很大程度上感觉到妈妈的爱;其次,妈妈让宝宝用小手抚摸自己面部的器官,对于宝宝来说,通过视觉、触觉等多种感觉去认识事物,这是最好的一种探索方式。

第四阶段:宝宝的能力发展+潜能开发方案

一百天左右的宝宝是最迷人的,他们不仅外表漂亮,而且越来越频繁地对他人露出笑容了。不仅如此,他们的各种能力也在不断提升:

听觉能力——宝宝能够区分男声和女声了;

触觉能力——宝宝开始有意识地用手去够自己喜欢的物体,并开始学着感受物体的性质、形状,开始了真正意义上的通过视觉、触觉认识事物的过程;

运动能力——宝宝能够用手腕把上身支撑起来,并且能够把头高高地竖起了;

……

与前一个阶段相比,这一阶段宝宝的能力并没有飞跃性的进步,但他们正在为以后能力的飞跃积蓄能量。

●手部动作的发展→用玩具或较小的物品训练宝宝的手眼协调能力

在上一个阶段中,宝宝的手被唤醒了,开始出现了抓握的动作,并不断尝试着把抓握的物品往口里送。但由于宝宝对手的掌控还不是很灵活,所以物品在往口里送的过程中常常会滑落。

但在第四阶段里,宝宝的手部动作又有了重大发展,宝宝不仅可以准确无误地把手中的物品送到口中,而且他们还出现了随意抓握的动作,并且手眼协调能力及五指分化能力都得到了很大的发展。

一位妈妈这样描述宝宝的行为:

当宝宝进入第 4个月之后,她越来越喜欢观看和玩弄自己的小手了。有时他会把两只手握在一起、把两只手的手指互相交插在一起;有时她还会认真地观看指尖对指尖,看久了就把手攥成拳头放嘴里吃……

当然,在这一时期宝宝最常见的动作还是,看到一个物品,把它从一只手换到另一只手,或者用两只手摆弄一番,然后把它放在嘴里吮吸或啃咬。

手部的运动能力对于宝宝来说意义非常重大,除了口之外,手是这一阶段宝宝探索外部世界最有利的工具。因此,在这一阶段,妈妈有意识地对宝宝的手部运动能力进行训练,这对宝宝探索外部世界能力的发展是大有帮助的。

在第三阶段里,宝宝的手就已经具有了自主抓握的能力,但那一阶段的宝宝还不能把手部的运动与眼睛很好地配合起来,所以常常会出现“被玩具砸伤”事件,因此,在这一阶段,家长要对宝宝的手眼协调能力进行着重训练了。

一位有经验的妈妈是这样对宝宝进行训练的:

她把一只颜色鲜艳的小摇晃鼓放在宝宝手中,然后抓住宝宝的小手在他面前晃动小鼓,接着再把小鼓从宝宝手中拿开,放到宝宝够得着的地方,引导宝宝自己去抓握小鼓。

这是训练宝宝手眼协调能力最常见的方法。除此之外妈妈还可以把玩具悬挂起来,在宝宝眼前晃动,激发宝宝用手去抓的欲望。当然,为了激发宝宝用手和眼共同工作的积极性,妈妈一定要增加宝宝成功的体验。即,如果宝宝试了很多次都不能成功地把玩具抓住,那妈妈就应该降低游戏的难度,使宝宝轻易地就能把玩具抓到。

手部精细运动的发展,对宝宝智力的发展具有很大的促进作用。所以,在这一时期,妈妈也可以有意识地对宝宝手部的精细动作进行训练。例如,一位妈妈是这样做的:

当宝宝俯卧时,在宝宝的正前方铺一条白毛巾,在白手巾上放一颗红色的碗豆,也可以是一颗颜色鲜艳的玻璃球,然后引导宝宝去抓握豌豆或玻璃球。

当然,家长还可以根据宝宝的具体能力增加游戏的难度。例如,看到宝宝快要抓住目标时,家长可以移动宝宝面前的毛巾,使宝宝继续用眼和手对目标进行“追击”。

用两个手指把细小的物体捏起,这属于精细动作,这一能力要等到 1岁之后才能掌握。在宝宝 4个月大时,他们不会用两个手指头捏起较小的物体,但他会满把手握。只要抓握的物体不是很小,像抓握豌豆、玻璃球等物体,对于宝宝来说难度不是很大。

也许有家长要问:“让宝宝抓一些细小的物品与抓一些较大的玩具,这两者有区别吗?”

是的,让这一阶段的宝宝抓较大的玩具与抓较小的物品有很大的区别。虽然二者都能锻炼宝宝的抓握能力和手眼协调能力,但由于较小的物体目标较小,它需要宝宝的眼睛更细致地去调节焦距,所以它对宝宝的视觉是一种很好的锻炼。

另外,对于宝宝来说,抓握大的物品与小的物品感觉是不一样的,大的物品可以很轻易地就抓起来,但抓握小的物品更倾向于精细动作,所以,它需要宝宝集中精力地去看、去抓,这对宝宝的手眼协调能力也是一种更好的锻炼。

当然,在与宝宝玩这一游戏的过程中,妈妈还要特别注意,由于这一阶段的宝宝喜欢把抓到的物品放入嘴中。所以,当宝宝成功地把这些小物品抓到手里后,妈妈还要巧妙地把这些物品从宝宝手里“骗”出来。而且,为了防止宝宝误食,游戏一旦结束,妈妈就应该把这些小物品收好。

●情感发展→拿出尽可能多的时间来和宝宝玩耍

我们都知道,一百天左右的宝宝就像一台“微笑的机器”,只要他人对他们友善,他们就会露出迷人的微笑。但宝宝并不是任何时候都微笑的,如果感觉受到了冷落,宝宝也会用眼泪向妈妈示威的。

一位妈妈曾讲述了这样一件事情:

一天下午,我用婴儿车推着宝宝去散步,路上遇到了一位熟人,便聊了起来。大约聊了 10 分钟,宝宝开始哭闹起来。刚开始我并没在意,看到他哭便把手中的玩具递给了他,但没想到宝宝并不领情,他不但对玩具不理不睬,哭声还越来越大了。

看到这种情况,我立刻把宝宝抱在怀里,安抚了半天他才停止了哭泣。这时,那位熟人开玩笑地对宝宝说:“多大的事呀,至于这样委屈吗?这孩子真是太敏感了!”

其实,案例中的宝宝并不是敏感,这是他情感发展的正常表现。当宝宝进入第 4个月之后,由于他对玩具产生了很大的兴趣,所以在很多时候,家长常常把宝宝放在婴儿车内,给他一个玩具,就去忙自己的事情了。

然而,事实上,这一阶段的宝宝常常需要妈妈更多的关注。进入第4个月后,宝宝已经完全适应了外部的环境,他最主要的需要已经转变成了心理需求。在这一阶段里,宝宝的探索欲望越来越强烈,因此他希望家长时刻都陪在他身边,及时满足他的探索欲望。细心的妈妈都会发现,这一阶段的宝宝最不喜欢孤单了,如果一个人玩得久了,宝宝就会用咿呀的呼叫声来吸引家长的注意。如果一直无人理睬,宝宝就会大发脾气,会用哭闹来表达自己的不满,往往是越哭越凶,这时,即使家长出现了,也不会在短时间内使宝宝停止哭泣。

当然,很多妈妈也会对此持反对意见:“我家宝宝就没有这么敏感,给他一个玩具,往往不用我陪,他自己就能玩上很长一段时间。”

是的,在我们周围也存在很多这样的乖宝宝,但行为太过乖巧对于宝宝来说并不是好事。我们都知道,在宝宝出生后 2~3个月的时候,宝宝就会自己总结经验了。当宝宝因为身体的某个部位不舒服而哭泣时,看到家长走来,他的哭泣会减弱或停止,这是因为他把家长的出现与之前自己所获得的舒适感联系起来,在这种情况下,他那种巧妙的经验总结使得他的不舒服感有所减轻了,所以他的哭声才会减弱或停止。

同样的道理,当宝宝的心理需求得不到满足时,他也会自己总结经验。妈妈长时间不来关注他,也许刚开始他会用哭声向妈妈表达自己内心的不安,但在多次得不到妈妈的回应之后,宝宝就会总结出这样的经验:哭闹除了会加重自己身体的疲劳之外,根本得不到其他任何好处。所以,在这种情况下,宝宝就变乖了,即使内心再不安,为了节省体力,他们也不会卖力地哭泣了。

妈妈们不要以为这是好事,每个人的情绪都是需要发泄的,如果宝宝内心的不安情绪不能通过正规的渠道发泄出来,它们往往就会以疾病的形式发泄出来。当然,更重要的是,如果宝宝的不安情绪长时间得不到发泄,这对他的心理成长以及性格的形成都是非常不利的。

所以,与同龄的宝宝相比,当自己的宝宝表现得过于乖时,妈妈就应该反省一下自己的教育方式:自己对宝宝的关注够多吗?宝宝的探索欲望得到满足了吗?

事实上,做一位合格的好妈妈真的很简单。一位妈妈曾这样总结自己的经验:

当宝宝进入第 4个月之后,白天他几乎有一半时间是醒着的。当然,这也意味着我要抽出更多的时间来陪宝宝。也许大多数家长把此当成负担,但我一直都把陪宝宝玩耍看做是一种享受。

在家的时候,为了逗宝宝开心,也为了训练宝宝各种感觉器官的能力,我总会跟宝宝一起玩各种各样的玩具;

偶尔,我还会放着音乐为宝宝朗读儿歌,或者让宝宝自己阅读一些图片书;

外面天气好的时候,我会用婴儿车推着宝宝去公园里玩,在教宝宝认识事物的同时,与宝宝一起感受大自然的美好;

……

就这样,宝宝各方面的能力越来越优秀了。更重要的是,在陪宝宝玩耍的过程中,我与宝宝之间的关系越来越亲密了。

是的,在养育宝宝的过程中,如果妈妈常常把养育工作当成一种负担,导致疲劳感、不良情绪等消极因素常常会困扰着自己。在这种状态下,妈妈是最容易忽视宝宝的心理需求的。但如果妈妈们也像案例中的那位家长一样,把养育宝宝的工作看做是一种享受,例如,为宝宝细小的一种能力提升而感到惊喜、与宝宝一起感受大自然的美好……那妈妈们常常感觉到的就是成就感、幸福感。在这种状态下,妈妈与宝宝之间也才能达到最有效的心灵沟通。

最后再次提醒妈妈们:当宝宝进入第 4个月时,千万不要因为宝宝自己能玩玩具了,就忽视对他的关注。

●运动技能发展→站起来蹦蹦跳跳;手脚戏玩具

在宝宝出生后的第 4个月里,随着中枢神经系统、骨骼和肌肉的不断发育,宝宝的随意运动能力开始发展了。他们能够有意识地抓住眼前的物品、开始玩自己的小手、开始蹬踹脚下的物品等,并且他们会深深地迷恋每一个新掌握的运动技能。相信妈妈们对这样的场景并不陌生:

在俯卧状态中,当宝宝第一次用两手把身体支撑起来之后,他会为自己掌握这一新技能而欣喜,同时他还会不停地重复这一动作,累了就趴在床上歇会儿,休息够了再继续练习;

在仰卧状态中,你故意把手放在宝宝脚下,你会发现,宝宝会不停地重复踢踹的动作,并且他还能借助这个踢踹的运动使自己的身体不断向前移动;

……

为什么这一阶段的宝宝对运动如此情有独钟呢?

事实上,运动是这一阶段宝宝身体成长及智能发展的需要。通过运动,宝宝才会逐渐认识自己的身体;通过运动,宝宝的探索欲望才能得到满足;通过运动,宝宝的视觉、触觉等才能得到进一步的提升……

因此,家长为这一阶段的宝宝穿得太多或裹得太紧,都会影响宝宝运动技能的发展,进而还会影响宝宝对外部世界的探索速度。所以,即使在最冷的冬天,家长也应该为宝宝提供机会,让宝宝有足够的机会发展并练习那些运动技能。

此外,妈妈还可以通过一些小游戏来锻炼宝宝的运动技能。一位妈妈这样分享经验:

我家宝宝将近 4个月了,别看她小,她的本事可不小呢!她不仅会用手抓东西,还能借助腿的蹬力使自己的身体到处移动呢!当然,她还特别喜欢与我玩这样一个游戏:我把双手放在她的腋下,让她站在我的腿上蹦来蹦去。她一边蹦,我一边这样对她说:“蹦蹦跳跳,快快长高!”每当这时,宝宝都会开心地笑出声来。

由于发育还不完善,这一阶段宝宝的身体还非常柔弱,靠家长的帮助站起来蹦蹦跳跳这个游戏会稍有一些冒险。但宝宝们却非常喜欢这些带有冒险性的游戏。细心的家长都会发现,在做这个游戏的过程中,宝宝不会表现出一丝恐惧,相反,他们常常还会非常满足、非常愉快地大笑。虽然如此,为了避免使宝宝产生疲劳感,妈妈要控制好游戏的时间,一般来讲,当这个游戏进行了 2~3 分钟后,家长就应该用分散注意力的方法使游戏停止了。

除此之外,为了使宝宝对自己的运动有更加深刻的认识,妈妈还可以尝试着与宝宝玩这样的游戏——手脚戏玩具。

把颜色鲜艳的氢气球或一些能发出声响的小玩具系在宝宝的手腕或脚腕上。每当宝宝活动手或脚时,都会带动玩具运动或发出声响,这会促使宝宝对自己的运动进行更加深入的探索。

这一阶段宝宝的好奇心已经很强烈了,他总会被一些新鲜的事物所吸引。自己运动时,玩具也会运动或发出声音,这很容易就会引起宝宝的好奇,在好奇心的驱使下,他会做出更多的动作。所以,这一游戏不仅能够更进一步地激发宝宝的运动潜能,还可以使宝宝乖巧地度过很长一段时间。

当然,在让宝宝玩这个游戏时,妈妈还应该注意两点:

一是在游戏的过程中,宝宝必须有成人陪伴,以避免绳子缠住宝宝的脖子或身体的其他器官。

二是游戏的时间不宜过长。虽然这一阶段的宝宝被称做“微笑的机器”,但他也是很容易产生负面情绪的。在玩这个游戏的过程中,如果他一直探索不出究竟,或者一直想抓玩具却抓不到,很容易就会发怒。所以,当游戏进行到 5~10 分钟左右时,妈妈就应该把宝宝手脚上的绳子解掉,并把玩具放在宝宝面前让他进行近距离的探索。

第四阶段:推荐的养育方式

在这一阶段,宝宝的身体运动越来越灵活了,而家长也总能想出越来越多的游戏来逗宝宝开心,来开发宝宝的潜能。但这时,有很多妈妈会这样说:“别让宝宝只顾着玩,也该让他学习学习了,如学习阅读、学习认识事物等。”

事实上,独自玩玩具、与家长沟通、跟家长做游戏……这些都是宝宝学习的一种方式。对于学习一些具体的知识,妈妈们也不要过于心急。在这一阶段,由于宝宝对外界事物的探索欲望越来越强烈,妈妈们完全可以开始教他们进行最简单的学习了!

●大声为宝宝读书吧

在养育宝宝的过程中,每位妈妈都想知道这样两个问题的精确答案:从什么时候开始为宝宝读书?从什么时候开始让宝宝自己阅读?

是的,读书是宝宝学习的一种方式,学会读书也是宝宝智力发展的一个重要标志,因此,在宝宝刚刚出生之后,甚至在宝宝出生之前,几乎所有的妈妈都会关注“给宝宝读书”这个问题。那妈妈到底应该从什么时候开始为宝宝读书呢?

关于这个问题的答案,教育专家们的意见也不统一。有些专家认为,当宝宝还在胎儿时期时,妈妈就应该为他读书;还有些专家认为,宝宝出生后的第 1个月,妈妈就应该为他读书;还有一些专家提倡,当宝宝 1岁之后,妈妈再为他朗读;当然,大部分的专家都认为,当宝宝进入第 3个月时,妈妈为宝宝朗读最合适……

我们都知道,刚刚出生的宝宝对妈妈子宫外的环境并不适应,他往往需要 1~2个月的时间来适应外部环境。在这个适应期里,宝宝只关注自己的身体以及自己所处的环境是否舒适,他们对自身之外的事物几乎都不感兴趣。因此,在这段时期,妈妈给宝宝读书所起的效果并不会太大。

但进入第 3个月之后,宝宝已经完全摆脱了新生儿那种懵懂的状态,而且对外界环境开始出现了探索的迹象,例如,听到声音(尤其是熟悉的声音),他会左右转动着小脑袋去寻找声源;看到熟悉的玩具或面容,他偶尔会露出微笑……所以,在这一时期,妈妈的阅读对宝宝常常会起到积极的作用。

一位妈妈这样讲述:

我家宝宝特别爱哭,每当他因为不明原因而哭泣而我的安抚对他也不起作用时,为了不至于使自己心烦意乱,我开始放着音乐给宝宝朗读儿歌。

刚开始,宝宝对我的朗读声并不感兴趣,但当我朗读的声音越来越大、阅读的节奏感越来越强时,宝宝的哭声就会逐渐消失或停止。真没想到,朗读还有使宝宝情绪安定的功效。

为了检验这一功效,我对宝宝做了这样一个试验:当宝宝刚刚因为我的朗读声而安静下来时,我也停止了阅读,这时,宝宝开始左右转动着他的小脑袋寻找着什么。这时我故意藏起来不让宝宝看到,终于,宝宝好像受了什么特大委屈一样,哇的一声哭了起来。

从这之后,我知道宝宝喜欢听我朗读,所以,不管他是否哭闹,我每天都会给他读 20~30 分钟的书。

是的,这一时期宝宝开始对外界的刺激有所反应了,他们对听觉刺激的反应尤为明显。所以,在这一时期,妈妈一边放轻音乐,一边为宝宝朗读儿歌的做法是非常科学的,它不仅可以使宝宝的听觉能力得到锻炼,而且还能在极大程度上安定宝宝的情绪。

读到这里,很多妈妈也许会这样说:“三四个月的宝宝能听懂家长朗读的内容吗?总体来说,朗读对宝宝所起的功效一定不会太大!”

事实上,这一阶段的宝宝是听不懂家长朗读的内容,但如果妈妈坚持给宝宝朗读,那听妈妈朗读很有可能就会成为宝宝的一种习惯、一种内在的秩序。

我们都知道,婴儿对外部环境的秩序是非常敏感的,一旦秩序被打乱,他们就会感觉到强烈的不安。同样的道理,如果妈妈每天晚上睡觉之前都给宝宝朗读一则故事或一段儿歌,而有一天妈妈忽略了这一行为,宝宝的内心也会感到强烈的不安。

听家长朗读转化成了宝宝内在的一种秩序,这会对宝宝将来对待学习、对待读书的态度产生很大的积极影响。

那么,妈妈如何做,才能使宝宝喜欢上朗读呢?

其实方法很简单,那就是找一个固定的时间为宝宝朗读。例如,在早晨起床之后、晚上睡觉之前等,如果妈妈能够坚持给宝宝朗读一段时间,那这种固定的行为就会转化为宝宝内在的一种秩序。在这种情况下,宝宝自然会喜欢上听妈妈朗读。

当然,这一方法最大的难度在于开始阶段。妈妈在刚开始为宝宝朗读时,宝宝也许不会有太大的反应,但妈妈不要灰心,更不能急于求成,只要你能继续坚持下去,宝宝终有一天会喜欢上你的朗读。

●从现在开始,让宝宝学习阅读吧

也许妈妈们对此会非常迷茫:“4个月的宝宝连坐起来的能力都没有,他们又如何阅读呢?”

事实上,宝宝学习阅读与他能不能坐起来并没有必然的联系,关键是他对书本是否感兴趣。一位婴儿教育学家提出了这样一个观点:学习阅读,让宝宝从玩书开始。

是的,进入第 4个月之后,宝宝对外部世界的探索欲望越来越强烈了,虽然他们对物体的颜色、是否能够发出声响等还有一定的偏好,但往往妈妈递给他们一个玩具,他们就会拿在手里对其进行探索了。因此,妈妈们在为宝宝挑选玩具时,一定不要忘记了图画书这个最好的玩具。

关于此,一位妈妈是这样做的:

我家宝宝很喜欢俯卧,因为这样他就可以不断地练习用手腕支撑起头部与上身的动作了。这个时候是宝宝注意力最集中的时刻,所以,每当这时,我都会在他面前放一本最简单的图画书(看图识物的那种),教他识物。

刚开始,宝宝对这本朴素的图画书并不感兴趣,但我并不在意,继续用我的方式教他识物。例如,教他认识鼻子这个事物时,我会指着图画对他说:“这是鼻子!”然后再轻轻地按一下宝宝的小鼻子,用有些夸张的表情对他说:“这是宝宝的鼻子!”当然,为了避免宝宝长期俯卧产生疲劳感,我会把他抱起来搂在怀里,然后指着我自己的鼻子对他说:“这是妈妈的鼻子!”最后分别让宝宝用手去触摸我的和他自己的鼻子。

的确,由于这一阶段的宝宝已经具有了一些零碎的记忆能力,这时家长应该教宝宝认识一些简单的物品了。那家长应该如何教宝宝呢?图书是向宝宝传递信息最好的媒介。当然,由于这一阶段宝宝的认知能力是非常有限的,这个媒介所传达的信息必须是最简单的,所以,宝宝的阅读要先从最简单的看图识物的图画书开始。

上述案例中妈妈的做法是非常科学的,她懂得调动宝宝的各种感观去阅读。让宝宝看鼻子的图片,这是视觉;告诉宝宝这个事物是“鼻子”,这是听觉;让宝宝用手去触摸“鼻子”,这是触觉……宝宝的认知能力就是在各种感观的综合刺激下提高的。

当然,即使不教宝宝认识事物,妈妈也可以让宝宝把小图画书当玩具一样拿在手里把玩。例如,妈妈可以给宝宝示范,翻书其实是很有意思的一件事情……当宝宝学会翻图片书之后,也许有一天,宝宝会冲着图画书中的某一个图画微笑,妈妈不要因为宝宝的这一行为而感到惊奇。实质上,它很可能传达了这样两个信息:一是宝宝对图画上的那个物品感兴趣,或者他经常会看到这个物品,例如,眼睛、嘴巴、鼻子、耳朵等;二是宝宝认识这个物体,例如,也许妈妈多次教他认识奶瓶这个事物,但宝宝一直没有反应,但这次他看着奶瓶的图画笑起来了,这说明他已经认识了奶瓶这个事物。

4个月大的宝宝阅读能力仅限于此,他只会也只能阅读那些图片鲜艳的图画书。当然,在这一阶段,妈妈不要指望宝宝能认识图画书中的所有事物,重要的是,要培养宝宝对图书的好感和兴趣。

需要注意的是,这一阶段的宝宝注意力集中的时间是非常有限的,所以,妈妈不要让宝宝长时间阅读,以免宝宝产生厌烦感。一般来讲,让宝宝阅读 5 分钟后,家长就应该分散他的注意力,引导他去做点别的事情了。

特殊阶段:宝宝是如何应对压力的?

每个人都有压力,处于生命初始阶段的宝宝也不例外。事实上,与成人相比,这些还不懂事的宝宝更容易感受到压力。例如,对外界环境的不适应、家长的不关注等,都会使宝宝产生很大的压力。更重要的是,我们成人常常会采用各种各样的方式来释放自己的压力,如向朋友倾诉、写日记等,但这些还不具备语言能力及照顾自己能力的宝宝,又如何来释放自己的压力呢?

事实上,宝宝们也在用自己的方式释放着压力,只是在很多时候,家长并没有意识到那是他们释放压力的一种方式。例如,有些宝宝经常会莫名其妙地长时间哭泣,家长们会把这些宝宝称为“任性的宝宝”;又如,有些宝宝经常会不停地吮吸手指,家长们会把这些宝宝称为“不讲卫生的宝宝”。实际上,家长们是误解了宝宝的行为,哭泣、吮吸手指,这些都是宝宝释放压力的一种方式。

读到这里,很多妈妈也许会庆幸地说:“我家宝宝很乖,即使过了新生儿期,他大部分时间还是在睡觉,即使不睡觉,他也表现得很安静。这是不是说明他感受不到压力呢?”

答案是否定的。每个宝宝都会感受到压力,只是他们释放压力的方式不同。根据宝宝气质的不同,他们释放压力的方式是多种多样的,例如,一些宝宝释放压力的方式很激烈,他们会用长时间的哭闹来释放压力;还有一些宝宝释放压力的方式很平缓,遇到了压力,他们不哭也不闹,而是采用睡觉的方式来逃避。

那么,哪种方式更有利于宝宝释放压力呢?研究表明,是激烈的方式。也就是说,一个喜欢用哭闹的方式来释放压力的宝宝,也许他不会赢得他人更多的喜爱,但由于这种释放压力的方式能够使他的压力最大程度地释放出来,所以这对他的身心成长是非常有利的。由此我们也可以这样说:妈妈不要因为宝宝爱哭而感到烦恼,也不要因为宝宝表现得非常安静而感到庆幸,而应该从有利于宝宝身心健康成长的方面来看待他的行为。

面对宝宝多种多样释放压力的方式,如果妈妈不理解宝宝的这些行为,或者对宝宝的这些行为表现得太过敏感,往往会使宝宝这种释放压力的方式成为一种固定模式。下面我们举两个简单的例子来说明:

●吐奶→用歌声帮宝宝化解压力

一位妈妈曾这样讲述:

我家宝宝最近添了一个坏毛病,吃完奶半个小时之后,他会把肚子里的奶吐出来一部分,然后再吮吸着吃进去。说实话,他的这种行为非常恶心。

当然,我最害怕的还不是这些,而是怕这种吐奶行为会影响宝宝的健康。我真替他担心!

其实,面对宝宝的吐奶行为,妈妈们不用太为宝宝担心,因为这是他们释放自己压力的一种表现。对于大多数婴儿来说,如果周围的环境不能令他们满意,或者令他们感到了不安,他们常常会用吐奶的方式来缓解自己的压力。

对于家长来说,这是自己不愿看到的一幕,但对宝宝自身来说,这确实是一种既愉快又非常享受的行为,因为这种行为是宝宝应对紧张感、挫折感的一种方式。

为了防止宝宝吐奶,很多家长常常采用不科学的方法来应对,而这常常会使宝宝感受到的压力越来越大。例如,为了预防宝宝吐奶,很多妈妈常常会疯狂地改换宝宝的配方奶、喂奶后把宝宝竖着抱起来、给宝宝照肠道X光等,这些不科学的行为会使宝宝对外部环境越来越不满意,从而使吐奶行为成为宝宝一种固定的应对压力的模式。

也就是说,在家长这种紧张态度及不科学做法的影响下,宝宝与家长会进入这样一个恶性循环圈:家长的不科学做法→宝宝感受到更多的压力→宝宝吐奶→家长不科学的应对方法。不仅如此,当吐奶变成宝宝固定的应对压力的模式之后,不管遇到何种压力,也不管这种压力是由于什么原因而引起的,宝宝都会用吐奶的方式来应对。

那么,我们应该怎样做,才能避免这种情况的产生呢?

一位妈妈这样总结经验:

每次喂食之前或喂食之后,为了缓解宝宝的压力,我会静静地坐在他面前轻轻地给他哼歌;有时,我还会一边哼歌,一边轻轻地抚摸宝宝。就这样,不到一周的时间,宝宝的吐奶行为就明显地减少了。

对于大多数宝宝来说,他们所感受的压力一般是来自于外界环境,或家长紧张的情绪。所以,在喂食之前或喂食之后,妈妈轻松的歌声能够使宝宝化解压力,从而使宝宝的吐奶行为减少。当然,如果妈妈能够坚持每天都为宝宝哼歌,那么听歌声化解压力也会成为宝宝的一种固定的解压模式。

●吮吸手指→给宝宝自由,引导宝宝用吮吸手指的方式释放压力

在宝宝生命的前两年,无论是吮吸拳头,还是吮吸手指,这对宝宝来说都是非常正常的情况。

一位研究婴幼儿行为的专家曾做过这样一个试验:

当几个四五个月的宝宝睡醒后,家长走近他们,但不抱他们,也不跟他们说话,甚至也不理睬他们。这时,经过专家认真的观察发现,大多数的宝宝因为家长的冷漠而哭泣起来,也有不在少数的宝宝开始吮吸手指,当然,还有极少一部分对此没有明显的反应。

由这个试验,专家得出了这样一个结论:吮吸拳头或手指也是宝宝缓解压力的一种方式。

那家长应该如何对待宝宝吮吸手指的行为,对他们的成长才是最有利的呢?

一个儿科医生这样讲述:

每当我给那些不大的孩子检查身体时,他们都会表现得非常紧张,我知道,道理对于他们是不起作用的。为了缓解他们的紧张情绪,我想出了一个非常好的办法,那就是——允许他们吮吸手指。这一方法对于所有的孩子几乎都是适用的,当然也包括那些非常胆小和敏感的孩子。

一次,一位母亲来为 1岁的女儿检查口腔,小女孩非常胆小,刚进我的诊室门口,她就哭个不停。我示意母亲把小女孩的手指放到她自己的嘴里,就这样吮吸了一会儿,小女孩停止了哭泣。

接着,我为她抱来的玩具熊检查身体,小女孩一边吮吸手指一边好奇地看着。像模像样地检查了一会儿,我用很惋惜的口气对她说:“可惜这只小熊不会张嘴,你能不能教教它呢?”

小女孩高兴地张开了嘴巴,就这样,我对这个孩子的口腔检查顺利地完成了。

是的,即使对 1岁左右的宝宝来说,吮吸手指也能很好地帮助他们释放压力。如果案例中的医生没有引导宝宝吮吸手指,那宝宝的紧张情绪也许长时间都不能得到缓解,那口腔检查的工作就会难上加难。所以,当宝宝因为某事而紧张或者害怕时,妈妈不妨通过引导宝宝吮吸手指的方式,让宝宝试着释放压力。

当然,在这一过程中,妈妈一定要转变自己的观点,努力做到这一点:不要过分关注宝宝吮吸手指的行为,更不要对宝宝的这种行为表现出紧张和焦虑。因为你的这种情绪常常会在无意识的情况下传递给宝宝,这更不利于宝宝压力的释放。 PJyyx20fONX+mXQiA/GhwoevBf+730BMu9WmsepQ3v2MviD4/+NwoJrL11RYbXau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