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一、学习兴趣培养的关键期

在生活中,很多妈妈常常这样抱怨:“在看电视、玩游戏时,我家孩子表现得特别投入、特别认真,为什么一提到‘学习’两个字,他那股认真劲就消失了呢?”

为什么这些刚刚接触学习不久的孩子就对学习提不起兴趣,甚至还表现得有些反感呢?

对此,很多教育学家的观点是,这与孩子爱玩的天性有关。也就是说,孩子知道玩是有趣的,所以他们几乎把所有的心思都放在玩上;而学习是枯燥的,所以他们对学习提不起兴趣。

但我不赞同这种说法。对于这些 3~6岁的孩子来说,在他们眼中,任何事物都是没有区别的,只要这些事物能够激起他们的兴趣,他们就会把自己的注意力放在这些事物上面。也就是说,对于这些刚刚接触学习的孩子来说,学习跟玩一样有趣。而现在,孩子之所以对学习表现出反感,是因为家长的态度出了问题。

在生活中,我们经常会看到这样的教育场景:

场景一:

妈妈拿着一本《唐诗三百首》,一边教孩子背古诗,一边给他讲道理:“宝贝,你要好好背这些古诗,好好学习,这样将来你才能有出息!”孩子满脸的迷惑。

场景二:

孩子正非常投入地玩小汽车,妈妈却走过来对孩子说:“宝贝,我们来学习做算术题吧?”孩子非常不情愿地噘起了嘴。

孩子对学习的印象就是在这样的生活细节中一点点形成的。拿场景一中的情况来说,这些 3~6岁孩子的思维能力还是非常有限的,他们还想象不到自己现在的行为与自己未来的关系,并且他们也不关心自己将来会变成什么样子。妈妈用讲道理的方式催促孩子去学习,不但不会促使孩子合作,还会使孩子更加迷惑不解。如果在孩子不同意的情况下,妈妈执意要让孩子背古诗,那孩子对学习的印象就会逐渐定型:学习是一件令人讨厌的事情。

场景二中妈妈的做法更不科学,伟大的教育学家蒙台梭利把孩子非常投入地做一件事情的行为称为“工作”。“在孩子‘工作’时,如果成人总是去打扰他们,很容易就会引起他们的心智混乱。”也就是说,当孩子正在非常投入地做一件事时,如果妈妈总是以这样那样的理由去打扰他们,不仅会促使孩子不听话,还会使孩子的情绪变得暴躁,从而影响他们的心理健康发展。所以,当孩子正在非常投入地做一件事情时,妈妈催促他们去学习的做法是非常不可取的,同样,这会在更大程度上促使孩子对学习的印象定型:学习是一件令人非常厌烦和痛苦的事情。

在孩子 3岁之前,虽然妈妈早已有意识地去教孩子学习,但那时孩子对外部世界探索的主动性是有限的,往往妈妈教他们什么,他们就接受什么。例如,如果妈妈教他们搭积木,他们就会愉快地去搭积木;如果妈妈教他们识字,他们也会把识字当作是一种游戏,认真地去学。

但随着孩子年龄的增长,他们对外部世界进行探索的主动性越来越强烈,而且他们逐渐认识到,游戏与学习是有所不同的,他们对学习的印象在逐渐改变。所以,也正是在这种意义上我们可以这样说,3~6岁是孩子对学习印象的定型期。因此,3~6岁也是培养孩子学习兴趣和学习态度的关键期。

那么,妈妈们应该如何教,才能使孩子对学习充满兴趣呢?

在与多名幼儿园老师进行接触的过程中,她们提出了很多切实可行的建议,通过进一步的总结研究,我将这些建议归纳为以下几点:

建议一:学习的形式一定要有趣

在 3~6岁这一阶段,每位妈妈都会教孩子学着认识一些汉字、数字,并引导孩子读一些图画书等。刚开始时,大多数孩子对这些学习任务都充满着热情,但细心的妈妈会发现,随着时间的推移,孩子们的学习热情在逐渐消退,有时甚至到了“冷却”的地步。

这究竟是为什么呢?

对此,很多幼教工作者表示,这一年龄段的孩子最喜欢的就是新鲜感,如果一件事情能够让他们感到新鲜、有趣,那他们就会对这件事情表现出极大的热情;相反,如果一件事情总以相同的形式出现,就会使他们感到厌烦。因此,这些老师们得出的经验是,要想使孩子对学习充满热情,家长一定要学会为学习变换形式,让它们以有趣的形式呈现在孩子面前。

一位幼儿园老师详细讲述了自己的教学经验:

在教孩子们识字时,我几乎每次都要变换一下形式,例如,这次我用写字卡教孩子们识字,下次我会把字写在黑板上,或者我会把字写在孩子面前的小桌子上……总之,每一次都会让他们感觉很新鲜,因此,孩子每次学习识字时都充满着兴趣。

这位老师的方法非常科学,虽然孩子们要学习的知识是固定不变的,但这些知识的形式是可以改变的,它们可以以不同的面貌出现在孩子面前。例如,对于这些 3~6岁的孩子来说,用识字卡识字与把字写在黑板上来认识是完全不同的两种体验,他们会因为这两种不同的感觉而始终对识字充满着兴趣。同样的道理,把字写在他们面前的小桌子上,会又一次令他们感到新鲜,在这种新鲜感的影响下,孩子永远都不会对识字感到厌烦。

在日常教孩子学习的过程中,妈妈们完全可以借鉴这位老师的经验。还是拿教孩子识字这件事情来说,妈妈可以用识字卡教孩子识字,也可以把字写在写字板上,还可以把识字卡贴在具体的事物上,例如,把“门”字贴在门上,在墙上贴一个“墙”字等,都会使孩子感到新鲜,从而调动起孩子识字的兴趣。

其他任何知识的学习都是如此,只要妈妈们稍微动一下脑筋、搞一些小创意,孩子的学习兴趣就会一直延续下去。例如,教孩子数数时,除了传统的教孩子数手指头之外,妈妈们还可以教孩子数水果、数动物园的动物等。在这些不同形式的学习过程中,孩子不仅会在不知不觉中学会数数,更重要的是,孩子的学习热情也会逐渐高涨起来。

所以,要想让孩子保持学习热情,或是促使孩子的学习热情逐渐高涨,妈妈们一定要学会帮孩子把学习变换形式。

当然,在教孩子学习的过程中,妈妈们还应该注意这样一点:3~6岁是属于游戏的年龄段,孩子学习了多少知识并不重要。最为重要的是,妈妈一定要让孩子感觉到,学习是一个快乐的游戏、一件快乐的事。

建议二:把孩子的“为什么”变成学习的欲望

在对幼儿园进行走访的过程中,一位幼儿园小班的老师讲述了这样一件事情:

一天,刚刚 3岁大的启启把大便拉到裤子里了,我一边帮他处理,一边耐心地安慰他。但也许满身的大便让他感到非常羞愧,他哭得特别伤心。

当时正值下午日落时分,看着火红的太阳,启启突然暂时停止了哭泣,用带有哭腔而又非常好奇的语调问我:“太阳怎么变成红色了呢?”在这一瞬间,他好像把大便的事情抛到九霄云外了。

但启启的好奇仅仅维持了那一刹那,他再次想起了自己满身的大便,又开始号啕大哭起来。我故意转移他的注意力说:“太阳之所以变成红色,这与它穿过的大气层有关。”

虽然很伤心,但他仍然带着哭腔回应我:“什么是大气层?”

“大气层就是环绕在地球外面的气体。”

“为什么会环绕在外面,而不是里面?”

……

启启时而哭泣,时而问我问题,当我帮他洗完澡后,他好像早已忘记了大便的事情,拉着我的手继续去探索有关太阳和大气层的事情。

由这件事情,这位幼儿园老师总结出了这样一个结论:孩子的“为什么”是无时不在、无时不有的,家长们需要把孩子的这些“为什么”转变成他们的学习欲望。

是的,当孩子对语言的掌握越来越娴熟之后,他们的“为什么”也变得越来越多,例如,灯为什么会发光?小鸡为什么有两条腿?月亮为什么是弯的?等等。甚至在他们情绪不好的时候,那些“为什么”也会突然冒出来。就拿上述案例中的情况来说,当时孩子正因为羞愧而伤心地哭泣,但当他看到太阳的颜色与平时看到的不同,在好奇心的驱使下,他竟然暂时忘记了自己的伤心事。

然而,面对孩子那些奇奇怪怪、莫名其妙的“为什么”,很多妈妈不是用简单的回答敷衍孩子,就是对孩子的问题表现出极大的不耐烦。其实,妈妈的这种做法不仅是对孩子自尊心的伤害,更是对孩子学习兴趣的重大打击。

那么,妈妈到底应该如何做,才算是科学地对待孩子的问题呢?

其实,对于这些 3~6岁的孩子来说,即使妈妈非常耐心、认真地回答了他们的问题,有很多问题他们还是弄不明白。在这种情况下,妈妈不妨趁机去激发孩子的学习欲望。

例如,一位明智的妈妈这样对待孩子的提问:

一天傍晚,我带 4岁的女儿在楼下的小公园里散步,当时正值秋季,看到一片片的树叶从树上落下来,女儿好奇地问我:“妈妈,树叶为什么会落下来呢?”我没有急于给女儿讲述四季变化和地球引力等大道理,而是反问她说:“你觉得这是为什么呢?”女儿想了一会儿,非常认真地回答我说:“天快黑了,这些树叶宝宝落到地上来,是因为它们想回家睡觉了。”听到女儿这样有创意的答案,我高兴地对她说:“这个答案简直太棒了,没人能想出这样有创意的答案。”当然,当女儿再次提到这个问题时,我就会这样回答她:“不如我们去查查书,看书上是怎么说的!”因此,当我们回到家后,女儿就迫不及待地向书冲去了。

对于这些 3~6岁的孩子来说,如果妈妈急于给他们讲那些他们还很难理解的大道理,他们不但不会感兴趣,好奇心也可能会逐渐消失。案例中的这位妈妈没有急于回答女儿的问题,而是利用反问的方式引导女儿去思考,这不仅可以继续增强孩子的好奇心,还能使孩子的思考能力得到一定的锻炼。

十分难得的是,面对孩子“错误”的答案,案例中的妈妈不仅没有否定,还称赞孩子的回答有创意。读到这里,很多妈妈也许会担心这种做法会引导孩子误入歧途,其实,对于这些年龄尚小的孩子来说,妈妈的这种做法是最科学的。关于四季的转换、地球引力等知识,他们会在以后的生活经验中慢慢得知,但如果妈妈总是批评他们的想法是错误的,那孩子失去的将不仅仅是好奇心,还有可能是思考能力以及自信心等。

所以,要想使这些 3~6岁的孩子对学习保持持久的兴趣,妈妈们不妨从孩子的好奇心、他们所提的那些问题出发,引导他们爱上读书、爱上学习。 0FDujcJ6pI3TzLQMJCh0p3RHGqwhF+B4Q02Neg7ghafaA9HRl+ghO0ENMrlVH7re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

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