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四、3~6岁,妈妈最应知道的养育要点

在教育孩子的过程中,妈妈们常常会陷入很多误区。例如,很多妈妈会这样抱怨:“我家孩子实在是太好动了,总是坐不住,真不知道该拿他怎么办好!”“我家女儿太内向了,长大后怎么适应社会呀!”……

其实,在这种抱怨中,妈妈们就已经陷入了两个误区:

一是“杞人忧天”的误区。虽然孩子的性格在 4~5岁时就已经呈现了,但他们的性格还远远没有成型。不管孩子是“好动”还是“好静”,这与遗传因素有很大的关系。在妈妈的这种抱怨中,孩子会以为妈妈讨厌自己,这会使他们对自己越来越没有信心,从而只会使他们的性格朝着“畸形”方向发展。

二是“把孩子的特点当缺点”的误区。世界上没有完全相同的两个孩子,有的孩子喜欢静,有的孩子喜欢动;有的孩子内敛,有的孩子活泼……这都是孩子的特点,而并非缺点。如果妈妈总是把孩子的特点当成缺点,这种教育误区不仅会促使孩子越来越没有自信,而且还会在很大程度上影响孩子的心理健康成长。

那妈妈们应该如何避免进入这些误区呢?

事实上,不管是养育哪一阶段的孩子,妈妈们都要掌握一定的养育要点。例如,对于刚刚出生的小婴儿来说,当他们啼哭时,妈妈要马上做出回应,否则这很容易使他们产生不安全感;对于青春期的孩子来说,妈妈要给予他们足够的关注和宽容,否则很容易就会激起他们的叛逆行为,使他们做出不理智的事情来……

同样,在 3~6岁这一阶段,妈妈们也要知道以下几个养育要点:

要点一:不要把孩子的特点当成缺点

在 3~6 这一阶段,大多数孩子的个性开始崭露头角,有的孩子很活泼、很好动,有的孩子很内敛、很喜欢静……妈妈们不要小看这一阶段,这可是孩子性格形成的奠基期。也就是说,在这一时期,如果妈妈承认并欣赏孩子的每一个特点,那孩子就会形成具有自己独特个性的完美性格;反之,如果妈妈总是把孩子的特点当成缺点,那孩子的性格很容易就会变得“畸形”。

在对幼儿园进行走访的过程中,一位幼儿园老师讲述了这样一件事情:

4岁半的茗茗是个很文静的小姑娘,但最近这段时间,她总是焦躁不安,只要别人惹到她一点,她就会大发脾气。一次,别的幼儿园的老师来我们班参观,看到茗茗乖巧的样子,那位老师忍不住抚摸着她的头,夸奖她说:“这个小朋友真文静。”但令大家没想到的是,茗茗竟然愤怒地把那位老师的手从自己的头上打掉,还恶狠狠地把旁边的小朋友推倒。

当我把茗茗的行为讲述给她妈妈听之后,这位懊悔的妈妈才突然醒悟似的说:“都怪我,平时总责怪她文静、不活泼,没想到这令她的行为更加奇怪了。”

从遗传学方面来讲,孩子的性格与父母的遗传基因有很大的关系,也就是说,孩子性格的大概方向,差不多当他们在妈妈肚子里时就已经形成了。接下来,妈妈需要做的就是对孩子性格的细节进行塑造了。

就拿上述案例中的情况来说,妈妈总是抱怨孩子太文静、性格不好,以至于孩子一听到“文静”两字就焦躁不安。其实,在这种情况下,妈妈的抱怨已经使孩子刚刚崭露头角的性格发生了扭曲:为了证明自己“不文静”,她竟然会把别的小朋友恶狠狠地推倒。所以,当妈妈总是把孩子的特点当缺点时,这只会影响孩子的心理健康、阻碍孩子性格的正常发展。

那么,妈妈们应该如何看待孩子所表现出来的特点呢?

很多儿童教育专家们都这样表示:只要妈妈们学会赏识孩子,他们的任何特点都能变成优点。

一位妈妈这样分享自己的育女经验:

女儿的性格属于较内向的那种,不管是与大人相处还是与小朋友相处,她总是静静地听别人讲话。我从没有抱怨过她的性格不好,而是这样引导她:“认真听别人讲话是个好习惯,不仅能够学到知识,还能思考别人所说的话是对还是错呢!”

经过我多次这样的引导,女儿在听别人讲话时真的学会了思考,所以,她现在说出来的话一般都会“一针见血”。也正因为女儿“有思想、有主意”,所以很快就成了小伙伴中的领袖人物。

是的,只要妈妈不压制孩子的特点,并懂得对孩子的特点进行相应的引导,每个孩子的特点都能转变成优点。大多数妈妈都会把孩子不爱说话这一特点当成缺点,但案例中的这位妈妈却把孩子的这一特点当成了优点。她不抱怨孩子,也不指责孩子,而是引导孩子在听别人说话的同时去思考。每当听别人说话时就习惯性地去思考,思考的机会多了,孩子说出来的话自然会“一针见血”。

所以,要想使孩子具备良好的性格,除了接纳孩子的任何性格特点之外,妈妈对孩子性格的引导也非常重要。

要点二:教孩子方法,而不是盲目指责

在与妈妈们交流的过程中,她们向我提出了很多问题:

当孩子笨手笨脚地倒水而把茶壶打碎时,我们应该怎么做?

当孩子不小心把家里的钥匙弄丢时,我们应该怎么做?

当孩子因为与别的小朋友发生冲突而把别的小朋友打哭时,我们应该怎么做?

……

在3~6岁这一阶段,上述情况会发生在任何一个孩子身上。面对这些情况,妈妈们都是怎么做的呢?

在对多所幼儿园的孩子进行调查的过程中,他们中的绝大多数都表示,自己得到的都是批评、责骂,有时还会挨打。有些孩子甚至还模仿妈妈的样子说:“做错了事不受到应有的惩罚,你永远也长不大!”

其实,在这里,我想说的是,孩子是无辜的,妈妈们的这种教育方式是不正确的。妈妈可以批评那些中学生做事丢三落四、毛手毛脚,也可以批评一个高中生没有责任感、不懂得忍让……但如果妈妈们用这些标准来衡量这些 3~6岁孩子的行为,那就大错特错了。

首先,由于年龄较小,这一年龄段孩子的很多能力都是非常有限的,例如,对于那些刚刚过 3岁的孩子来说,他们根本还没有掌握自己倒水的能力;其次,他们的生活经验也是非常有限的,还不知道如何做才能化解与小朋友之间的矛盾,如何做才能不把钥匙丢掉……所以,在这种情况下,妈妈给予孩子的应该是指导,而并非盲目指责。

茜茜不小心把茶几上的茶壶打碎了,妈妈非常心疼,但她并没有责怪孩子,而是检查孩子的身体没有受伤之后,急忙收拾地板上的水和玻璃碴。在这一过程中,茜茜一直紧张地看着妈妈,她已经意识到自己犯错误了。

收拾完残局之后,妈妈又拿来一个茶壶,一边给孩子示范倒水的动作,一边认真地教孩子,“这只手紧紧抓住茶壶柄,这只手摁住茶壶盖,看,这样水就能倒进杯子里了。”

从那之后,茜茜倒水时再没出现过打碎茶壶或茶杯等事件。

案例中这位妈妈的两点做法值得我们学习:

一是,看到孩子把茶壶打碎,这位妈妈没有指责孩子,而是在检查孩子没有受伤之后急忙收拾“残局”。实际上,这就等于给孩子提供了一个反思的机会。看到自己的行为给妈妈带来了这么大的麻烦,每个孩子都会意识到自己犯了大错误。

二是,收拾完“残局”之后,她又认真地教孩子如何倒水。因为孩子已经意识到了自己的错误,所以,在妈妈教她倒水的技巧时,为了使自己日后不再给妈妈惹麻烦,她会非常认真地学。

案例中妈妈的做法非常完美地达到了这一效果:没有指责孩子,这给了孩子一次非常重要的反思机会;教孩子倒水的技巧,这为孩子日后不再犯类似的错误打下了良好的“技术”基础。

所以,对于这些 3~6岁的孩子来说,要想使他们日后不再犯同样的错误,妈妈的制胜法宝就是:教孩子方法,而并非盲目指责。例如:

当孩子把家里的钥匙弄丢后,妈妈可以这样告诉他们:“找根漂亮的绳子把钥匙串起来,这样就不会把钥匙弄丢了!”

当孩子把别的小朋友打哭时,妈妈可以这样对他们说:“如果你们都觉得自己对,可以再找另外一个小朋友来评理呀!”

……

要点三:孩子的屁股可以打?不可以打?还是有时可以打?

该不该打孩子?这是整个教育界都在关心的问题。很多儿童心理学家及教育学家都对此进行了长期的研究,最终,他们得出的结论是:打孩子是一种愚昧的教育方式,它所产生的负面影响特别多,即使孩子犯了再大的错误,家长也不能打孩子。

经过长期的研究,专家们发现,打孩子所产生的负面影响有以下几点:

1.为孩子打人做出榜样。

在与他人发生冲突或矛盾时,很多孩子的第一反应就是伸出手去打对方。为什么会出现这种现象呢?不可否认,这与家长平时的教育方式有很大关系。一位幼儿园老师讲述过这样一件事情:

当我看到一个 6岁的孩子正在殴打一个 3岁孩子时,我急忙跑过去阻挡。没想到这个 6岁的孩子却理直气壮地对我说:“他是我弟弟,我正在‘教育’他!”看来,在这两个孩子的家庭里,他们经常会遭受这样的“教育”。

是的,对于这些 3~6岁的孩子来说,他们是通过模仿来认识这个世界并学习生活经验的。如果妈妈经常用打屁股的方式来“教育”他们,那他们也会试着用这样的方式来与周围人相处。

所以,当孩子总是用“暴力”手段去解决与他人之间的矛盾时,妈妈们都应该反思一下自己的教育方式,是不是自己给孩子做出了不好的榜样!

2.贬低孩子的价值。

绝大多数孩子的自我形象都源自于妈妈对他们的评价。如果妈妈觉得孩子是优秀的,那孩子自己也会觉得自己是优秀的;但如果妈妈总是批评或责打孩子,那孩子就会觉得自己是个“坏孩子”。

一位资深幼儿园老师曾这样讲述孩子心理的形成和转变过程:

家长们花了大量的时间和精力去关注孩子、爱孩子,才使孩子建立起被重视、被疼爱的感觉,让孩子感觉到自己“很好、很有价值”。但如果因为孩子打碎了一个玻璃杯,家长就尖叫着斥责他们,或是打他们的屁股,那孩子马上就会产生这样的想法:“我是个坏孩子!”更重要的是,在这一过程中,他还会得出这样一个结论:我远远没有那个玻璃杯有价值!

是的,每个孩子都是非常敏感的,他们渴望被妈妈珍视,但当他们受到伤害之后又极易贬低自己。所以,妈妈们一定要学会保护孩子那颗脆弱的心,让他们能够真实地意识到自己的价值。

很多妈妈也曾讲述过这样一种情况:“每次打完孩子的屁股我都非常内疚,所以这时候,我常常会用紧紧拥抱他们的方式来表达自己的歉意。”

其实,当妈妈责打孩子之后,不管再用什么样的方式来表达歉意,都无法弥补已经对孩子造成伤害这一事实。所以,为了使孩子拥有自信、积极的心态,每位妈妈有责任也有义务放弃责打孩子的教育方式。

3.损害妈妈在孩子心目中的权威。

对于这些 3~6岁的孩子来说,什么样的妈妈才算是权威的妈妈呢?

权威的妈妈,并不是让孩子畏惧或害怕,而是让孩子信赖和尊重。持久的尊重不会建立在畏惧的基础上,如果妈妈总是试图用打屁股的方式来控制孩子,这实际上是陷入了一个“两输”的境地:不仅孩子会因此而丧失对妈妈的敬重,也意味着妈妈教育的失败。因为打孩子屁股意味着妈妈的无奈,也意味着妈妈的无能。

当然,除以上三点原因之外,妈妈打孩子还会引起很多其他的不良影响。例如,影响亲子之间的感情、使孩子出现虐待行为、给孩子留下痛苦的记忆等。所以,做妈妈的一定要切记,千万不要用“打”的方式来教育孩子,哪怕一次也不可以。

要点四:会做加减法,认识更多的汉字,并不等于能力强

当孩子到了 3岁左右,大多数妈妈都开始注重教孩子学习了。例如,教孩子背古诗、识字、数数、做加减法等。有些妈妈甚至还会自豪地炫耀:“我家儿子能认识 500 个汉字了,而且还会做 10 以内的加减法了。”

每位妈妈都会发自内心地为孩子的各种本领而感到自豪,她们也非常虔诚地希望能把孩子培养成天才。但需要妈妈们注意的是,真正的天才并不仅仅会学习,他们还需要具备很多其他方面的能力。如,与他人相处的能力、遇到问题时的反应能力、体谅他人的能力等。所以,在 3~6岁这一阶段,即使孩子会做加减法、认识更多的汉字、会背更多的古诗,这也并不意味着孩子的能力很高。

很多资深幼教工作者也都这样表示,识字、做加减法、背古诗等,这只是孩子各种能力中的一个方面,如果妈妈只注重对孩子的这些能力进行培养,而忽视了其他方面,这其实是一种得不偿失的做法。

那妈妈应该如何全面培养孩子的能力呢?

其实,要想使孩子的能力全面发展,妈妈们只需做到两点:

1.不要逼孩子把全部精力都放在学习上。

不管哪一个年龄段的孩子,爱玩都是他们的天性。如果妈妈总是逼迫孩子把全部精力都放在学习上,这不仅不利于孩子对知识的获取和吸收,更重要的是,一旦妈妈的强迫使孩子产生了反感,就很容易引起孩子的厌学情绪。

一位幼儿园老师曾描述过这样一个孩子:

刚入园时,佳佳很活泼,也很善于发现问题。但随着年龄的增长,我却发现她越来越被动了:只有别的小朋友请她一起去玩游戏,她才会加入别人的游戏之中;只有我这样引导她:“那个数学模型很好玩,你不去玩一玩吗?”她才会慢吞吞地去探索那些数学模型……

原来那个积极主动的孩子,为什么现在会变成这样呢?与她的妈妈深入沟通后,我才了解其中的真正原因。原来,孩子的妈妈为了让孩子快些成才,总是逼着孩子去学这学那,搞得孩子不但对学习提不起兴趣,对任何事情都失去了积极性。

看,这就是逼迫孩子学习的后果。是的,在 3~6岁这一阶段,妈妈是应该试着教孩子识字、数数、做算术题,但对于“玩”的天性还非常强烈的孩子来说,这些不能是他们生活的全部。

培养这一阶段孩子的能力,妈妈最科学的做法就是——引导孩子在玩中学习。例如,在与孩子一起搭积木的过程中,妈妈可以这样问孩子:“你有 4 块积木,给了妈妈 2 块,你看你的手里还剩多少块积木呀?”就这样,在游戏的过程中,孩子既能得到快乐,又能学到知识。

2.让快乐为孩子的能力增添色彩。

在对幼儿园进行走访的过程中,很多资深的老师都向我们传达了这样一个观念:孩子只有快乐了,他们的各种能力才能提高。

刚开始,我对老师们的这种观点并不是很理解,但自从一位妈妈向我们讲述了这件事情之后,我忽然有一种恍然大悟的感觉。

当别的孩子都在背古诗、学算术的时候,我 5岁的女儿却对剪纸产生了很大的兴趣。我非常不理解女儿这种“不务正业”的行为,但女儿幼儿园的老师却对我说:“只要孩子快乐,就由她去吧!”

一次,学校组织家长带孩子去郊游,没想到在回来的路上竟然遇到了严重的堵车情况。当别的孩子都烦躁地跟家长闹别扭时,没想到女儿竟然知道去安慰这些同龄的孩子,她一边给大家讲着笑话,一边拿出她的绝活,给每个小朋友都剪了一个属于自己的生肖。看着别的孩子围着女儿又道谢,又要求签名,我的心里感觉幸福极了。

是的,当一个孩子感觉到了快乐之后,他才会更富有激情地去发展其他方面的能力。以案例中的情况为例,孩子对剪纸很感兴趣,妈妈认为孩子这是“不务正业”,但最终听从了老师的建议,没有对孩子的这一兴趣进行阻挠。没想到,这却把孩子快乐的能力大大激发了出来。看,在其他孩子都烦躁的时候,这个孩子表现得多快乐、多出色呀!

因此,即使孩子的选择能力还非常有限,妈妈也不能强迫他们去做自己不喜欢做的事情。例如,孩子不喜欢背古诗,妈妈就不要强迫孩子去背。当然,妈妈还可以找一些简单、易懂的现代儿歌让孩子去选择,他们喜欢哪个就背哪个,尊重孩子自己的选择,毕竟孩子的成长和快乐是最重要的。

总之,在 3~6岁这一年龄段,妈妈们不要把目光都放在孩子会背多少首古诗、认识多少个汉字、会做多少道算术题方面,这仅仅是孩子能力中的很少一部分。妈妈们需要给予孩子的不是束缚,而是自由和快乐,这样孩子其他方面的能力才能得到全面而充分的发展。 57ridTT9noeqDo3o9IGqGImEYt3TsuogY/ZEwjPk2ADeDuV79L7wM/kQlqBxK94S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

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