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二、与孩子建立“关系”的关键期

在与幼儿园老师进行交流的过程中,很多有经验的老师都向我传达了这样一种思想:关系第一,教育第二。这句话是什么意思呢?也就是说,不管是家长还是老师,与孩子之间的关系是第一位的,而对孩子的教育却要退居第二位。

这种观点科学吗?

其实,如果我们仔细想一想,便会发现它的可取之处。在生活中,相信每一位家长都会遇到这样的情况:在整个家庭中,孩子总会有一个特别喜欢的人,在这个人面前,孩子一般都会表现得非常听话、合作、乖巧。如果换作是其他人,孩子则常常会表现出哭闹、耍赖、发脾气等不良行为。

为什么会出现这种现象呢?

事实上,这就是“关系”所起的作用。我们都知道,在孩子刚刚出生后不久,如果不能与照顾他的成人建立亲密关系,那他的心理和身体都将不能得到健康发展。同样的道理,3~6岁的孩子也需要与家长建立某种特定的关系,他们的身心以及各种能力才能得到健康发展。很多教育学家经过多年的研究表明,3~6岁这一年龄段的孩子需要与家长(特别是妈妈)建立以下两种关系:

1.爱与被爱的关系。

进入 3岁之后,大多数孩子都不会像小时候那样依恋妈妈了,但他们仍然需要妈妈明确的爱。例如,如果孩子知道妈妈正在不远处陪伴自己,那孩子一般都能更好地与小伙伴一起玩耍;在玩游戏的过程中,如果孩子知道妈妈是爱自己的,那孩子的潜能就能最大程度地发挥出来……在这个时候,妈妈的爱是孩子各种潜能开发的催化剂。

当然,在很多时候,孩子也需要向妈妈表达自己的爱。在 2~3岁时,当孩子想要向妈妈表达爱时,他们会亲妈妈的脸一下,或是乖巧地钻到妈妈的怀里……但随着年龄的增长,孩子不再喜欢用这种方式来表达自己的爱了,这时,已经懂事的孩子可能会给劳累的妈妈倒一杯水、捶捶背等。但在很多时候,由于他们的能力还非常有限,他们的行为常常达不到向妈妈表达爱的效果。例如,在给妈妈倒水时,他们很可能会把杯子或水壶打碎;在给妈妈捶背时,他们可能会把妈妈弄疼……但不管最终结果如何,妈妈们一定得明白孩子行为的初衷,明白这是孩子向我们表达爱的一种方式。妈妈们只有学会接受孩子的爱,孩子才会有信心继续表达自己的爱。

2.信任关系。

在引导孩子合作的过程中,相信大多数妈妈对这样的教育手段都不陌生:

孩子一直哭闹,我们常常这样哄他们说:“如果你现在停止哭闹,我明天就给你买一个玩具小汽车!”

当孩子拒绝吃东西时,我们经常会这样对他们说:“如果你好好吃饭,周末妈妈就带你去游乐园!”

当孩子总是不能集中精力学习时,我们肯定会这样对他们说:“如果你现在好好表现,一会儿妈妈就陪你玩一个非常好玩的游戏!”

……

但妈妈的这些承诺都会实现吗?

答案是否定的。在很多时候,妈妈的这些承诺仅仅是促使孩子合作的一种手段。当妈妈的诺言屡屡不兑现时,会对孩子产生怎样的影响呢?

对此,很多资深幼教工作者给出了我们明确的答案:会使孩子产生信任危机。

一位幼儿园老师曾这样描述了一个存在信任危机问题的孩子:

一次,我正在和这个孩子的家长在教室里聊天,他从教室的外面跑过来对我说:“老师,我在大树底下看到了一只特别美丽的虫子!”我笑着对他说:“是吗?那你可要认真观察一下这只美丽的虫子呀!”我以为我这样说他会继续去观察那只虫子,但他仍然站在那里非常着急地说:“是真的,老师,那里真的有一只美丽的虫子,不信我带你去看!”

我不忍心打击这个孩子的积极性,但我确实正与他的家长探讨很重要的一件事情,于是我这样对他说:“老师相信你发现了一只美丽的虫子,但现在老师走不开,一会儿再去看那只虫子好不好?”

听我这样说,这个孩子垂头丧气地走开了,但从他的表情中可以看出,他仍然担心我不信任他。

是的,存在信任危机问题的孩子不但不会轻易相信任何人,他们还特别害怕别人不相信自己。表现在家庭生活中常常是这样的,即使他们表面上听家长的话,但他们心里常常会保留自己的想法,而且容易感情用事。

综合以上两点,我们可以看出,在你与孩子相处的过程中,你与孩子之间的关系如何,即,你在孩子心目中的形象是权威的还是无能的。是亲密的还是冷漠的,这往往在孩子 3~6岁这一阶段就已经决定了。

那么,妈妈们具体应该如何做,才能与孩子建立科学的亲子关系呢?我所给出的建议是这样的:

建议一:用正确的方式向孩子表达爱,接受孩子任何形式的爱

妈妈应该如何做,才能让孩子感觉到真正的爱呢?

带着这一问题,我走访了多所幼儿园,询问很多大班孩子同样一个问题:“在什么情况下,你能感觉到妈妈是爱你的?”

令我非常吃惊的是,虽然孩子们给出的答案都是不同的,但他们所要表达的内涵却是非常一致的。例如,大多数孩子们的答案是这样的:

“在我搭积木时,妈妈一直在旁边看着我,还会为我鼓掌,这时我会感觉到妈妈对我的爱。”

“当我跳绳时,回头看妈妈一眼,妈妈也正在看我,这时我会感觉很幸福。”

“当我不小心把杯子打碎时,妈妈不但没有批评我,还一边示范一边对我说:‘这样倒水就不会把杯子打碎了。’这时,我感激妈妈,也能感觉到妈妈对我的爱。”

……

从孩子们的这些讲述中我们不难看出,对于这些 3~6岁的孩子来说,只要妈妈能够给予他们足够的自由和关注,他们就能够强烈地感受到妈妈的爱。实际上,在这一年龄段,孩子最想与之建立亲密关系的人就是妈妈,所以,妈妈们一定要认真去体会孩子的这种心声,给予孩子足够的自由和关注,让孩子在你的爱中健康成长、自由翱翔。

除了妈妈给予的自由和关注之外,这些孩子还特别需要妈妈的理解。正如我们在前面所说的,由于这一年龄段孩子的能力还非常有限,他们的行为结果与目标常常是不一致的。例如,他们本想给劳累的妈妈倒杯水,但却不小心把杯子打碎了。遇到这种情况,妈妈们千万不要急于批评孩子,而是应该试着弄明白孩子的最初目的。

关于这一点,一位明智的妈妈是这样做的:

每当孩子做了“坏事”之后,例如,把花瓶打碎、把厨房弄得一团糟等,我都不会急于批评他,而是耐心地问他:“你为什么要这样做呀?”在很多时候,孩子的回答总是让我出乎意料:

“我想把花瓶里的花送给妈妈!”

“我想自己把饭菜弄好,这样妈妈就不用那么辛苦了!”

……

每当这个时候,我都会被孩子的爱所感动,庆幸自己没有冲孩子发脾气。

这位妈妈的做法值得每一位妈妈学习。是的,这一年龄段孩子的心灵是非常纯真的,在很多时候,他们并不是想做坏事,他们的行为常常是出于对妈妈的爱与关心。所以,作为妈妈,孩子最亲最爱的人,不管孩子的行为多么令你气愤,请先冷静一下,弄明白孩子的真正目的是什么。也许了解了孩子的行为目的之后,你心中的怒气就会被孩子那浓浓的爱意所融化。

妈妈所给予的自由和关注,可以让孩子真正感受到妈妈的爱;而妈妈的宽容和理解也可以使自己深刻地感受到孩子的爱。在这种爱与被爱的过程中,妈妈与孩子之间的那种特殊的亲密关系也正在悄然建立。

建议二:让孩子对妈妈持有 100%的信任

一般来讲,在婴儿期,因为妈妈们的细心照顾,大多数孩子都能对妈妈产生信任感。但随着年龄的增长,很多孩子对妈妈的信任感却在逐渐减少,甚至还对妈妈产生了信任危机,这到底是为什么呢?

其实,这与孩子自我意识以及各种能力的发展有关,同时,这与妈妈的教育也有很大的关系。在婴儿期,孩子的能力非常有限,他们凡事都要依靠妈妈来完成,他们的依赖性决定了他们必须信任妈妈。但到了 3~6岁这一阶段,孩子的各种能力不但提升了,他们中的大多数还已经具备了分析和判断的能力。如果妈妈对他们做出的承诺总是不能兑现,或者妈妈总是用欺骗的方式来赢得孩子的合作,那孩子往往就会对妈妈产生反感,在这种情况下,他们对妈妈产生信任危机是很正常的事情。

一旦孩子对妈妈产生了信任危机,那后果常常是不堪设想:妈妈是孩子最亲近的人,一旦孩子对妈妈产生了信任危机,他们不但不会相信任何人,还总是觉得所有人都不相信自己。这会影响孩子与他人的正常交往,在很多时候还会使孩子的心理健康受到严重影响。

那么,妈妈应该如何做才能使孩子产生信任感呢?

在对幼儿园进行走访的过程中,一位资深的幼儿园老师这样为我分析:

平时,我是通过赞美的方式让孩子产生信任感的。但我所谓的“赞美”并不是单纯地对孩子说“你真棒”“你真漂亮”“你真了不起”等,而是创造机会赞美他们。

例如,当我看到一个孩子表现不好时,我就故意请他来“帮忙”,如在我打扫卫生时,我会这样对他说:“你能帮老师把这些小凳子摆整齐吗?”当然,不管孩子帮忙的结果如何,在忙完之后,我会拉着这个孩子的手真诚地对他说:“有了你的帮助,我觉得轻松多了。”“你的帮助让我感到很幸福。”……经历过这些之后,孩子们都对我越来越信任、越来越亲近了。

这位老师分析得特别科学,真诚的赞美不仅能够使孩子产生成就感,还能对赞美他的人产生信任感。在生活中,妈妈们也完全可以利用这种赞美的方式来增强孩子对自己的信任。当然,妈妈们也应该注意,那些泛泛的赞美对这些 3~6岁的孩子是不起作用的,要想让孩子体会到成就感,妈妈们就必须学会自己创造机会。

“找机会请孩子帮忙”是赞美孩子的最佳时机。一般来讲,这些3~6岁的孩子大多都精力旺盛、充满热情,他们很乐意给妈妈帮忙,并且帮忙之后会产生很大的成就感。在这种情况下,妈妈的赞美很自然地就会激发起孩子的信任,并拉近孩子与自己之间的感情。

所以,作为妈妈,当你觉得孩子不够合作、对你不够信任时,不妨多创造一些机会来赞美孩子,让孩子对你的信任感在赞美中逐渐强化。 2GhD01e9tsdDdDurkidLkwSVzEQTWiXRkn9b3Vl6Olb+RP/lm+4uwXQt6BZiPgow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