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 间 农 家 , 竹 篱 茅 屋 , 临 水 成 村 。 水 边 杨 柳 数 株 , 中 夹 桃 李 , 飞 燕 一 双 , 忽 高 忽 低 , 来 去 甚 捷 。
——《民国老课本》
1 这是多么静谧的乡村,这是多么美丽的画卷。你能从文中找出多少景物?
乡间农家,______,临______成______。水边______数株,中夹______,______一双,忽高忽低,来去甚捷。
2 读一读下面的句子,并按要求填空。
一双飞燕在水面上,忽高忽低,飞来飞去,动作特别敏捷。
读完这句话,小朋友就知道,“甚”是______的意思;“捷”是______的意思。这句话是说,一双小燕子在水面上忽高忽低,飞得很快。
3 你记忆中的乡村是什么样子?试着画一画吧。
让我们再读一篇描写乡村美景的古诗吧。
梅子金黄杏子肥,
麦花雪白菜花稀。
日长篱落无人过,
唯有蜻蜓蛱(jiá)蝶飞。
杨 柳 , 随 处 可 种 , 临 水 尤 宜 。 春 初 发 叶 , 旋 开 黄 花 。 及 春 末 , 叶 渐 多 。
——《民国老课本》
1 在正确答案后面打“√”。
(1)杨柳最适宜种在哪里?
随处可种( )
临水-宜( )
(2)杨柳的花是什么颜色?
旋开黄花( )
色白如雪( )
加点的字是什么意思?
2
(1) 旋 开黄花
A. 旋 转
B.不久,很快
(2)临水 尤 宜( )
A.特别, 尤
B.还是
“渭城朝雨浥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春风知别苦,不遣柳条青。”……在很多诗词中,古人都喜欢用“杨柳”来寄托离别的情怀。这是什么原因呢?
首先,杨柳的“柳”谐音“留”,深切表达了亲友分离时的依依惜别之情。其次,杨柳折枝,扦插可活,又有祝亲友随遇而安的美好愿望。所以,古人常常借杨柳来抒发送别的情怀。
菊 花 盛 开 , 清 香 四 溢 。 其 瓣 如 丝 , 如 爪 。 其 色 或 黄 、 或 白 、 或 赭 、 或 红 。
性 耐 寒 , 严 霜 既 降 , 百 花 零 落 , 惟 菊 独 盛 。
——《民国老课本》
1 请根据原文的意思填空。
(1)菊花的形状:其瓣____,____。
(2)菊花的颜色:其色____、____、____、____。
(3)菊花的品性:性____。
2 你喜欢什么花呢?试着写一写。
____盛开,其瓣____。其色____。性____。
中国古代文人非常喜欢描写各种花卉植物,并且借用它们不同的特点,表达自己的情感,寄托自己的情怀。
在各式各样的花朵中,中国古人最钟情的是:梅、兰、竹、菊。这四种花卉植物大都繁茂盛开在秋冬季节,它们不畏严寒,傲然脱俗。古人常用他们来赞美高雅淡然、傲岸不屈的高尚品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