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 日 一 夜 , 分 为 十 二 时 。 子 丑 寅 卯 , 辰 巳 午 未 , 申 酉 戌 亥 , 是 也 。 夏 日 长 而 夜 短 , 冬 日 短 而 夜 长 。 夜 半 为 子 , 日 中 为 午 。 午 前 曰 上 午 , 午 后 曰 下 午 。
——《民国老课本》
我国古代历法上说,每一年都有一个动物轮流值班,也就是我们常说的生肖属相。
你能把十二生肖和代表时辰的文字对应起来吗?
在很多描写古代生活的文艺作品中,常常会出现“午时三刻”的说法。那么,“午时三刻”到底是什么时候呢?
中国古人用子丑寅卯等十二个字表示十二个时辰,子时指的是晚上11点到1点;丑时是1点到3点;寅时是3点到5点……;以此类推,亥时是第二天晚上的9点到11点。
古人又把一天分为100刻,每一刻大约是15分钟。
按照这种计时方法,“午时三刻”大概就是正午11∶45到12∶00之间。你知道了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