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片来源:ESO
天文学家有时会用一些奇怪的名字为天体命名。这幅图片中的天体,是一个编号为GN 16.43.7.01的彗形球状体。与行星状星云的得名原因类似,彗形球状体只是外观看着像彗星,本质上与彗星没有任何关系。这类天体有一条长长的深色的“尾巴”,头部包含大量尘埃。
这个彗形球状体名叫“暗塔”。从地球上看,它位于天蝎座天区,距离我们大约5000光年。它的内部包含许多致密的坍缩气体和尘埃团块,恒星就从这些气体和尘埃中诞生。彗形球状体之所以形似彗星,是因为附近有年轻炽热的恒星,恒星发出的紫外辐射为气体尘埃勾勒出彗星般的外观,并使其呈现出炽热的受激物质特有的粉红色光芒。这幅图片中,那些年轻炽热的恒星位于图片左上方、画面之外的地方。
图片来源:ESA
这个造型独特的天体一共包含两部分。主体部分形似数学中用以表示偏导数的符号∂,这是一个旋涡星系,编号为NGC 5996;左下角形似短短的左斜线的,是其伴星系NGC 5994。二者组合起来的天体,类别上属于相互作用星系,编号为Arp 72。从地球上看,这对星系位于巨蛇座天区,距离我们大约1.6亿光年。
仔细观察不难发现,NGC 5996的右侧还有一些恒星组成了一条长长的尾巴,一直向上延伸到画面顶部。实际上,NGC 5996和NGC 5994相距最近的两点之间,距离仅有4万光年左右。因此,相互作用不可避免,这也导致NGC 5996的旋涡形状发生了严重的扭曲。星系之间靠得极近时会形成潮尾,也就是画面右侧那道长长的尾巴。
图片来源:APOD,David Moulton
宇宙中的天然画笔,经常能画出精美抽象的艺术作品。这幅好似水彩画的图片实际上是一张照片,丝丝缕缕的结构显得氤氲朦胧,颇似由水彩晕染而成。这是一片巨大的分子云,距离我们只有2400光年。从地球上看,它位于麒麟座天区,区域中富含气体尘埃,大量新生恒星在这里诞生,画面上黑色的丝丝缕缕是厚厚的尘埃。
中心偏右上方的明亮区域是星云NGC 2170,也称天使星云,星云中的气体尘埃反射附近恒星发出的光,使星云看上去闪闪发亮。在厚厚的尘埃云后面,还躲藏着许多新生恒星,但它们发出的紫外辐射和可见光都被吸收掉了。
图片来源:APOD,Rudy Pohl
有人说,这幅图看上去像一个星系正在表演传统马戏团节目跳火圈;也有人说,蓝色和黄色的部分共同组成了一个“太妃糖戒指”。这是位于双鱼座天区的一对相互作用星系,编号为Arp 284,是星系NGC 7715撞上星系NGC 7714并径直穿过它之后形成的。这场碰撞可能始于1.5亿年前并一直持续至今,再过数亿年后,它们将完全并合在一起,成为一个星系。
画面中橙黄色的火圈是由数百万颗恒星组成的,这些恒星与我们的太阳类似,不过比太阳更加年老,蓝色的部分是一些比较年轻的恒星。画面中心的亮斑区域,似乎正在经历一场新生恒星大爆发,无数新的恒星在那里形成,使那里变得异常明亮。
图片来源:NASA
2005年,美国国家航空航天局将火星勘测轨道飞行器(MRO)送往火星,其上携带的科学仪器之一,名为高分辨率成像科学设备(HiRISE)。HiRISE拍摄的影像让地球上的人们看到了火星表面许多超高清晰度的地表形态,也让越来越多的人更加好奇那些地表形态是如何形成的。
这幅影像是HiRISE的作品之一,展示的是火星阿西达利亚平原南部被风化的撞击坑以及风吹形成的沉积物。不过,HiRISE影像的着色与人眼感知的色彩并不相同。人眼直接观看这片区域,看到的地表可能呈灰色或略微发红。安迪·威尔的著名科幻小说《火星人》中设定的“战神3号”,着陆点就在这片区域。
图片来源:APOD,Seung Hye Yang
作为全球首个轨道级可重复使用火箭,SpaceX设计制造的猎鹰9号已成功完成多次发射。如果火箭发射升空的时间恰逢傍晚或清晨,我们可能在天空中看到形态奇特的火箭遗迹云。这张照片拍摄于冰岛的阿库雷里,拍摄时间是猎鹰9号发射升空后不久。经过手机10秒曝光拍出来的这幅照片,乍一看像一个奇怪的星系。
这并不是火箭遗迹云,而是火箭产生的羽流。在航天科学技术领域,羽流是指从发动机喷管喷射出来的羽毛状高速高温燃气流,是一种气体分子浓度大、电子密度和电子碰撞频率都很高的弱等离子体。这幅图中的羽流如此明亮,是因为有暮光照耀。对地面上的人来说,天空早已漆黑一片,但羽流所在的高度很高,能捕捉到落入地平线下的太阳发出的光芒。猎鹰9号在升空过程中需不断调整定向,排出的羽流也因此呈螺旋状。羽流周围那些淡淡的绿色和红色部分,是高能带电粒子与地球大气层相撞产生的微弱极光。
(责任编辑 冯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