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一封密信

即使雍正藏得极为隐秘,但若要人不知,除非己莫为,今人还是从成千上万份档案中找到了这封信的全文。

当我第一次读到这封信的时候,也和胤禛一样,震惊不已。这封信不仅直接透过纷繁复杂的现实看到了储位之争的内核,更是洞悉了人性背后深层的欲望。

而写这封信的人,却只是雍正手下一个不知名的幕僚,名叫戴铎。

戴铎,只是一个普通的满人。在写这封信前,他只是雍正豢养在府中的诸多清客之一,平时没事儿陪主子下下棋、写写字、扯扯闲篇儿。写完这封信之后,他被著名历史学家范文澜先生评为“雍正第一智囊”。小说家二月河在《雍正王朝》中虚构了“邬思道”这个聪慧近乎神的绍兴师爷,而事实上戴铎才是历史上真实的“邬思道”。

只因一封信。

残阳如血,照在阴谋家的刀上。

权术智谋,向来为古人所研习。

戴铎的这封信,可说尽显阴谋家风范。

就让我们一起来分析这份让胤禛感到不寒而栗的密信。括号里面的话,是我的评述。

奴才戴铎谨启主子万福万安。( 写信格式,大致和我们今天“您好”之类的类似 )奴才每思人生在世,百岁无多。上之不能从赤松子游得达摩祖髓,作古今来第一风流人物,次之又不能苟全性命不求闻达,甘隐逸于林泉下,而随波逐流,碌碌一世,醉生梦去,与草木同腐朽,良可悲也。( 暗示胤禛时间无多,长生不老这些都是虚假的,人生百年而已。追求尘世繁华才是现实,碌碌无为地死去是悲哀的 )幸达我主子有尧舜之德,而奴才受格外之知,惟因身居外吏,不能日近天颜,虽有微衷无由上达,即或偶言亦难尽备,此奴才之日夜抑郁而不能自安,终身饮恨,而时为愧赧者也。( 拍马屁的话,说胤禛有才能,更不能碌碌无为地度过这一生

然当此君臣利害之关,终身荣辱之际,奴才虽一言而死,亦可少报知遇于万一也。( 一句话点明二废太子之后时局,直接关系到君臣名分,终身荣辱,因此不得不冒死相搏 )谨据奴才之见,为我主子陈之:皇上有天纵之资,诚为不世出之主;诸王当未定之日,各有不并立之心。( 指出其他皇子一样有不安分的心,如果自己不争,则只能沦为鱼肉 )论者谓处庸众之父子易,处英明之父子难;处孤寡之手足易,处众多之手足难。何也?处英明之父子也,不露其长,恐其见弃,过露其长,恐其见疑,此其所以为难。( 此段分析可谓精辟,将君臣间的利害关系分析得极为透彻,极好地总结了太子允礽的失败 )处众多之手足也,此有好竽,彼有好瑟,此有所争,彼有所胜,此其所以为难。而不知孝以事之,诚以格之,和以结之,忍以容之,而父子兄弟之间,无不相得者。( 也就是说,众皇子争位是不可避免的 )我主子天性仁孝,皇上前毫无所疵,其诸王阿哥之中,俱当以大度包容,使有才者不为忌,无才者以为靠。( 点明胤禛优势所在,在康熙面前没有不良前科,和众兄弟关系也都还好 )昔者东宫未事之秋,侧目者有云:“此人为君,皇族无噍类矣!”此虽草野之谚,未必不受此二语之大害也。( 噍类是“活下来的人”的意思。此处是在引太子允礽事为告诫,说允礽平时表现为人凶残,对不喜欢的兄弟动辄打骂。事实上,康熙也曾有过这样的担心,他在处理大阿哥诅咒允礽事件时,就大发雷霆说,如果让你当了皇帝,朕的子孙恐怕要被你屠戮干净。所以,康熙对儿子们一则 强调要对自己孝顺,二则强调要兄弟和睦 )奈何以一时之小而忘终身之大害乎?( 告诫雍正小不忍则乱大谋,即使对兄弟们有所不满,也不要现在表现出来

至于左右近御之人,俱求主子破格优礼也。( 皇帝身边的人物往往都是关键人物,戴铎让胤禛对这些人多加留心,多给好处 )一言之誉,未必得福之速,一言之谗,即可伏祸之根。( 指出皇帝身边人的作用,那些人虽然都是一些小人物,但因为在皇帝身边,不经意间的一句话往往让康熙产生不同的印象 )主子敬老尊贤,声名实所久着,更求刻意留心,逢人加意,素为皇上之亲信者,不必论,( 已经得到皇帝宠幸的,自然还是不要碰比较好,因为相比于康熙,胤禛并不能给他更大的好处。如果盲目地试图拉拢、收买皇帝亲信,反倒可能引起康熙的警觉 )即汉官宦侍之流,主子似应于见面之际,俱加温语数句,奖语数言,在主子不用金帛之赐,而彼已感激无地矣。( 在清朝体制下,皇位传承更多的是满人内部事务。满人重视实际利益,必要时需要金钱赏赐。汉官则不同,他们更重视的是学位声望。因此,只要胤禛平时能够客客气气地对待他们,他们便会感到受宠若惊 )贤声日久日盛,日盛日彰,臣民之公论谁得而逾之。( 八阿哥允禩就是这方面的典型,他积极与江南文人结交,到江南求购书籍,装出一副醉心学问的样子。结果江南文人们到处宣扬八阿哥贤明,人称“八贤王”。低调不是错误,但一定要在低调中适度展现自己的才华,为自己博取贤名 )至于各部各处之闲事,似不必多于与阅也。( 各部门具体的闲杂事情与皇位无关,六部这些具体事权部门领导对皇位影响也较小,确实可以不予关注

本门之人,受主子隆恩相待,自难报答,寻事出力者甚多。( 戴铎暗示自己愿意为胤禛出力 )兴言及此,奴才亦觉自愧。不知天下事,有一利必有一害,有一益必有一损,受利受益者未必以为恩,受害受损者则以为怨矣。古人云:不贪子女玉帛,天下可反掌而定。况主子以四海为家,岂在些须之为利乎!( 戴铎含蓄地说,我只是一个小人物,对天下也没什么兴趣,只求钱财。更何况,主子你是谋大事的人,肯定不会吝惜赏赐奴才 些金银之物的

至于本门之人,岂无一二才智之士,但玉在椟中,珠沉海底,即有微长,何由表现。( 戴铎抱怨自己才能被埋没 )顷者奉主子金谕,许令本门人借银捐纳,仰见主子提拔人才之至意。恳求主子加意作养,终始栽培,于未知者时为亲试,于已知者恩上加恩,使本门人由微而显,由小而大,俾在外者为督抚提镇,在内者为阁部九卿,仰籍天颜,愈当奋勉,虽未必人人得效,而或得二三人才,未尝非东南之半臂也。( 戴铎提醒胤禛,希望他能够培养自己的亲信力量,在地方上坐镇一方,在中央位居中枢,关键时刻可能发挥作用。这儿戴铎当然也存着私心,希望胤禛能够给他谋个一官半职

以上数条,万祈主子采纳。奴才身受深恩,日夜焚祝。我主子宿根深重,学问渊宏,何事不知,何事不彻,岂容奴才犬马之人刍荛之见。奴才今奉差往湖广,来往似需数月。当此紧要之时,诚不容一刻放松也!否则稍为懈怠,倘高才捷足者先主子而得之。( 再次强调时间紧迫 )我主子之才智德学素俱,高人万倍,人之妒念一起,毒念即生,至势难中立之秋,悔无及矣。冒死上陈之罪,实出中心感激之诚,万求主子恕其无知,怜其向上,俯赐详阅纳行,则奴才幸甚,天下臣民幸甚。( 一句“天下臣民幸甚”,点透称帝之心

戴铎的这封信,越看越让人觉得厉害。

胤禛从一个默默无名的四阿哥到御极天下的雍正皇帝,其间所采取的种种措施,全都在这封信中有迹可循。

这也是戴铎的这封密信让胤禛看得脊背发凉的原因。

胤禛自以为自己一切做得已经足够隐秘,世间之人应该不会知道他的争位野心。可戴铎的这封信让他明白,一切全都是自欺欺人。戴铎将他为争位所做的种种谋划写得一清二楚,胤禛感到背后始终有双眼睛在阴冷地看着自己。

胤禛更清楚,戴铎并不是这个帝国最高明的谋士。帝国那群聪明人,恐怕早就看穿了他的把戏。

胤禛该怎么办?

在给戴铎的回信中,胤禛用异常诡异的语气写道:你说的这些话全都非常有道理,但这些金玉良言对我却没有任何用处。我如果有夺位之心,也绝对不会这么做。更何况做皇帝是一件十分辛苦的事情,我逃避还来不及,又怎么会去谋取呢?至于此后的君臣关系,终身荣辱,根本不在夺位上,我不参与进去,自然无祸无福,自然能保证顺利终老。你给我安心一点,此后这种居心不良的话,还是不要去说的好,慎之,慎之。

仔细看看,胤禛的回信前后矛盾。他承认了戴铎话有价值,却又认为毫无用处。他甚至违心地说,自己毫无夺位之心。最后却又一再强调慎之、慎之。

胤禛意识到将戴铎留在北京,迟早可能出事。戴铎一旦行事不慎,很有可能牵连到他,因此,在收到此信后不久,胤禛就将戴铎打发到福建去做知府了。

到福建去,也暗合戴铎信中谋划。戴铎在信中曾提到,要让一二之人出任地方疆臣,保东南一带。

戴铎兴高采烈地上任去了。

但很快,戴铎发现自己上当了。

戴铎这种人到地方上去就是仗着主子面子作威作福敲诈勒索的,但他运气实在不好,福建巡抚新官上任正在大刀阔斧地进行改革,革除陋规。不仅要不到钱,还很不受待见。

之后不久又赶上十四阿哥允禵出征西北,朝野上下一片即将传位十四阿哥的声音。在这种情况下,胤禛此前的隐忍似乎变得毫无意义。戴铎当时便有些信心受挫,在给胤禛的信中大吐苦水,假惺惺地说自己已经仕途功名之心渐消,请求主子恩准他到西北军前休息。

胤禛收信之后气得不行,抬笔大骂戴铎忘恩负义,毫无志气。戴铎信中流露出的悲观失望情绪深深地感染了胤禛,他的手下人正在试图背叛他。在这种情况下,胤禛只能继续许下无尽荣华富贵。在骂完戴铎之后,他又用鼓励的语气写道:你怎么能够这样,一定要混到督抚这样才是出人头地,你怎能如此没出息?

一套恩威并施,总算勉强将戴铎稳定住了。

但随着时间的逐渐推延,康熙即将传位十四阿哥的声音越来越高,四阿哥根本不被人看好。戴铎这时候在福建水土不服,病恹恹的,心里又打起了退堂鼓。于是,戴铎小脑一转,再生一计。

胤禛看完之后,暴跳如雷。戴铎这次的计谋实在太差劲了,属于脑子进水的谋划。

戴铎又给胤禛怎样的谋划呢?

戴铎在福建待得久了,和当地官员有了接触,发现福建治下有一个神奇的府道——台厦府。一番研究之后,戴铎发现台厦道下的台湾一地竟然有江西一省那么大。并且,台湾一地山高林密,朝廷驻军不多,往往数月才有少量船只来往两地之间,遇到台风季更是几个月没消息。利用职务上的便利,戴铎又找来当年郑成功割据台湾的具体信息,他更加确信台湾乃是宝岛。

戴铎认为按照康熙的心思,皇位基本上没胤禛啥事儿了,现在应该考虑的不是争位的事情了,而应当给自己谋后路了。

戴铎郑重其事地给胤禛写信,希望胤禛能给他谋划台湾道的职务。台湾道是当时台湾最高军事长官,掌握台湾地区实权。在信中,戴铎详细地描述了台湾地理、经济情况,特别指出台湾适合作为后路。

戴铎的小心思,胤禛一清二楚。胤禛知道,戴铎表面上是给他谋划后路,实际上还是想自己捞钱。台湾地方物产丰富,朝廷监管也松,当时到台湾任职是出了名的肥差。

胤禛心想,我就这么没前途?再说我再怎么没前途,也不至于失败之后要跑路到台湾岛的高山密林中吧?

毫无疑问,戴铎的主意极其荒谬。

按照当时的情况,即使最后继位的不是胤禛,无论谁继位,谁都不会为难胤禛,因为他根本没得罪过其他皇子,相反,他和“太子党”“八爷党”都有着不错的关系。就算退一万步来讲,即使新皇登基发现了胤禛争位的证据想为难他,他逃到台湾也没用啊。

差劲归差劲,戴铎的谋划胤禛却不能够拒绝,不然会冷落了手下人的心。因此,在胤禛运作下,戴铎仍然成为了台湾道长官。在回信中除了骂戴铎,胤禛仍然发自肺腑地写道:“我以国士待你,我劝你好好做你的道台罢。”

所谓国士无双,戴铎当然担不起这样的称呼。

戴铎在福建做的另一件自认为聪明的事情,是他去见了一个人——退休回家的大学士李光地。戴铎跑去和李光地一顿神侃,侃着侃着便说到正题,点评当时皇子。李光地也是老滑头,张口便说:“现在天下物议,大多瞩目八阿哥,确实可以称为贤王。”戴铎一听果断不能忍,竟然不支持我家四爷?

于是乎,戴铎装出一副有内部消息的样子,神神秘秘地对李光地说道:“八阿哥这人性格懦弱,怎么能比得上四阿哥聪明天纵,才德兼备,且恩威并济,大有作为。如果大人肯为四阿哥效劳的话,将来富贵共享。”

李光地笑而不语。

不久之后,传出消息,康熙密召李光地向他询问立储之事,李光地仍然回答八阿哥最贤明。

至于是否提到四阿哥,我们不得而知。以我估计,应该提到了,并且还没说什么好话,所以胤禛继位后将之删除了。

戴铎在给胤禛的信中绘声绘色地描绘了他和李光地见面时的场景,充满自豪得意之情。胤禛又是给气个半死,我一再说行事要低调,你这倒好,直接自报家门。

在给戴铎的回信中,胤禛有一句话堪称千古名言:你之生死轻如鸿毛,我之名节关乎千古。

此一句话,说尽历史上权术机谋背后的真实。

在那些上位者眼中,天下芸芸众生之生死不过是鸿毛而已,为了他自己微薄的虚名,他宁可杀尽天下苍生。

每一次读到胤禛的这句话,我都会感到万分惊恐。我也确信胤禛可以成功,他也必然成功,因为在那个黑暗盛行的时代里,他已经足够残忍,他已经看穿了这个社会的一切规则。

曹操说:宁可我负天下人,不可天下人负我。

朱元璋说:你的是我的,我的还是我的。

雍正说:你的命在我看来一文不值,我只在乎自己的名声。

我想,当戴铎接到胤禛这份回信的时候,他的内心深处也会油然而生一股悔意。

戴铎猛然发现,他根本不了解他的主子,他太自以为是了,胤禛深不可测又不择手段。

当然,戴铎也不是只给胤禛出馊主意、惹麻烦,他毕竟是胤禛手下第一谋士,多少还是要起点作用的。具体来说,戴铎在福建时曾经在武夷山中偶遇一位仙风道骨的道士。戴铎这人也是闲着没事,竟然将胤禛生辰八字报给道士,让他算命。道士算出此乃万字命,将来富贵逼人,权势登天。

戴铎乐呵呵地将此事汇报给了胤禛。胤禛喜出望外,第一次在回信中没有骂人。

翻遍史料,这是戴铎做得不多的靠谱的事情。

戴铎这样的人,他的结局注定不会太好。胤禛要用到他的时候,可以吹捧他为“国士”。而到了关键时刻,还是那句话:你之生死轻如鸿毛,我之名节关乎千古。

胤禛真的能保住自己的名节吗?

他到底是否是篡位者呢?

除了戴铎这个不靠谱的谋士,胤禛登上皇位还有哪些助力因素? zhUXiuREon6QTG8k1ogsjdUIPz3Iym+Pxlf/5Pw5EFiX9/1E6M6SJ4dKgeHYzbg1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