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九死一生

“画饼充饥”后,朱重八和师兄们采取了分散行动,大家各奔东西。而经过第一次乞讨失败后,朱重八彻底放下了自尊,逢人便磕头,逢人便称“爷”,然后使出死缠烂打的功夫,咬着牙强忍别人的如刀子般鄙视的目光,忍住别人如毒蝎般火辣的谩骂,忍住别人如暴徒般无情的殴打。为了活命,他会去捡食他人丢弃的食物,和狗抢残羹冷炙吃;为了活命,他磕破额头也无怨无悔。

就这样,朱重八踽踽独行,偶尔回头遥望一下来时的路,仿佛看见了遥远的家乡还有那些逝去的亲人。孤独、凄楚、无助与绝望一齐涌上心头,化作一个字:痛。然而,他已没有回头路,路在脚下,他只有向前才有活路,只有向前才能生存。不久,他就南行来到了“光景”还不错的庐州(今安徽合肥)。

庐州是个好地方,朱重八却无福消受,因为他已四天粒米未沾了。因此,他前脚刚“爬”进庐州,便病倒了。在倒下去之前,朱重八眼睛的余光看见了一座破庙,然后,使出身上最后一丝力气,连滚带爬地进了庙门。

也不知道过了多久,当朱重八再醒来时,睁开双眼,发现自己所处的这座庙不单单可以用“残破”两字来形容,而且还可以用“凄惨”来描述。堂内两侧耸立着几尊无头罗汉,堂前一排断臂金刚,整个破庙四处漏风,采光条件非常好,当真是头顶残瓦可见天,脚下蛛网能做床。

朱重八此时四肢肿痛,意识模糊,潜意识里知道自己已连续多日高烧不退,一年多来的灾难一一浮现在眼前,从家破人亡到一无所有,从受尽欺凌到丧尽尊严,就像做了一场梦,梦醒的时候无影又无踪。

俗话说:“痛哭不痛,痛苦不哭。”漂泊到现在,他已饿得皮包骨头,形如槁木。此时,他早已不哭了,因为他太痛苦了。活着便是痛苦,死去才是快乐。“或许死亡也是一种解脱吧。”想到这里,朱重八反而如释重负,默默地闭了双眼,静静地等候着“解脱”的到来。

朱重八只想“睡”,这一睡就是一万年,永远不要醒。恍惚中,但见两个紫衣人腾云驾雾,体态轻盈,飘然而至朱重八身边。其中一人变魔法似的端出一杯茶来,顿时茶香四溢,沁人心脾……弥留之际的朱重八早已口干舌燥,闻见茶香,那双原本死灰一般的眼睛缓缓地睁开,似乎有了一丝光彩。他双手吃力地接过茶,咕咚咕咚喝下肚子里去了,但觉饮后,涩中带甘,香醇回甜,顿时有了生气。之后,另一人嘴里念念有词,说了个“变”字,手一挥,朱重八还没看真切,手上已多了一盘绿豆糕,朱重八立刻大快朵颐起来。但觉口感绵软,入口即化,口味香甜,甜而不腻,令人神清气爽。

如此数日,朱重八很快就疾去病好。两位紫衣人见状大喜,问道:“重八,你还感到哪里不适吗?”朱重八闻言大吃一惊,问道:“二位神仙如何知晓我的名号?”

“知便是不知,不知便是知;知便是知,不知便是不知……”

“那请问二位尊号,哪里仙就?两位恩公救命之恩重八他日定当相报!”

“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紫衣人道,“天欲降大任于你,必定要先苦你的心志,劳你的筋骨,饿你的身体,日后不论再遇到什么样的艰难困苦,你都要坚持忍耐,一定要经受住考验,日后方能成就大事,切记,切记……”

说完,朱重八但觉一阵疾风掠过,紫衣人忽地腾起身,乘风而去。朱重八见状忙大喊道:“二位神仙别走,你们的杯子和碗还没带上,神仙,神仙……”

朱重八猛地睁开眼来,恍如隔世,摸着额头渗出的细密的汗水,原来是南柯一梦。更令人奇怪的是,梦醒后,朱重八的病奇迹般地好了。

这一段是史书的记载,真实性自然令人生疑,但无论如何,朱重八在乞讨过程中,吃尽了苦头,从此时起至元至正七年(公元1347年),三年中,他听人说哪里年景好就往哪里走,破衲芒鞋,先后到过安徽、河南两省十几个县。走遍庐州(今安徽合肥)、固始(今河南固始)、临汝(今河南汝州)、陈州(今河南淮阳)、鹿邑(今河南鹿邑)、亳州(今安徽亳县),颍州(今安徽阜阳),行程五百多公里。“软化硬讨,山栖野宿,受尽了风霜之苦。”不但风餐露宿,而且途中卧病几死,历尽艰险和炎凉,才得以侥幸苟活于世。

这里列举朱重八两个云游时的光荣事迹。

一是“横看成天侧成子”。故事梗概:朱重八到了汝州一带,一天晚上,他实在太困了,不管三七二十一,来了个现场“打地铺”。这时在附近居住的一位白发苍苍的老人起身关窗准备就寝时,无意中看到楼下远处躺在荒地上酣睡的朱重八。但见朱重八伸开四肢,头枕着一根竹条(打狗棒)。老人忍不住称赞道:“好一个‘天’字啊,这小伙子定是嫩竹扁担挑大梁之人啊!”第二天清晨,这位老人起来,打开窗子,看到朱重八还在酣睡,只不过睡姿已从横躺变成了侧卧、屈身,那根打狗棒已经不经意间被他压在了腰下。老人又忍不住称赞道:“好一个‘子’字啊,这小孩莫非是异数?”横看成天侧成子,从此,朱重八的头上又多了一道神奇的光芒。

二是“半耕半读为哪般”。朱重八在乞讨的过程中还坚持做一件事,那就是读书。因为条件有限,他读的是《资治通鉴》中的一本,原本是皇觉寺藏经阁中的书,当众僧要散游天下时,高彬大师特意叫上了朱重八,然后把这本书赠给了他,当时只说了这样一句话:“富家不用买良田,书中自有千钟粟;安居不用架高堂,书中自有黄金屋;出门莫恨无人随,书中车马多如簇;娶妻莫恨无良媒,书中自有颜如玉;男儿若遂平生志,六经勤向窗前读。”当时朱重八虽然还不能完全明白话中的意思,但却明白了这样一个简单的道理:读书有用。然而,刚开始云游时,每天寻找食物都焦头烂额,哪里还有心思去看书!但在经过风浪之后,在看淡生死,看破红尘后,在意志力和免疫力及抗击打力都提高后,他没有再选择“逃避”,而是选择了直面人生。凤阳人那种“饥寒困苦,他处人所不能忍者,独能忍之”的顽强抗御苦难的性格,在朱重八身上淋漓尽致地表现出来。于是,每天除了乞讨,便是蹲在墙角、睡在路上、躺在地上,专心致志地看《资治通鉴》。清廉、正直、刚强、宽厚、忠诚、信义、执着……这些古人所具有的品质,都在他脑中闪烁,小至一个人,大至一个国家,朱重八从中学到做人乃至治国的道理,这都为他日后参加起义和取得成功打下坚实的基础,这是后话。

在“穷崖崔嵬”“猿啼夜月”的三年游方生涯中,朱重八风餐露宿,尝尽了人世间的孤独辛酸而心中安然。灾难的惨痛、富人的冷酷、穷人的慈善,这些全在他心里打上了深深的烙印,他一辈子也没能忘怀。灾难锻铸了他、培养了他,使他过早地成熟起来。三年后,朱重八又返回了寺庙,在残壁断垣的皇觉寺内,他孑然一身,昼夜与神灵相伴而镇定自若,过上了虽然贫困却还有屋顶遮风挡雨,也有粗衣淡饭保障的生活。后来,朱重八当了皇帝之后,曾这样无限辛酸地回忆这段乞食生涯:“朝突炊烟而急进,暮投古寺以趍跄。仰穷崖崔嵬而倚碧,听猿啼夜月而凄凉。魂悠悠而觅父母无有,志落魄而佒徉。西风鹤唳,俄淅沥以飞霜。身如飘蓬逐风而不止,心滚滚乎沸汤,一浮云乎三载,年方二十而强。” mBpl0F4o2Z1wzXMb69c80nPKXkEOxh1yP0ApiRGT5rgfzEkt+4xXKZp0pcRgc8el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

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