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国家的危机,个人的机遇

在家赋闲期间,曹操经常和曹家同族曹仁、曹洪,以及夏侯同宗夏侯渊、夏侯惇等聚在一起,或者健身强体、修炼武艺,或者议论朝政、臧否大臣。曹氏和夏侯氏都佩服他的见识,愿意跟着他匡扶大汉日益倾颓的大厦。

蛟龙终非池中物。仅仅两年,又有大臣举荐曹操,拜为议郎。

议郎也是郎官的一种,不过属于郎官中比较高的等级,比山郎工作要轻松许多,主要职责是讨论朝廷具体事项,给皇帝出主意,不需要执勤守卫,秩比六百石。

“秩”的原意指官员的俸禄,后引申为官员的品级。在汉代,官员的具体品级用“石”去标示,比如品级最高的“三公”,秩万石;其次是“九卿”,秩二千石;往下依次递减。“石”是容量单位,又称斛。秩万石并不意味着俸禄真的有一万斛粮食,其实每月只有三百五十斛谷米。秩比六百石,次于六百石的秩级,月俸为五十至六十斛谷米,或者一部分货币、一部分谷米。

按秩级算,县令不过四百石。曹操被罢官复出,官级未降反升。可见,曹操做官的口碑,以及曹家两代在朝中的经营,还是有很大的影响力。

议郎的岗位,虽然不像洛阳北部尉、顿丘县令那样有较大的自由裁量权,但曹操还是尽心职守,绝不敷衍了事。他选择了当时最敏感的话题作为突破口,向朝廷直言进谏。

窦武是汉桓帝的国丈,他征召名士,为官清正,拿出自己的俸禄救济太学生和平民。他还为“党锢”首领求情,使桓帝对他们从轻发落,在士大夫中有很高的威望。汉灵帝初年,窦武辅政,迁大将军,与太傅陈蕃商量剪除宦官。不料消息泄露,宦官率先动手,挟持灵帝,诏令驻京部队讨伐窦武,窦武兵败自杀,陈蕃也被杀害。

曹操旧事重提,向灵帝上书,陈述窦武等人为官正直而遭陷害,致使奸邪之徒充满朝廷,忠良之士没有进身之路。曹操直接把矛头指向宦官,对灵帝也颇有指责,虽然言辞恳切,但被灵帝束之高阁,如石沉大海,没有回音。

翻历史旧案不成,曹操就直接针砭时政。中国历朝历代都有“民谣”“谶语”流行,如秦朝时方士向秦始皇进献一本谶语书,预言“亡秦者,胡也”;秦末陈胜起义时,从鱼肚里得到谶言“大楚兴,陈胜王”。这些民谣、谶语有预言的作用,历来受到统治者重视。光和五年(182),灵帝大赦天下,并诏令公卿根据流传的民谣检举为害百姓的地方官。民谣反映了民意,这理所当然是一件非常得民心的举措。但汉末腐败已经无孔不入,太尉许戫、司空张济负责此事,他们和宦官串通一气,收受贿赂,不去查处那些民愤极大的宦官亲属、私党,反而借机打击报复,陷害忠良,致使二十六名清廉而有政绩的官员受到制裁。司徒陈耽上书向灵帝说明情况,结果被宦官诬陷,死于狱中。

恰在这时,各地天灾不断,太后住的永乐宫也发生大火。古人迷信,认为天灾是上天对朝廷失政的提醒和迁怒。曹操抓住这个机会,上书谴责公卿举奏不实,蒙蔽圣听,形成冤案。汉灵帝这次采纳了他的建议,一方面将曹操的奏章发给许戫、张济,责备他们失职,另一方面将那些蒙受冤屈被检举的官员恢复名誉,二十六人都拜为议郎。

然而,像这样被采纳的建议很少。汉朝就像一座年久失修的房屋,摇摇欲坠,一场暴风骤雨足以使它崩裂塌陷。曹操这些有识之士,只能为它添块砖,加片瓦,但于事无补。

很快,这场风暴如期而至。

汉灵帝光和七年,公元184年,黄巾大起义爆发。

黄帝是传说中上古时代的领袖,天下大治之后,寻真访隐,希冀长生不老;老子是春秋时代思想家,主张修身养性,无为而治。后世有人推崇二人,并称“黄老”,至后汉后期创立了宗教实体,即道教。道教到汉末渐渐昌盛,产生许多流派,“太平道”即其中一种。

太平道由巨鹿人张角创立。张角通过太平道蓄养弟子,教弟子用符水为百姓治病,渐渐有更多百姓信奉太平道,信徒达到数十万,几乎遍布全国各个州。他们打着宗教的旗号,暗自发展势力,这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利用宗教进行起义,再加上汉末腐败的政治环境,对这种势力的发展竟然毫无察觉、毫无压制,任凭坐大。

中平元年(184)为甲子年,太平道在全国各地同时起事。张角打出“苍天已死,黄天当立,岁在甲子,天下大吉”的口号,把汉王朝比作苍天,把太平道比作黄天。信徒们头戴黄巾作为统一标志,自称“黄巾军”。

张角和弟子们把起事的时间约定在三月初五,但有门徒报告给了官府,张角当然不能坐以待毙,便在二月提前举起了大旗,中国历史上第一场规模宏大的宗教起义拉开了帷幕。

黄巾军声势浩大,仅一个月,就席卷全国七州二十八郡,各地州、郡纷纷沦陷,官吏抵抗不住,要么被杀,要么逃走,天下顿时一片混乱。形势最为严峻的,是冀州的巨鹿、豫州的颍川和荆州的南阳。

汉灵帝急忙调兵遣将,一方面,任命皇后的哥哥何进为大将军,镇守京师,派兵严防死守京师各个要隘关口,确保京师安全。另一方面,发兵镇压各地叛乱,由卢植负责北方战线,皇甫嵩及朱俊各领一军,讨伐颍川一带的黄巾军。

在政治上,汉灵帝也采取了一些措施。一是解除“党锢”,大赦党人,借此争取士大夫的支持,避免被弃用、镇压的士大夫投靠黄巾军。二是采纳刘焉的建议,用宗室、重臣为州牧,赋予他们行政权力和军事权力,以便于调动地方积极性,打击黄巾军。

汉朝建立以来,行政上实行郡、县两级制度,另划分十三个州,设立刺史监督郡县,但不是严格意义上的行政区划,没有治权。经历这次“废史(刺史)立牧(州牧)”变革,“州”成为一级政府和战区,可以调动军事力量和行政力量,对当时及以后的政治产生了重大影响。这项变革在镇压黄巾军上确实发挥了作用,同时也为军阀割据提供了便利,为三国群雄并起创造了政治条件。实施过程中,有些州改成了“牧”,有些州还称“刺史”,称呼很乱。

起初,汉军镇压行动并不顺利。

北方战线,张角率领的黄巾军活捉了皇家宗室安平王和甘陵王,杀掉了幽州刺史郭勋。卢植军队到后,张角退守广宗县城(今河北威县东),卢植准备攻城,这时汉灵帝派宦官来监军,宦官与卢植之间出现矛盾,诬陷卢植作战不尽力。汉灵帝听信谗言,免除了卢植的职务,还把卢植装进囚车,押送回洛阳,然后拜董卓为东中郎将,接替卢植。但董卓到冀州后战败。

颍川战线,黄巾军首领名叫波才,朱俊和波才交手,失败。皇甫嵩和朱俊一起退守长社(今河南长葛东北),被波才围困。黄巾军势力很大,汉军兵少,众寡悬殊,形势危急。

在南阳,黄巾军在张曼成率领下,打下郡治宛城,杀掉了郡守。

消息传到洛阳,朝廷震恐。这时候,颍川战线最为吃紧,需要紧急救援。派谁去呢?因为曹操自幼喜读兵书,武功高强,加上在地方上任职时雷厉风行,是个做将军的材料。朝廷决定委曹操以重任,拜为骑都尉,领兵救援皇甫嵩。

再说皇甫嵩在长社被困,观察黄巾军依靠草地结营扎寨,不由得心生一计。等到晚上,夜黑风高,皇甫嵩派奇兵出城,点燃黄巾军营地周围的杂草。风助火势,黄巾军营寨顷刻之间笼罩在熊熊火海之中。这时,曹操恰巧赶到,和皇甫嵩、朱俊夹击,冲入敌阵。黄巾军大乱,四处逃散,被剿灭万余人。

颍川的胜利鼓舞了汉军,灵帝派朱俊移师南阳,皇甫嵩转战河北,此后汉军节节胜利,黄巾军渐成颓势。不久,张角病死,他的兄弟们和重要将领也先后阵亡或者逃逸,黄巾起义失败。黄巾军余下部队散开来继续作战,有的占山为王,有的流窜为寇,一直坚持战斗到曹操基本统一北方。

长社之战,是曹操第一次率兵打仗。虽然他不是主将,但展现了才能,积累了声望,已隐隐显示出大将风采,而且因为有功被封为济南国相。

汉代除了郡县,还分封一些皇子为王,把郡改称为国,享有这个地方的赋税权,没有治权,中央另派官吏管理王国政事,称为国相。国相实质上就是王国的郡太守。国相秩二千石,等级仅次于“九卿”,曹操在官位上又进一层。

镇压黄巾军中,还有一些人物值得一提。

吴郡人孙坚,字文台,武艺高强,十七岁那年曾单刀擒海盗,威名远播。黄巾起义时其虚岁三十,任下邳县丞。朱俊围剿波才部时,听闻孙坚威名,上书召孙坚为佐军司马。孙坚招募一千士兵,随朱俊南征北战,作战悍猛,战功卓著,被朝廷任命为别部司马。孙坚是三国中吴国的奠基人之一。

刘备是年二十四岁,字玄德,涿郡(今河北涿州)人。刘备是汉景帝之子中山靖王刘胜的后裔,祖父官至东郡(今河南濮阳)范县县令,父亲早亡,刘备与母亲以织席贩履为生。据《三国志》中表述,刘备长相奇特,两手下垂能摸到膝盖,两眼能看见自己的耳朵,相面的人说这是人主之相。辽西人公孙瓒年轻时居住在涿郡岳丈家里,和刘备要好,他们一起拜同郡大儒卢植为师。但刘备不怎么爱读书,喜欢狗、马、音乐和好看的衣服,喜欢结交豪杰。黄巾起义爆发,刘备在自己的家乡招募一些勇士,其中包括河东关羽、同郡张飞。刘备带着这支军队投入到校尉邹靖的朝廷队伍中,因讨贼有功,被封为安喜县尉。县尉在县里负责治安,跟曹操第一个官职洛阳北部尉类似,是个很小的官,秩二百石。不过,刘备出身布衣,能够得到这样的官职,也算是捞到了“第一桶金”。刘备后来建立了三国中的蜀汉。

三国奠基人、创始人曹操、孙坚、刘备,都是因黄巾起义而发迹。 pfc83mDN3Vo44QBWqa0j+H+UqYaUsfLfwgJakFUoc4MvyG8SEBDo+9QZB4SFiVyd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