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劣迹斑斑的任性少年

后汉的洛阳与别处自然不同。

这里是京城,得天下之中,受大汉四百年强劲国力的滋润,此时旖旎繁华,方砖青石,蓝瓦灰墙,酒楼瓦肆,连街比邻。大街小巷之间,商贾达人络绎不绝,可谓车毂击,人肩摩,连衽成帷,举袂成幕。南来北往的客人,总被一街两行的热闹诱惑,或者热气腾腾勾人心魄的小吃,或者拐角处飘过来的菜味酒香,还有扬州的锦缎,颍川的瓷器,以及商人们从遥远西域带来的毛毡和五彩斑斓的水果。这些其他地方难得一见的宝物,在洛阳城却琳琅满目。

繁华喧闹之中,难得清静的是南大街。这里处处亭台楼阁,家家水榭曲廊。青砖蓝瓦的房屋,正脊上装饰着凤鸟和火焰珠,两端鸱尾高高翘起,仿佛想要冲上空旷的云霄。城北邙山深处飘浮过来的白云,挂在高大的榆树枝头。阳光和树荫的斑斓缝隙里,总有衣着光鲜的贵人,踱着方正沉着的脚步,登上木楼,向南眺望悠悠洛水。这洛水恬静得如一方处子,迷离得像深秀的丛林,让人远离世俗与纷争,宁静地审视内心。

这里是洛阳城的精英所在,能够在南大街购一处房产,大多是朝廷显贵或者社稷重臣。

太尉曹嵩就居住在这条街上。曹嵩,字巨高,沛国谯县(今安徽亳州)人。裴松之注的《三国志》引用《曹瞒传》,记载曹嵩本姓夏侯,自小过继给大宦官曹腾,继承了曹家荫梓。曹家祖上是汉初丞相曹参,不过后来家道败落了。关于曹腾的父亲,裴松之注《三国志》引录司马彪《续汉书》记载叫曹节,字元伟,但唐人欧阳询等编纂的《艺文类聚》引录《续汉书》记载名曹萌。“节”的繁体字与“萌”相近,才出现这样的抵牾。大抵“曹萌”更可信些,因为曹操有一个女儿名叫曹节,按道理应当避讳才对。

曹萌是个善良的人,在乡里有仁厚礼让的名声。有一次,邻居家丢了一头猪,跟曹萌养的猪长得很像,邻居便一口咬定自己丢失的猪跑到了曹萌家。曹萌也不争辩,任凭邻居把猪逮走。后来邻居家的猪自己回来了,邻居非常惭愧,把曹萌的猪送了回来,向曹萌表达歉意,曹萌也不客气,笑笑接受了。

曹萌有四个儿子,长子伯兴,次子仲兴,三子叔兴,四子曹腾。曹腾,字季兴。曹萌想要重振祖业,无奈家里贫穷,没有条件供孩子们读书,就打发曹腾到宫里做了宦官。曹腾聪明伶俐,做事认真,勤奋学习,所以进步很快,最后居然权倾一时。《后汉书》记载:“桓帝得立,腾与长乐太仆州辅等七人,以定策功,皆封亭侯,腾为费亭侯。”他参与拥立汉桓帝,得以封侯,是后汉历史上一位重要的人物。

宦官封侯,光宗耀祖,曹腾把曹家族人安置了官位,构建了盘根错节的家族势力。然而当时社会上最尊崇的是世家大族,如汝南袁氏、颍川荀氏等,宦官名声不好,家族起点又太低,虽然权势很大,社会地位却不高。

因为曹腾的关系,曹嵩顺利走入仕途,做过大司农、大鸿胪,掌管粮仓和礼仪,是“九卿”之一。曹腾死后,他又承袭了费亭侯的爵位。曹腾生前廉洁,曹嵩却很贪婪,做官几年,积攒了不少家产。

曹家在南大街的房产是最好的地段,建在洛水的一个转弯处,站在后园的楼阁瞭望,满眼波光潋滟和烟柳绿翠。

这天,曹府来了两位尊贵的客人。曹嵩并没有让歌伎献舞,也没有大摆筵席,而是在后园假山的回廊上,置一桌清淡素食,恭敬地聆听贵客的高谈阔论。因为两位贵客是天下闻名的雅士,他们好清净,好玄道,不喜喧嚣。曹嵩深知这一点,所以投其所好。

这两人,一位叫桥玄(一作乔玄),字公祖,当朝司徒。司徒与太尉、司空并称“三公”,是朝中最尊崇的职位,处于权力金字塔的最顶端。另一位叫何颙,字伯求,南阳人,是汝南当地的闲客。这何颙,原本也是官场中人,因为议论朝政,得罪了宦官,被排挤出朝。当时这样的士大夫很多,他们被宦官打击、清洗,被勒令终身不得从政,时称“党锢”。

虽然地位悬殊,但不妨碍他们私下往来,因为他们都是当世的高门望族,在社会上广有名望。

那时的社会风气就是这样,人们崇尚儒学,崇尚有学问的家族,即使他们沦落白衣,依然谈笑有鸿儒,人们把这样的家族叫作“士族”。而没有家学积淀的人,即使大权在握,也会被人从内心里轻蔑,这样的家族,最多叫作“豪强”。

曹嵩这样的出身,只能算是豪强。

桥玄和何颙这样的士族名士看不起曹嵩,不过毕竟都是朝堂上的同僚,低头不见抬头见,场面上还是要应付的,相互之间走动走动也属正常交往。

曹嵩把两位请来,是关于儿子曹操的事。

汉末流行品评人物。一些社会上有声望的名士,对年轻人进行一番评头论足,这些评语很快会不胫而走,流传到社会,直接影响到各级官员对年轻人的考察举荐,影响到他们的前程。评语也是预言,有些名士的预言往往很准,人生的道路曲曲折折,走着走着,就走进了这些预言画定的圈子。像是占卜,生辰八字报来,告诉你未来。

桥玄和何颙就具有这样的洞察力,他们的预言很多都变成了现实。

曹嵩让桥玄和何颙给自己的儿子曹操看看未来。

听到主人的要求,何颙哈哈一笑:“你是说阿瞒呀,在京城里可是鼎鼎大名呀。”阿瞒是曹操的小名。桥玄也说:“阿瞒我见过,那孩子可不简单哪。”

曹嵩脸上有些尴尬,洛阳人皆知阿瞒,并不是因为他知书达理、乐于上进,而是因为名声不好,在曹嵩眼里就是劣迹斑斑。

曹嵩有意改变门风,向世家望族看齐,唯一的途径就是多读书,做学问,研究儒家经典,成为满腹经纶的大家。汉代崇尚儒学,在人们的观念中,那些经史子集才是正经学问,是济世之道、治国之策。然而曹操却天生坐不住,喜欢舞枪弄棒。即使读些书籍,也杂芜旁类,全盘吸收,要么兵法韬略,要么乐府古诗,尤好法家规章,全然没有正形儿,孔孟之道倒成了辅助点缀。

曹操不仅不留心学问,还放荡不羁,不讲礼仪,整天同世家公子混在一起,游荡社会。他交好的小伙伴有袁绍、张邈、许攸、伍琼、王俊等。这些人仗着有钱,吃喝玩耍,飞鹰走狗,经常干一些出格的事。比如有一次,曹操和袁绍竟然去偷别人家的新娘。他们跳进人家的院子里,大喊大叫,新人家以为来了贼,纷纷跑出去抓贼,洞房里正剩下软弱无力的新娘,这二人趁乱潜入洞房,背着新娘就走。因为走得急,心里虚,竟然跑到了灌木丛中。

多年之后,曹操回忆自己的青少年生活,有诗写道:

自惜身薄祜,

夙贱罹孤苦。

既无三徙教,

不闻过庭语。

“薄祜”指福气不多;“三徙教”用了孟母三迁的典故,孟子的母亲为了教育好儿子,曾三次搬家;“过庭语”是父亲教育儿子的典故,孔子的儿子孔鲤从院子里走过,孔子把他叫住让他读背《诗》《礼》。曹操在这首诗里,把自己小时候不美满的生活归结于没有父亲教导、母亲疼爱。无论什么原因,这时候的曹操看起来就是一个没有教养的孩子。

他胆大妄为,即使权贵也不放在眼里。后汉宦官和外戚轮流把持朝政,宦官的权力都很大,当时朝中最有权势的是宦官张让。曹操虽然出于宦官之家,但受社会主流观念影响,骨子里又看不起宦官,更不愿认同宦官专政。有一天晚上,他居然潜入张让家去行刺,结果被家丁发现,多亏他武艺高强,十几个家丁愣是没能奈何他,最后他舞着手戟越墙逃出,全身而退。

曹操经常在外面闯祸,他叔父知道后告诉曹嵩,让曹操吃了许多皮肉之苦。曹操想办法离间父亲和叔父的关系。一次在路上碰到叔父,装着嘴㖞眼斜的样子。叔父很奇怪,问他怎么了。曹操欺骗叔父说中风了。叔父向曹嵩询问详情,曹嵩大吃一惊,连忙把曹操喊来,只见他相貌如常,没有丝毫中风的迹象。曹嵩问起缘故,曹操说:“叔父平素不喜欢我,所以才说我坏话。”曹嵩将信将疑,从此开始疏远兄弟。直到很长时间之后,才知道是曹操在其中捣的鬼。

对这个不求上进、老是闯祸的儿子,曹嵩实在是看不上,却又没什么办法,只好睁一只眼闭一只眼,难得清净。但毕竟是自己的儿子,已经行过冠礼,算成人了,也该混个一官半职。眼下老家沛国正在举孝廉,曹嵩疏通了关系,还不放心,又把两位高人请来,造造声势。况且自己也很好奇,这个不听话的儿子将来会是怎样的货色。 RdKJglsjgV06/dTzy1gm+t8n9oxa1mEo1k6l3I1LKQUzYaUcs9wkWUMV2KGxfjI9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