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序一
多年父子成兄弟

有多少父子,就有多少种父子关系。虽然我刚刚十八岁,从一个小区长大的小伙伴到上十二年学的众多同学,认识的父子成百上千了,以一个理科生的思维来分析父子关系,有威严型的、平淡型的、温和型的、冷漠型的、敌视型的、时好时坏型的、存在缺位型的……林林总总,不一而足。像我与父亲这种亲切热络的,着实不多。

“父子不仅是一种伦理关系,有幸成为父子是多么不容易的事呀!兄弟是一种情感表述,代表我们共同成长,合作愉快。”父亲的幽默表达不仅是作家的才气,更是生活中的实践概括:这么多年来从学钢琴到上学读书,父亲从来没有吵过我,更别说像同学们经常形容的成绩一出来“男打,女打,男女混打”。

父亲对我的影响,无处不在、无时不在。“多考几分少考几分,无所谓。”“考好考坏,一样过年。”父亲的轻描淡写经常让我觉得学习没有那么高深。“只问耕耘,莫问收获。”什么事用心做了,结果如何由它去吧。

生活上,父亲的勤奋与自律让我心存敬畏。从记事起,父亲就每天早上五点半起床,洗澡,泡茶,读书,十多年如一日。上小学时,作为琴童我还能赖到七点。升入中学后学科多了,学习任务也重了。父亲那么早起来读书,作为学生的我焉能躺在床上酣然大睡,就爬起来读书,语文、英语、物理、历史……能背诵的背诵,能通读的通读。随着日积月累带来的成长与早起读书习惯的养成,我发现学习就是那么回事,该下的功夫下了,成绩自然上来了。

父亲非常爱读书,所以家里的藏书和我的身高一样飞长。但是父亲不是一个死读书的人。他当过财经记者,做过企业的副总裁,出版过好几部书,自然交往的人也多。很多时候,我看到父亲侃侃而谈时别人那羡慕的眼光,我就感慨:读书是如此受人尊重!我经常翻看父亲读的书——《大秦帝国》《数学大师》《文明的滴定》《牛津西方哲学史》……一次,和同学们聊起人生时,我说起父亲写在扉页上的故事:“大流士国王和敌人对阵时,突然抱着马头哭着说:我们打什么仗呀,五十年后这些人都死了。哭罢,擦干眼泪又发起攻击的命令!”同学们听后大吃一惊,像看外星人一样看着我。从那一刻起,我对读书有一种升腾的感觉。

学习上,父亲经常说的一句话是“知其然,知其所以然”。父亲是文科生,却喜欢科学史,经常给我讲知识的起源、科学的发展与科学家的趣事,也算给我这个理科生启蒙了。父亲强调原理、追根溯源与系统性,讲究知识的出处、相互的联系和运用的限定,这种把握核心与注重推导的思维方式对我产生了不可估量的影响。他读书时常常拿着笔,将重要知识写在扉页,知识点在哪一页就将哪一页折起来,标识出来。我喜欢物理,喜欢物理规律的简洁性,就是源于看父亲在读过的《上帝掷骰子吗?量子物理史话》的红笔标注,然后深入讨论爱因斯坦的逸闻趣事与霍金的《时间简史》。

除了读书,父亲还喜欢看电影,我们一家三口也常常看电影,看完还常常交流观影心得。《盗梦空间》看了好几遍过后,他将《人类梦史》《梦的解析》《梦是如何思维的》找出来放在我的书桌上。有兴趣的,我翻了翻;没有兴趣的,就一直堆在那儿。过一段时间,父亲再放回他的书架。印象最深的是《飓风营救2》这部电影,父亲给我讲三点定位法的原理,大谈西方编剧的文理兼通与逻辑严密。让我觉得学习不仅是背书、刷题。只要爱思考,处处都可以学习。生活即学习。

说句真心话,表面上看父亲不在意我的成绩。其实,每次成绩不理想时,我都能从父亲的表情中读出来一些内容,只是他举重若轻地转化为考试后同我进行交流,反思学习过程与知识领悟。我将这段时间学习的收获与困难讲给他听,他帮我分析问题,告诉我哪些是重点,哪些则无须下太大功夫,哪些东西需要慢慢理解,这些在学校很难听到的方法指导,令我受益良多。

父亲对我影响最大的,还是他的价值观。我的同学中忤逆父辈的不少,忤逆的原因无外乎不认可父辈的人品与学识。父亲常常说,每个人要懂得家庭伦理和亲人间的责任。父亲这话不是说着装样子的,我从小耳濡目染也学到了很多。父亲兄弟多,他是老小。但是几个大伯家里有什么事,父亲都是竭尽所能地给予帮助。我读高中后,随着父亲工作的变化,家里经济条件不像以前那样好了,三伯来郑州看病,看到父亲背着母亲给三伯塞钱,我悄悄地问父亲给了多少,他会心地笑了笑说:“别给你妈说!”那时,我突然感觉到父亲对亲人的宽厚和责任感。父亲正直善良,但这些优点并不代表父亲没有缺点。他喜欢臧否人物。他的博学用对了地方是好事,用错了地方反而带来麻烦。父亲经常直接开怼,引经据典批有些人不读书、假读书或者装文化人。

进入高中,我已具有一定的质疑能力,可以攻击父亲的一些观点了,我俩就开怼了。高中住校,每周单休回来的那天晚上我总要与父亲畅聊。从学校发生的事到课堂刚讲的知识再到一周内的国内外大事,从牛顿、伽利略到杨振宁再到施一公……真可谓无话不谈。这时候我便能听出父亲的有些观点过于主观或存在错误,往往直接开喷,丝毫不顾忌父子情谊。父亲也接受质疑与批评,只要我的观点确有道理。父亲也会指导我的学习思路,不过我已经学会辨别了,哪些是有启发的,哪些是脱离实际的。我认为有一定道理的会去深究,经常与任课老师讨论。

母亲经常说父亲偏执,较起真来经常旁征博引来证明自己是对的。开始,我也认为这是他的性格。等我读了他的《父亲这一辈子》《母亲七十岁》等文章突然明白了,父亲能读几千本书,将《百年孤独》读了八遍,《哈扎尔辞典》读了四遍,出版好几部长篇小说,仍不停积攒素材,要写大部头的书,当一名大作家,这是偏执、是经历在他身上留下的痕迹和时代对人的塑造:人在拼搏的过程中信念弱化了,就特别容易向自己妥协。怪不得他的座右铭是“立大志,下笨功夫和举重若轻”。

人常说:人可以选择很多,就是不能选择父母。这话虽然有些悲观与宿命论,但什么样的父子关系都是一场缘分。演绎一下托尔斯泰的话:和谐的父子关系都是一样的,不和谐的父子关系各有各的不同。求同存异,你发现什么样的父子关系都挡不住一颗奋进的心。如果你有这样一颗心,父子一场就是修行一场。

张阔 uWXATyGS3uU/OZWLxDzmgrfNyFJPZcFq8ej8RpEj/njyYUQ5fH/2sMcp3QjZVSXL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