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第五节
目赤肿痛

目赤肿痛是以眼部红赤而痛、羞明多泪为主症的常见急性眼病,又称为“风热眼”“天行赤眼”“暴发火眼”等,俗称“红眼病”。中医学认为,目赤肿痛的发生多与感受时邪疫毒或素体阳盛、脏腑积热等因素有关;风热时邪侵袭目窍,或肝胆火盛,循经上扰,以致经脉闭阻,血壅气滞而发病。中医学对本病有较早的认识,如《审视瑶函》载:“天行赤热,时气流行,三焦浮燥……痰火热病……尔我传染不一。”《银海精微》载:“天行赤眼者,谓天地流行毒气,能传染于人。”可见祖国医学对本病有较早的认识。

目赤肿痛相当于西医学中的急慢性结膜炎、流行性角膜炎等疾病。针刺治疗本病有显著的疗效,缓解病情快,可明显缩短病程。

董氏奇穴用穴方案
1.上白穴、火硬穴或火主穴

穴位定位:

(1)上白穴:在手的背面,食指与中指叉骨之间,距指骨与掌骨结合处下5分处取穴。

(2)火硬穴:在第1与第2跖骨之间,距跖骨与趾骨关节5分处取穴。

(3)火主穴:在足背,第1与第2跖骨连接部之直前凹陷中,即距火硬穴1寸处取穴。

操作方法:双侧取穴,常规消毒,上白穴直刺0.5寸,火硬穴向上斜刺0.5寸,火主穴直刺0.5寸。每次留针20分钟,每日1次。

2.花骨一穴

穴位定位:在足底第1与第2跖骨之间,距趾间叉口5分处一穴,又5分一穴,再5分一穴,再8分一穴,共四穴。

操作方法:患侧取穴,常规消毒,每针针刺0.5寸。每次留针20分钟,每日1次。

3.光明穴、肾关穴

穴位定位:

(1)光明穴:在内踝尖之直后1寸又直上2寸处取穴。

(2)肾关穴:在胫骨头之内侧,天皇穴直下1.5寸处取穴。

穴位操作:双侧取穴,常规消毒,二穴分别直刺1寸。每次留针30分钟,每日1次。

4.三叉三穴

穴位定位:在无名指与小指叉口之中央处取穴。

操作方法:双侧取穴,常规消毒,直刺0.5寸。每次留针20~30分钟,每日1次。

5.耳尖穴,耳背瘀络配太阳刺血(点刺放血)

穴位定位:

(1)耳尖穴:在耳区,外耳轮的最高点。

(2)太阳穴:在头部,眉梢与目外眦之间,向后约一横指的凹陷中。

操作方法:患侧取穴,先充分按揉耳尖使其充血,常规消毒,再点刺挤捏使之出血,于耳背上1/3处瘀络点刺出血,也可配合太阳穴点刺,隔日1次。

6.太阳穴点刺放血

穴位定位:在头部,眉梢与目外眦之间,向后约一横指的凹陷中。

操作方法:患侧取穴,常规消毒,点刺后加拔罐,使之出血1~2mL,隔日1次。

注解

董师曾设列了较多穴位可用于本病的治疗,有大间穴、小间穴、花骨一穴、海豹穴、火散穴、足驷马穴、上白穴。笔者在临床治疗本病时一般均需要配合刺血运用,因为本病的发生是因热毒蕴结目窍而致,故以清热解毒为治则,刺血以达清热解毒之效最佳,治疗刺血就是特效方法。传统针灸中以耳尖穴与耳背的瘀络配太阳穴刺血为常用,且临床疗效非常满意,诸多患者仅以刺血疗法也能迅速治愈本病。一般先于两处施以刺血,或再配合毫针治疗。笔者在董氏奇穴中以火硬穴或火主穴最为常用,火硬穴近于行间穴,火主穴近于太冲穴。行间穴为足厥阴肝经之荥穴,肝开窍于目,“荥主身热”,故针刺火硬穴治疗目赤肿痛有极佳的疗效。太冲为足厥阴肝经之原穴、输穴,“五脏有疾取之十二原”,原穴能调节脏腑之虚实,所以针刺火主穴治疗本病也具特效。其次就是上白穴为常用,上白穴在董师所写原著中有治疗眼角发红的作用,后来诸多的董氏传人将本穴广用于各种眼病的治疗,尤以胡文智医师的临床经验为代表,将此穴用于诸多眼疾治疗,且言之有极佳的临床功效。临床常将上白穴与火主穴配用,其效更佳。三叉三穴可治疗各种眼疾,其治疗目赤肿痛也是本穴的基本主治之一,其用原理则是清泻三焦郁火而产生治疗功效。花骨一穴是治疗眼病的重要穴位,对某些眼疾确有很好的功效,但因针刺本穴较为疼痛,加之取穴不便,所以在一般情况下不取用,若本病并发眼睛剧痒时针刺本穴具有很好的疗效。 RhqzboMG3zVRaSxn39KEftZbvMzYWG9xInFcuu1et42Uoz9+ls4lMJF2sPlr3ojz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