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三、太极拳述真

太极拳是我国优秀的传统武术项目,但是太极拳到底是什么特点的拳?太极拳到底怎么练习?目前的回答五花八门,也被有些人披上了神秘色彩,离开了太极拳本来面目。本文意在纠正一些人练太极拳的误区。一同看看,你是否犯了一些错误?

太极拳不是神拳、玄拳,亦不是“棉拳”柔术,更不是“舞术”健身操。太极拳是实实在在的武术,是内功拳,是内外兼修、健身为基、修心为法、练身为用的武术。

天下没有不打人的拳,更没有不发力或不发劲的拳。太极柔乃是以柔运为化、刚用为打,刚柔相济方入太极,能打人仍是太极拳的本质。

什么才是真正的太极拳呢?

(一)拳理简述话太极

太极者,无极而生,阴阳之母,动静之机。太极拳之所以被称之为“太极拳”,是因其以太极理论为指导,取其形、用其意,画圈、走圆,劲由心生,力走螺旋,柔化刚打,化打合一,是谓太极拳也。

练太极拳要明理、入行、合道、悟道、得道。道者,道家理论,一阴一阳之谓也。又道理、道德、自然法则,规律是也。阴阳乃自然界之玄机,万物之根本,非指具体事物,是事物规律的高度抽象概括,是人生观和方法论,是对世界的本源看法,是让人聪明的学问。事物发展要合规律,不违背自然法则,是谓入道、合道。道法自然,合自然,自然便是道。化于具体乃平常心是也。

拳,不唯太极。拳者,力也。力之平衡,力之协调,力之运用,其无二至。“五弓”也好,“整体力”也好,“上下相随”也好,均在其中。人之力平衡、协调、运用,无不赖于肌肉、筋腱的松紧带动骨骼的运转、折叠而生。道之谓阴阳,太极阴阳合抱,阴阳互动互生,互转互换。松紧便是阴阳的具化,矛盾、对立统一。至于拳,一松一紧之谓也。松紧就是行拳,松紧亦是道,是阴阳理论的具体化和实用,松紧便是人身之太极,乃拳之不二法门。

(二)入门法则述真

太极拳入门,松静为本,守中为根,发力为用,熟招为法,要领为纲,平衡为要,协调为命。呼吸自然,心态自然,拳法自然。顺自然,合自然,自然而超然,超然而然。

修心为上,在内不在外,在意不在气,在气则滞,不气纯刚。气需养,呼吸顺拳,深长均静,轻慢圆匀。心为一身之机,心流神气,心命百骸。心到意到,意到气到,气到力自到。

形之于外,静则松,松则柔,柔则轻,轻则灵;沉则稳,稳则实,实则厚,厚则刚。内外合一,刚柔相济,方谓太极。

平心静气求自然,呼吸顺拳乃关键,唯求平衡与协调。静力平衡,动力协调,协调平衡自奥妙。头领要虚,肩松、肩活、肩开、腋虚,肩扣后而沉。背拔、身拔、足撑、臂裹、胯坐、腰拉、腰塌、腰活,关节松活气腾然,自然撑掤因势变。夺造化,盗天机,须知阴阳变虚实,松中求,静中悟,紧中得,推手验,战中用。松紧入手,分松分紧,松紧相系,紧中求松,松中求紧,松紧合融,松紧瞬变,运松落紧,松紧一瞬,方能分刚分柔,合刚合柔,融刚融柔,不刚不柔,亦刚亦柔,似刚似柔,非刚非柔,即刚即柔,柔即刚,刚即柔,刚柔瞬变,飘忽不定,无力根,无力源,无滞点,无形、无像,不用意,一切皆在自然中,自然而超然。气机动,无处不刚柔,即可达前人之述“太极不用手,浑身都是手;全身无处不太极,着何处何处击”之妙。君若识得此中理,内外相合,上下相随,以手领身,以身运手,步随身换,绕手缠丝走太极,螺旋转圆不等闲,外动、内动、内外动,不动而动仍太极。浑身太极无敌手,撒放摔打任自由。

(三)真功上身之宗

前人云:“别看太极柔,刚柔腰中求。”腰为一身之主宰,运动之枢纽,腰活全身皆活。前人重腰,其理至要。命门要穴在腰,其内两肾相藏,肾主水藏精,精为命之基。精化气,凝神骤气精亦固。中为丹田,气之源。腰为带脉,络全身之脉,一脉通百脉皆通。故腰为太极之魂,腰活胯活身活力活。

腰胯之功,太极发力之宗,腰拧胯挫,力出劲足。太极揉球,非转腰胯,揉球只是活腰,腰胯须分,有分有合。转胯非转腰,亦是活胯。转腰要定住膝,管住胯;动胯要稳住腰,专动胯。腰拧胯挫,腰转胯合。胯挫胯合,胯摧胯缩,胯展胯坐,胯运腰合。腰胯拧合松紧为要,配合臂展、臂转、臂开、臂合、手转、腕翻、腰中抖弹,身拧螺旋,肢体力现,其练是谓“抖翎”。非仅活胯转腰能为,皆赖腰胯相分相合,分之相系,合之反弹。君可细思,细量,细悟,细验。“抖翎”发力之训练,乃太极拳综合发力之法,亦是高层发力之法,更是武人梦求之力,向秘不外传,外人只知其形,内人只知其表,今公之于众,以慰太极。愿求真者有所求。

能发力只是一个方面,太极乃是一整体。无功招法皆空,无招法功无以为用。招不熟无以为巧,功不到无以为好,身心不合无以为妙,机不知无以为奥。明理、人行、合道,拳之本力也。拳之道平衡协调,拳之法松松紧紧,拳之用刚柔相济。拳之气在心,拳之意在心,拳之力亦在心。拳之劲借用朱连元先生转授杨氏拳六合劲之说表述更显精练:“拧裹、钻翻、螺旋、崩炸、惊弹、抖擞”。腰胯发力由内而外,不露其形,劲贯四梢运全身。

太极拳粘黏连随最为要,舍己从人须做到。发力随机不可妄,化打合一方为上。心中身中自不偏,心合身合自相随;心不贪身不过,心不缩形不瘪,心不烦气自和,心不邪德自正。机势断续一瞬间,全凭听劲(知觉)不一般,若能懂劲功深时,随机造势处处机,出手功成只一念。是谓“招熟而懂劲、由劲而阶及神明,愈练愈精”。

太极拳虽法门独特,但并不难,千里之行始足下,先学走来后学跑,健步如飞能做到。慢到慢时慢不了,身轻如燕根如山,蓄劲纳百川,发劲似雷电,动中求静静犹动,刚柔不分人上乘。

如能修得太极功,练拳推手两相容。练拳不推手,不知有没有。懂劲由推手得,粘黏连随由推手悉,机遇由推手求,发力由推手验,功夫由推手证。推手为太极独门纲要,习者不可不视。推手要由单入双,多练散推,即自由推手,近似实战,战之方能自如。

打手要点:松亦打,紧亦打,不松不紧不能打,前劲已断,后劲未续,瞬间力发,化力、泄力顺敌势,借力、顺力机缘找,主观臆断全不要,因敌变化神奇妙。

(四)拳之气说

太极拳唯讲心态平和自然,既是入门之道,又是出门之法。拳中本无气,亦不无气,气不气,不气而气。气乃人体能量客观存在的反映,是松静状态下内在的、实在的感知。表现为精力充沛,内劲盈足,气势旺盛。然气不可求,亦不可追,求之而不得,追之而无门。气由静而观,由松而来,由养而得,唯求松静平和。可练之法乃调息、调身、调心而已。心静身松气腾然,所谓练“气功”是也。气无须,无须贯,亦无须运。意决不能跟气走,本末倒置。唯松静,气自沉丹田,气自贯丹田,小腹自沉实鼓荡。松静气自通,一通百通,精自化气,气自化神,神自还虚。气骤气散任自由,聚为蓄,散为用。何需周天搬运、画蛇添足。心机动气遍身躯,发之则出,收之则合。陈鑫太极真诀只有一个“心”字,乃真言也。太极心法实乃道家虚无丹法,称之为无为大法,自然大法,上上心法,无上心法。心法乃最高功法。

内力即内劲,由养气而得,所谓“尚气者无力,养气者纯刚”。前人之论精辟至极,乃实践之体悟。今之印证亦然,有力者无劲,无力者劲足,在心不在气,气在心而不在身。内劲之感受:养气如水库之蓄水,地壳内熔岩之加压、加温;发力之机如岩浆遇壳之隙,水之决堤,不发而发,不发不可不发;劲发似岩浆之喷,水之倾泻,排山倒海,势不可当。蓄力纳百川吞山河,发力一瞬,惊雷电闪。内劲发力之形似气缸活塞点火,循环往复。

(五)功夫层次、阶段论

太极拳功夫层次,目前尚无统一说法。《太极拳论》云:“招熟、懂劲、神明。”孙禄堂先生分为“水下、水中、水上”三层。吴图南先生把功夫定为“全身透空”,乃杨少侯先生之凌空劲是也。太极拳功夫一般分为三层,即下乘:招熟,拆招破势承转自如,刚柔可分,柔化刚打,或先柔或先刚。中乘:懂劲,知己亦知彼,能听出对方劲之断续、虚实,来龙去脉,摸出形之凹凸、重心之变化,一般为太极态,阴阳交融,亦松亦紧,刚柔相济,化即打,打即化,化打合一。上乘:神明,为无极态,全身透空、虚无,无刚柔,无化打,沾身便弹,出手便摧,无力可挡。

太极拳训练大体有五个阶段:

第一阶段:初级阶段。呼吸促不能随,躯硬肢僵力绌,平衡难控,协调不顺。重点是熟悉要领,熟招记势。

第二阶段:为入阴柔化期。呼吸平和自然,已入腹式呼吸,体松肢柔,协调平衡可控,动势仍不稳定,拳无力,是谓脱胎换骨。

第三阶段:为平衡阴阳期。呼吸顺拳,心态平和,有刚有柔,外柔内刚,劲由内发,出拳有力,劲力充足,平衡协调自控,身备“五弓”,上下相随,一动无有不动,一静无有不静,内劲强,是谓强筋健骨。

第四阶段:阴阳相济,呼吸畅达,无形无意,身自协调平衡,步随身换,动亦静,静亦动,化即打,打即化,内气强,是谓太极态。

第五阶段:练神还虚,呼吸绵绵,全身透空,虚无己身,天人合一,形似随风而飘,无刚无柔,无化无打,劲力凌空,是谓无极态。

(六)真言苦口正误

前人之论,多假借物像类比推理,更有个人之体悟,且文字晦涩,切不可凭字妄臆,关键是要知道前人所述者为何。今之人承之不可泥古,要去伪存真,去粗取精,更不可以讹传讹,要辨正误,承其髓,化繁为简,用现代知识科学解释方为圣明。更要有超越前人的气魄,才能光大太极,发扬武学。

如以“四两拨千斤”喻太极亦是一比,乃力学之旋转力(离心力、向心力、螺旋力)、杠杆力(支点力、静力、平衡力、动力)之运用,切莫当真,以此为耀,若当真莫过于以卵击石,终被巨力打败无疑。

太极拳不是神拳、玄拳,亦非无敌。然,太极拳乃好拳,非无敌之拳可比。天下本没有无敌之拳,只有无敌之人。拳无优劣,招无好坏,入化皆精,出神都妙。世上更无绝招、绝技。招多虽好,然招不在多,招在熟,在巧,在变,在运化,纯熟巧妙自绝。一变十、十化百乃是胜招。别人之绝非你之绝,只有自己的才是真实的。

太极拳舍己从人非舍近求远,不舍己从人不能粘黏连随,必然丢顶抗,败北难免。舍己从人是粘黏连随的必经之路,粘黏连随是得机之门,它是方法不是目的,目的是制敌、御敌,是为瞬之机发力创造条件,打基础、寻隙机,是制胜的前提,乃太极拳之奥。

太极拳之妙在于得机,舍己从人,粘黏连随便能引进落空,懂劲、功到方能合即出,化力、泄力、顺力、借力自合。太极之精髓在于发力一瞬,适时适机,觉时已晚,小力胜大力于一念无念之间。阴阳相济,巨力打无点,犹如步深渊,开石无所畏,搬山又何惧。只要你入门,什么都不怕,一松一紧自运化。太极非力胜,亦是力赢。此太极之法。

太极十年不出门,乃未得其法,终未入道,而非其拳奥。拳打万遍,其理自现,摸也;拳打一遍其理自通,法也。所以,方法科学一年胜十载。

太极拳之柔与刚,松与紧,不是嘴能做到的。要根据自己练功的层次或阶段有所侧重,不能不求,不能硬追,层次有交叉,但无捷径可跳跃,扎实的脚步才能走出顺畅的路来,否则终将竹篮打水一场空。

神功、绝技君莫迫。“虚无大师”“空静尚人”“贾圣宗”“甄思”“魏之名”之流,孔方兄不拒,美元更喜。轨迹拳李紫剑,《少林与太极》之拳打恶人乃是真理;大成拳杨波,《精武》软硬兼施述真经。太极拳唯求心态平和自然,呼吸绵绵,神藏于内,敛入骨,射于外入敌之髓,非“心存歹意”可比。豪横不惧,力大不怕,弱小不欺。

太极拳真法,可练气骨功(劲)。常人不知,只作皮肉外像形。柔柔缓缓引化,源源默默蒸翻,要在脏骨气血行。斯乃易筋经、拧关节、揉脏腑、总心平。闭吸闭呼,一任开合散中凝;大椎八髎相争,神阙海底细寻,内像演天灵。亲冲两不得,生生势无停。 ebHGoEDdvPZYL+nZmuy7KeuOrCe7cCUfXPsV5BVWoU4xDb+1UwvdlJNW/gMMOMGF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