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八、打太极拳必须弄清楚的基本概念

对“概念”的正确理解,是学好一切知识、技能的前提。“概念”的错误,必然造成认知的错误和由此而产生的行为错误。比如“协调性”是一切运动的灵魂。对“协调性”概念的理解,核心是“动作”“力量”协调变化的表现,关键是明白几对“呼应”的关系,包括协调是整体和局部的“呼应”;是自身变形和空间位移的“呼应”;是动作和力量的“呼应”;是神经支配和肌肉执行的“呼应”;在推手中,则是自身与外物的“呼应”;是两个独立运动体系做共轭运动的“呼应”。“呼”而“不应”,就没有协调可言。再比如,“作用原理”是作用效应的保证;“作用效应”,是一切动作的目的等。

打拳时常用的基本概念如下:

1.“对拉拔长”——太极拳动作的基本单元形式,内动的基础单元形式——肌肉变形引起的肢体结构变形。

2.“意、气、形、劲、招”——太极拳训练的基本内容。

3.“内动”——肌肉变形及肌肉变形引起的组织运动;“外动”——肌肉变形引起的肢体空间位移及重心的空间位移。

4.“肌张力”——肌肉做拉伸、压缩、弯曲、扭转复合变形形成的内应力。

5.“整体运动”——重心的空间位移,可相对看作是“质点运动”“局部运动”——掤点所在肢体“内动、外动”的双势协调运动——掤点上的阴阳变化。

6.“整体运动惯量”——质点运动、动量及冲量。

7.“三维运动”“平面运动”和“线性运动”。

8.“放松的本质”——低阈值的肌张力、做功的临界肌张力。

9.“掤点上正确状态的感受”——自身运动和平衡的支点、与对方做共轭运动的共轭点。

10.“空间位移”——涉及重心的变化。“自身变形”——不涉及重心的变化。

11.“三元”——劲力周天流注的大架构和“乱环”的根基。左右前后、前后上下、上下左右。三元的节点——大椎和骶骨。

12.“三弓”——手弓、身弓、腿弓的三维共振——整体弹性运动的形成和劲整的根基。“三弓”弓把中点的运动特征——“灵台”“命门”“海底”和“中节有力”。

13.“力出尖”——劲力传递中断。弓的折断、劲力流注方向脱离三维弧线的改变。

14.“挫挂”——臂骨骨管自转和推拉的合成运动、螺线的静摩擦状态。

15.“掤劲”——掤点上弹性的支撑力。

16.“粘劲”——接触面上的静摩擦状态。

17.“劲力的流注”——肌张力聚焦点(掤点)的转移。

18.“转关”——势态的反向折转。动作的“到头”;劲力的“作用”。

19.“捻劲”——劲力沿力传导路线的捻转。

20.“透力”与“引动”——不会引生下意识对抗反应的作用(内力作用效应)。

21.“双势”——圆的运动中切线上大小相等、方向相反的一对力,“两仪”“四象”“八卦”。

22.“借力运身”(借力动步)——掤点上反作用力对肢体的推动。

23.“借力要人”——三弓弓把肌张力的主动作用。

24.“费力杠杆”——横拨。

25.“和手法”——掤点上的阴阳。

26.“打化同时”——手法、掤点上的双势(运双势,用双势)。

27.“力的针对方向与运动方向的异同”——(运双势,用单势)。

28.“螺旋双渐开线的水平致远”——螺旋的凝、散致远。

29.“升发”“澄气”“埃定”——竖向支撑的形成,气势长消的表现。

30.“鼓荡”——弹性的、从动于虚实变化的三维起落。运动惯量的滚动挤压,以水平二维为应用,故竖向从动于水平,竖向动势须迅速转为水平动势。

31.“气势”——鼓荡的余势和肌张力的协调——升发、水平致远、澄气、埃定。内储生生悠长不绝。

32.动作的“到头”——开至无限、合到微颠(行到极地反生生——转关)。

33.劲力的“到头”——“收”与“放”的临界点,背势转成顺势的临界点。

34.“劲力的弧线捻转”——运化时单势劲力的流注。

35.“劲力的直线捻转”——要人时双势捻转的作用。

36.“腿的虚实”——灵动与稳定、带动起落的重心水平位移。

37.“手的控制”——发放的前提。掌中阴阳产生的“内力作用”,两仪、四象的呼应。

38.“闭吸闭呼”——气以直养而无害。动作与劲力协调的另一种感受。“泻”与“补”。

39.“凝丹”“运丹”“闸丹”“合丹”——腹肌的运动和劲力运用状态。

40.“神情的三势合一”——周身一家,目标的扎死,气定神凝的表现。

41.“劲力的三势合一”——劲整势融,力量的聚集,内储强劲的表现。

42.“随”——太极拳最基本的功夫,也是太极拳最高深的功夫。

43.“推手练习只有两个感知内容”——使对方失重、使自己稳定。

44.“打拳中的虚拟借力”——身法的被动变化、对拉拔长的稳定作用。

45.“打拳的意念支配”——过去认定的记忆支配。“推手的意念支配”——随势感知的支配。

46.“意重力实”——走稳、走圆、走满、走粘、走实。

47.“杠杆性动作”——小力胜大力的原因。三维的杠杆动作。

48.“斜面性动作”——将对手作用于自己的有效作用力转化成无效分力。

49.“刺激效应性动作”——不会引发对手下意识对抗反应形成“以力拼力”、引动的手法。

50.“动量及冲量原理性动作”——“发力”和“抗击打”。

51.“作用性质转换性动作”——开合弓时,弓把与弓梢力量主从关系的分析。

52.“效法自然”——语出道家“法天”——规律的感悟和运用。

53.“技击练习的终极目标”——依着何处即以何处引击之。

54.“健身练习的终极目标”——感觉的强敏、反应的强敏、控制能力。 K8oa8al3f5+w5j4YkNtqdnimI02kMVQhFtzYPR5i5kHEByRE2/IlVMRZJRCW0bLB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