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第四节
盆腔炎性疾病

女性内生殖器及其周围结缔组织、盆腔腹膜发生炎症时,称为盆腔炎。主要的病原体为葡萄球菌、链球菌、大肠埃希菌、厌氧菌、结核杆菌以及性传播疾病的病原体。按其发病过程可分为急性与慢性两种。其感染途径可分为上行性蔓延、血行传播、淋巴系统蔓延和直接蔓延四种方式。炎症可局限于一个部位,也可同时累及几个部位,最常见的是输卵管炎及输卵管卵巢炎。单纯的子宫内膜炎或卵巢炎较少见。

一、急性盆腔炎

(一)病因

急性盆腔炎常发生于月经期、产后、流产及各种宫腔手术操作后,也可为慢性盆腔炎急性或亚急性发作,或者邻近器官炎症的直接蔓延。

引起盆腔炎的病原体有两个来源,来自原寄居于阴道内的菌群包括需氧菌、厌氧菌和来自外界的病原体如淋病奈瑟菌、沙眼衣原体、结核杆菌、铜绿假单胞菌(绿脓杆菌)等。

(二)病理

(1)急性子宫内膜炎及急性子宫肌炎。

(2)急性输卵管炎、输卵管积脓及输卵管卵巢脓肿。

(3)急性盆腔结缔组织炎。

(4)急性腹膜炎及弥漫性腹膜炎。

(5)严重感染可导致败血症及脓毒血症。

(三)诊断
1.临床表现

(1)症状:症状的轻重可因炎症累及的部位不同而有差异。例如,急性子宫内膜炎可仅有低热、下腹痛及阴道排液增多。急性输卵管炎、卵巢炎时下腹痛、发热较重,形成脓肿时有寒战、高热,有时伴恶心、呕吐、腹胀、腹泻、排便困难,亦可伴尿频、尿痛及排尿困难。严重者可有败血症及感染性休克表现。

(2)体征:急性面容,体温可高达39℃以上,脉率快。下腹部压痛、反跳痛及肌紧张,肠鸣音减弱或消失。阴道充血,有大量脓性分泌物,子宫颈充血、举痛,子宫略大、压痛,附件触痛明显,可触及增粗的输卵管以及形成脓肿后的固定肿块。盆腔结缔组织炎时子宫两侧有明显压痛及片状增厚,严重时可呈冰冻样骨盆。形成盆腔脓肿时可触及张力较高的固定性囊肿,多位于直肠子宫凹陷,常引起直肠、膀胱刺激症状。

2.实验室检查

(1)查血常规白细胞明显升高,中性粒细胞增高、核左移并有中毒颗粒。

(2)必要时做血培养或阴道后穹隆穿刺涂片、细菌培养及药物敏感试验。

3.特殊检查

B超或腹腔镜检查有助于诊断。腹腔镜的肉眼诊断标准有:输卵管表面明显充血;输卵管壁水肿;输卵管伞端或浆膜面有脓性渗出物。在做出急性盆腔炎的诊断后,要明确感染的病原体,通过剖腹探查或腹腔镜直接采取感染部位的分泌物做细菌培养及药物敏感试验结果最准确,但临床应用有一定的局限性。宫颈管分泌物及后穹隆穿刺液的涂片、培养及免疫荧光检测对明确病原体有帮助。

4.鉴别诊断

本病需与急性阑尾炎、异位妊娠、卵巢囊肿蒂扭转或黄体破裂相鉴别。

(四)治疗
1.支持疗法及对症处理

(1)半卧位卧床休息,以利于脓液聚积而使炎症局限。

(2)给予高能量易消化的饮食及液体摄入。

(3)纠正电解质紊乱及酸碱平衡失调,必要时可少量输血。

(4)高热时物理降温。尽量避免不必要的妇科检查以免炎症扩散。

2.抗生素治疗

应根据细菌培养及药敏试验选择抗生素。给药途径以静脉滴注收效快。

急性盆腔炎常用的抗生素配伍方案如下:

(1)第二代头孢菌素或相当于第二代头孢菌素的药物及第三代头孢菌素或相当于第三代头孢菌素的药物:如头孢西丁钠2g,静脉滴注,每6小时1次;或头孢替安2g,静脉滴注,每12小时1次;加多西环素100mg,每12小时1次,静脉或口服。其他可选用头孢呋辛钠、头孢唑肟钠、头孢曲松钠、头孢噻肟钠。临床症状改善至少24小时后转为口服药物治疗,多西环素100mg,每12小时1次,连用14日。对不能耐受多西环素者,可用阿奇霉素替代,每次500mg,每日1次,连用3日。对输卵管卵巢脓肿的患者,可加用克林霉素或甲硝唑,从而更有效地对抗厌氧菌。

(2)克林霉素与氨基苷类药物联合方案:克林霉素900mg,每8小时1次,静脉滴注;庆大霉素先给予负荷量(2mg/kg),然后给予维持量(1.5mg/kg),每8小时1次,静脉滴注。临床症状、体征改善后继续静脉应用24~48小时,克林霉素改为口服,每次450mg,1日4次,连用14日。

(3)喹诺酮类药物与甲硝唑联合方案:第三代喹诺酮类药物对革兰阴性菌及革兰阳性菌均有抗菌作用。常用的有环丙沙星每次100~200mg,每日2次,静脉滴注;氧氟沙星400mg,静脉滴注,每12小时1次;或左氧氟沙星500mg,静脉滴注,每日1次。甲硝唑500mg,静脉滴注,每8小时1次。

(4)青霉素类与四环素类药物联合方案:氨苄西林/舒巴坦3g,静脉滴注,每6小时1次,哌拉西林钠是一种新的半合成的青霉素,对多数需氧菌及厌氧菌均有效。每日4~12g,分3~4次静脉注射或静脉滴注。加多西环素100mg,每日2次,连服14日。

3.手术治疗

(1)药物治疗无效:盆腔脓肿经药物治疗48~72小时,体温持续不降,患者中毒症状加重或包块增大者,应及时手术,以免发生脓肿破裂。

(2)宫腔积脓,可行宫颈扩张术。

(3)盆腔脓肿形成者可行阴道后穹隆切开术并置引流管。

(4)疑有脓肿破裂导致病情加剧者,需立即在抗生素治疗的同时行剖腹探查。根据患者的年龄、一般情况及对生育的要求等,可行脓肿切除,并放置引流或全子宫及双侧附件切除术。

(5)输卵管积脓或输卵管卵巢脓肿经药物治疗后不消退或反而增大,应手术切除,以免日后再次复发。

二、慢性盆腔炎

慢性盆腔炎常为急性盆腔炎治疗不彻底或患者体质较差、病程迁延所致,但亦可无急性盆腔炎病史,如沙眼衣原体感染所致输卵管炎等。慢性盆腔炎病情较顽固,当机体抵抗力较差时,可有急性发作。

(一)诊断
1.症状

(1)全身症状:多不明显,可有低热、疲乏、精神不振、失眠等。

(2)下腹痛及腰痛:由于慢性炎症形成的瘢痕粘连以及盆腔充血,可引起下腹部坠胀、疼痛及腰骶部疼痛。常于劳累、性交后及月经前后加剧。

(3)其他症状:月经增多(因盆腔淤血而引起)、月经失调(卵巢功能受损害时引起)、不孕(由于输卵管粘连阻塞引起)。

2.体征

(1)子宫常呈后位,活动受限。

(2)如为输卵管炎,可在子宫一侧或两侧触及增粗的输卵管,呈索条状,并有轻度压痛。

(3)如为输卵管积水或输卵管卵巢囊肿,可在盆腔的一侧或两侧摸到囊性肿物,活动多受限。

(4)如为慢性盆腔结缔组织炎,子宫一侧或两侧有片状增厚、压痛。如炎症蔓延的范围广,可使子宫固定,宫颈旁组织也增厚变硬,向外呈扇形扩散,直达盆壁,即所谓的冰冻骨盆。

3.辅助检查

(1)对阴道或盆腔分泌物进行衣原体、支原体培养,细菌培养及药敏试验,常可寻找到相关的病原体。

(2)后穹隆穿刺有助于盆腔炎诊断,盆腔积脓时吸出物均为脓液。可送细菌培养(包括厌氧菌)及药敏试验。

(3)怀疑宫腔感染时,进行宫腔培养及药敏试验,同时进行血培养及药敏试验。

(4)B超对输卵管卵巢脓肿、盆腔积脓之诊断有价值,可以在盆腔不同部位发现囊肿。

(5)为了明确诊断,或者是考虑手术治疗时,可进行腹腔镜检查或剖腹探查。通过剖腹探查或腹腔镜检查,可以直接采取感染部位的分泌物做细菌培养及药敏试验,这时的结果最准确,但临床应用有一定的局限性。

4.诊断要点

(1)以往有感染史及其他腹腔脏器的慢性感染史。

(2)以往有急性盆腔炎史,但是治疗不够彻底、有效,用药不够正规。症状持续时间比较长。

(3)有感染的证据,多数情况下可以发现有特异性感染。

有急性盆腔炎史以及症状和体征明显者,诊断多无困难。但有时患者自觉症状较多而无明显盆腔炎病史及阳性体征,此时对慢性盆腔炎的诊断须慎重,以免轻率做出诊断而造成患者思想负担。因为有时盆腔充血或阔韧带内静脉曲张也可产生类似慢性盆腔炎的症状。

5.鉴别诊断

(1)子宫内膜异位症:子宫内膜异位症的痛经呈继发性、进行性加重,症状与月经周期密切相关,若能触及典型触痛结节则有助于诊断。鉴别困难时应行腹腔镜检查。

(2)卵巢囊肿:输卵管积水或输卵管卵巢囊肿需与卵巢囊肿相鉴别,输卵管卵巢囊肿除有盆腔炎病史外,肿块呈腊肠形,囊壁较薄,周围有粘连;而卵巢囊肿一般以圆形或椭圆形较多,周围无粘连,活动自如。

(3)卵巢癌:附件炎性包块与周围粘连,不活动,有时易与卵巢癌相混淆,但炎性包块为囊性而卵巢癌为实性或囊实性,B超检查有助于鉴别。

(二)治疗

慢性盆腔炎的病变组织中很少能够培养出病原菌,也没有真正意义上的炎症,而只是盆腔炎性疾病的后遗症。临床表现最常见的是下腹部疼痛和性交障碍。在治疗上基本没有什么好的方法和措施,抗生素治疗无效,手术分离粘连的效果也不好,有时还会引起更严重的粘连。腹腔镜探查对于轻度的粘连或者大网膜与盆腔脏器之间的粘连疗效很好,大约有1/8的病例可以使输卵管通畅并妊娠。但是对于肠管与盆腔脏器之间的粘连,一般情况下分离十分困难与危险。因此,本病的临床治疗主要是对症处理。

1.药物治疗

(1)抗生素治疗:慢性盆腔炎时一般不主张抗生素治疗,主要原因是在盆腔内已经形成粘连和瘢痕组织,药物很难进入受累的部位。

(2)其他药物治疗:应用抗炎药物的同时,也可采用α-糜蛋白酶5mg或透明质酸酶1500U,肌内注射,隔日1次,7~10次为1个疗程,以利粘连分解和炎症的吸收。个别患者局部或全身出现变态反应时应停药。也可以将抗生素与地塞米松同时应用,口服地塞米松0.75mg,每日3次,停药前注意做到地塞米松逐渐减量。

2.手术治疗

有肿块如输卵管积水或输卵管卵巢囊肿时应行手术治疗;存在小感染灶,反复引起炎症急性发作者也应手术治疗。手术以彻底治愈为原则,常行单侧附件切除术或全子宫切除术加双侧附件切除术,以避免遗留病灶有再复发的机会。对年轻妇女应尽量保留卵巢功能。

3.其他治疗

上述方法治疗无效时,可以试用物理疗法。温热能促进盆腔局部血流循环,改善组织营养状态,提高新陈代谢,利于炎症吸收和消退。常用的有短波、超短波、微波、激光、离子透入(可加入各种药物如青霉素、链霉素等)等。下腹短或超短波透热理疗,每日1次,10次为1个疗程。 wTlT5HYV0wN+GFY4LRShb9VS9BAu84Tcf0Jng1+cxAkd50tDOPhbOXxZW1fthv+O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