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第三节
供电所管理的基础工作

供电所作为县级供电企业的基层派出机构,直接服务于农业、农民和农村经济,肩负着促进农村电气化建设、农村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的重任。为农业服务,就是要确保农业生产、排灌用电的及时性、安全性和可靠性;为农民服务,就是要提高农村居民生活及用电的保证率;为农村经济服务,就是要确保农副产品加工、乡镇企业生产用电,以此促进农村经济持续、稳定、协调地发展。供电所管理基础工作,并非指供电所一切工作的基础工作,而是在现有科技水平和管理组织能力的条件下,为供电所的生产管理活动提供资料依据、共同准则、基本手段和前提条件的专业性管理工作。是实现供电所现代化管理的一项重要内容,是实现供电所各项专业性管理的基础。

一、供电所管理基础工作的特点

供电所的管理基础工作是一项涉及面广、要求高的工作,具有以下特点:(1)群众性。供电所管理基础工作关系到供电所的生产、管理等各方面,与供电所每个职工都有着密切关系,需要每个职工积极参与,要落实到供电所每个岗位。

(2)经常性。管理基础工作是供电所日常工作的重要内容,必须坚持经常而不间断。

(3)先进性。为确保供电所管理具有一定先进水平,就必须使管理基础工作具有先进水平。

(4)系统性。管理基础工作各项内容相互联系,彼此影响,应视为一个统一整体,必须协调、健全。

(5)发展性。供电所管理基础工作建立之后,既要力求相对稳定,又要随供电所生产的发展、人员素质的提高和技术条件的改变等作相应的变化,以适应供电所发展的要求。

可以说,管理基础工做是做好供电所管理的前提,是实现管理现代化的立足点。一个成功的企业管理,不论是传统管理、科学管理,还是现代化管理,都应有与它相适应的、比较完善的基础工作。而任何现代化的管理方法,更要依靠系统、完善的基础工作,因此必须重视和加强供电所管理基础工作。

二、管理基础工作的作用

(1)为建立供电所正常的生产秩序,有效地组织购售电经营活动,提供管理手段和方法。

(2)为供电所实施各项管理职能,如农村电网规划、用电计划、组织指挥、协调控制等,提供科学标准和资料依据。

(3)为上级领导和职能部门,提供准确可靠的数据、档案资料和信息情报。

(4)为提高供电所整体素质、提高企业经济效益创造前提条件。

三、管理基础工作的基本要求

由于各供电所的情况不同,其管理基础工作的起点和重点内容也就不同,一般地讲,应遵循以下要求:

(1)从本供电所实际出发,全面、系统地研究如何完善和强化本供电所管理基础工作。

(2)管理基础工作是一项复杂、细致、认真、扎实的工作,既要认真开展,又要讲求实效。

(3)要加强供电所职工的培训和规章制度的学习,使职工能积极参与管理基础工作,在加强管理的同时,使职工的素质不断提高。

(4)供电所领导认真做好管理基础工作是关键,任何管理的职能都依靠制度支撑而起作用,因此,要组织好供电所规章制度的制定、贯彻和落实,供电所领导是关键。

农网布局分散,范围广泛,涉及群众多,加上地方性特点显著,造成供电所管理的复杂性和困难程度较大,而供电所管理基础工作又薄弱,只有少数供电所配备了电子计算机,而大部分供电所还是靠手工操作。为了建立健全和逐步完善供电所的管理基础工作,必须使供电所全体职工提高对管理基础工作的认识,从各项具体的基础工作入手,逐步建立起一套体系,加强供电所职工的职业道德教育和技术业务培训,从供电所实际出发,认真研究供电所内外环境条件,以科学的态度,对供电所管理基础工作做出长远且系统的安排。

四、供电所管理基础工作的内容

(一)建立以责任制为核心的规章制度

供电所制定的管理规章制度是为保证供电所生产管理工作的正常进行所作的以文字形式表达的规定,是全体职工应遵守的工作规范和准则。用以解决人与物、物与物之间关系的规定通常称为规程,如运行规程、检修规程、安全规程等;用以解决人与人、人与企业、企业与社会之间关系的规定通常称为制度,如交接班制度、巡回检查制度、设备缺陷管理制度、两票制度等。

为了保证供电所生产经营活动的顺利进行,必须正确处理好供电所内各岗位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人与技术条件及物质资源之间的关系,电力供应与消费者之间的关系,因此,供电所必须建立健全各种科学管理的规章制度,尽快实现生产经营管理工作规范化、制度化。

规章制度可分为基本制度、工作制度和责任制度三类。

(1)基本制度。指由国家颁布的带根本性的制度,如职工代表大会制度。

(2)工作制度。指由企业制定的各项具体业务工作的制度。主要有:财务管理制度、物资管理制度、线损考核制度、供用电管理制度等。

(3)责任制度。是企业制定的企业内部各个岗位、各类人员的工作范围,应负的责任和应有的权力的制度。规章制度是靠责任制度落实的,所以责任制度处于规章制度的核心地位。责任制度应包括企业各岗位责任制度和各岗位人员的责任制度。

供电所有关规章制度的制定、执行及修订、废除,要依据供电所的实际情况,贯彻民主与集中的原则。制定规章制度应符合一定程序,同时还应注重规章制度的科学性、合理性、严肃性和群众性;条文要简明摘要、准确易懂,既要保持一定稳定性,又要结合供电所实际及时修订,随时保持供电所规章制度的实用价值。

(二)原始记录和统计工作
1.原始记录

原始记录是供电所生产运行、检修维护、用电管理等情况最初的直接记录,是反映供电所客观实际的第一手材料。供电所是作为县级供电企业的基层单位,其原始记录主要内容有:

(1)设备基本情况记录。一般以台账形式记录供电所主要生产设备的生产厂家、出厂时间、规格型号、性能规范以及投产验收、调试、调换、变更时间等。

(2)设备运行维护情况记录。记录设备投运、负荷、异常、事故、维修、拆换、改进、消除缺陷、操作及巡回检查等。

供电所原始记录必须准确、及时、全面、系统,原始记录是供电所日常生产管理的重要手段,也是统计工作的重要依据。

2.统计工作

统计工作是指按规定要求的统计方法,对原始记录资料进行加工,以反映供电所生产活动实际、满足管理需要,取得比较完整、系统的资料数据的过程。统计工作是供电所进行生产、管理决策,制订规划、负荷预测的重要依据,也是供电所进行经济活动分析的重要手段。

必须严格执行国家统计制度和行业统计办法的规定,认真编制和填报各种统计报表,如实反映供电所的真实情况。

对原始记录和统计工作应当符合以下基本要求:

(1)准确性。必须实事求是,数字准确真实,不得弄虚作假。

(2)全面性。有生产经营活动发生,就应当有原始记录和统计资料。

(3)及时性。必须按供电所的要求时间及时记录、填报,能迅速、主动反映生产经营活动变化,今后,供电所应逐步运用电子计算机管理信息系统。

(4)系统性。供电所的原始记录和统计工作应有连续性,避免中断或脱节。

原始记录是统计工作的基础,统计工作是原始记录的加工,通过相应统计方法,开展供电所统计分析,及早揭示问题并预测发展趋势。

(三)计量工作

计量是用一种标准的单位量,对另一同类的量值进行测定。主要包括计量检定、测试、分析等方面的计量技术管理工作。是以科学的手段和方法,对供电所生产经营活动中有关量和质的数值进行测定。为供电所的购售电管理提供准确的数据。

由于电力的特殊性,致使对它的测定计量,只能借助各种仪表来实现。测定和计量仪表是电力企业生产和管理的科学手段。只有取得生产经营全过程的各种原始记录,进行统计分析、监督,才能谈得上科学管理。

供电所可根据电能计量工作量大小,设立专人,在技术业务上接受县电力公司电能表室领导或指导。供电所应建立下列计量技术资料档案。

(1)电能表及互感器的技术资料,包括制造厂说明、接线图等。

(2)高压电能表及互感器的卡片和统计账簿。

(3)电能表及互感器的缺陷记录簿。

(4)不同计量方式的一、二次原理接线及复杂接线施工图。

(5)对大容量用户的电能表应按户建立档案,包括一、二次安装图,百次试验记录,故障差错记录等。

对供电所的计量工作,主要是严格计量管理责任制度,正确选择和使用计量仪表仪器,定期校验、检查和维修,充实和完善必需的计量手段,进一步加强计量人员培训。

(四)定额工作

定额工作是指制定、执行和管理各类技术经济定额的工作。是指对在一定的生产技术组织条件下,对企业生产经营活动中人力、物力、财务资源的消耗、利用、占用所规定的数量标准。定额是管理中不可缺少的手段,有了先进合理的定额,管理才能科学定量地进行分析。

1.定额在供电所管理中的主要作用

(1)是编制农村电网规划、用电计划、负荷预测的计算依据。

(2)是供电所进行经济活动分析的依据和标准。

2.供电所的主要定额

①设备完好率、利用率定额。②供电质量定额。③线损率定额。④材料消耗定额。⑤用电单耗定额。⑥农村电网施工工程概、预算定额。⑦各种费用定额等。

3.制定定额的一般方法

制定定额是一项细致、繁重的综合性技术经济工作。只有先进合理的定额,才能对管理发挥良好作用。供电所制定定额应切合实际,与供电所的指标体系相衔接,要有充分的科学依据和计算说明,供电所制定的定额要逐步完善,不断修订,但又要有相对稳定性。供电所制定定额可采用以下方法。

(1)经验估算法。即根据以往同类型工作的实际经验,参考有关资料,对所制定定额相关的因素进行经验分析来确定定额。

(2)统计分析法。即根据积累的统计资料结合当前生产技术组织条件,分析计算确定定额。

(3)技术测定法。供电所在制定某一项定额时,可选择一个先进模式,再进行实地测试计算,最后取平均先进水平确定定额。

供电所在实际制定定额时,可以采用多种方法反复分析比较,求得先进合理。

(五)标准化工作
1.标准的定义

标准是规定事物应该达到的统一尺度。标准化工作则是制定、执行和管理技术标准与管理标准的工作。技术和管理的标准化,有利于供电所的发展。供电所开展标准化工作主要体现在:①农电网跑压等级标准化、系列化。②高、低压输配电装置和设备标准化、系列化。③供电质量的标准化。④安全、运行、检修规程制度的标准化。⑤供电所管理业务的标准化。

2.标准的分类

从管理体制上标准分为三类:国家标准、部颁标准和企业标准。

从性质上标准分为两类:技术标准和管理标准。

(1)技术标准。技术标准是标准化的主体,一般包括产品标准(例如电能质量标准)、技术规程、工艺操作规程、安全规程、设备维护检修规程等。

(2)管理标准。管理标准是供电所管理工作依据和管理人员的工作准则,主要包括对大量重复出现的管理业务规定的工作程序和方法,管理标准是供电所建立正常管理秩序、保证工作质量、提高工作效率、实现管理现代化不可缺少的基础条件。

供电所应结合自身的特点,制订企业标准化工作规划,为了确保农村电网电能质量和安全可靠性,制订相应一系列标准,逐步实现管理现代化,例如:标准化变电站,标准化农村低压线路,标准用电村、用电户等。

(六)职工培训工作

在今后一段时间内,加强农村电网改造将是供电所一项重要任务,而当前供电所职工队伍的状况很难满足这项任务的完成,因此,开展供电所职工培训就很有必要。供电所应以这次农村电网改造为契机,通过各种途径把供电所职工培养成一支热爱农电工作,具有一定专业技术知识和管理能力的职工队伍。

1.供电所职工队伍培训特点

(1)分散性。一个乡(镇)设一个供电所,供电所分散,职工也分散,缺少培训设施、条件,因此,培训难度较大。

(2)实用性。供电所职工应以开展实用性培训为主,供电所职工相对工作单一,而职工素质又普遍偏低,因此,对供电所员工培训应以实用性培训内容为主,一经培训就能使用。

(3)速成性。供电所职工的培训应采用“用什么培训什么”,不拘形式,达到速成目的。

(4)专门性。供电所职工可以针对某个专门问题开展培训,如结合目前开展的农村电网改造,可以开展农村电网改造规划培训、施工预算培训、施工工艺培训等,针对一个专门工作即可开展一项培训,使一项工程开展与职工培训紧密结合起来。

2.供电所职工培训内容

供电所职工培训应以提高职工队伍素质为中心。对供电所职工开展培训主要应体现在文化素质、理论水平、管理技能、业务培训、实际应用能力、操作等方面。 tRXBaWAuxrwQaOqNOk5L5gYas5iI8GApQoocfGgONkDqiUgt8mybifkkVu3rghfp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