视之不见名曰夷 ① ,听之不闻名曰希 ② ,搏之不得名曰微 ③ 。此三者不可致诘,故混而为一。其上不皦 ④ ,其下不昧 ⑤ ,绳绳兮不可名,复归于无物。是谓无状之状,无物之象,是谓惚恍。迎之不见其首,随之不见其后。执古之道,以御 ⑥ 今之有,能知古始,是谓道纪。
①夷: 没有颜色。 ②希: 没有声音。 ③微: 没有形状。 ④皦: 明亮。 ⑤昧: 阴暗,模糊不清。 ⑥御: 控制,支配。
看却看不见叫作无色,听却听不到叫作无声,摸却摸不着叫作无形。这三者不能深刻追究,所以把它们混在一起追溯为“道”的本原。上面不明,下面也不暗,无头无绪、绵延不绝不可用语言说明,一切又都还原到无物的状态。这就是没有形状的形状,没有物体的物象,这就是恍惚。迎着它不见它的头,跟着它看不见它的尾。凭借早已存在的“道”,驾驭现实的具体事物,能了解宇宙的本原,这就叫作道的规律。
●万里平湖秋色冷
古之善为士者,微妙玄通,深不可识。夫唯不可识,故强为之容:豫兮若冬涉川 ① ;犹兮若畏四邻;俨兮其若客;涣兮若冰之将释 ② ;敦兮其若朴 ③ ;旷兮其若谷;混兮其若浊。孰能浊以静之徐 ④ 清?孰能安以动之徐生?保此道者不欲盈。夫唯不盈,故能蔽而新成 ⑤ 。
①涉川: 如涉水过河。 ②释: 融化。 ③朴: 厚朴。 ④徐: 慢慢地。 ⑤新成: 获得新生,再次走向成功。
古代修道之人,微妙通达,深刻不易理解。因为不能认识他,所以只能勉强形容:小心谨慎,如冬天涉水过河;警觉谨慎,好像防备邻国进攻;恭敬严肃,好像赴宴做客;行动洒脱,像冰块慢慢融化;朴实厚道,像未被加工的原料;心胸开阔,像幽深的山谷;宽容朴实,像不清的浊水。谁能在浑浊的环境中安静下来,使纷扰的世界慢慢地澄清?谁能使安定的状态慢慢变得有生机?修道之人不会自满。正因为他从不自满,所以能够推陈出新。
●深山古松图
致 ① 虚极,守静笃 ② ,万物并作,吾以观复 ③ 。夫物芸芸 ④ ,各复归其根。归根曰静,是谓复命。复命曰常,知常曰明。不知常,妄作凶。知常容,容乃公,公乃全,全乃天,天 ⑤ 乃道,道乃久,没身不殆 ⑥ 。
①致: 达到。 ②笃: 笃实,坚定不移。 ③复: 循环往复,周而复始。 ④芸芸: 繁多的样子。 ⑤天: 指自然。 ⑥殆: 危险。
达到极致的虚无,保持冷静客观,万物共同蓬勃发展,我从中发现其循环往复的规律。万物茂盛,最终重新返回它的根。回归本根叫作清静,清静叫作复归生命。复归生命是自然永恒的法则,认识自然规律就叫明智。不认识自然规律而贸然轻举妄动,往往会导致祸患。认识自然规律的人是包容的,包容就会坦然公正,坦然公正才能无不周遍,无不周遍才符合自然,符合自然才能符合“道”,体道而行才能长久,终身不会遭到危险。
● 任贤图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