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家》为谁而写?

巴金在《呈献给一个人》的开篇写道:“大前年冬天我曾经写信告诉你,我打算为你写一部长篇小说,可是我有种种的顾虑。” 这部长篇小说便是后来家喻户晓的《家》,那么,巴金是打算为谁写《家》的呢?他又为什么要写《家》呢?我们在巴金的《创作回忆录》中找到了他的创作动机。在《关于〈激流〉》这篇文章中,巴金说他要为自己的大哥、为那些被封建旧制度摧残的兄弟姐妹们写一部小说,他要为自己、为同时代的年轻人们控诉和申冤。由此可以看出,巴金的《家》,是为了大哥、为了控诉旧制度而写的。了解巴金的读者,无不为巴金与大哥之间的手足深情所深深感动,巴金在写作中曾深情而直白地表达过,大哥是他一生爱得最多的人。

大哥是巴金创作《家》的动机,更是动力。《家》初拟名为《春梦》,巴金曾说《春梦》这部小说,主要是写一个谨慎胆小的人不断遭遇不幸,最终走向毁灭,这便是巴金后来创作的“激流三部曲”(即《家》《秋》《春》)中高家大哥觉新的人生际遇。早在1928年11月,巴金在从法国回国的邮轮上,便产生了创作《春梦》的想法,打算将自己家的一些事情写进小说。1929年7月,巴金和大哥在上海团聚,二人相谈许久。与大哥的谈话,不仅唤起了巴金的回忆,也让巴金对家里的事情,无论是以前的还是现在的,都有了更多的了解。同时,巴金还知道了六年以来家里和大哥的处境都非常不好,大哥处处忍耐、苦苦支撑着整个家庭,负责照顾继母、妻儿等一家老小,同时还帮助两个弟弟在外求学,大哥如同父亲一般,是弟弟们金钱上和思想上的后盾。这次时隔六年的兄弟相谈,深深地触动了巴金心中对于“家”的情感,激发了他想要写一部关于“家”、关于大哥的作品的冲动。1929年冬天,巴金给大哥写信,告诉大哥自己打算为他写一部长篇小说,也表达了内心的许多担忧。1930年农历三月初四,虽然此时大哥的精神和身体状况都不太好,但他仍给巴金回信,对巴金的创作想法表示十分赞同,鼓励巴金大胆创作,并且十分赞同巴金以自家历史为对象进行创作。在大哥看来,自家的历史很值得书写,也可以代表当时大多数大家族的历史。他告诉巴金,自己也一直想写一本书,无奈怎么都写不出来,知道了巴金想写,内心无比欢喜。他还鼓励巴金不要害怕,顾虑太多就写不出来好的作品了。在这封信中,大哥嘱咐巴金要早起、喝热牛奶,同时深切地表达了自己盼望早日读到巴金的作品。此外,在这封信中,大哥也诉说了自己精神委顿、内心痛苦的状况。

读完大哥的信,巴金备受鼓舞,更加坚定了要把《春梦》写出来的决心。巴金表示自己有了勇气与信心,他满怀激情,觉得自己19年的生活中有很多的爱与恨要说,有很多感情要写出来,他迫不及待地要把过去不曾说出来的话全部写出来,他想让大哥看到自己生活在什么样的环境里,想让大哥选择新的道路。

1931年,距离大哥给巴金回信鼓励他写作已经过去一年多了,巴金还没有开始动笔。后来,在报馆的要求下,巴金开始投入创作。这部小说后来在登报的时候改名为《激流》,这便是后来的《家》。然而出乎巴金意料的是,他的小说刚刚见报,第二天就收到了大哥自杀的电报。大哥自杀的噩耗深深地刺痛了巴金的神经。他无比懊恼,自己创作得太迟了,写作得太慢了,没能够让大哥读到自己的小说。他十分自责,如果自己早一些把小说写出来,就可以让大哥看清楚继续往前走便是深渊,大哥就有可能选择走新的道路。他懊悔自己不曾多多关心大哥的心理情况,如果好好劝告大哥,或许也可以帮助大哥避免走向深渊,然而,一切都太迟了!1932年4月,巴金在《呈献给一个人》中写道:倘使大哥能够活过来,读到自己的小说,或者看到大哥死后他爱的那些人的遭遇,或许会觉悟吧,或许会选择一条新的路。但这都是巴金的假设,大哥已经离开了。“但是如今太迟了,你的骨头已经腐烂了。” 多年以后,巴金对于大哥没能读到自己的小说仍然懊悔不已。因为按照巴金对大哥性格的了解,以及大哥所经历的生活,他是可以预料到大哥的自杀的,然而,他却没有来得及挽救大哥,这便成了巴金一生的遗憾。

虽然巴金对大哥的自杀感到万分痛苦,但是大哥的自杀在很大程度上改变了巴金的创作想法。在惊闻大哥自杀噩耗的那天晚上,巴金彻夜未眠,在失去大哥的悲痛中,他更加冷静和理智了,更加坚定了要完成这部作品的决心,一直在思考着作品的人物。可以说大哥的自杀对“激流三部曲”的人物安排、思想主旨的确定以及故事的发展产生了巨大的影响。巴金非常了解大哥,知道大哥的自杀,直接原因是自身性格的懦弱,深层原因则是封建社会、封建家庭对他的摧残。于是,他更加明确自己小说中的人物安排和思想主旨——他要把自己的感情、自己的爱憎、自己想对大哥说的话全部写到小说中去。巴金不止一次说过,大哥是不愿意轻生的,大哥曾三次写了遗书,又三次毁了它,大哥还是留恋生活的。巴金认为,大哥做了一个完全不必要的牺牲品,他是封建旧制度、封建教条、封建旧家庭的牺牲品,他的个人悲剧揭示出封建社会“吃人”的本质及其对年轻生命的摧残。巴金表示要用大哥送他的笔继续写作,在披露和控诉封建制度的路上一直前进。

1933年,巴金以《做大哥的人》作为题目,写了大哥的故事以及自己对大哥满满的爱与怀念。他在文中一方面懊悔自己不曾重视大哥说过想要自杀的话,另一方面再一次直接对旧礼教、旧思想进行了控诉,指出大哥的一生被腐朽的封建思想和旧家庭给困住了,一直都无法挣脱束缚走出来,认为是封建旧制度杀死了大哥。想到大哥悲惨的一生——他一直懦弱隐忍,努力生活,最终不得不选择自杀走向了毁灭的一天,回忆起大哥为自己做过的一切,再想到自己失去了一个最爱自己的人,巴金心中不禁充满了悲痛。

《家》的诞生离不开大哥的支持,而大哥的自杀,对巴金小说的创作又产生了巨大的影响。他懊悔没让大哥读到自己的小说,决定把自己对大哥的感情全部写到小说中去。于是,以大哥为原型的觉新成为整个故事的主要人物,从《家》到《春》,再到《秋》,整个“激流三部曲”都把笔锋直指封建旧家庭、害人旧教条、荒唐的旧家长、腐朽的旧制度。通过人物悲剧,深刻地揭示了封建社会“吃人”的本质。

从《春梦》到《激流》,再到后来的《家》《春》《秋》三部曲,“家”的故事已经从“为大哥而写”逐渐升华到了“为社会而写”,从“呈献给一个人”发展为“呈献给一个时代”。时代的激流一直动荡着,不曾停止过,而且也不会停止,新生的力量是巨大的,没有什么可以阻挡它。巴金认为,过去并不是一个沉默的哑子,它会告诉人们一些事情。他认为自己要做的就是把那长达十多年的画卷展开给读者看,让所有人都看到“家”中的悲剧,让所有人都痛恨“吃人”的封建旧家庭和封建旧制度。

关于“家”字的由来

“家”在六书中属于形声兼会意。所谓会意字,是指由两个及两个以上的独体汉字,根据各自的含义所组合成的一个新汉字。“家”在甲骨文中由“宀”“豕”两个部分组成。古人用乔木撑起屋顶用来遮风避雨,野猪到处乱跑,跑进了屋里,便有了家。不过,要想让家庭幸福美满,还需要仰仗屋檐下那位持家有道的女性,有女主人在家里织作守候,男主人才能在外耕作立业,养家糊口。一个家,既要有物质基础,也要有精神保障。寒来暑往,日复一日,一个又一个家构成了人类社会,一代又一代人创造了历史,在岁月的长河中不断繁衍生息。屋梁坚固,才能遮风挡雨;家庭关系和睦,才能让人心定神安。不管是具象的屋梁、墙壁,还是抽象的精神,都是“家”字上的第一点,是支撑整个家的脊梁,如果这关键一点倾颓,家则成冢,所有的物质与精神也将瞬间崩塌。

“家”字的演变历程 ZxZvCmYI+3aN3rnjR8jj0jMTY6tm1Hx0goTJdFRfgWFykSfxrSbMORC90GKZAIeZ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