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父母之爱

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出生大户人家的巴金幼年时期一直沐浴在“爱”的光泽里,父母之爱,兄弟之爱,人间之爱,都让巴金感受到温暖。他常说,自己的确是一个被人爱着的孩子。他一直认为,自己之所以日后能走上文学道路,并且一生都在书写家与爱,与父母早年的教育是分不开的,是父母之爱将他养育成人。

巴金是父母的第五个孩子,上面分别有两个哥哥和两个姐姐。尽管家里孩子众多,但是巴金的父母对每一个孩子都极其疼爱,一点儿都没有忽略过孩子们的感受。所以,巴金的童年记忆中有过一段相当快乐的时光。那个时候,家中经济条件不错,祖父也还健在,家里所有人都识文断字,几乎人人都读过《红楼梦》。家中的《红楼梦》有好几种版本,巴金父亲有一部16开的木刻本,而母亲则有一部石印的小本。后来,巴金的大哥还买过一部商务印书馆的铅印本。巴金便是成长于这样一个人人都读《红楼梦》的家庭,年幼的巴金还没到读书的年纪,就常常听见人谈论《红楼梦》,书中的故事和人物早已烂熟于心。再加上巴金这个小少爷聪明伶俐,非常讨人喜欢,全家上上下下连同仆人们都很亲近他。

巴金的父母都是性情温和之人,为人宽厚包容。在大家庭中,巴金的父母不像别的少爷少奶奶那样高高在上,而是非常谦和有礼,从不摆架子,对待下人也客客气气的。父母虽是包办婚姻,但琴瑟和鸣,从不吵吵闹闹,家庭氛围也相当融洽。在巴金的印象中,父亲的脸上总是挂着慈祥的笑容,从不打骂孩子们。这些都给巴金的童年留下了美好的记忆。

巴金的父亲李道河尽管是在旧家庭成长起来的传统文人,但在孩子们的教育上一直是比较开明的,无论孩子们喜欢什么,他从不打压,总是积极鼓励。身在书香门第,李道河自己也擅长诗文,多有著述。巴金和兄弟姐妹们都受到过良好的文化教育,不论男女都能识文断字,家里的文化氛围相当浓郁。而且,李道河也并不反对新式学堂,甚至说服严厉又保守的祖父,为巴金的两个哥哥争取到去中学读书的机会。此外,李道河也常常鼓励孩子们其他方面的发展,无论孩子们有什么爱好,他从不干涉。巴金爱好广泛,便是得益于幼年时父亲的支持。父亲当时是一方父母官,在川北的广元担任知县,空旷的衙门常常是巴金玩耍的好去处。他喜欢各种小动物,衙门里养的鸡中不少都曾经是巴金的“手下小兵”。巴金常常和丫鬟香儿一起,早上把鸡群放出鸡笼,把米撒在地上让小鸡争抢着啄食,晚上再把它们如数带回。为了防止丢失,巴金还常常一个个给鸡点名,仿佛每一只鸡都是他的兵,俨然像个威风八面的“鸡司令”。父亲倒不觉得胡闹,任由巴金过足了瘾。

李道河是个京戏迷,常常带巴金去戏园子看戏,当时成都有名的可园,巴金和父亲是那里的常客。由于父亲是股东,他们每次去都坐固定的包厢,省去了换票的麻烦。年幼的巴金经常坐在父亲的身边陪他一起看戏,父亲也很乐意。每到精彩处,巴金常常高兴得拍手叫好,父亲从不责备他,不仅会给巴金讲解剧中的故事和人物,还会积极鼓励巴金自己探索。在父亲的引导下,巴金学到了很多戏曲知识,知道了京剧和川剧的区别,以至于有一段时间,巴金痴迷于看戏,每天都要下人陪着去看一次。李道河在当地算是有头有脸的人物,加上爱看戏,当时成都不少戏园子聘请新的名角时,总会让他主持仪式。在此之前,他还常常把名角请到家里来招待。因此,巴金小时候有很多机会接触到这些名角,在后台看他们化妆,在客厅听他们清唱。可以说,巴金最开始的戏剧启蒙老师便是父亲。

对于孩子们对戏剧的喜爱,李道河显示出了作为父亲的深沉的爱。巴金这一辈正是李家人丁兴旺的时候,家里各房的孩子都在一起玩耍,热闹非凡。那会儿,痴迷戏剧的巴金还和三哥等人组织了一个新剧团,家里桂堂后面的空地便是他们表演的“戏台”。孩子们将剧团搞得有声有色,清一色的男孩子组成了剧团的“核心”,他们不仅自己找场地、写剧本、搞排练,演出一些自己编排的剧目,还把家里的女孩子都找来当观众,表姐、堂姐们都被拉过来充数。为了显得比较“正式”,他们甚至自己印“戏票”,一群小孩子七手八脚地用家里的复写纸印了一大堆戏票。他们想尽办法把这些戏票分发给家里人,并且叮嘱他们一定要来捧场,甚至一定要人家看完戏才能离开。家里的老老少少都收到过孩子们的“热情”邀请。演出的剧本是当时比较年长的几个哥哥编的,巴金的三哥、表哥和六叔是“台柱子”,而年龄较小的巴金只能充当配角,干点跑龙套的活儿。由于经常陪着父亲看武戏,巴金和哥哥们还喜欢在家里学着武生的样子翻跟头,在哥哥们表演完之后,作为配角的巴金有时候也会表演一小段翻跟头助助兴。尽管孩子们的剧本写得天马行空,乱七八糟,很不成熟,但得到了巴金父亲的称赞,每次来看戏,他总是特别认真地看到最后,神情投入。为了鼓励他们,李道河还亲自动手,帮助他们编写了一个名为《知县现形记》的剧本,让孩子们自己排演,巴金的二哥、三哥担任其中的主角。演出的时候,看着孩子们在台上演得像模像样,李道河也情不自禁跟着开心地笑了起来。

巴金的母亲则给予了巴金无微不至的照顾,并且教会他要爱一切人。母亲陈淑芬是大户人家的小姐,作为李家的长房儿媳,其一言一行都备受关注,稍有不慎就会落人话柄。她性格温柔,为人善良,脸上常挂着微笑,给人一种如沐春风的感觉,不自觉想要跟她亲近。在母亲的怀里,巴金可以尽情撒娇,尽情欢笑,即便是调皮捣蛋和哥哥们撒泼打闹,耍点无赖,母亲也不会斥责他,只是微微皱一下眉头。每当看见母亲皱眉,巴金就知道要和哥哥们和好。由于巴金的生日和母亲是同一天,所以母亲将他视作送子娘娘的馈赠,对巴金格外宠爱,尽管巴金分外调皮,但在母亲眼里,竟又增添了几分可爱。

母亲知书达理,是巴金兄弟姐妹共同的“先生”。母亲用白纸给孩子们一人订了一本小册子,每天都会亲手在上面抄一首《白香词谱》中的词。母亲的字迹娟秀漂亮、工工整整,这样的“课本”是孩子们童年珍贵的启蒙书。每到晚上,孩子们聚在母亲身边,围在方桌上的青油灯下,跟着母亲一个字一个字地读小册子上面的词。年龄较小的巴金也跟着哥哥姐姐们兴奋地读起来,他一遍一遍跟读着,直到能把每一个字连起来。那会儿的他虽然还不明白词的意思,但从母亲的朗读中慢慢开始感受到了作者的心绪,似乎和写词的人产生了遥远的共鸣。一个字,一首词,母亲的声音轻柔舒缓、声情并茂、分外好听,孩子们听着听着,仿佛也被带入诗词所描绘的美好境界中。当时还不懂诗词的巴金,总是沉浸在母亲的朗读声中,享受着诗词的美。是母亲,让孩子们第一次感受到诗词的韵律。每次读完一首词,母亲就会拿出那盒用牛骨做成的印模和印泥,让孩子们把读过的词圈起来。第二天,再一并温习,这样一遍一遍,直到能够将这首词背出来。和兄弟姐妹们一起围在母亲身边读书的时光温馨又美好,母亲温柔的声音令巴金终生难忘。

母亲对待其他人同样温柔,就连家里的下人,母亲也照拂有加,从不横加责骂。母亲总告诉孩子们,下人也是人生父母养的,也会疼会痛,要善待他们,即便他们犯了错,好好指出来就是了,不许打骂他们。当时,家里的很多丫头老妈子都受到过母亲的庇护。有一次,三哥打骂了小丫头香儿,香儿告诉了母亲,母亲把三哥叫来,严肃地教育了一番,叮嘱他以后不可以随便给下人脸色,并且让三哥保证不会再犯。当时巴金也在一旁,清清楚楚地记得三哥被训的场景。在巴金的印象中,母亲发脾气的次数屈指可数,唯一一次和下人发火,是因为当时巴金的妹妹正在出痘子,乳母是不能吃发物的,但她嘴馋偷吃了酸黄瓜。母亲发现之后很生气,叫来父亲严厉地责罚了乳母,并且打发走了乳母,母亲后来为此事很是后悔。谦逊待人,心存善念,是母亲给孩子们上的一堂重要的课。正因着母亲的善良宽厚,下人们也都发自内心地敬重她,伺候起少爷小姐们来也分外尽心。正是在这样充满爱的环境里,巴金健康地成长了起来。

母亲这种宽容厚道的泛爱精神在巴金的心里埋下了一颗种子,母亲的善良给巴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在他的成长道路上,母亲是重要的“先生”。是母亲,教会他要善待周围的人,要爱一切人,无论他们贫穷还是富贵,都要真诚相待,并且努力去帮助那些在困境中挣扎的人。心存善念,才能心怀坦荡。母亲是巴金童年世界的中心:是母亲,让巴金明白了为人处世的道理;是母亲,让巴金体会了“爱”的意义;是母亲,让巴金感受到了人间的温暖与纯真;是母亲,让巴金知道了爱与被爱同样幸福;是母亲,让巴金领悟了理解他人是多么重要;是母亲,让巴金懂得了同情他人是一种高贵的品质;是母亲,让巴金看到了这个世界上还有那么多需要同情和帮助的人;是母亲,让巴金有更多的勇气和信心去探索生活的美好。在他的眼里,一切都是那么可爱有灵性,花瓣上晶莹剔透的露珠,黑夜中撒下迷人月光的星空,树梢上叽叽喳喳的小鸟,都是大自然无私的馈赠。在母亲的引导下,巴金观察世界的眼光带有了更多的理解与悲悯,也开始慢慢懂得思考爱与平等的意义。那时候,李公馆便是巴金全部的世界,在那里,他看到了太多轿夫、丫头、老妈子的故事,他学会了爱周围所有人,连同一切生物。他愿意为每张哭泣的脸庞擦干泪水,更希望看见每个人的嘴边常挂笑容。

在父母的呵护下,巴金无忧无虑地成长起来。然而,好景不长,母亲的去世让幼小的巴金感受到了巨大的恐惧与悲痛。他亲眼看着母亲被封在棺材里,像往常一样呼唤着“妈”这个亲爱的字,却再也没有人应答了,墙上挂着的遗像再也不像以前母亲温柔的目光那样生动,死亡第一次在他的心上投下了阴影。 R2BbfyMqPQ4jCtzFjPMYAhelQvyWIF3mDRN8v0oV/fVg9haJTexCFjDqTpEW/QVT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