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第4章
早期中国文明演化的关键问题

讨论之前有必要先梳理一下背景。我们为什么要讨论中国文明起源问题呢?任何一个讨论都是时代的产物,反映时代的某种特征。关注这个问题,就是关注中国文明的起源及其在当代背景下的意义。假如我们讨论的内容还像清朝朴学一样,那么就与现实脱节了。再比如,在抗战时期,在那个民族救亡的时代,如果学者们在一起讨论风花雪月,就显然很不合时宜。在当代考古学学术背景下,学术讨论基本上遵循两条线索:一条是科学的,另一条是人文的。我们现在更多采用科学的路径,而对人文的路径考虑得比较少。

中国文明起源问题的时代背景主要与中国崛起和民族复兴相关。人们之所以关注并重视中国文明起源这个问题,都与这一背景密切相关。还有就是当前的国际环境,在此背景下,更加凸显了我们对自身身份认同的需要。更进一步说,就是要考虑时代精神。因为我们所处的这个时代,存在诸如经济发展、技术独立自主、生态建设等问题。基于这个时代所有的思想基础与社会背景,围绕这些问题的研究会形成一个时代特有的时代精神。我们现在的时代精神是什么?是特别值得思考的。

目前的知识界有三种研究视角,即前现代性的、现代性的和后现代性的,很多研究者站在现代性的角度上来批判前现代性,而忽视了现代性本身也需要批判。所谓现代性,我认为它实际上是以西方文化为中心,以西方资本主义为基础的一套观念、制度和知识体系。这套知识体系目前在世界上占主流,它塑造了我们对整个世界的认知。如果站在后现代的角度上来看,就要对这个问题进行反思。当前中国考古学界有两种需要反思的趋向:一种与前现代思想相关,合适的反思工具是科学;另一种与现代性相关,合适的反思工具是人文思想。基于后一项需要,我提出了一个概念叫“文化中国”,这里的“文化”是动词,目的就是想让中国一直都有的文化脉络重新清晰起来。

从理论层面看,早期中国文明的演化涉及三个重要的问题。第一,有关“夏”的争论,究竟有没有夏朝?理论上怎么解决这个问题?第二,关于中国文明的起源,究竟什么是文明?中国文明是如何起源的?这既是一个理论问题,也是一个实践问题。第三,东西方文化交流的影响,中国文明是不是西来的,或者说,西来的文化因素究竟有多大的影响?不知大家是否注意到,我们对东西方文化交流概念的理解很多时候反映着我们的时代观念。从考古学史的回顾中可以很清楚地认识到这一点。在20世纪初,非常流行中国文明“西来”说、彩陶“西来”说、中国人种“西来”说。那个时期也正是中国文化沉沦的时期。而在中国实现独立后,则特别强调自身的独立性。到改革开放后,又开始强调东西方文化交流。这其中,有一部分内容确实存在着东西方文化交流,还有一部分在很大程度上是受现实观念影响的。

假如带着这样的观念研究问题,所想即所视。尽管看到的东西不是假的,但其反映的仅仅是这个时代的一种认识。第一个是关于“夏”的问题,涉及考古学上的一个特别关键的理论问题——族属。在考古学上能不能识别族属上的“夏”?我们所说的“夏”究竟是指什么?是指夏族还是指夏代?如果指的是夏族,那就是族属考古的问题。如果指的是夏代,在考古学上的应对策略则是不一样的。第二个是关于中国文明起源的问题。实际上讨论的是社会复杂性的演化,也就是国家的出现。国家的出现是一个过程,中间经历了一系列发展阶段,不同发展阶段所面临的世界体系不同,或者说所关联的环境和关键约束是不一样的。它必须要突破,突破它关联的环境和关键约束。有关社会复杂性的讨论的核心是社会权力的变化。第三个问题的关键是上古世界体系。上古世界体系不等于全世界范围,而只是一个关联网络。这种影响有何种形式,经历了哪些阶段,对中国文明有何影响?任何文明都是从一定环境,或者从一定联系中诞生的,不会是一个孤立的存在。回溯上古世界体系的发展,中国文明是不是像有人想象的那样,是西来的?或者是独立发展的?或者其间曾受到外面的某种影响? W0Weel+kPZwH1Kd8V7qCWfG2X8GVSAZDk/9uJt2CYJTnza6cOlZsMJC1a9wu8SlT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