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迈进民法典时代
代总序

随着《民法典》的颁布、实施,我们进入民法典时代,几代民法学人的梦想最终实现。“法典编纂之举是立法史上一个世纪之大事业。国家千载之利害、生民亿兆之休戚,均依此而定。” 民法典是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以来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重大成果。编纂民法典是贯彻习近平法治思想的一次生动实践,对于全面提升国家治理能力和治理体系的现代化,全面推进依法治国,实现人民对良法善治的美好期待,将发挥重大作用。

民法典时代是一个更好保障人民合法权益的时代。21世纪是走向权利的世纪,是弘扬人格尊严和价值的世纪。进入21世纪以来,人权运动在世界范围内蓬勃发展,尊重与保护人权已经成为国际社会的共识,并成为当代法律关注的重点,对人的尊重和保护被提高到前所未有的高度。因此,我国《民法典》也充分反映了时代精神,全面保障人民的合法权益。法治的核心要义是规范公权、保障私权,《民法典》作为一部以“民”命名的法典,它坚持了以人民为中心的理念,以保障私权为立法目的和基本理念;它不仅全面保护财产权、人身权、人格权,而且为全面保护私权提供了各种保障和救济机制。正因为如此,《民法典》也被称为“民事权利的宣言书”。

民法典时代是立法更加积极回应人民群众新要求、新期待的时代。孟德斯鸠说过,“在民法的慈母般的眼里,每一个个人就是整个的国家” 。《民法典》坚持以民为本、以民为上,努力促进人权保障、民生改善、民业兴旺、民心和顺、民风文明,更加注重人文关怀。《民法典》通过人格权独立成编,全面维护人民群众进入新时代后不断提升的精神层面的需求,全面强化了对人格尊严的维护,使人民群众不仅吃得饱、穿得暖,而且活得更有体面、更有尊严。《民法典》通过物权、合同等制度的设立,保障人民群众的基本财产权利,保障人民安居乐业,不断增强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故民法典的时代也是以法律手段保障人民美好幸福生活实现的时代。

民法典时代是一个民事法律走向体系化、统一化的时代。在单行立法时期,法出多门,立法多元,民事立法较为散乱,甚至许多单行法之间存在一定程度的矛盾和冲突,尤其是由于缺乏一部系统完整的民法典,大量的司法解释、行政法规和地方性法规也与法律的规则极不统一。进入民法典时代之后,已形成了一个在民法典统率下由各个民商事单行法组成的制度体系,民商事法律体系已经形成,需要依据民法典进行立法层面的废、立、改、释,并总结实践经验,加强同《民法典》相关联、相配套的法律制定工作,以使民商事立法在《民法典》的统率下更加协调一致、完整统一;同时,以作为基础性法律的《民法典》为基准,清理司法解释和其他规范性文件,确保法律规则的统一。

民法典时代是一个民事法律规范基本齐备的时代。这就意味着,大规模创设规则的时代已经结束。民事法律制度建设的重心,应当从立法论转向解释论,以全面贯彻好、实施好、落实好《民法典》为重心。《民法典》实施后,应当充分发挥民法典的体系化效应,体系观法、找法、释法,释放民法典的规范储存功能,不断填补法律漏洞。此外,要注重《民法典》的基础性地位,从价值、制度、规则、概念等方面处理《民法典》和民事单行法的关系;同时,在《民法典》指导之下,积极推进重要领域立法,健全国家治理急需的法律制度、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必备的法律制度,在新的实践基础上推动民法典不断完善和发展。

民法典时代是一个解释的时代。在《民法典》已经颁布、实施,民事法律体系已经形成的情形下,大规模创设民事法律规则的时代已经结束,法治建设的任务应当是使“纸面上的法律”变为“行动中的法律”,最大限度地发挥法律适用的效果,因而我们需要从重视立法论向重视解释论转化。可以说,一个解释的时代已经到来。换言之,在现阶段,社会主义法治建设的一个重要内容就是通过解释,弥补现有法律体系的不足,消除现有法律之间的矛盾,使法律得到有效适用,最大限度地发挥立法的效用,并不断发展和完善法律。这正是法律解释在今天所应发挥的功能。因此,无论是立法者,还是司法者,都应当高度重视法律解释问题。法学研究也应当比以往更重视法律解释。这也是成文法国家法律发展史上的重要规律。正如帕特森所言,“毋庸置疑,我们的时代是解释的时代。从自然科学到社会科学、人文科学到艺术,有大量的数据显示,解释成为20世纪后期最重要的研究主题。在法律中,‘向解释学转向’的重要性怎么评价也不过分”

民法典时代也是一个民法学繁荣发展的时代。广大法学专家曾经为民法典编纂献计献策,实现了自己的学术抱负,描绘了人生的光彩画卷。随着《民法典》的颁布、实施,民法学的发展也迎来了一个繁荣发展的春天。在《民法典》已经颁布、实施的背景下,我国急需创建一个具有中国特色的民法学理论体系。何谓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法学理论体系?它应当是对中国实践具有解释力的思想和知识体系,是以社会主义法治理论体系为基础、具有中国特色的理论体系。广大民法学者应以《民法典》为基准,构建体现我国社会主义性质,具有鲜明中国特色、实践特色、时代特色的民法学理论体系和话语体系,努力提升民法学的理论品格,加强基础理论研究,科学、准确解释法典,积极回应现实需求,加快形成具有中国特色的民法学理论体系。

随着迈进民法典时代,我们对中国法治建设的美好明天充满信心,对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和实现人民的美好幸福生活充满期待。 rQ47CsuuPTXvjDEtR/mBg9wOUrbCOgAIwKB2sDaOIRLybw5vom/A0jtKYEozFuMr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