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游西湖的“糠糠屁”

一两寸长的鳑鲏,小巧,略扁,像是鲫鱼,更似缩微的鳊鱼。鳑鲏是水中最草根阶层的小鱼,经常群聚在悠缓流水处觅食,很容易被各种网具捕捞到。从来不被人看得起的鳑鲏又称作“屎鳑鲏”,就是因为这种小鱼肚子特别大,一旦挤尽那一大团肚肠,身子立马就空瘪了。夏天,捕来一堆小鱼,总是鳑鲏肚子烂得快。大概鳑鲏最易用碎米糠诱捕,故它们又被讹喊成“糠糠屁”,“糠糠屁游西湖”这句俚语,是专门用来讥笑小人物见大世面的。

鳑鲏属水面上层鱼,很随和,敢于亲近人,却又与人若即若离。在那些绿隐隐的水草丛中,成群的鳑鲏不紧不慢地游来游去。它们嘴一张一合着,有时不经意间一翩身,鳞片在阳光下发出五彩迷幻的光亮,漂亮极了。

鳑鲏有一种相当古怪的习性,到繁殖期时,尾后的肚皮下会拖出一条一寸来长飘带,那是它的产卵管。当它相亲一样选中合适的河蚌后,这条产卵管便会伸进蚌壳里产卵,鱼卵发育成幼鱼才离开河蚌。几乎在鳑鲏产卵管插进河蚌的同时,一直闷在贝壳中的幼蚌就乘机离开母亲,附在鳑鲏体外寄生,直至可以独立。所以鳑鲏和蚌有着一种相辅相成的共生双赢的关系。

据说颜真卿当年任湖州刺史的时候,曾与张志和尝到过长达五六寸的鳑鲏,惊为鳑鲏中的庞然大物。但在我们家乡那里确实有一种鳑鲏,横阔的身子,足有成人的掌心那般大,最显眼的特征,是胸鳍特别是尾鳍下方有一大块标志性的白斑,看上去很像热带鱼中的扯旗。这种大鳑鲏喜爱成群地游动在水流的中上层寻觅食物。有时你坐在船上,不经意间可以看到一些淡青色的影子一闪又没了,只来得及看清标志性的黑白胸鳍。

“八鳗九蟹十鳑鲏,十一十二吃鲫鱼。”这是我在苏南听到过的一句食谚,当时就很感到奇怪。我们这里的人,一般不太愿意吃鳑鲏,因为这东西实在不起眼,还特别容易烂肚子而染有一股洗不净的苦味。没有人专门捕捞这种小鱼,那些跟在网里一道给捕上来的鳑鲏,通常都是在卖别的鱼时免费搭送给人家。收拾鳑鲏,只需用手一掐肚子,挤出绕成一团的肚肠,指甲再顺势略劈一下鳞片就完了。

不过,倘是尚未烂肚子,这样的新鲜小鱼洗净后,拿油煎透保形,放足水磨大椒红烧,直烧得骨刺酥烂,略撒些芫荽末儿,味道之鲜美,截然不同于大鱼。搛一条入碗里,淋着红汤的肉又香又细,牙齿轻剔下背脊和肚腹两边的肉,用舌头细品,然后才能感觉到那种小鱼独有的平和的鲜美。若是再给自己倒上一杯稍具品相的干红,筷子头上夹着鳑鲏,慢饮细嚼,余味极是绵长。“正月鳑,二月肉,卖田卖地尝一尝。”我认识的一个老家是湖州的朋友,他说下的这句乡谚或许正可为佐证。难怪现在越来越多的人不喜欢吃正经的大鱼,倒是专寻一些乱七八糟的小杂鱼来调剂口味。

在苏南水乡那些临河的食肆里,从菜谱上看,鳑鲏的烹制方法,有红烧、清蒸、做汤和炖糟、干煸等等。那一次去古镇同里,被人招待了一餐富有水乡特色的菜肴。冷菜中便有一道椒盐鳑鲏,置于很精致的垫衬着淡蓝纸巾的小藤篮里,数量不多,油炸过,还配上细碎的干红椒和干豆豉,脆生生的,而且又绵韧耐嚼,颇具风味。

但苏浙人如此嗜食鳑鲏,终归给人出息不大的感觉。 4xxZx7cpYQKs4+yTQvmAKl7oRZxoDsqTgInigB8w0F/NlpEgv8UXUs5arnFQWz++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