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激发问题意识的自由读物

梁漱溟多次说自己没有什么学问,更不承认自己是学者和哲学家,他说:“我本来无学问,只是有思想,而思想之来,实来自我的问题,来自我的认真。因为我能认真,乃会有人生问题,乃会有人生思想、人生哲学。”梁漱溟并非自谦,他一生的建树实则就来自他基于对人生和社会的感应而不断萌发的问题以及对这些问题的解决。梁漱溟极其自由平等的家教早早就使他建立了独立的人格意识,而人生向上的信念则是这独立人格的内核,人生向上既包含了个体的生死忧患,也包含了社会的兴衰关怀。但少年的心智毕竟是幼稚清浅的,若没有外界正当正大的刺激,这向上之心实易流于空洞肤浅,想要形成一己的思想是不可能的。而像梁漱溟这样从小学时就因为特殊的家教而能独立自学的人,若没有丰富正大的读物,那将是致命的匮乏。当然,梁漱溟的幸运在于,他从上小学开始,就始终有引人向上的读物伴随着。

梁漱溟识字用的课本是《三字经》,他的同时代人在读完《三字经》后,接着就要读四书五经,但梁漱溟读完《三字经》后,即读《地球韵言》,并没有读四书五经,这是他父亲梁济的意思。这种破例,源于梁济心切国难,志在维新,他在光绪十年四月六日的日记中论读书次第缓急时说道:“却有一种为清流所鄙,正人所斥,洋务西学新出各书,断不可以不看。盖天下无久而不变之局,我只力求实事,不能避人讥讪也。”可以说,从梁漱溟读书识字之始,他父亲的中国问题意识就已经和他如影随形了。《地球韵言》是四字一句的韵文,既便于儿童上口成诵,又略说世界大势,正是开阔眼界,滋养心胸的好教材。当然,梁漱溟和一切儿童一样并不满足于课堂教材,他把主要时间用于阅读思考自己喜欢的读物,要知道,他是彻底自由的。他最初也是终身感激的课外读物正是彭翼仲先生所办的《启蒙画报》。“这份报纸是给十岁上下儿童看的,”梁漱溟在《自学小史》中说,“内容主要是科学常识,其次是历史掌故、名人轶事,再则如‘伊索寓言’一类的东西亦有;却少有今所谓‘童话’者。例如天文、地理、博物、格致(‘格物致知’之省文,当时用为物理化学之总名称)、算学等各门都有。全是白话文,全有图画(木板雕刻无彩色)。而且每每将科学撰成小故事来说明。讲到天象,或以小儿不明白,问他的父母,父母如何解答来讲。讲到蚂蚁社会,或用两兄弟在草地上玩耍所见来讲。算学题以一个人作买卖来讲。诸如此类,儿童极其爱看。历史如讲太平天国,讲‘平定’新疆等等。就是前二年底庚子变乱,亦作为历史,剖讲甚详。名人轶事如司马光、范仲淹很多古人的事,以至外国如拿破仑、华盛顿、大彼得、俾斯麦、西乡隆盛等等都有。那便是长篇连载的故事了。图画为永清刘炳堂(用煨)所绘。刘先生极有绘画天才,而不是旧日文人所讲究之一派。没有学过西洋画,而他自得西画写实之妙。所画西洋人尤为神肖,无须多笔细描而形象逼真。计出版首尾共有两年之久。我从那里面不但得了许多常识,并且启发我胸中很多道理,一直影响我到后来。我觉得近若干年所出儿童画报,都远不及它。”这本切合儿童的读物和《京话日报》在梁漱溟十岁时几乎让他“成瘾”。有如此美妙读物相伴,非但无人干预,还时有父亲的交流,到十三四岁时,梁漱溟能拥有自己的独立思想和价值观,也就不稀奇了。

进入中学后,梁漱溟对人生问题和社会问题的思考更为深切。这当然是一种高尚的情操,每个人年轻的时候都或多或少有过这样高贵的情操,惜乎大部分人都早早流失了,而梁漱溟却葆有这高尚的情操一辈子,这自然是因为他人格早成,人生问题与社会问题早已经成为他的全部生命所寄。中学时代,是一个人高尚情操最突出的时候,但也是最易受到世俗社会的打击而迅速消散的时候。幸运的是,此时的梁漱溟有梁启超、章太炎、章士钊这代人相伴。好像有上天眷顾,此时为解决他之问题提供丰富的知识资料与思想资源的读物,自然也就换成了《新民丛报》《国风报》《民主报》《北京日报》《顺天时报》《帝国日报》《申报》《新闻报》《时报》等。据梁漱溟说,他拥有梁任公先生主编之《新民丛报》壬寅、癸卯、甲辰三整年六巨册,还有梁任公同时编的《新小说》全年一巨册。这些报纸杂志既有立宪党人办的,也有革命党人办的,还有保皇党人办的,充满了观念的交锋与价值观的碰撞,那个时代最顶尖的头脑与心灵都跳跃其中。梁漱溟同时拥有这些读物,并精心研读,收获最大的不只是思想,更重要的是他由此感应到了无数人在为时代所造成的人生问题与社会问题而全力以赴,这里蕴含着正大的情感与悲悯的怀抱,越发坚定了他要解决人生问题与社会问题的信念。另外,思维能力的培养也应当重于思想的收获。这些报刊杂志的相互驳难,为他后来研究学术既提供了正当正大地从正反两方面辩驳中深入问题核心、把握问题本质的能力,更培养了他在研究问题时理性恢宏、从容不迫的心态。梁漱溟后来说他做学问总是先看别人怎么说,然后再自己辩驳,如此自己的观点就越来越周全,思想越来越深入。当然,能够尊重别人的意见,然后理性辩驳,是因为梁漱溟本着这样的原则:在人格上不轻易怀疑人家,在见识上不过于相信自己。

当然,知识资源的储备也不可小瞧。梁漱溟关于宪政的知识就来自这些报纸杂志,而他后来研究儒学,既从这些报刊杂志上储备了一定的知识,又以此为线索,找到了更多资源。善于自学的人深知一篇文章总是通向无数篇文章,一本书总是通向一座图书馆。至于他年轻时候转而信佛且自修佛学也是因为从这里看了大量佛学文章,尤其是章太炎先生的佛学宏论。这些报纸杂志是梁漱溟学术研究的起点,其间的人情世态也深深卷入了他的人生。他们为他提供了问题,也提供了解决问题的工具,而他又是有心人,从不苟且,于是,他一生都将处在这些问题之中,走出自己的独特人生。

从梁漱溟中学时期的读物来看,很少有人能像他这样幸运,在他这样的年龄,就被引向了社会,深深感受并思考社会与人生,他注定不可能做一个自了汉。他后来敢于说“吾曹不出如天下苍生何”“我不能死,我死了天地将为之变色”的话,并非狂妄——他是早早就领受到了属于他的天命啊!他的人生忧乐与整个人类是息息相关的。我们每个人来到人世间都是有天命的,只是大多数人终生都没能领受这份天命!当然,领受了天命还得虔诚地完成天命方为大圣大贤,梁漱溟显然做到了。 Aybpmz8wKDaJPBLCM55bV+ySxA/Ae0VyRbwdZ8xWBnMe65zRRlxjGkTm3lMA+sqf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