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六、结语

关于魏初清谈中的重要问题,概括而言,有以下一些:

一、魏初清谈的内容。汉末谈论很难知悉具体谈什么,魏初谈论的内容,可以考知的就较多了。诸如论肉刑,论人物优劣,论才性同异。其中傅嘏才性论,刘劭《人物志》是校练名理的代表性著作。不传的曹丕《士操》、卢毓《九州人士论》一卷、佚名《通古人论》,从书名推测,很可能同《人物志》一样,也是人物评论的理论性著作。此外,谈论历史,也是清谈题目,如管辂与诸葛原谈论三王五帝,授命符瑞。

二、魏初清谈著名人物。较早的是活跃在汉魏之际的重要文士及政治家。王粲是文士清谈的代表。政治家有钟繇、王朗、袁涣诸人。《魏志·荀彧传》注引《荀氏家传》说,荀闳与钟繇、王朗、袁涣议“甲乙疑论”,各不相同。魏文帝曹丕《与钟繇书》说:“袁、王国士,更为唇齿,荀闳劲悍,往来锐师,真君侯之勍敌,左右之深忧也。”可见钟繇、袁涣、王朗及荀闳,皆善谈论。夏侯氏与曹氏姻亲,当时的顶级贵族,一门中颇有能言辩士。夏侯渊之子夏侯和,“清辨有才论”;另一子夏侯称,与文帝曹丕为布衣交,“每宴会,气陵一坐,辩士不能屈,世之高名者多从之游。”(《三国志·魏志·夏侯渊传》裴注引《世语》,页273)以曹丕为中心,形成一个赋诗作文及清谈辩论的文化沙龙。黄初之末及太和之初,出现更多的年轻的清谈人物,著名者有傅嘏、刘劭、裴徽、管辂、荀粲。

三、京师之外的清谈。以前研究魏晋清谈,只关注曹魏京师的清谈。其实,京师之外谈《易》很普遍,善言者也多。例如管辂前期所在的冀州南部及东南一带,如利漕、安德、清河、信都、列人、广平、馆陶,地域并不大,却出现了不少善谈者:琅邪太守单子春、利漕民郭恩、安平太守王基、安德令刘长仁、馆陶令诸葛原。这些人是郡县的主政者,也是清谈中心人物,在他们周围的谈客很多,可惜名不见经传。半个冀州的谈客已是如此之多,曹魏都城洛阳以及其他州郡,清谈人物必定难以计数。

四、太和前后,清谈风气高涨。荀粲与兄俣谈论“夫子之言性与天道”,或许在太和之前(参见王葆玹《正始玄学》,页111)。魏文帝黄初之末,管辂与琅邪太守单子春清谈,参与的谈士之众多,场面之热烈,毫不逊于稍后的正始清谈。太和初,荀粲、傅嘏、裴徽三人清谈,乃是魏晋清谈中的重要场景。太和四年魏明帝禁浮华,对京都的清谈是一次打击。但清谈并没有绝迹。管辂在冀州的清谈,多在魏明帝时。刘劭与人清谈及撰《人物志》,或时在魏明帝青龙中。

五、魏晋清谈由汉末的“谈论”“清论”演变而来。谈论粗者,如论肉刑,谈政治,评论古今人物。谈论精者,谈人之情性,谈言不尽意,谈“性与天道”。前者有现实意义,后者具学术意义。蒋济论眸子、管辂论《易》阴阳之数的神妙、傅嘏论才性、刘劭《人物志》、荀粲论言不尽意,都已开始脱略具象,进入玄远的理境。其时,玄学的基础“本无”哲学虽未正式确立,然已接近玄学的藩篱。魏晋玄学的时代快要到来了。 gQrFY8l0ao42dPwB7H/G1WETRgXWJ1L1Momgm8LhA5MzS9EwPEzuvtE/ErkY+Fjb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