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第一讲
鸿蒙之初

神农氏尝百草:成就自我的第一路径

我们以神话传说为本书的开始。

为什么要先讲中国早期的神话传说?因为中华民族历史悠久,中华文化源远流长,中国神话传说特别多,从盘古创世到女娲造人,从精卫填海到大禹治水,从神农氏尝百草到刑天舞干戚,无不体现着中华民族的古老智慧。神话传说是古人对自然和社会的一些想象,它们寄托着古人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往往蕴藏着一个民族的早期生活状态。通过对神话传说的解读,我们可以追溯一个民族精神的源头,探寻其文化的基因,预知其未来的发展趋势,进而梳理出这个民族的发展轨迹和脉络。

我首先想给大家分享的就是神农氏尝百草的故事。神农氏这个人物,在《史记》《淮南子》《本草衍义》等典籍中都有记载。神农氏是传说中的农业和医药的发明者,为中华民族做了很多贡献。由于年代久远,各种典籍中对神农氏的记载也略有不同,综合来看,他生活在尧、舜、禹的时代之前,至少与炎帝、黄帝同一时代,也可能比他们更早。他是一个农耕部落的首领。中华文明正是以农业文明为起点的。

从一个“农”字,可以很清楚地看出中华文明和地中海文明(包括古希腊爱琴文明)有明显的区别。地中海沿岸发展出的文明,如迦太基文明、古希腊文明等,都属于工商和航海文明。作为农业文明的中华文明的发源地主要在黄河、长江中下游,这些地方土地肥沃,灌溉条件好,非常适宜农业种植。

农业有几个特点影响了中华文明。

第一个特点是它让人们可以定居,不需要到处迁徙。这是农业文明与游牧文明、工商文明和航海文明的最大不同。

第二个特点是它与自然的关联性特别强。比如,南方的水稻,如果在立秋之前种,还能收一场;如果在立秋之后种,收成就不一定。再比如,黄河中下游的葱,在秋分之前种,来年春天就会出现开花、变老、停止生长等现象;在秋分这天或者之后种的,就都能正常地生长。农业生产讲究应时应季,过了季节再去播种,就有可能颗粒无收。中国先民不仅对天时、季节的领会极其深刻,而且对自然界、对宇宙,包括对人类生命的领会都有独到之处。比如,中国人认为,作为大自然和宇宙的一部分,人类生活的方式要永远和自然、宇宙协调一致,“道法自然”。

早期人类的生存之本是什么?就是农业。掌握了生存之本,并且在生存之本上做出成就、取得成绩,就能在人类文明中处于领先地位。因此,我们就明白为什么中华文明能够在人类历史的某些时期处于领先地位了。

农业文明不需要迁徙的特性使得中华民族的每一代人都可以在前一代人的经验基础上提高,中华文明就这样一代一代地探索,一代一代地累积,不断地发展壮大。后来,工业时代、信息时代到来了,有些人就认为,早期的很多文化丧失了合理性,农业文明已经过时了。

这是很幼稚的看法。重视农业应该是人类文明永远的主题。无论是从前、现在,还是未来,无论生活方式发生多大的变化,人类对农业都有着深深的依赖。在工业文明时代、信息时代,人类文明的内涵在不断地扩展,但是人类对农业的依赖与农业对人类的重要影响是永恒的,不会过时。

中华先民体会到的很多道理,尤其是人和自然的关系,反映了人类文明的永恒特质。前面提到了“道法自然”,这种深刻的体会在整个人类文明的进程中永远有价值。相反,工业社会和信息社会追求效益和产值,社会因此急剧变化,人类对自然界、宇宙、人类生命自身,以及人和自然的关联的体会,有些并不如农业文明时代的人类深刻。

在神农氏时代,由于火还没有普及,人类吃的多是生食,很容易得病。因此,神农氏提出了两种基本的应对方法:一种是种五谷,另一种就是用草药。中国先民善于从自然中寻找某些植物来治疗疾病,这是在长期的生存发展过程中自然形成的生活经验。比如,当一个人吃得特别饱、特别撑,积食便秘的时候,服用大黄就可以迅速解决。中国先民还会向动物学习疗伤的方法。有些蛇受伤时,会用某种植物给自己治疗;有些小动物被蛇咬了,也会用植物给自己治疗。中国的先民就总结出哪种草药能够治疗伤口,哪种草药对蛇的咬伤有治疗作用……

中国先民长期与自然界的各种植物打交道,并对植物的各种性能进行观察和总结,找到了很多利用身边的植物治疗身体疾病的办法,中医理论由此产生,伴随着中医理论问世的是相关经典,如《黄帝内经》。

神农氏尝百草,讲的就是人类寻找能够治病的中草药的故事。神农氏作为部落的首领,发现部落里的很多人容易得病,就想办法寻找治病良药,对哪一种植物治疗哪一种疾病有作用进行探索和总结。神农氏尝百草,据说一天中毒几十次,但他无怨无悔。有一次他吃了一种草,这种草叫断肠草,有剧毒。神农氏未能及时找到解毒的办法,献出了自己的生命。这是一个永远值得我们怀念和尊重的先人。

神农氏尝百草的故事折射出的中华民族精神、价值观,以及这个故事对中国历史的影响,都值得我们总结和思考。

从整个人类文明的视野来看,中华民族的价值观有什么特点?神农氏为解人们的疾病之苦,不惜以身试药,乃至一天中毒几十次,体现了舍“小我”为“大我”的奉献精神。从神话时代开始,中华民族所歌颂、赞扬、钦佩的人,大都是让“小我”的生命融入“大我”的福祉中的人。

有生活经验的人会发现,无论露珠多么美丽,太阳出来以后,也很快就蒸发了。那么,一滴水怎样才能不干涸呢?就是融入大海。当这一滴水融入大海,与大海成为一体,大海就是这一滴水,这一滴水就是大海,永远都不会干涸。“小我”就是这一滴水,“大我”就是大海,就是民众,就是所有生命。把“小我”的这一滴水融入“大我”的大海,“小我”就能获得永恒。近代以来西方文化的核心价值观是尊重个体,强调“小我”的自由,很多年轻人觉得这特别合理,觉得强调将“小我”奉献给“大我”的价值观太高尚了,有一种疏远感、距离感。

关于“小我”与“大我”的问题,值得我们客观、冷静地来分析一下。人类社会的苦难,如冲突、战争和血腥统治,背后的根源是什么?为什么那么多人有人际关系方面的困扰,在和别人交往时,内心有那么多纠结和挣扎?为什么那么多人活得那么痛苦,有那么多烦恼?为什么那么多人的生命中有很多外界带来的冲突,导致他的内心无法释怀?

中国有个成语叫“过犹不及”。如果一个人过于注重“小我”,过于注重自我的价值,他在工作和生活中就必然会面临各种冲突。比如,一个职位,大家竞争上岗,如果一个人只认“小我”,觉得自己志在必得,就很有可能和同事剑拔弩张,即便他成功上岗,也不容易带领团队做出成绩来。再比如,为什么有的学生处理不好与舍友的关系?因为他们以自我为中心,只关注自己的利益,不顾别人,甚至连打扫卫生也只顾自己的小天地。

个体的很多烦恼、痛苦、纠结和冲突,都和“小我”的过度膨胀有关。放眼整个人类社会,近代以来,人类和自然的关系高度紧张,人类追求自我利益最大化,向自然“开战”,妄图征服自然,大量地攫取自然资源,这样做势必导致人类和自然之间的尖锐冲突。

近代以来的两次世界大战,从价值观的角度看,实际上就是某些国家和民族以自己的利益为重,不关注也不尊重国际的规则、其他民族的利益和人类的共同利益造成的。

无论是近代以来人类对自然的过度开采与破坏,还是个体面对诸多纠结、痛苦、分裂,还是以国为单位的群体之间的战争和冲突,都反映了人类价值观出了问题,对全体人类的共同发展造成了伤害。

如果每个人都不仅有“小我”的价值尺度,还有“大我”的立场,不仅重视自己,而且重视别人,关注自己的集体,关注自己的国家,甚至站在整个人类命运的角度去思考,就很容易心情舒畅,在与别人互相理解、互相支持的氛围中得到想要的幸福。

在全球化的时代,有一个问题是我们需要思考的:应该如何协调“小我”与“大我”的关系?对个体而言,应该是重视“小我”,同时一定要重视“大我”,既关注自己,也关注他人,关注自己的国家与其他国家的正当利益乃至整个人类的命运。

几千年以来,中国文化一直倡导“小我”和“大我”的和谐统一,强调要将“小我”这一滴水融入“大我”的大海,将个体的幸福与集体、国家的命运、全体人类的命运紧密相连,只有这样,世界才有“大同”,“小我”才能幸福喜乐。

理解了神农氏尝百草的精神,理解了“小我”与“大我”的关系,我们就能更好地理解中国文化、中国精神,也能更好地理解西方社会的理念。

舜从修身到治国:从小人物到大人物

在中国早期神话传说中,舜是一个重要人物。他命运多舛,其人生经历能为我们带来重要的启示。

相传,舜天生异相,眼睛里有两个瞳仁,所以取名“重华”。他的父亲被称为瞽叟,“瞽”就是双目失明的意思。舜的生母去世早,他的父亲后来又娶了一个妻子,就是舜的继母。继母生下了一个孩子,叫象。象桀骜不驯,但是舜的父亲对他宠爱有加。舜的父亲、继母、弟弟都不喜欢舜,他们都想杀掉舜,舜在这个家里的处境非常艰难。

舜二十岁时就因为孝顺出了名,但他的人生依旧磨难重重。为了生计,他卖力干活,在历山耕过田,在雷泽打过鱼,在黄河岸边做过陶器,在寿丘做过各种家用器物,在负夏做过买卖。由于德行高尚,他在历山耕田时,历山人都互相推让地界;他在雷泽捕鱼时,雷泽的人都互相谦让便于捕鱼的位置;他在黄河岸边制作陶器时,那里做出来的陶器就很少有次品。在舜的影响下,一年的工夫,他住的地方就成为村落,二年就成为小城镇,三年就变成大部落。

舜三十岁时,部落的首领是尧,尧选接班人的时候,问谁可以治理天下。四岳推荐了舜,说舜这个人对家里人很好,无论家里人给他带来多大伤害,他都没有怨气。那么舜是这样的人吗?他是否具备部落接班人的素质呢?尧采取最直接的考察方式,把自己的两个女儿嫁给了舜,让她们观察舜在家的德行是否真如大臣们所说。舜居住在妫水岸边,他在家里做事非常谨慎。尧还派自己的九个儿子去和舜相处,观察舜在外的为人。尧的九个儿子在舜的感召下,更加笃诚忠厚。

见了这些,尧就赐给舜一套细葛布衣服,给他一张琴,为他建造仓库,还赐给他牛和羊。

舜的父亲瞽叟仍然想杀他。有一次,瞽叟让舜去用泥土修补粮仓,他爬上去之后,他父亲就在下面放火,想把他烧死。舜用两个斗笠保护着自己,像长了翅膀一样从粮仓上跳了下来。借着风势的缓冲,他逃开了,保住了性命。自己的家人竟然要取自己的性命,一般人都会特别愤怒、难过,但是舜毫无怨言,仍然尽好为人子的本分,对他的父亲和继母非常孝顺,对他的弟弟也非常好,一天比一天忠诚、谨慎。

《史记·五帝本纪》中这样记载:“舜顺适不失子道,兄弟孝慈。欲杀,不可得;即求,尝在侧。”舜仍旧恭顺,遵循着子女对待父母时应遵循的道德,友爱兄弟,孝顺父母。他们想置他于死地的时候,他就让他们找不到他,不让他们得逞;他们有事需要找他的时候,他总是在身边侍候。

尧把两个女儿嫁给舜之后,还发生了一件事。舜的父亲让舜去挖井。在舜挖到深处的时候,他的父亲和弟弟象把绳子剪断,再往下倒土把井填上,想用这种方法把舜杀死。幸好舜早有准备,他挖井的时候悄悄在井的侧边凿出一条通道,从这条通道逃走了。

瞽叟和象很高兴,以为舜已经死了。象说:“这个主意是我出的。牛羊和谷仓,就归你们两位老人了;舜娶过来的尧的两个女儿,还有尧赐给他的琴,归我了。”

说完,象兴高采烈地到舜住的地方,却看到舜回来了。象非常惊愕,又装作很痛苦的样子,说:“哥哥,我正在为你伤心呢!”这件事情之后,舜对他家人的态度仍然没有改变,一如既往地孝顺父母,爱护弟弟。经老百姓口耳相传,舜的德行就在部落里面传扬开来,他成了大家学习的榜样。舜在复杂的环境里心性不改,善良不改,他的胸怀、格局很大,他有能力成为部落首领。

后来,尧就把部落首领的位置禅让给了舜,舜把整个部落治理得井然有序。在春秋战国时代,很多圣人都把尧、舜、禹的时代当作一个理想的时代进行歌颂。

中国文化强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特别注重一个人在家庭中承担自己的角色和处理复杂的家庭关系时所表现的品质,认为一个人在家庭中得到的教养和历练,将积淀成他人生的底色。舜孝顺自己的父母,也会敬重其他老人,这种现象在心理学上叫迁移。一个人特别孝敬父母,从心底敬重自己的父母,每次开口说话都会考虑父母是否能够接受,生怕父母听了自己说的话会心里不舒服,他在社会上会怎么样?他会自我反省、自我观照。一个在家里对父母、兄弟姐妹特别好的人,到了社会上对领导、对同事也会好。

《尚书·尧典》里也明确写道:“克明俊德,以亲九族。九族既睦,平章百姓。百姓昭明,协和万邦。”华夏文明是农业文明,“子又生孙,孙又生子;子又有子,子又有孙”,子子孙孙在一片土地上生存,自然而然就会形成大家族,家族里各种复杂的关系相互粘连,这是中国家庭的特色。

一个人真想成为大才,首先,要培养自己的德行,要像舜一样,宽容大度、有格局、孝敬父母、爱护兄弟、有仁爱之心。“克明俊德”——弘扬自己美好的品德,展现自己博大、清净、正直的心。“克明俊德”后自然能够“亲九族”。一个有高贵品质的人,一定会在家族里孝敬、尊重长辈,爱护平辈,因此自然能够把家庭关系处理好。如果一个人能把家族中的各种复杂关系都处理好,他自然能把老百姓照顾好,这就是“九族既睦,平章百姓”的意思。只有把老百姓照顾好了,“百姓昭明”,才能把部落和部落之间的关系、国家和国家之间的关系处理好,这就是“协和万邦”。

在舜的故事中,尧选舜做接班人的理由,舜在复杂的原生家庭里接受的各种考验和历练,以及这些考验与历练对舜的德行、能力、品格养成的意义,都对我们有所启发。我们应该如何看待原生家庭的不足?如何应对原生家庭带给我们的伤害?心理学研究表明,一个人在成年时期所表现出来的人格、德行和品质的缺陷,都和他的原生家庭带给他的伤害有关。因此,很多人把成年以后遇到的各种问题都归因于原生家庭,把心里的怨气都撒向原生家庭,怨恨自己的父母。实际上,这种做法有偏激的地方。面对原生家庭的各种问题,正确的态度是什么呢?我们可以把原生家庭的各种问题看作是来成全我们的力量,勇敢地去面对它们。舜的原生家庭很差,问题也很多。他的父母对他不好,并没有逼得他走上极端狭隘、自私的人生道路,也没有改变他的善良本性。他更加博大、宽容,更加有智慧、有能力处理好生活中的各种难题和挑战。

人这一辈子会面临很多问题,如果我们能妥善地处理这些问题,就能拥有良好的德行、健全的人格和健康的心理状态。

我们不能把自己人格、德行的缺陷和人生面临的问题简单地归结为原生家庭不足,更不能怨恨、指责父母,那样对事情的解决没有任何帮助,对我们的人生没有任何意义。任何一个原生家庭都是不完美的,只是问题的严重程度不同而已。我们应该向舜学习,把原生家庭带来的问题视为人生的历练,当作对我们的考验,在历练和考验中塑造我们的人格,让我们的人生得到升华。

举个例子,我身边就有这样一家人:父母偏心,他们对某一个孩子特别好,对其他孩子不是那么好。受冷落的孩子没有埋怨自己的父母,也没有因为父母对自己不公平而不孝敬父母,反而引以为戒,下定决心,如果自己以后有了孩子,绝对不会对孩子区别对待。因为在原生家庭里遭受了不公平的对待,所以绝不会让自己的下一代再感受到这种不公平,这就超越了原生家庭的不足和原生家庭给他带来的伤害,从而完善了自己的人格。

现在有很多独生子女家庭,我们需要反思。多子女家庭的孩子要与兄弟姐妹处理好关系,有了好东西要去分享,要照顾别人的感受,等等,这样的孩子走入社会、走上工作岗位以后,大多会体谅同事,照顾别人的感受,保护公司的利益,这是一个能够适应社会的人必备的素质。而在一些独生子女家庭中,一家人奋斗都是为了孩子,孩子就容易形成以自我为中心的行为习惯和价值观,他们走向社会以后,就容易与其他独生子女产生冲突,感觉不适应,甚至会很痛苦。这是我们需要注意的一个社会问题。

通过舜的故事,我们可以理解中国文化的逻辑和中国社会治理的逻辑,懂得个人、家庭、社会之间的内在关联。一个人只有自己修行好,把家庭关系处理好,才能在走向社会之后处理好更多、更复杂的关系。我们要以一种积极的人生态度看待原生家庭对自己的考验,这些考验是我们成长的台阶,正是在一个又一个考验中,我们的生命才得到升华,才更加完善。

大禹治水:我命由我不由天的最早启示

大禹治水是国人耳熟能详的经典神话传说,凸显了中国传统文化的基因和民族精神。

据夏商周断代工程考证,大禹治水距今大概4100年。那时候,中国大地上发生了洪水。其他民族早期也有洪水神话,如挪亚方舟的故事。可以推测,地球曾经历了一个洪水时期。应对洪水灾难,不同民族体现出不同的精神气质以及文化特点。

尧遭鸿水,黎人阻饥。禹勤沟洫,手足胼胝。言乘四载,动履四时。娶妻有日,过门不私。九土既理,玄圭锡兹。

(节选自《史记·夏本纪》)

上文这段话是说,尧的疆土遭洪水,老百姓出行受阻,饥饿不堪。禹勤于疏通水道,手足生茧,他乘着四种交通工具,全年都在行动。大禹为了治水,娶妻有一段时间了,在外劳苦数年,经过家门也不回家。禹把九州的水患治理好后,舜赐予他玄圭作为奖赏。

其实一开始负责治水的不是禹,而是他的父亲鲧。鲧居住在黄河下游,大臣们认为他有治水经验,当时的部落首领尧便命令他去治水。鲧用的是共工氏修筑堤防的办法,并逐年加高、加厚,堤防达到三仞高,积压了大量洪水。这种方法适用于山川地区,但在平原就失去作用了,堤坝一旦被冲垮,带来的灾难更大。九年的时间过去,洪水仍然泛滥不息,鲧治水没有取得成效,被革职流放到羽山,后来就死在那里。

舜代尧成为首领后,他征求大臣们的意见,看谁能治退大水,大臣们都推荐鲧的儿子禹,因此治水的重任又落在禹身上。禹因父亲治水无功、受罚而难过,苦苦思索,研究水的规律。既然水是往下流的,禹就把河道疏通好,把土地上肆虐的洪水疏导到大江大河中,让它们最终都流到大海里。禹采用的办法得当,治理洪水的效果也很好,水患从根本上得到了解决,禹给了天下人第二次生命。禹治理洪水有功,受舜禅让而继承帝位,人们为表达感激而尊称他为大禹。

在治水的过程中,大禹在当时能力和条件许可的情况下,对中国的地理板块做了初步的划分,分为九州:冀州、兖州、青州、徐州、扬州、荆州、梁州、雍州、豫州。龚自珍写的诗句“九州生气恃风雷”中的“九州”指的就是大禹划分的九州。为了方便农业生产,加强部落间的交流,大禹对当时主要的山脉、河流的走向进行了研究,疏通了河道,开通了山脉。大禹划定九州,对中国的多民族大规模统一具有积极意义。

大禹治水的故事暗含的中国文化的特点和中华民族精神,值得我们好好总结。

大禹治水为什么能成功?

第一,大禹治水的故事表明,中国人特别注重对自然规律的总结和探索。大禹从研究水的规律入手,发现“水曰润下”,利用水往低洼处流,疏通河道,把滔滔洪水引到大海里,从根本上解决了水患。尊重规律,对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发展至关重要。只有认识规律、顺应规律,一个民族在社会生产活动中才能取得主动地位。

《道德经》中有一句话:“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道法自然”一句告诫我们,在自然面前,在各种客观规律面前,我们绝不可狂妄自大,要有高度的自觉,尊重规律、研究规律、认识规律、掌握规律,利用规律来为人类谋福。

第二,大禹治水三过家门而不入,甚至化身巨熊开山拱石,与黄河展开殊死战斗。为了整个部落,为了整个国家,为了广大老百姓的福祉,大禹没办法顾及自己的小家,公而忘私地奉献,忧国忧民。客观地说,一个国家不可能人人都高尚,但是一定得有像大禹一样高尚的人做民族的脊梁,用一生的心血和汗水为国家做贡献,让国家的经济、政治、国防各个方面壮大起来。正是靠着这些人的奋斗,一个民族才能真正崛起,老百姓才能获得福祉和安宁。

第三,大禹治水之所以会成功,还因为他依靠了人民的力量。大禹有再大的力量,也无法一个人把河道疏通好。洪水会威胁所有部落人的生命安全,大禹因势带领广大人民群众一起去疏通河道,成功地治理了水患。中华民族对人民非常重视,“水能载舟,亦能覆舟”,“水”指的就是老百姓。这句名言与大禹治水所体现的要依靠、团结广大劳动人民一起解决困难的思路是一致的。中华民族相信,只要代表的是人民的声音,就能得到老百姓的拥戴,人民的支持是领袖成就事业最雄厚的基础。

大禹治水的故事,还展现了中华民族自强不息的精神——在遇到重大困难时,没有把命运简单地交付给人之外的神秘力量,而是自己掌握命运,自己来努力克服困难。我们的民族在文明之初就懂得自己决定自己的命运,中华民族的文化值得我们尊重,也值得我们自豪。 gVCEnEib2wP3YINjGMxi18NtG7ru2ylzwWg3AEn9tos+OLhicGzxh87R2l6GA9S5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