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昔日玩伴,今日对手

建安五年,曹操在官渡口等袁绍。这次相逢不为叙旧而是为了决战,胜者将有机会统一北方。

曹操和袁绍打小就认识,常在一起玩。他们都十分机敏,也很调皮捣蛋,甚至曾经荒唐到去别人婚礼上偷偷劫走新娘,两人称得上气味相投。随着年纪渐长,他们也逐渐走上不同的道路:袁绍作为豪门子弟,家中四世三公,从朝廷到地方都有袁家的门生故吏,他也颇有才能,汉灵帝末年当上了司隶校尉。董卓提出立汉献帝,袁绍不赞同,索性把“节”挂在洛阳上东门,辞职回河北去了。袁绍想推举幽州牧刘虞代替汉献帝,但刘虞不肯。

曹操的父亲曹嵩是大宦官曹腾的养子,东汉末年有“十常侍”之乱,曹操自己并不以“宦官后代”的身份为荣。许多人说曹操是个惹是生非的熊孩子,而名士许劭(shào)慧眼识人,认为曹操乃“治世之能臣,乱世之奸雄也”。曹操出身孝廉,从议郎升为骑都尉、校尉,说不上平步青云,但也是一步一台阶,成为朝廷重臣。

董卓把持朝廷,既无能又残暴,各地的势力联合起来讨伐他。袁绍实力最强,他明确反对过董卓,家族又有名望,自然被看作领袖人物。曹操也来了,但他没多少兵,在讨董联盟里是个不起眼的小角色。看到袁绍等人拥兵十几万却每天忙着喝酒聚会,曹操自己带兵和董卓手下的徐丰打了一仗,虽败犹荣,显现出了极强的勇气与魄力。随后曹操苦心经营数年,在兖州(今山东西部)、豫州(今河南东部)初步站稳了脚跟,特别是他讨伐青州黄巾军获胜后,收编了其数万精干的士兵为“青州军”,兵力大增。他又听谋士的意见实施屯田,渐渐地粮食短缺的问题也得以改善。

董卓死后,汉献帝东归洛阳。可那时候的洛阳是什么光景?房屋被烧毁,很多居民早已逃难离开,皇帝和大臣们甚至没有像样的住房和饮食。曹操的谋士荀彧建议把汉献帝接到离洛阳不太远的许县来,这样不但能以皇帝的名义来约束各方势力,还方便招揽人才等。落魄皇帝终归是皇帝,谁和皇帝在一块儿,谁的身份就站得住脚,不再是割据一方的军阀。袁绍那边也有人这么建议,但郭图大加反对,说把皇帝接过来反而限制了袁绍的权力,不划算。后来袁绍回过神来,拍着大腿后悔,又气曹操抢先一步得了便宜。

生逢乱世,脱颖而出意味着成为众人忌惮的对象、吞并的目标。曹操打败了袁绍的弟弟袁术,也打败了吕布,这些人都是强劲的对手、难啃的硬骨头。常年苦战,把曹军上下锻造成一支灵活务实的铁军。

看到曹操既把持着汉献帝,地盘也扩充到兖州、徐州、豫州和司隶(古时指长安、洛阳)的一部分,袁绍再也坐不住了。他盘踞冀、青、幽、并四州,在各路军阀中实力最强,凭什么不能杀到许都把汉献帝夺过来呢?

说干就干。建安五年二月,袁绍点十万精兵,剑指许都。

曹操迅速屯兵官渡,坐等袁绍大军前来。

其实曹操已经提前一年清除了周边的威胁:孙策接受了他的安抚诏令,西南边汉中的张鲁和益州的刘璋彼此牵制,荆州的刘表观望而不介入,张绣已经归降,此前在淮南称帝的袁术已病故。袁绍在这方面却准备得不充分,他后有公孙瓒,辽东又有公孙度虎视眈眈,只好暂缓南下。

既然袁绍还没来,曹操便离开官渡。他刚回许都就接到一个坏消息:刘备反了。

早前刘备因被吕布打败而投奔曹操,暗地里却卷入汉献帝和董承的“衣带诏”事件,密谋要反曹。刘备杀了徐州刺史车胄,占据徐州。曹操立刻决定去打刘备,他的左右都担心:倘若袁绍趁机来攻可怎么办?曹操却很笃定,他说:“刘备是个英雄,不能给他机会做大;而袁绍这个人谋而无决,反应慢,他不会在这时候动手。”果然,田丰劝袁绍趁机攻打许都,袁绍却以孩子生病为由按兵不动,气得田丰拿拐杖在地上敲得响,叹息“大势已去”。

曹孟德移驾幸许都(金协中绘)

曹操迅速击败刘备,马不停蹄赶回官渡。由于要保障各地的安全,曹操倾尽全力,在官渡也只能部署两万多兵。以两万多敌十万,胜算几何?前线的风声传到后方,许都人心惶惶,许多大臣偷偷写信向袁绍示好。袁绍心里很畅快,他相信,曹操这位曾经的玩伴、盟友这些年虽然很努力,但永远都赶不上自己。他相信这次决战,结果只有一个:打败曹操。

给孩子的话

成语“挟天子以令天下”,最早出自西汉刘向《战国策·秦策》:“据九鼎,按图籍,挟天子以令天下,天下莫敢不从,此王业也。”这是战国时纵横家张仪游说秦惠王时所说。意思是挟制天子,用天子的名义发号施令。这个故事里的曹操也是挟天子以令天下,但他却和前人的做法不一样。一般意义上,总以为控制了天子,就能够号令天下,实际上东汉末年皇帝的权威早已丧失。曹操迎汉献帝到许都来,目的是什么?只有一个目的:政治正确,师出有名。他打着奉诏勤王的旗号,占据道德的制高点,在政治上处于有利地位,这就是曹操“挟天子以令天下”的目的。 I+5XDIewMvWuNlScMkkuuYC53uxRKkDmWXQabYnDZVs6DD1OEKcZ9eAhwMLuhA11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