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48.大智若愚

【出处】

第二十章:“众人熙熙,如享太牢,如春登台。我独泊兮,其未兆,如婴儿之未孩;傫傫兮,若无所归。众人皆有余,而我独若遗,我愚人之心也哉,沌沌兮!俗人昭昭,我独昏昏。俗人察察,我独闷闷。澹兮其若海;飂兮若无止。众人皆有以,而我独顽似鄙。”

【语义】

那些真正有大智慧的人,在形象和言谈举止方面,在一般人看来却是很愚钝的样子。

【寓意】

老子在这里用了对比的表达方式:俗人——圣人。俗人大都以为自己是聪明的,而圣人却好像对世俗之事稀里糊涂。俗人大都以为自己看得很清楚明白,而圣人对世俗之事好像置身事外一样。可是,世俗中的人,一方面聪明着、明白着,另一方面却痛苦着、纠结着。老子用这种对比的表述告诉人们,世俗的思维不是智慧,也无法看清万事的规律。照此下去,就难逃“聪明反被聪明误”“聪明着却痛苦着”这样的人生悲剧。清代文学家郑板桥历经人间苦难的磨砺之后,写出了著名的“难得糊涂”,其背后的寓意也正是“大智若愚”,只是没有郑板桥那样经历的人,很难精准地理解这句话。因为,郑板桥的“难得糊涂”就像是河流中被冲刷了几百年乃至上千年的鹅卵石,而一般人所说的“难得糊涂”,可能更像是表面长满了青苔的岩石吧。

【素描】

红尘中的人们,有几个不愿意表现自己的聪明呢?聪明的人们,又有几个能够彻底摆脱纠结与痛苦呢?看起来这又是一个人生的悖论。这到底是怎么回事呢?原来,痛苦和纠结的前因是低层次的聪明,也就是真正的愚蠢。正如老子在《道德经》第七十一章中所说的“不知知,病也”——把不知当成了知,这就是自己的心智生病了。这样说起来,逻辑上就变得合理了。为什么很多人看不透这种聪明式的愚蠢呢?那是因为他们的境界太低,无法俯视人生的全貌和本质,所以才会产生这种表面化的、片段性的、碎片式的、毫无逻辑的、自认为是聪明的认知错误。老子说“俗人昭昭,我独昏昏”,这里的昏昏之相,也是借用俗众之眼光来戏称自己的。

【真言】

如果聪明着却又一直在干让自己痛苦的事,那么这份聪明的准确叫法应该是愚蠢。如果明白着,却又一直在干糊涂的事,那么这份明白的准确叫法应该是愚痴。而真正拥有大智慧的人,在小聪明的人看来反而是愚钝的。

【自省】

我反省一下自己才发现,我以前总想着表现自己的聪明才智,害怕别人小瞧了自己,原来是因为没有超越心底的自卑呀!自从学会了以圣人的智慧为参照系,我才知道自己过去的那些思考和想法是那样低级和狭隘。当然,有了圣人智慧的指引,我的低级状态在不断地被超越,智慧也在不断地增加。看来,人的眼睛虽然能够看清很多事物,却看不清自己。 CoakJPy2CQGmQHuPmK7wHaz7FsdAmGe33kg9SX0zqEscJBjGSo0XabFmq9dnWat2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