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章:“众人熙熙,如享太牢,如春登台。”
“太牢”是指古代帝王、诸侯的一种祭祀形式,祭品为猪、牛、羊,相较祭品只有猪、羊的“少牢”,“太牢”的祭品是较为丰富的。“如享太牢”意指人们兴高采烈地享受美味。“如春登台”,从字面上来看是描绘人们好像生活在美好幸福的太平世界里的景象,实际上是在暗指有些人一味追求浮华而失去了质朴真诚,而后又陷入无休止的痛苦循环的景象。
普通人过分喜欢物质上的奢华享受和形式上的浮华热闹,并因此让自己的心浮躁不安。圣人希望人们能够明白,那些外在的虚华恰恰是扰乱人们心智的东西,不要刻意去追求,否则就会被外在的力量扰乱自己的心情。
在城里住久了的人,到了广阔的草原,看着蓝天,骑着骏马,会有一种放松的感觉,很显然这是压抑太久之后的一种释放。一直生活在草原上的人到了繁华的都市,一方面会眼花缭乱,另一方面也可能会有些许被囚禁的感觉。
城市生活虽然在物质层面给人们提供了很多便利,但在精神层面却给人心制造了很多禁锢。所以,久居城市的人大多对一种理念有着共鸣:回归田园,回归自然。
适宜的外部环境固然能够让人得到一时的放松和排解,但在大多数时间里,人们还是在自己的内心制造着各种纠结和痛苦。这是人们具体生活的一种真实的写照,也是圣人们观察众人痛苦的一个着眼点。
现实中的人们,所面临的一个重大挑战就是很难自行安排丰富的精神生活。当人们内求不足或者没有方向而转向外求时,追求什么就会被什么所控制。实际上人类所做一切,都是在满足自己的生存需要,丰富自己的精神世界。若是一味地追求外在的物质和名利,却没有富足的精神生活,就会导致生命出现中空和失衡的状态。
一切外求而得到的,带给人的快乐都是短暂的。一切内求而不能得到的,给人带来的痛苦都是长远的。学习圣贤智慧,把人生当成一场修行,断掉制造纠结与痛苦的愚根,从而让自己的心性变得清明而智慧,人生就能变得更加幸福。
学习国学和圣贤智慧以后,每当我坐在书桌前,静心领会圣贤智慧、冷眼旁观自己的人生画面时,就会有一种醒悟:外求的越多,痛苦就越多;转向内求以后,精神会不断地充实和强大,心反而安静下来了。也许一切美好将因此而生,所有人都可以来试验一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