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1.可道非道

【出处】

第一章:“道可道,非常道。”

【语义】

可说之道,是人主观表述出来的,并非客观的道本身。

【寓意】

大道是无形无相、无边无际的,人的主观能力永远无法把握其全貌。大道又是无处不在的,人无法脱离其决定性的影响。放空自心,真诚谦卑,虚极静笃,顺应自然,方可合于道而自然功成。哲学家们发现,人类痛苦的根本原因在于,我们都以为自己说的是正确的,是真理,而别人说的总是错误的,或者是不如我们的。智慧的人说别人的道理,愚蠢的人说自己的道理;智慧的人总找自己的错误,愚蠢的人总找别人的错误。

【素描】

大家知道“公说公有理,婆说婆有理”的典故吧?遭遇过“对牛弹琴”的无奈吧?也为“驴唇不对马嘴”感到尴尬吧?也曾为“你说东,他说西;你说狗,他说鸡”摇头叹息吧?如果是在与亲人的接触和沟通中遇到这样的情况,那就更让人糟心了。这一切都源自人们像蜗牛一样蜷缩在“小我”的硬壳里看世界、看众人,可以这样说,“盲人摸象”是我们较为普遍的认知模式。

【真言】

只说自己的道理,你就是孤家寡人;能够说别人的心里话,你就是他的知心人。若专门找对方的正确来对接,你就无往而不胜;若专门找对方的错误来指责,你就是天下人的公敌。

【自省】

还真是这样啊,我跟别人说我的道理时,别人也在说他自己的道理。我跟他说他的道理时,他就很容易接受我的道理。 AkkqL3Be+ufAqKeJkkijiLMevddCJeqVBuic0eKgORTkqHc4nByOxt/yOH4lJRSG



2.可名非名

【出处】

第一章:“名可名,非常名。”

【语义】

一个事物的名字或者说法,只是人给事物的“命名”,如同贴上的一张标签,这一标签并非事物本身,它只是人为了自己认识的方便而使用的一种工具。若是将人主观上给事物起的“名”当成事物本身,就大错而特错了。

【寓意】

人类往往把人为之名当成了事物本身。面对着各种对立名称的出现,人类借助于命名外界事物所进行的心灵撕裂过程就开始了:有正确的,就必然有错误的;有黑的,就有白的;有喜欢的,就有厌恶的……

【素描】

有朋友问我:“如何用老子的思维来看待名与实呢?”这个问题非常精妙。可名非名更高的一个层次,或者它的反面又是什么呢?用禅宗的话来说,那就是非名非非名,用我们熟悉的话说,就是否定之否定。这个非非名,说的就是我们自己心中的主观事实,通常我们比较熟悉的是客观事实,但如果我们特别坚信某一种意念,它就会变成我们心中的一种主观事实。以我们的名字为例,日常生活中,我们常常会向他人介绍自己的名字,以至于名字本身也会成为我们生命中的一个特殊的事实,就是主观事实;同时,我们的名字被别人提及的次数非常多,所以有人认为名字会对我们的生命产生重要的影响。这也是很多朋友之所以老是想让自己有个好名字,甚至去改名字的一个原因。实际上并没有什么坏名字,哪个父母会给自己的孩子起个不好的名字呢?认为名字就是个符号,和认为名字可以改变命运,这两种极端倾向都是存在问题的。对于自己的名字,我们要有积极、正面、周全的理解,如果理解偏了,就可能会厌恶自己的名字,甚至对我们的生活产生更多不良影响。在这一点上我们都要小心,要理解我们名字正面的内涵。到了这个地步,你就可以理解非非名的妙处。

【真言】

在我们的生活中,有很多“工具与目的”“道具与本体”这样的话题。人用筷子夹菜吃,人吃了筷子夹的菜,却不会吃筷子。人读书,是为了长知识、获得智慧,如果读了书不能学以致用,那读书意义何在?人努力挣钱,不是为了吃钱,而是花钱买自己生存所需的东西。人吃饭也不仅仅为了饭,而是为了从饭中吸收营养。人出了名,成了名人,如果放不下虚名,就会为名所累,还可能因为名气大而让自己迷失。如果拿着筷子不吃饭或者把筷子当饭吃,是不能饱腹的。当然,对名的正确理解,甚至形成正道的信念,也是我们绝不可忽视的,这会形成生命中一种非常神奇的力量。

【自省】

真正有实力的人,往往不虚荣。死要面子的人,往往没有实力。最终,死要面子的人却失去了面子。当然,如果理解歪了,也会产生严重的后果。 sDpUL8pGILNSsguWVgTHWuHecULNBhTxGBmERj4pBVDHsieb2cGMCKiaEO2rtBRZ



3.无始天母

【出处】

第一章:“无,名天地之始;有,名万物之母。”

【语义】

“无”可以用来表述天地混沌未开之际的状况;而“有”,则是对宇宙万物本原的命名。因此,要常从“无”中去观察领悟“道”的奥妙;要常从“有”中去观察体会“道”的端倪。

【寓意】

天地未开之时宇宙的原始状态是一种无形无相、无边无际的混沌状态,是人的主观能力无法把握的,老子将其称为“无”。同时,这种无形无相的大道又是无处不在的,人无法用自己的肉眼去认知但又无法摆脱其影响。混沌未开的大道之“无”的状态,演化成了后来的次一级“有和无”——我们能感知到的有形的存在和同时与此并存的无形的存在。

【素描】

“无”就如同我们远古的祖先,虽然不可见,但已经将其生命的力量传递到了我们的生命中。我们能够感知到的“有”,如同我们的父母,他们生养了我们。实际上,在每一个生命中,既有看不见的力量,如中医所说的“气”,也有我们能够感受到的肌肉、骨骼和脏器等有形的生命形态。当然,进一步演绎还可以让我们更深切地感受到生命的有无共存:我们的思想情感是看不见的,却支配着我们的肉体活动,决定着我们的生命质量。那些很有成就或者我们认为很厉害的人,往往都有一个非常强大的、我们肉眼看不见的精神世界。所以在现实当中,我们可以看到两种不同的人生模式:第一种是不断地去追求外在有形的东西,第二种是不断地去丰富和提升自己内在无形的能量。第一种人生模式往往会让人活得非常辛苦,而第二种人生模式则会让人随着自己内在能量的提升,变得越来越自在和逍遥。

【真言】

“无始天母”的哲理,最起码可以给我们三点重要的启迪:一是一切有形的存在都来自无形的力量的决定,最终也会回归到无形的状态;二是看到有形的存在,要想到无形的决定力量,从而让我们不至于停留在表象的层面;三是“无”决定着“有”,每个人都要从“无”上下功夫,这既是生命达观的原理,也是每个人超越有形物质奴役的自由之路,更是人重视思想境界进而把控人生方向与质量的基本逻辑。

【自省】

我想了很多,也做了很多,只知道往前看,可就是没有往回挖到那个根儿。原来自己一味地向外求,却没有找到决定外求结果的根本啊,这就是自己一直在瞎忙的原因吧! Q3KXui1XJ7wVOV9bS3QU59QzFfgiwlAsFKmsg3DcUpmOihJtxuKn521U1P/NTjre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