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德勒说:“ 所有的烦恼皆源于人际关系。 ”只要与人相处就几乎无法避免产生各种各样的摩擦,处理人际关系耗费了我们大量的精力,因此有人想要竭尽所能地逃避与人打交道也不足为奇。更有甚者,一想到人际关系就会心生不安,阿德勒认为这是他们为躲避人际交往而制造出来的不安。
这种不安可以将“逃避人生课题”的行为合理化,让他人和自己都能接受因为不安而无法面对人生课题的事实。他们会产生这样的想法:为了摆脱不安,只能放弃面对。因此,不安对他们而言就变得必不可少。这和因为不想去上学而说自己肚子疼或头疼的孩子没什么两样。
这些人并不是因为在人际关系中遇到困难,才感到不安,而是为了从根本上避免与人交往,所以制造了不安。因此,变得不安才是他们的目的。为了规避与人交往时产生的问题,他们需要一个理由——不安。 所谓的人际关系的困难,不过是为了逃避与人交往的一个说辞。
我在前文中提到,大阪府池田市一所小学发生惨案后,一位心理医生在接受电视采访时断言,经历了本次事件的孩子即便现在看上去很正常,在他们的人生路上也必然会出现问题。
其实,即使出现问题,也不应该是“必然”的,更不要说发生问题和经历这次惨案之间没有什么必然的关系。设想有一个小学生,在那次事件中幸运地毫发无损,然后顺利地长大、成家,那么当他(她)的婚姻出现问题时,会不会想起当年有人预言过,自己在人生路上必然会出现问题呢?
曾经经历惨案并不是其婚姻出现问题的原因,真正的原因在于夫妻双方现在的关系。当初的经历和今天的婚姻危机毫无关联。将往日的经历视为今日问题存在的原因,阿德勒将这种行为称为“因果关系的假象”。所谓“假象”,就是说因果关系看似存在,实际上并不存在。
如果一个人困在过去的经历中,总认为是当初的经历导致了今天的关系恶化,他自然就会认为现在无论多么努力也没有意义,继而选择放弃努力,不再想改善关系。一个人之所以会产生这种想法,我在前面也分析过了,主要原因是想将今天的问题归咎于以往的经历。话说回来,两个人现在的关系出现问题,将其归咎于其中一个人过去的经历,这本来就是一件可笑的事。
再回到人际关系的话题上。虽然与人相处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但是没有谁可以独自生活一辈子。所以,逃避人际关系的人会将不安当作逃避的理由。
我在前文中举过遭遇交通事故的小狗的例子,用以说明创伤是如何被当作逃避的理由的。不前往发生事故的地点,只能保证不会在同一地点遭遇事故,但并不能避免在其他地点遭遇事故。只有总结遭遇事故的原因,判断是因为自己不够谨慎,还是因为缺乏经验而遭遇事故,才能知道应该采取什么措施,以避免在其他地方遭遇同样的事故。
和伴侣产生矛盾时,不是不可以追溯以往的经历,但是一味地拿毫无因果关系的事情当借口,并不能解决今天的问题。如果可以 冷静地回顾以往与人交往时出现的问题,反思自己是不是在重复同样的错误,并且愿意思考如何改善现在的关系,那才真正有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