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你对认知疗法有哪些了解和认识

如果你十分怀疑认知疗法的功效,那么你可能没法坚持读到这里。但是对于认知疗法,如果你有过如下误解,那么你可能会在阅读本书的过程中越来越没有自信,丧失动力。我们来一起看一下这些想法,只有究其根源,才能消除误解。

误解: 认知疗法过于理性,并不能改善情绪方面的问题。

事实: 的确,认知疗法的关注点主要在我们的思考和行动上。但是,它所看重的思考和信念都是情绪化的——因为它要改善的是情绪问题,而不是智力问题。认知疗法与情绪变化密切相关,而在本书中,我们让读者坚持做的也正是观察、记录和理解自己的感受。

误解: 只有受过高等教育的人或者非常聪明的人才能从认知疗法中受益。

事实: 如果想通过认知疗法获得治疗,观察性思维、评估和自我反思的能力是关键,这些远比学历和智商重要得多。

误解: 认知疗法太死板了,考虑不到个体独特的需求和所处的环境。

事实: 在下一章中,你将制作自己的焦虑档案。届时你会发现,认知疗法充分考虑了个体的独特性,非常适用于个人独特的焦虑体验。

误解: 认知疗法太肤浅了,只能处理症状,并不能根据根本原因对症下药。

事实: 请回忆一下第三章,认知疗法考虑的都是焦虑中最基本的要素,比如自发产生的想法及恐惧无助的感觉。由于找到了这些认知上的“根本原因”并对症下药,认知疗法的功效往往比药物治疗更持久。

误解: 如果你正在服用治疗焦虑症的药物,那么认知疗法对你而言就不管用了。

事实: 科学研究和我们的临床经验都表明,正在进行药物治疗的焦虑症患者会非常显著地从认知疗法中受益。

误解: 要想让认知疗法发挥作用,你必须思维清晰有条理,并且非常自律。

事实: 没有任何研究结果支持这类说法。

误解: 认知疗法完全忽略了个体的过去。

事实: 认知疗法确实更加关注个体的现在,但是如果过去的不幸遭遇和童年的逆境会严重影响个体现在的情感功能,那么认知疗法也会把“过去”考虑进来。

误解: 认知疗法仅对轻度或中度的焦虑症有效。

事实: 有研究正式评估了认知疗法的效果,其结果表明,患有严重焦虑症的个体在接受了治疗之后,其症状得到了显著的改善。

误解: 认知疗法就是让人们“聊聊自己的焦虑”的一种“谈话治疗”。

事实: 行为改变是认知疗法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改变思维方式固然重要,但同样关键的是改变自己的行为,并根据具体情况采取不同的行动以应对焦虑。

误解: 认知疗法强调“正面思考的力量”,其实就是心灵鸡汤。

事实: 认知疗法强调“现实思维”的重要性,而不是“积极思维”。认知疗法教人们不去想一些不切实际的、被夸大的事情,而是多用准确、现实的思考去评断普通日常活动中的危险,从而减轻焦虑。

误解: 认知疗法起效慢,可能要很多周以后才能看到明显的疗效。

事实: 上完前几节课后,来访者就可以看到非常明显的效果了。4~6周之后,来访者可以感受到非常显著的改善。

误解: 在认知疗法中,焦虑几乎不会突然减轻。

事实: 正式接受认知治疗的人在两周之内会感受到焦虑突然减轻,但是目前还不清楚,这种突然的改变是否也会发生在进行自助性认知疗法的人身上。

● 疑难解答小贴士

如果在以后的阅读中遇到了瓶颈,那么请你回过头来看看上面这个清单,反思一下你的心中是不是滋生了以上任何一种误解。如果是,那么请你认真思考,事实究竟是什么。你可以试着在实践认知疗法之前不去评价它,先针对自己的某个焦虑体验,用两到三周的时间选择第六章或者第七章的一两个练习做一下。观察一下这些练习对你的焦虑产生了什么影响,再决定是否要继续使用认知疗法。你自己的经验才是最可靠的。如果你正在接受认知治疗师的治疗,那么和治疗师聊聊你的担忧吧。看到练习的效果之后,你便能够做好实施完整认知治疗计划(第八章中会介绍)的准备了。 moJJmFCLUIptaa6dFdSyOdUnc1W3ahBhIovOE4v/a+uYB7dyCBd2/tXzLqyWyrWc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