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五、重新关注近代时段
旧领地、新发现

如上所陈,我们知道,在经济地理学的萌芽时期,当时更多地强调社会经验的历史方面,从历史的角度来认识并建立这一学科。随着空间分析与区域科学的进一步融合,社会科学家愈来愈重视人类活动的空间面向,忽视了时间、制度面向,不过,近年展开的地理学人文转向,已经初步强化了对制度与文化的关注,但时间维度的缺失并没有获得应有的重视。

众所周知,经济地理学的发展史,并非是范式的演替,而是一个核心经验发展得出来的,以不同的尺度来解释空间分布,使得人们对于其时的环境、生活以及不同类型现象之间的联系与关系有更深层的了解。从这个意义上,思里夫特(N.J.Thrift)、奥尔兹(K.Olds)倡导从社会的多元性方面,从真实世界的角度,重塑“经济地理学”的边界 ,是睿智之见。从经济地理学的发展史来看,其领地之中不能没有历史的关怀。例如,在资本主义的发展过程中,旧有的工业区不能够为下一阶段生产力提供区位,动态性的企业区位选择必须依赖详尽的历史地理来研究,格雷戈曾就此对约克郡的工业革命进行研究 [3] 。李小建在评判西方经济地理学的源流之后,也提出未来中国经济地理学的研究,应该更多地考虑中国特有的经济、政治、文化背景,关注不同发展阶段、同一阶段不同类型的经济地理研究 。从“经济地理学”的发展史来看,其领地之中不能没有历史的关怀。

中国近代经济地理·第五卷:华南近代经济地理绪论 近代经济地理(华南卷)的视界另外,有学者认为当前是新经济地理学发展的时代,因为新经济地理能够解释当前面临的问题。例如,在第二次经济全球化时代,一些经济活动集聚于具有高度向心性的地区,从该地区可以达到更宽广的市场,并享有更大的规模经济;同时经济活动的核心地区高度多样性,从而获得更大的外部经济。如果说这是一个属于经济地理学的新领地,那么在第一次经济全球化时代,经济地理学的旧领地又在哪里?

回到近代中国,当时处于全球化浪潮的第一波,其中显著的特征是贸易壁垒小,更多受制于资源禀赋,产业与服务分工不明显,产业间的贸易值微小。近代中国基本处于经济增长的起点阶段,较少地受制于产业的细化、国际投资、政策环境等方面的影响,这种简约的经济环境,比较适合验证当前正在进行的新经济地理学议题。如此看来,被遗忘的旧领地,更迫切需要被重新发现,以彰显其光芒。

就在中国经济地理“近代时段”研究被搁置之时,在20世纪末21世纪初,以复旦大学“港口—腹地”团队为主体的相关研究,开启了从历史地理学的角度,研究“港口—腹地”及其空间形态的新思路,着手从经济地理的视角讨论近代经济变迁的空间过程。就其实践而言,运用经济地理学的原理和方法研究近代经济变迁,从地理的角度,探讨“港口—腹地”的双向经济联系、互动作用及其动力机制,更好地认识主要由“港口—腹地”塑造而成的中国近代生产力的空间分布状况及其原因,从而对中国近代经济变迁的空间进程进行全面透视。

近十年来,以复旦大学为中心,形成了一个颇有规模的研究团队,开展有关口岸与腹地等问题的相关研究,取得了一系列的初步成果,形成了一些相对成熟的学术路数 。对近代口岸的研究已超越了港口贸易本身和区域影响的一般分析,上升到时空二维结构的全局观照,并开始将历史、地理和其他研究思路进行整合,以构建融合时间、空间诸要素的分析框架,从经济地理的视角度量、分析近代经济的发展 。该项工作尚处于探索修正阶段,已经完成的工作大多为复原、解释、总结。就最近二十年来形成的关于劳动地域分工与专业化生产、新产业空间的研究来看,关于网络经济、区域集聚与集群、干预与管制、文化与经济关联方面的研究,同样正在被有效地运用于中国经济地理“近代时段”的研究。

随着相关的文献、知识、工具、方法的积累,撰写完整的“近代中国经济地理”自然水到渠成。目前,复旦大学近代经济地理研究团队联合港台的二十余位学者,分区域研究中国近代经济地理的“近代时段”,2013年起由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陆续出版九卷本《中国近代经济地理》丛书。

该丛书的目标是结合已有的成熟理念与方法,完成一份真实、准确、深刻的中国经济地理“近代时段”研究报告,弥补中国经济地理研究的“近代”空白。主要的关注点大体如下:(1)还原中国经济地理“近代时段”的实情,弥补目前研究中的时间性缺失,丰富经济地理学的多元化内涵,扩展其边界;(2)进一步理解第一次全球化时代的经济地理,更加清楚中国经济地理的源头、内在的动力,理解近代中国的经济地理遗产;(3)在近代中国要素条件相对比较简要、明晰的情况下,更加清楚地理解中国经济地理的演变规律,形成中国自有的经济地理理论,并与外来的方法论进行对比。

其实,这是中国经济地理学研究固有的旧领地,只是其独特的价值尚未被全面重新发现而已。我们有理由相信已有的最新理念,同样可以运用于中国经济地理的“近代时段”研究,这一系列的研究,将是十多年来相关研究的初步总结与归纳,相关的更精彩的研究必将还会继续推进。中国经济地理“近代时段”的书写,将能提供一个更为清晰、准确、完整的中国经济地理变迁的案例(包括不尽相同,甚至迥异的亚区域案例),将能为方兴未艾的第二次全球化提供一个新的参照系,以便我们能更深入地理解近代以来中国大地上,五颜六色、斑斓多变的经济地理图景,寻找当前正在进行的经济地理变迁的历史脉络,以及其中独有的经验与通用的法则。

概而言之,中国经济地理近代时段研究的百年维新,大抵可分为四个阶段:20世纪上半叶——引入西方概念对当时的经济地理现象进行观察与解释;20世纪中叶至1978年——在“以任务带学科”思想的指导下遗忘近代时段;1978年后至20世纪末——近代口岸贸易与区域经济研究的兴起;21世纪初——中国经济地理近代时段研究的复兴。在第一次经济全球化时代商业地理学基础上形成的“经济地理学”,是一个边界不甚清晰甚至模糊的学科,随着时间的推移,相关的议题或范式不断推陈出新,但其核心主题依然不变:促成人类从不同的尺度解读其所生活空间的经济现象。当前对中国经济地理“近代时段”研究的复兴,使得这一曾被忽略的固有领地再现光芒,从而拓展了“经济地理学”的边界,让人可以更完整地理解中国经济的近代起源。

[1] FAN,I-CHUN: Long Distance Trade and Market Integration in the Ming - Ching Period 1400-1850,Stanford University Dissertation,1993.

[2] Derek Gregory: Regional Transformation and Industrial Revolution A Geography of the Yorkshire Woollen Industry ,MACMILLAN,1982.

[3] Derek Gregory: Regional Transformation and Industrial Revolution A Geography of the Yorkshire Woollen Industry ,MACMILLAN,1982. PSou8/EeJym1JgF6T1Y2LgqItISthyYVXBzRQt5RI5ePXEV4GRlkg0hTmM7a1tf/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