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一、一般意义上的自然地理

克罗农(Cronon,1991)将区域内在的原料、气候特征、地表崎岖程度、天然的运输方式等方面的天生差异,称之为第一天性。兰德斯(Landes,1998)则认为:“地理学告诉我们的是很不愉快的事实,即像生命这种天性是不公平、不平衡的;而且,哪些天生的不公平是不容易补救的”。一般意义上的自然地理,犹如人之体格与质地基础,虽不必然决定什么,但作为一种属性如影相随。

华南地区位于我国最南部,面临广阔的海洋,深受海洋暖湿气流的影响,属于南亚热带与热带季风气候区,热量丰富,雨量充沛,无霜期长,是我国农业资源条件最为优越的地区,但同时处于冷暖气流交汇带,多旱涝台风。从地形情况来看,华南地区陆地大体由西北向东南倾斜,山地丘陵面积广大,台地平原相对较狭小,其中山地占陆地面积的46%,丘陵占18%,台地与平原分别占13%、23%,粤北、粤东北、粤西北、桂东南、桂西北、桂东北、桂西南、桂西等地区山区丘陵分布广泛,地形比较破碎,农业生产局限于狭窄的山间河谷盆地,沿海岸一带,特别是粤西南部多高平台地,冲积平原与宽谷平原(珠江、韩江三角洲,浔江平原)地势平坦,土地肥沃,河川纵横,拥有发展农业生产的较佳的自然条件。

就河流交通而言,西江是珠江的主流,是连接两广、西南各省的水上交通要道,占流域总面积的77.8%;北江河谷一度是江南、江西进入广东最重要的路线;东江是沟通粤赣闽的水上航线,汇入三角洲的主要支流有谭江、增江。在珠江水系两侧有独流入海的韩江、鉴江、阳谟江、钦江、廉江、海南岛等水系,主要是韩江水系,上接梅溪,下启潮汕平原,形成了诸多系列的扇形次级区域。

其中,广东省处在中国的低纬度沿海地区,除了北部极少数地区外,皆在副热带、热带范围,有2500km的海岸线。在农业发达的平原、河流两岸与沿海地区,集中了众多的人口,形成了工商业经济城市。便捷的航运,使得本省沿海港口的对外经济联络频繁。故而广东省的产业不平衡,工业、商业、运输活动皆集中在沿海地区。

广东省绝大部分土地为丘陵,一般估计山地与丘陵占70%,平地30%。整个地面向沿海倾斜,离海越远地势越高,形成了很多良好的港湾。南岭山脉在本省北部,为长江水系、珠江水系的分水岭,山道崎岖险阻,交通非常不便,其中曲江以北的浈水、武水河谷,成为联系华南、华中的天然孔道。此外,广东处于重要的海上交通要冲,是从海洋方向进入中国的门户,故而是对外贸易的门户。

广东省的珠江三角洲面积约9400km 2 ,2/3为冲积平原,土地肥沃,河道纵横,灌溉交通便利,是优良的农业产业区。水网地带,数百条水道形成四通八达的水运网,分成虎门、磨刀门、崖门等八个出海口门,水网的平均密度0.81—0.88km/km 2 ,基本上呈现纵强横弱的向海趋势 。从三角洲东西向延伸到潮州饶平和廉州防城,沿海多滩涂、岛屿、港湾,从饶平拓林镇沿着海陆丰、大亚湾、大鹏湾、虎门口、上下川,直到雷州半岛、廉州府、海南岛沿海,均具有良好的建港条件,大小港埠林立。就港口条件而言,香港港区多为岩基,航道无淤积,水域辽阔,是天然的深水港。同为海港的澳门远为逊色,西江泥沙不断在珠江口南侧堆积,澳门内港一直在淤塞。广州港基本上是河口港,黄埔一度是广州的外港,但广州至黄埔的航道同样容易淤塞。在黄埔开港以前,珠江淤积,水深仅4米左右,吃水深的大轮船不能直驶广州,远洋货轮需经香港转运。江门、三水同为河港,内河航道顺畅,但无法和海港相比拟,同样也面临河道淤塞的困境。汕头、北海、琼州基本上为河海交汇港,便于拓展外向航运。韩江三角洲是广东省第二大平原。雷州半岛有一片数十里的近海平原。海南岛中部耸立五指山,河流随着山地的倾斜放射出海,北部沿海平原较大,宽1—10km不等。

香港境内山岭丘陵众多,是典型的滨海丘陵地。位于香港岛和九龙半岛之间的维多利亚港,东西各有两水道,船舶航行往来便利,东北有九龙丘陵,东南有大屿岛,四面环山,中间蔚为宽广,波平浪静,海港面积达5000公顷,宽度由1.6km至9.6km不等,深度一般为7—23m,吃水12m的远洋船舶可以自由进出,可同时停泊150艘巨轮,是天然的良港,它被称为世界三个最优良的天然海港之一。近代香港的对外交通和运输历来比较发达,作为转口港,世界各地的远洋轮船在维多利亚港海域停靠;与东南亚各地港口往来密切,如新加坡、马尼拉等;香港的货轮往来于中国沿海各地:上海、天津、青岛、大连等。香港距广州90英里、澳门40英里,普通轮船大约6个小时能到达广州,不到3个小时到达澳门。

澳门原本是香山县属的一个半岛,面积约30方英里(75.97km 2 ),与港岛面积近,距离广州240英里、香港110英里,轮船往广州约6—7个小时,往香港约3个小时,陆路也可达中山县。道光二十九年(1849年)后葡萄牙不再缴纳租金,光绪十三年(1888年)获得永远管理权,但不得转让他国,其后不断越界侵占香山县部分地方、设官治理。宣统二年(1910年)勘界后,澳门的面积约60平方英里(151.94km 2 ),约等于租借后大香港的14%。

广西省地处云贵高原的东南边缘,山脉主要分为两类,即盆地边缘山脉和盆地内部山脉。桂北、桂东北、桂东南、桂西、桂西北为盆地边缘山脉;内部山脉主要是东北—西南、西北—东南方向,构成弧形,弧形山脉内缘即是柳州为中心的桂中盆地;弧形山脉外缘,构成沿右江、郁江和浔江分布的百色盆地、南宁盆地、郁江平原和浔江平原。山地、丘陵、石山等占63.3%,耕地面积少,平原少且狭小,没有集中连片的大平原,面积大于15万亩的平原仅17片,最大的浔江平原91万亩。其中右江平原、南宁盆地、郁江平原、浔江平原、玉林盆地等,地势低平、土层深厚、土质肥沃、河网密布,热量充足,水利条件好,是耕作集中地,盛产稻谷、甘蔗等农作物。故而广西素有“八山一水一分田”之称。山地坡度陡,日照少,耕植指数低,且零星分布,对发展耕作不利。林牧用地比较多,有大量的荒山荒地。

广西省地处亚热带湿润季风气候,其中南部属中亚热带、南亚热带气候区,气候的特征是:气温高、热量丰富;雨季长、降水丰沛;夏热冬暖、夏长冬短;夏湿东干,雨热同期,大部分地区四季可以栽培作物,有利于发展农业。年平均气温为17—22℃,无霜期长,有利于双季稻、双季玉米、甘蔗、红薯、荔枝等作物生长。年平均降水1250—1750毫米,仅次于国内的台湾、海南两岛。雨热同期,对农作物生长十分有利。

此外,广西省河流众多、年径流量大,河网密度为0.144km 2 ,占广西总面积的85.2%。地势由西北向东南倾斜,西北高、东南低,山地高原环绕四周,中间盆地边缘多缺口,河流大都顺地势从西北流向东南,干流横贯其中,支流分布两侧,河流分属珠江、长江、红河、滨海四大流域,其中以珠江水系为主,形成了以梧州为出口的树状水系。

简而言之,华南地区经济地理的 第一层隐喻 如下:(1)河口、海洋指向:从地形上看,华南地区基本上东南向倾斜,以山地丘陵为主,农业生产区主要在河口冲积平原(珠江、韩江三角洲分别10000km 2 、1200km 2 )与内陆丘陵中的盆地(例如南宁、梧州、高要、兴梅盆地)。(2)沿海、沿江成为经济活动带:华南地区海岸线基本上为岩基,绵长弯曲,形成一系列优良的港湾,与海外联系便捷,有利于参与海外的分工与交易。(3)区内交通干线的走向:近代时期,华南地区区内交通以水路为主,珠江水系中东江、北江中下游、西江干支流,韩江、廉江中下游均可通航,加上粤东至粤西沿海航线,形成了区域内最经济的交通走廊。所以,就华南自然地理的暗示,以及物流趋向而引发的成本效用来看,近代华南经济的起飞点将在河口或沿海港湾城市。

自然资源是最基本的“生产要素”,基于自然资源的经济地理及其生产地与消费地,与其他生产要素的经济地理有着本质的区别,自然资源与劳动力,以及商品生产和服务中其他的资本形式一起,共同发挥作用。自然禀赋的差异是商业交易活动的基础,尤其在经济发展的早期,第一次全球化时代,是以基于自然禀赋差异的产业间贸易为主的。

自明清以来,广东、广西两省,尤其是珠江三角洲地区,成长为人口密集、经济繁荣的区域,首先是基于优越的自然禀赋。适宜的农业条件、密集的人口、可利用率高的围田,促成了高效的农业生产与土地利用方式。高度商品化、外向化的农业,又为国内外贸易提供了可资依赖的基本资源。在前工业化时代,农业经济是区域发展的主体。近代华南的米谷主要产于珠江三角洲、韩江三角洲、浔江河谷地带,薯类主要产于广东中南部、广西东南部;经济作物——蔗糖、茶叶产于珠三角、粤东、粤西沿海、海南岛等地。一度占有对外出口总值一半以上的桑蚕业,集中在小珠三角地区。华南其他地区,所能提供参与世界经济分工交易的产品,不管是数量还是价值,相对而言都比较低。所以,从要素禀赋而言,河口三角洲、沿海地带将成为近代华南卷入世界分工的窗口,并优先获得技术进步与产业升级。

例如:蚕桑业主要集中在南海县的九江乡和顺德县的龙山乡、龙江乡,以及鹤山县的坡山乡,以后又扩展到南部的香山县小榄乡,西部的高明县、高要县、南海、番禺县南部的沙湾和市桥等处,以前从没有蚕桑的东莞县,在同、光年间也开始出现。东江、北江和南路蚕桑较少,96%以上的蚕桑业还是集中在珠江三角洲,尤其是顺德、南海两县

茶叶产地主要在鹤山县,西江的罗定县、封川县,东江河源县、和平县、陆丰县,北江的始兴县、仁化县、清远县、乐昌县,雷州半岛的遂溪县、防城县等地。出口的功夫茶和珠兰香茶等,大多来自“肇庆和贺县等地区,西江江谷和贺县等地” 。蔗糖生产集中在番禺、东莞、增城三县,清后期在雷琼台地区也种植甘蔗;草席、爆竹制造业主要集中在东莞、新安、番禺、香山等珠江口沿岸各县。蒲葵业集中在新会。肉桂等桂类产品,除了产于肇庆高要县、罗定州外,基本来自广西东南的浔州府。烟叶主要来自鹤山、雄州、清远、新会 。甘蔗主要产于东江、韩江流域、番禺、东莞、增城、阳春、雷州、海南等地。竹木基本上来自东江、北江的中上游和西江两侧的山区。广西省各类资源十分丰富,经济农作物如甘蔗、橡胶、剑麻、烤烟、香蕉、八角、茴油、桐油、松香、淮山、半夏、金银花、田七、罗汉果等,矿产资源如锡、猛、磷、压电水晶、黏土等。

粤海关出口贸易统计表明 [1] ,出口结构中大宗的物资为:丝绸、茶叶、糖、草席、桂皮、爆竹、烟叶等手工业品与初级原料,其中丝绸类在1930年前平均占有50%—70%的份额,茶叶和糖类自1880年代开始下落,其他的手工制品与原材料代之兴起,但一般份额只有2%—3%左右。整体而言,出口资源绝大多数集中在珠江三角洲,其余的以西江沿岸、东江下游,以及北江的下游、上游地区为多(除了潮汕平原及其他沿海地区)。

然而,地区的产业布局并非一成不变的,存在着扩展、收缩与转型的可能。例如,在近代珠江三角洲地区,这种改变主要体现在咸、同年间以后,蚕桑区的扩大、茶叶区与蔗糖区的缩小,以及晚清以后内地新兴出口产品的出现。就部门而言,空间布局变化比较多的是手工业,例如草席、爆竹等产业,为了获得就近出口,逐渐向东莞、番禺、新会等县偏移。

简而言之,华南经济地理的 第二层隐喻 如下:华南地区的自然地理,暗示着区域经济的独立性与外向性,本区域与外区域的“触点”,将成为区域经济的成长起点,但是支撑经济起飞的动力则在于内地的资源储备,以及可以便利地获取这些资源,因为珠江三角洲、韩江三角洲的自然资源与半成品,将优先参与全球市场经济。

一般而言,在经济发展的早期,第一自然的影响更加明显。当运输成本不断下降,区域的同质性增强以后,区域经济的差异则更多地源于第二自然。 gt+NSsODkco8v9cn/irsrQIfyAWqToT9KeOA6FBUOf6X5rhGxSH9JIXlrOxnOH39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