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一、时间、空间、议题

1.时间序列

“近代”一词在中国古代的典籍中本已有之,表示“过去不远之时代” ,这里所言的“近代时段”,采用中国近代史学界一般的准则:即指1840年(鸦片战争)到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众所周知,近代中国经历了河洛崩析、山谷陵替的巨变,与前近代相比,一个最显著的差异是从传统农业文明转向现代工商文明,这是中华经济文明史上最重要的一次转折。

本书在实际论述中,出于文献获取的便利与政治经济的态势及其延续,一般更侧重于晚清后期与民国前中期,但在进行相关的讨论时,基本上涉及整个近代时期,如有必要时,则根据议题偶尔上延(到鸦片战前)或下延(到1950年代前期),以便能更清楚地展示“近代时段”的经济地理特征。

2.空间范围

一般而言,(文化上的)“岭南”、(政治上的)“两广”、(综合经济区上的)“华南”,这些概念是有所差别的,在地域边界上也是不尽重合、颇有参差。经济地理意义上的“华南”,以行政区而视之,大体相当于现今的粤桂琼三省政区所及的范围(新中国成立初期一度包括闽台地区),但是,经济意义上的边界则是相对模糊的。本书中大致精确到县一级的边界,不过部分数据根据描述文字进行估计,并非完全精确。

众所周知,地区差异是地理学研究的起点,但“区域”这一概念本身却是相对的,因为“区域”(不论面积或范围上的大小),总是成为某一种或多种经济空间中的一部分。因此,更确切地说,应从某种关联性角度去理解“区域”,也就是因为存在某种关联性,因而把一些地区视为完全相同的特征,进而可以把它们整合成为一种空间实体,这就是“区域”。如果关联性发生变化,则整合成的区域也就发生变化。同时,从一方面而言,经济区域是经常变化的,区域界线随着时间发生变化,这种界线是随着商品与人口流动的不同而发生变化;从另一个方面而言,内部相对一致性是“区域”存在的基础,可是实际上,众所周知,区域内部的同质性从来都是相对而言的。所以,区域的轮廓是模糊且不稳定的,一般是根据议题的需要进行适当的选择,以便更清楚地解释该议题。

图0-1 图解本书的议题

3.聚焦议题

本书所关注的正是图0-1所示的三条相互缠绕的线索之交集,即时间、空间、资源配置的交集,以求在经济历史、历史地理、经济地理之间架设一座桥梁,更多地理解近代中国华南地区的经济形态与变迁。 cryPNzoTWu/N4Xfq8DyIWlLpHEDpIbo2rma5aupbJRNWV3Og/obOFz9ftjXIcwkG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